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隨心
貝洛版本的《小紅帽》寫於十七世紀,當時的法國上流社會淫靡不堪,貴族們盡情地享樂縱慾,王宮中更是淫亂至極,為了捍衛宮廷道德觀,讓貴族女子明白貞操的重要,也為了警醒驕奢淫逸的法國太陽王,貝洛在大量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創造了《小紅帽》這篇性愛寓言。
而格林版本的《小紅帽》作於十九世紀,當時的英國是維多利亞女王主政的時代,此時工業革命席捲了整個歐洲,新興的維多利亞式家庭伴隨著此浪潮也如雨後春筍般在英國大範圍內建立,「童年」的觀念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注意,人們認為「童年階段有其特殊的特質和需求,包括玩耍、教育,尤其是道德方面的教養」,為了給兒童提供道德教育,為了宣揚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庭規範——父親在家庭中的權威以及其他家庭女性的順服,格林對貝洛版本的《小紅帽》進行了改編,使之從性寓言轉為了家庭寓言,在思想方面大大超越了貝洛版本。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至於美國2005年上映的電影版本的《小紅帽》則是當今男女平等、開放包容的法治社會的深刻反映。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受到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電影藝術也逐漸加入了以顛覆一切傳統為主張的潮流隊伍之中,為了迎合大眾趨於遊戲化、世俗化的審美趣味,電影生產商致力於打破舊的固定套路,以調侃嘲弄的手法質疑了人類在現代主義剛剛形成的善惡標準。」正是在此背景下,大衛等人以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觀點徹底顛覆了格林版本的《小紅帽》,使情節、主體與格林版本的《小紅帽》大異其趣,讓它成為了一部極具後現代氣息的喜劇式童話電影。
正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也有一代的「小紅帽」。這三個版本都是時代的反映,都表現了它們所處的時代對兒童或女性的新觀念。
就故事開頭而言,貝洛版本的《小紅帽》與格林版本的《小紅帽》都沿用了同一模式——即一個公式化的開頭:「從前有個……」,這種時間空間上的不確定性,就是為了把讀者帶入一個虛構的世界中,一個架空的故事裡,它不求人們相信它是真實的,因為它本來就不是真的。而且兩個版本中故事發生的背景也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讓故事本身更具有普遍性,它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任意想像出一個熟悉的背景來。而2005年美國電影《小紅帽》則徹底顛覆了這兩個版本,它將片頭置於中世紀風格的背景下,以第三者說書的方式,伴隨著第三者將《小紅帽》的書頁翻開,一個虛構的森林世界開始出現,然後畫面開始在森林中快速穿梭,迅速地切至小紅帽開門進森林裡外婆家的一瞬間,接著的內容大致符合格林版本的《小紅帽》故事中小紅帽從進屋到被吃前的內容,一直到一個伐木巨人突然扛著斧頭從窗子撞進來時整個畫面戛然而止。這個片頭無時無刻不給人以緊張壓抑感,時間空間上的快速變化更加深了這種感覺,這使得本片頭格外扣人心弦,而最後的戛然而止更吊人口味,使人繼續看下去的欲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論開頭的宣傳作用,這個電影版的無疑是最為成功的。
再對比這三個版本的結尾,我們可以發現:格林版本的結尾在貝洛版本的結尾——「惡行」的基礎上增添了「援助」「獲救」「懲罰」「後傳」四個情節,且刪除了貝洛在故事末尾附上的關於性道德方面的忠告:誠如人人都看見的,孩子,/尤其是受過良好教養和薰陶/的漂亮年輕女孩,/不會聽任何陌生人的話,/這是毫不奇怪的事:/狼會吞噬她們。/我說狼,因為所有的狼/並不同種,/有些狼相當迷人,/不會咆哮,也不粗鄙。/甜言蜜語,舌燦蓮花的人,/跟隨年輕女孩/進她們的屋子,/直到床邊。/但注意啊!眾人皆知/這就是圓滑的狼,/最危險的狼。這是由他們的主旨所決定的,從這則忠告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貝洛寫作的目的是警醒那些年輕女子,千萬要小心那些渣男,結局肯定越慘越有震懾力;而格林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要聽父母的話,不然會被狼吃掉的,由於受眾是孩子,所以必然要刪去那些不適合兒童閱讀的,同時要對那些血腥的場面進行淡化,同時又要滿足人們內心對正義的需求,至於「後傳」主要是起升華主題的作用,通過小紅帽後來聽話後不僅能逃避危險了,還能自己解決這一情節大大突出了「聽話」的重要性。而2005年美國電影《小紅帽》的結局完全迥異於前兩個,已經看不到前兩個版本絲毫的影子了。這是一個符合二十一世紀觀念的大圓滿的結局:惡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好人有的實現了他們的夢想,有的踏上新的征程,繼續與邪惡作戰。這體現了人們對當下的祝福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這種是結局又不似結局的結局完全打破了舊有的套路,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懸念,同時給續寫第二部留下了巨大的空間。總之,貝洛版本的結尾「完全破壞讀者的預想,誘使人們重新尋找一種內在的和諧」;格林版本的結尾「完全契合讀者的期待,讓人適意」;電影版本的結尾「就是另一個開始,使人進入一個永無休止的循環過程」。
另外,在這三個版本中都出現了一個相似的情節——小紅帽在外婆家與偽裝成外婆的野狼的談話。貝洛版本是這樣的:「外婆,為什麼你的手臂好粗哦——這樣才好擁抱你啊,孩子——外婆,你的大腿也好大!——這樣才好和你一起跑步啊,孩子。——外婆,你的耳朵也好大!——這樣才能更清楚聽你說話啊,孩子。——外婆,你的眼睛也好大!——這樣才能更清楚看你啊,孩子。——外婆,你的牙齒也好大!——這樣才容易吃掉你!」格林版本:「哦,外婆,你的耳朵好大哦!——那是為了更清楚地聽見你說話啊!——哦,外婆,你的眼睛好大哦!——那是為了更清楚看見你啊!——哦,外婆,你的手好大哦!——那是為了能抓得住你啊!——但是,外婆,你的嘴巴大得好恐怖哦——那是為了更方便吃你啊!」電影版本也有類似的一段對話:「哇,你的手好大啊!——噢,這樣好方便我撓背。——你的耳朵怎麼也那麼大!——這樣我就能好好聽你說話了……意見還真多!人們都長大耳朵,親愛的!——可是外婆,你的眼睛也那麼大!——我們是不是就打算杵在這裡討論我哪裡變得多大?」事實上,這一段話只有在貝洛版本中才有真正的作用——小紅帽其實是知道床上躺著的不是外婆,但是她經不住誘惑,所以她用這一番話挑逗大野狼,這生動地小紅帽的放蕩。發展到格林版本,這一段話已經算是多餘的了,因為主旨已經變了,至於為什麼格林不把它刪了,一方面這體現了一種繼承關係,表現對貝洛版本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最後到電影版本,這一段話調侃的意味已經很濃了,體現了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兒童一代的精神風貌——萬事皆可槓。
總的來說,格林版本的內容較之貝洛版本的豐富,至於電影版本的,在情節內容方面已經不僅顛覆而且遠遠超越了之前兩個版本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