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視頻劇透歷史,從閃擊波蘭開始> 第759章 士為知己者死!荊軻刺秦王!

第759章 士為知己者死!荊軻刺秦王!

  天幕也在繼續介紹春秋戰國的那些傳奇刺客們。

  【接下來是豫讓。】

  【豫讓本是晉國智伯的家臣,智伯對他那是相當器重,被智伯以國士之禮相待。】

  【後來,智伯在與韓、趙、魏三家的爭鬥中失敗,被趙襄子給殺了。】

  【智氏被滅族,智伯的頭還被趙襄子做成了酒器。】

  【豫讓得知這個消息後,悲忿交加,他發誓一定要為智伯報仇。】

  【還說出了著名的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豫讓先是偽裝身份,躲在廁所里刺殺趙襄子。】

  

  【結果失敗。】

  【趙襄子感慨其忠義,赦免了豫讓。】

  【豫讓被赦免後,卻又做出讓所有人毛骨悚然的舉動。】

  【他用生漆塗滿全身讓皮膚潰爛,吞下燒紅的木炭毀掉聲帶!】

  【就是為了不被人認出來,尋找再次刺殺的機會。】

  【然後,他埋伏在趙襄子必經之路的橋下,準備伺機而動。】

  【可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他。】

  【趙襄子的馬走到橋邊突然受驚,趙襄子察覺到了異樣。】

  【派人一搜,就把豫讓給抓了。】

  【趙襄子看著眼前這個一心求死為舊主報仇的豫讓,心中也不禁有些敬佩。】

  【他問豫讓:「你之前也侍奉過范氏、中行氏。他們被智伯滅了,你怎麼不為他們報仇,偏偏對智伯這麼死心塌地?」】

  【豫讓堅定地回答:「范氏、中行氏待我如同一般人,我就以一般人的態度對待他們。」】

  【「但智伯把我當成國士,我自然要用國士的行為來報答他。」】

  【最後,豫讓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來讓他刺幾下,以了卻他為智伯報仇的心愿。】

  【趙襄子被他的忠誠所打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豫讓對著趙襄子的衣服連刺三劍,然後高呼:「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去見智伯了!」】

  【說完,便自刎而死。】

  【後人有詩讚曰:女為悅己容,士為知己死。壯哉一豫讓,乃能達斯旨!】

  【豫讓,也用最極端的方式詮釋了什麼叫做國士無雙!】

  彈幕紛紛出現。

  可以看到,相比之前的要離,豫讓這邊的彈幕畫風就截然不同了。


  《自古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豫讓何苦呢?不能理解。》

  《因為道義,那時很多行為看起來都很不可思議。》

  《豫讓不是職業刺客,他是士,為主報仇。》

  《豫讓算什麼英雄,愚忠罷了。》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智瑤以國士待之,當以國士報之。》

  《豫讓是幾大刺客里最讓人佩服的。》

  《豫讓不是失敗了?有什麼值得吹得。》

  《司馬遷寫刺客列傳更多欣賞的是他們的義,不是業務能力。》

  《趙無裇說得對,不合時宜的道義就是愚蠢。》

  《豫讓也知道,但就是要堅守道義。》

  ……

  而天幕外。

  劉備聲音里滿是感慨的說道:

  「豫讓為報智伯知遇之恩,不惜毀容吞炭,捨生取義。」

  「明知復仇艱難,卻毫不退縮,如此氣節,令人動容。」

  「這份忠誠和執著,世間罕有!」

  一旁的劉禪也點頭附和:

  「確實很佩服。」

  「只是豫讓選擇的復仇之路過於慘烈,搭上了自己性命,最終也未能成功。」

  「孩兒不太理解呢。」

  劉備輕輕搖頭。

  「話不能這麼說。豫讓看重的是那份知遇之恩。」

  「在他心中,為智伯報仇,是比性命更重要的事。」

  劉備的思緒飄回到過往,想起那些追隨自己卻命運坎坷的仁人志士。

  只覺得:

  何其有幸!

