068:大姨子
程野這段時間也內心叫苦。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前不久學校剛進行了模擬考試,經過一段時間的複習,程野的成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經有全班倒數前十以外的水平了。
因為七月份要進行學業水平測試,這是不分文理的,所以學校還考了物理和化學。
程野物理得分三十四。
物理老師嚇得趕緊給他組織補課,每天放學後要留校鞏固基礎物理知識,要確保他能通過考試,拿到高中畢業證。
可千萬不能步韓寒後塵。
如果要是因為物理不及格,沒能拿到畢業證,從而失去北大的保送,一定會上新聞。校長也一定會撕了他的。
其實是他多慮了,雖然程野理科成績菜,但學業測評考試的題目非常簡單,幾乎考些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
而學校為了穩妥,出的題目要比真實的畢業考試要難很多。
但物理老師可不管這麼多,這種風險他絕對不敢冒,於是每天一有空就抓著程野來自己辦公室補課。
因為程野已經獲得保送,大部分的課程再多上也是無用的。
其它理科老師看到後,也有些擔憂,也開始紛紛地跟進,弄得他苦不堪言。
到了周末,終於能放鬆一下,程野剛想去網吧玩兒一會兒,手機響了起來。
一家報社的記者打電話過來,請求採訪。
程野現在也習慣了,這段時間大大小小的媒體也接觸了不少,雖然有些疲憊,但是他現在也有意結識更多媒體人士。
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畢竟作者的名氣是可以在市場上換錢的。
靠著那千字幾百的稿費能賺什麼錢,這個年代,作家終究還是要靠走出版賺錢的。
話說回來,現在怎麼還沒有出版社聯繫自己?市場敏銳度這麼差的麼?
但是想想似乎也不奇怪,天才少年的名頭喊得再響亮,一旦要出版機構花真金白銀地結集出版,在市場上試水,他們還是要思量再三的。
無論是他還是韓寒,現在新人出道,誰也摸不准究竟會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他們兩個小屁孩兒的書。
韓寒的第一本處女作長篇剛剛問世的時候,市場也不看好,後來大賣百萬冊,著實讓業內人士有些震驚。
也讓不少出版人意識到,他們這些個年輕作家也是能賺錢的,後來才又有了郭敬明等人的橫空出世,國內的圖書市場也因此繁榮了一段時間。
再等一等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韓寒的《三重門》現在應該寫得差不多了吧?程野心道。
程野答應了採訪,約定好了採訪時間。程野現在還是學生,平時只有在晚上和周末才有空,對方也願意配合程野的時間。
第二天下午五點左右,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記者登門了。
對方二十歲出頭的樣子,帶著一副眼鏡,皮膚白淨,手裡攥著一根愛國者的錄音筆,頗有精英白領的派頭,細看之下也是個美女。
「你好,程同學。」對方伸出手來,「我叫石彤,是《光明日報》的,這次來是想對你做個專訪。」
「你好。」程野愣了一下,伸出手和對方握了握,看著她的臉,覺得眉眼有點眼熟。
「不好意思,您有名片嗎?」程野忽然說道。
「有的。」石彤趕緊從口袋中掏出名片來,雙手遞給程野。
程野看了眼名片上的名字,果然,丹三彤,《光明日報》的記者……這個世界怎麼能小成這樣?
