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實驗

  格林版本較之貝洛版本增加了獵人這一角色,而電影版本較之格林版本則增加了灰熊警察、神探蛙南、兔子邦哥等大量的角色。這三個版本的人物一個比一個豐富,一個比一個鮮活。下面我們主要對大野狼、外婆、小紅帽、獵人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大野狼這一角色,在貝洛版本中,它是誘拐女子的男人的象徵,它甜言蜜語,善於偽裝;而在格林版本中,這一象徵已經被刪除了,只保留了它本質的一面——惡棍;至於到了電影版本中,大野狼徹底洗白了——它搖身一變,成了一名具有正義感的愛八卦的「狗仔隊」成員。

  再來看看小紅帽,在貝洛版本中,她行為放蕩,不加檢點,是一名早熟少女;而到了格林版本中,她已經被洗白了——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那個純潔天真的少女;至於到了電影版本中,小紅帽一改之前格林版本中那個刻板的形象,她活潑開朗,她會空手道,她還有逆反心理——她其實不想當小紅帽,她夢想著遠方,想去當一名偶像歌手。可以說是對之前的小紅帽形象的徹徹底底地顛覆。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而外婆這一形象,無論是在貝洛還是格林版本中,都是老邁、生病、無力的受害者形象,刻畫得極為粗糙,就是一個典型的龍套形象。而在電影版本中,她一手美食讓人驚艷,她追趕潮流,喜歡極限運動。

  最後是獵人這一形象,在格林版本中,他第一次出現,他的出現,拯救了小紅帽和外婆,懲治了惡狼。從其主旨——宣揚了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對兒童和女性的新觀點,展現了新型的核心家庭的家庭規範來看,他就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的象徵,寓意著女性只有依賴男性才能生存。而在電影版本中,他就是一個傻大個,喜歡曬肌肉,夢想成為一名GG演員。

  總的來說,從貝洛版本到格林版本再到電影版本,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越來越立體化。如格林版本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寫,這不僅是對貝洛版本的一個超越,更是深化了人物塑造。而電影版本中的人物都具備確定性,不像貝洛和格林版本的人物十分地模糊。另外,在電影版本中還給小紅帽、外婆等加了具體的姓名,使之不再符號化,人物更加有個性了。

  貝洛、格林版本的敘述方式都是順敘,人物、事件的敘述都有頭有尾、脈絡清楚,時空層次感強;而電影版本的在順敘基礎上增加了插敘、倒敘、補敘,使得整個影片跌宕起伏,迴旋錯落。縱觀三個版本,有兩點敘事特徵是一樣的,第一是重複,在貝洛和格林版本的《小紅帽》中體現為語言場面的重複,如貝洛版本中野狼到外婆家門前的對話和小紅帽到外婆家門前的對話都是一樣的:「誰啊?——是你的外孫女小紅帽。我帶了一些糕餅和一罐奶油給你,是母親要送你的——拉開線軸,就可以打開門鎖」;格林版本中小紅帽與偽裝成外婆的野狼的對話:「哦,外婆,你的……那是為了……——哦,外婆,你的……那是為了……——哦,外婆,你的……那是為了……——…………」;在電影版本的《小紅帽》中體現為畫面的重複,以在外婆家大野狼、小紅帽、外婆、金剛芭比四人最終都出現在同一畫面中為終點,也為連接點,將四人如何會出現在這裡的經歷一一展現了出來,這種不斷地插敘倒敘增加了影片的時空錯落感,能讓人們對影片保持強烈地新鮮感。這種重複的意義就在於:「只有通過重複才能熟能生巧。重複對於行為來說就像對於認識一樣具有相同的意義。就某一方面來說,每一次認識就是一種重新認識。孩子們在重新辨認出一樁已看到過或聽說過的事情時所表現的喜悅證實了這一點。第三方面是,重複意味著模仿。童話的一個情節小心謹慎地模仿前面發生過的另一個情節。對一種模式的仿效不僅對於孩子來說具有意義,而且對於整個人類的文化來說意味深長、至關重要。童話中的重複具有一種幾乎神聖的的特性。」第二是小紅帽的「孤立狀態」,無論在哪一個版本中,小紅帽去外婆家都是一個人上路的。正是這種孤立無援狀態,正是故事發展的前提,且極大地推進了情節的發展。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