  ……

  天幕繼續。

  【現在我們再看看齊國。】

  【聶政年輕的時候就行俠仗義,因為殺了人,帶著母親和姐姐逃到了齊國,以殺豬賣肉為生。】

  【當時,韓國大夫嚴仲子和韓國相國俠累結下了仇怨,嚴仲子為了報仇,四處尋找有能力的人。】

  【他聽說了聶政的俠義之名後,就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去找聶政。】

  【給聶政極高的待遇,安排聶政姐姐的婚假事宜,並奉養聶政的母親。】

  【希望他能幫忙刺殺俠累。】

  【聶政雖然很感激嚴仲子的賞識。】


  【但他覺得自己還有母親需要贍養,不能輕易冒險,所以拒絕了嚴仲子。】

  【後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他守孝三年後,想起嚴仲子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決定為他報仇。】

  【聶政獨自一人,手持寶劍,來到了韓國都城陽翟。】

  【說是刺客,聶政更像是狂戰士。】

  【他直接闖進了俠累的府邸。】

  【當時俠累身邊有眾多侍衛保護,但聶政毫無懼色,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迅速沖向俠累。】

  【他以白虹貫日之勢,一劍就刺死了俠累。】

  【接著,他又和周圍的侍衛展開了激烈的搏鬥,一連殺了數十人。】

  【但聶政知道自己今天很難活著出去了。】

  【為了不連累自己的姐姐,他用劍毀了自己的容貌,挖出了自己的雙眼,最後剖腹自殺。】

  【而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了這件事,猜到這個刺客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弟弟。】

  【她為了不讓弟弟的英名被埋沒,毅然前往韓國。】

  【在弟弟血肉模糊的屍體旁哭訴:「這就是我弟弟聶政啊!「】

  【集市上路過的眾人都說:「這個人刺殺了國相,大王懸賞千金求他的姓名。夫人您難道沒聽說嗎?怎麼還敢來辨認他呢?」】

  【聶榮回應道:「我聽說了。但聶政之所以甘願承受污辱,混跡在市井商販之中,是因為老母親尚在,我也還沒有出嫁。」】

  【「如今母親享盡天年去世了,我也已嫁人。」】

  【「我怎麼能因為害怕殺身之禍,而最終埋沒賢弟的英名呢!」】

  【然後,聶政的姐姐在聶政屍體旁自殺身亡。】

  【聶政單槍匹馬闖入相府,不懼生死的勇氣,成為了江湖中永恆的傳說。】

  【而聶政姐弟之間深厚的情誼,也是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天幕此時短暫的停頓。

  背景響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聲音。

  令人心潮澎湃。

  然後天幕緩緩的說道:

  【最後的最後。】

  【恐怕也是天下最著名的刺客。】

  【荊軻——那個讓秦始皇都嚇尿褲子的男人。】

  【戰國末期,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大有吞併六國之勢。】

  【燕國太子丹為了挽救燕國,決定派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


  【荊軻本是衛國人,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

  【他來到燕國後,被太子丹奉為上賓。】

  【為了這次刺殺行動,太子丹做了精心的準備。】

  【他給荊軻準備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還在匕首上塗滿了劇毒,只要被這匕首劃傷一點,就會立刻毒發身亡。】

  【此外,太子丹還為荊軻找了一個助手,名叫秦舞陽。】

  【秦舞陽12歲就當街殺過人,在當地是出了名的狠角色。】

  【出發那天,太子丹和許多人都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來到易水河邊為荊軻送行。】

  【場面十分悲壯,荊軻對著眾人,高聲吟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隨後,荊軻帶著裝有樊於期首級的盒子和燕國督亢的地圖,踏上了前往秦國的道路。】

  【到了秦國後,荊軻和秦舞陽進宮去見秦王嬴政。】

  【在大殿上,秦舞陽看到秦王嬴政威嚴的樣子,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

  【荊軻卻鎮定自若,他一邊向秦王嬴政獻上樊於期的首級,一邊慢慢地展開地圖。】

  【當地圖完全展開的時候,那把藏在裡面的匕首露了出來。】

  【荊軻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匕首,刺向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反應也很快,他猛地向後一閃,躲過了這致命一擊。】