石丹的姐姐……
程野立刻露出親切和藹的笑容,「你好,石記者。喝點東西吧,茶怎麼樣?」
說著,程野拿出老爹珍藏的茶葉罐,給石彤泡茶。
「不麻煩了,啊,謝謝。」
「冰箱裡還有冰可樂,要不給你拿一瓶?今年熱得夠早的,中國人又喜歡用熱茶來招待客人,不夠因時制宜。」
程野笑著說道,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可樂,放在石泳面前。
石彤接過茶杯,仔細觀察著對面這個最近聲名鵲起的年輕人,和她想像中的形象不同,她原以為這是個年少成名,喜歡張揚個性,言辭舉止會有些輕浮恣意的少年。
可是對方給她的感覺很穩重,像是個非常通曉人情,溫文爾雅的成熟男性。
要不是對方那張一看就是少年人的臉,她估計會覺得這是個三十多歲,已經開創出自己事業的男人。
「好,謝謝。」今天太陽大,石彤從報社一路跑過來,正口舌發乾,直接打開可樂喝了一口。
「家裡有點小,要不換個地方採訪?」程野說道。
「也不用了,我們是紙媒,純談話採訪,不用拍攝的。」石彤說道,「不會耽誤你太多時間的。」
「沒關係,正好我現在有空,有什麼問題你問吧。」
程野說道,擺了兩張椅子,示意石彤坐下。
石彤自己準備了台本,都是她來之前自己總結的採訪問題,花了很多心思。
「程同學,你好,想必在今天之前你也接受了很多的採訪哈,自從你在新概念大賽拔得頭籌後,你覺得你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嗎?」
「有的,受到的關注變多了,有時候走在大街上會被認出來,在外面買東西的時候也有人開始坑我了,賣別人五塊,賣我十塊。」
石彤一時沒提防,笑出聲來。
程野補充道:「我覺得大家對我有誤解,我只是寫了幾篇文章,被一些喜好文藝的同齡人喜愛罷了。我還沒有發財,所以希望各位做生意的叔叔伯伯,看到我的時候,還是要手下留情。」
「興許他們覺得你出名了,很有錢。」
「完全是誤解,搞文藝的都很窮。」
「可是文藝工作者不是就應該視金錢如糞土嗎?」
「所以不僅窮,而且嘴硬。」
石彤忍不住又笑了一聲,這個人說話很有意思,而幽默是一種屬於聰明人的天賦。
碰到一些不善言辭的被採訪者,對記者也是一種考驗,要不停地拋問題,說話,保證場子不冷下來。而採訪程野這種人就舒服很多,感覺能有許多話題可聊,都不需要台本了。
但同時她也意識到,對方開始主導這場談話了,因為漸漸地自己問的問題,都是從對方的話中引申出來的。
「你很看中你的作品給你帶來的收益嗎?」
「當然,一個行業能帶來收入是這個行業壯大的基礎。」
「那你會覺得,一部作品好壞與否要通過它是否能賺錢來衡量嗎?」
「這不是一個好辦法,但這是唯一的辦法。」程野道,「因為一個好作品一定要具備群眾基礎,除了銷量以外,沒有其它的標準可以衡量。」
「可是有許多非常傑出的作品,它的市場表現並不是特別好。也有很多市場很好的作品,它的評價不太好。」
「對,所以我也說了,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你現在也寫了不少的作品了,其實算一算,也有二十萬字左右了,差不多就是一本書的體量。你以後會出版自己的書嗎?」
「會的。」
「那如果你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你是會更在意它的銷量,還是更在意讀者的評價?」
「我想說我都在意,但你肯定不滿意我這個答案(笑),你希望我二選一,如果非要做出選擇的話,那我會選擇市場。因為銷量本身就是讀者的一種無聲的評價。」
石彤笑了:「我能說我已經猜到了你會這麼說嗎?你很坦率。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作家都有其它不同的答案,銷量並不是他們有限考慮的事情。比起銷量,他們會在意自己讀者對自己作品的評價……」
其實石彤不太贊成程野話語中表達的「唯市場論」,有些和他辯論的意思了。
「所以說他們嘴硬呢。」程野喝了口水道,「一部作品如果看的人不多的話,發表評價的人也不會多。做過調查的人都知道,受訪人數越多,得出來的結論才會越準確。一部作品沒人看過,又何來評價呢。」
「那你在意評價嗎?」
「我在意讀者的評價,不在意評論家的。」
又是一個可以深聊的話題,石彤挑了挑眉,覺得對方似乎是在回應最近一些刊物上對他文章的評價。
程野成名這一兩月以來,不僅關於他的採訪越來越多,一些文學類的報刊上,也零星出現了針對他作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