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1979黃金年代> 第17章 去哈城

第17章 去哈城

  終於,在高場長和老吳回來之後,事情搞清楚了。

  事兒是他倆辦的,字兒是老吳代簽的,兩個會都是加入了的。

  初出茅廬,居然成了兩家攝影組織的骨幹,真前所未有也。

  「那你們啥意思,我總不能撂下工作,跟你們進城去搞學員培訓吧。咱有一說一,我還是很熱愛現在的工作的。」

  攝影協會那頭,以勝利照相館的一個師傅為首。歲數四十不到,國字臉,留著兩撇俄式小鬍子。「日期可以慢慢找,交流,主要還是交流。咱們協會四十多位成員,都期盼著你能做一期技術分享。」

  一點實惠沒有,完全是空手套。

  彭飛他們是私人組織,沒有具體的婆婆上級,更無需在意什麼規定流程。「我這不是撲奔你來了麼,自帶乾糧,牽馬提鐙。哥幾個都請好了假,就是到你身邊來學習的。」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www.sto9.com

  「行倒是行,到時候我跟崔老師打個招呼,咱們一塊的時候,我順便講講拍攝技法。」

  好不容易歇個大半天,本來是要抽空泡妞的,被攪劃了個稀碎。

  第二天出發,他又用回了自己的海鷗df-1。

  一行人騎著摩托車,浩浩蕩蕩,在機耕路上揚起漫天煙塵,直奔哈城。

  約定的地點,是哈城松花江下游的糖坊鎮。民國時候,此地曾經有白俄建的一處糖坊,專門種植甜菜生產蔗糖。

  鎮子不大,一條街道四五百米長,街上零散有幾家鋪子,還掛著某某供銷社或者國營商店的牌子。

  哈城離得近,老崔到得很早。

  一見五個摩托騎士,他還以為是碰見了小鬼子的摩托團。

  林飛先聲奪人,見了面趕緊嚷嚷。「崔老師,這些都是看了你文章,慕名而來的攝影青年。我給您介紹啊,這位是鐵路系統.....」

  一句話沒說,聽了個飽。老崔趕緊跟幾位握手,都是系統內的公子哥,說不定哪天打交道就能用得上。

  大家打過了招呼,老崔介紹今天的行程。

  糖坊鎮之前也是大公社,如今改革,作為哈城的包產到戶試點。此次採訪,就是要宣傳改革的模範,突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鎮裡有人接待,只不過沒想到是一行七個人,著實為招待費傷透了腦筋。

  作為改革試點,鎮裡將一半的土地下放承包,剩下一半還是集體耕作。如今集體的已經種完了,各家各戶正在忙活承包地。

  老崔還在發愁自己的切入點,怎樣尋找到合適的故事線。


  林飛已經帶著人,殺向了農戶家裡。

  「你們不是要提高人像攝影麼,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練習,大家進屋轉幾圈,看看能不能想到什麼故事點。」

  彭飛膽子大,率先進屋,人家院裡只剩下一個將近八十的老爺爺,連聽話兒都聽不清。還以為這是公所的幹部,跑來扶貧的。

  一座六十多平的三間草房,中間是廚房,東西兩屋住人。

  家中電器只有一個裝乾電池的收音機,體積龐大,還蒙著一塊素淨的藍布。其餘算得上工業品的,就是洗臉盆和暖水壺了,在加上幾個電燈泡,別無其他。

  一眼望過去,就是一個窮字兒。

  哥幾個都是市里來的,還從沒見過這麼恓惶的家庭。看完之後,完全找不到故事點,只好拉著老爺爺聊天,看看是不是什麼隱秘英雄。很顯然他們沒有找到訣竅,把心思放錯了位置。

  林飛掐著表,十分鐘一到,立馬開始提問。

  「拍攝主題找到了沒,咱一個個討論,看看誰的立意點比較好。」

  胡躍進看三位哥哥不吱聲,只能硬著頭皮舉手。「我覺得拍老爺爺吧,中了一輩子地了,拍一個刨地的身影,寫一個八十歲老人,終於種上了屬於自己的地,這樣的故事應該很有普遍性。」

  張百泉見有人拋磚引玉了,自然也亮出招牌。「太普遍了也不行,沒有故事亮點,我覺得這台收音機很有故事,可以拍全家人一起聽收音機,了解祖國的大好形勢。」

  「你那個拍法,跟之前十幾年有什麼區別,太假了。」彭飛直撓頭,他想不出什麼好點子。

  林飛一指張勝利,「張哥,你呢?」

  「我?我還沒想到,如果拍攝主題要貼近改革新風,我實在是想不出來什麼好主意。」

  「時代故事,講的肯定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通過小人物的變化,體現大時代的特色。拍攝簡單的人或物,信息量太少,很難引起讀者的注意,無法形成信息衝擊。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大信息量,你們再朝這個方向想想。」

  站在門外的老崔聽了,心有所想,感覺抓到了一絲靈光。

  時代故事,這個定義很好。非常準確的描述了社裡定下的任務屬性。

  大時代里的小人物,那就應該寫他們的改變。精神上的改變,生活上的改變。如果還都跟從前一樣,那還叫什麼改革呢。

  彭飛畢竟歲數大一點,加上母親是工會的領導,很快就想到了一個關鍵點:人數。

  引申展開,那就是要把更多的內容攝入到鏡頭之中,以量取勝。

  「拍大合照,一家一戶,或者把整個村子的人集合,拍成大合照。這樣信息量就多了,衝擊感就強。」


  「主題呢,主題是什麼?」

  彭飛支支吾吾,說不下去了。

  「場景就是主題,大家想一想,一個村子或者一個家庭,都有那些標誌性的時刻。如果拍攝日常最普通的鏡頭,顯然是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欲的,必須要有標誌性,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時光定格的那一刻,事件正在經歷變化。就像如果你拍藍天,那最容易得到喝彩的是什麼?閃電、彩虹、奇形怪狀的雲、空中划過的飛機等等。那麼,糖坊鎮的變化在哪裡?」

  「土地就是那塊土地,重要的是人。集體會議討論分地,是不是歷史性時刻?村裡有人修房子,全家一起勞作,是不是?街頭相遇,兩輛牛車對頭,大家相互打招呼,是不是?一群小孩子放學,田裡大人們正在勞作,樹上鳥雀追逐,是不是?」

  林飛幾句話說完,瞬間打開了大家的思路。

  之前總想著圖例,就是報紙上那種擺拍——一個主體人物,圍繞著一群配角。

  思路決定出路,在他們的腦子裡,從來沒有擺正自己的拍攝主體,實際上還是想著人物宣傳那一套。

  「我現在出一個主題,叫做【我和我的家】。拍攝形勢,是把房子裡的所有傢伙事兒,都在房子前分類擺好,然後給全家人合影。大家琢磨下這個主題,然後想想要怎麼溝通,拍攝時要注意什麼?」

  老崔終於抓住了那意思靈光,聽到林飛的教學,瞬間恍然大悟。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