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相煎何太急?
朱高爔想出宮玩的願景被老皇帝一口回絕,強勢而不講道理,連個藉口都懶得編。
總而言之,就是不行。
對於老皇帝的做派,反正都習慣了,朱高爔也不白費功夫地去問為什麼。
見到稚嫩的小胖臉上難以掩飾的失落,王寧善解人意地寬慰道:「等以後天氣暖和了再去,這兩天確實有些冷」。
朱高爔爽快地答應:「好,以後再去」。
老皇帝自相矛盾,大冷天去了御花園,而且是獨自去的。
黃亮發現後,帶著幾名內侍緊跟了上去。
御花園除了幾株梅花還有些看頭,其他的花草樹木都光禿禿的,真想不透老皇帝去那兒幹什麼。
轉念一想,也許是跟郭惠妃有約,那就不能過去當電燈泡了,朱高爔繼續踢球。
朱允炆經過時發現朱允熥跟朱高爔在一塊兒,立馬讓吳亮告訴朱允熥速回東宮。
朱高爔不想讓朱允熥為難,勸他感激回去。
朱允熥走後,朱楹的衣服上濺上了泥點子,於是回咸福宮換衣服。
諾大的場地,只剩下自己,朱高爔興味索然,正打算回乾清宮偏殿休息,之間御前宦官急匆匆走來,「王爺,萬歲爺讓王爺過去」。
「去御花園?」
朱高爔確認了一句,他實在想不出去御花園幹什麼。
「是的,王爺」,林德肯定地回答。
朱高爔低頭看看衣服上斑駁錯雜的污漬,「你先去吧,我換件衣服,讓三保跟我過去」。
林德應聲返回御花園。
朱高爔讓宮女幫自己擦乾淨臉,換身衣服,便叫上三保去御花園。
也許是路線有誤,朱高爔到了御花園,找了一圈,沒發現老皇帝的蹤影,卻意外撞見了皇太孫和他的那群跟班。
見朱高爔走過來,歐陽昊低聲對朱桱和朱棟耳語了兩句。
二人趾高氣揚地走向朱高爔,到了近處,兩人冷冷一笑,手拉手,結成一道肉牆,攔著朱高爔不讓他過去。
朱高爔不慌不忙地後退一步站定。
林德在御前服侍幾十年,對老皇帝忠心不二,沒必要騙他,雖然一時沒找到老皇帝,但是他敢斷定,老皇帝就在不遠處。
他要讓這種僵持的狀態一直持續到老皇帝發現後,出面制止。
得讓老皇帝清清楚楚地知曉朱允炆持續不斷的惡意。
朱高爔努力讓自己眼含淚花,受到刁難又盡力保持鎮定,這樣的形象肯定能讓老皇帝心疼。
他冷靜地等待著時間流逝。
果然,沒過多久,老皇帝便怒氣沖沖地出現了。
「你們幹什麼?為什麼要攔著高爔?你們是一家人,是親人,懂不懂?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允炆,你來說說,怎麼回事?」
「爺爺誤會了,兩位小王叔在跟高爔開玩笑」,朱允炆臉不紅心不跳地撒謊道。
「誤會?咱看了好一會兒,咱要是不出現,你是不是打算這樣一直下去。朱桱和朱棟年齡小,不懂事,你可是皇太孫!」
「歐陽昊,你回公主府,以後無旨不得進宮,允炆,你去文華殿靜思己過,把你的想法寫下來交給咱,仔細考慮清楚,你是不是打算一直這樣孤立你的弟弟?」
朱元璋大手一揮,不想聽朱允炆的任何解釋,讓他們各自回去。
朱允炆呆若木雞,他怎麼也沒想到老皇帝就在附近,將事情經過看了個一清二楚。
他的跟班頓時如鳥獸散。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吳亮擔心禍及自身,戰戰兢兢地小聲催促朱允炆回東宮。
見朱允炆失魂落魄,不肯挪動腳步,吳亮不得不伸手去扶,手上暗暗用力,推著朱允炆離開。
老皇帝此時的注意力全在可憐巴巴的大孫子身上。
小傢伙強忍著淚水,佯裝堅強,試圖勉強擠出一絲笑安慰爺爺。
那僵硬的笑容比嚎啕大哭,更惹人心疼。
老皇帝無奈地嘆口氣,「走吧,跟爺爺回乾清宮」。
朱高爔明顯感覺到老皇帝心事重重,步伐沉重。
僅僅因為朱允炆及其跟班的刁難,至於這樣大動肝火嗎?
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朱高爔絞盡腦汁,始終沒想出個所以然。
只能靜觀其變,見招拆招了。
進到偏殿西內室,老皇帝讓隨侍的宮人全都退下,只剩下他和朱高爔。
老皇帝意味深長地望著朱高爔的眼睛。
「你讓解縉和尹昌隆休沐多長時間?」
真讓人大跌眼鏡!
擺出這樣大的陣勢,卻突然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老皇帝這是……在搞笑嗎?
朱高爔差點兒驚掉下巴。
他低眉斂目,拼力掩飾內心的驚詫。
「十五天」,朱高爔聲調平穩。
「這段時間,解縉都教了你些什麼?」
聲音中透著一絲嚴厲,似乎還有些許不滿。
老皇帝這是怎麼了?
說實話,朱高爔讓解縉回京當師父,純粹是被逼的。
當時朱允炆整天攛掇著讓黃子澄當他的師父,朱高爔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黃子澄可是朱允炆的鐵桿死黨。
一旦讓黃子澄當老師,萬一讓黃子澄按照朱允炆的授意,對他惡意差評,那豈不是前途盡毀?
更何況,朱高爔壓根沒想花時間學習儒家經典,更不想和朱允炆比試一番。
在不擅長的賽道,跟人爭個頭破血流,除了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外,毫無用處。
田忌賽馬,以己之優勢攻彼之弱勢,方是取勝之道。
說實話,自從解縉回京,朱高爔一次正經的儒學課都沒上。
每次上課,朱高爔都只是讀一些史書,元末的為主,有時也讀些漢初的,偶爾和解縉討論一番,全都與削藩有關。
「爺爺,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謝先生鼓勵孫兒多讀些史書,孫兒讀了漢朝七國之亂的故事」,朱高爔鼓起勇氣答道。
「七國之亂,誰對誰錯?」老皇帝眯起眼睛問道。
「爺爺,這涉及到家族的傳承,雖然皇位只有一個,但是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固,需要整個皇室同心協力。浦江鄭氏義門,九世同居,幾千人和睦相處,爺爺敕封為「江南第一家。」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之間,理應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猜忌,更不能自相殘殺。」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