  【接著,兩人就在大殿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

  【秦王嬴政繞著柱子跑,荊軻在後面緊追不捨。】

  【最終,秦王嬴政抽出佩劍,砍傷了荊軻,荊軻見刺殺無望,便將匕首扔向秦王嬴政,但也沒有擊中。】

  【荊軻就這樣倒在了大殿上,結束了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

  【荊軻刺秦的故事之所以格外動人,不僅因為它的目標是後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

  【更因為荊軻這個刺客身上有著太多普通人的影子.】

  【他劍術爛到連蓋聶都看不上】

  【也因為劍術不精而失敗。】

  【會在接任務的時刻猶豫。】

  【但登上大殿卻一往無前。】

  【他會需要助手秦舞陽的配合。】

  【而12歲殺人的高手秦舞陽,卻在大殿上嚇得發抖。】

  【作為刺客,荊軻的信念和業務能力均不完美。】


  【但正是這種不完美,反而讓「圖窮匕見「的悲壯更加真實。】

  【當荊軻被砍斷雙腿仍奮力擲出匕首。】

  【當他知道事不可為還倚柱笑罵。】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刺客的末路。】

  【更是一個先秦俠客時代的終結。】

  【當荊軻被砍斷雙腿還要擲出匕首。】

  【當他身中八創還要倚柱笑罵。】

  【我們看到的不是超級英雄,而是一個明知必死仍向命運揮劍的凡人!】

  【難怪司馬遷要單獨給這個「失敗者」,寫下兩千多字的傳記!】

  【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刺客們。】

  【曹沫、專諸、要離、豫讓、聶政、荊軻……】

  【在那個諸侯爭霸、弱肉強食的時代,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個人的暴力,來對抗整個時代的洪流。】

  【他們或許不懂什麼天下大勢,但他們懂得什麼叫一諾千金,什麼叫以死報知己。】

  【正如司馬遷所說:「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

  【如今兩千多年過去,刺客的時代早已終結。】

  【他們的行為,也並不完全符合現代人的三觀。】

  【但那些關於忠誠、勇氣、犧牲、承諾、知己的故事。】

  【依然在傳頌著……】

  【這或許就是先秦時代刺客們,留給後世最珍貴的財富。】

  天幕視頻到此結束。

  彈幕紛紛的出現。

  《荊軻笑傳之刺刺陛。》

  《王負劍!王負劍!》

  《荊軻被削成阿柯後打野就不行了。》

  《秦舞陽:我十三歲就殺過人了!秦王:很好,那昨天呢?》

  《荊軻武功不行,輔助秦舞陽又懦了。》

  《荊軻本來就是個街溜子,並不是什麼大俠。》

  《陶淵明評論過荊軻:惜哉劍術疏。》

  《刺客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荊軻算是頂級刺客了。》

  《原計劃秦舞陽輔助吸引秦王注意,荊軻趁機挾持嬴政,結果秦舞陽慫了,荊軻的成功率瞬間低了一大截。》

  《可能一開始荊軻想挾持秦王,錯失了第一刀的絕殺機會。》

  《嬴政牛高馬大,又是練家子,荊軻單挑不過啊。》


  《想活捉嬴政有點蠢了,秦的國際信用就是負的,就算當時嬴政發誓不侵略,但事後百分百反悔。》

  《刺客本來就對武力沒有硬性要求,主要看心理素質。》

  《荊軻其實也不想去送死,各種提要求。太子丹PUA+道德綁架,荊軻拉不下臉不去。》

  《樊於期願意自殺,荊軻憑什麼就不是自願去的?》

  《但是荊軻真的去了,而且真的敢上殿刺殺。》

  《看了各位揭秘的真實的荊軻,更佩服荊軻了。》

  而天幕外。

  秦朝。

  嬴政右手不自覺地摸向腰間佩劍,仿佛又回到了那場驚心動魄的刺殺現場。

  「看那荊軻。」

  嬴政的聲音冷得像冰。

  「當年就是在這大殿之上,距朕不過七步。」

  「若非夏無且那一藥囊,今日坐在這裡的,就不是朕了。」

  「這些刺客,自以為憑藉一把匕首就能改變局勢,簡直可笑至極!」

  「就說那荊軻,受燕國太子丹蠱惑,妄圖刺殺朕,卻不知這天下統一乃大勢所趨,豈是他一人能阻擋的。」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

  「陛下聖明!這些刺客不過是各國殘餘勢力的垂死掙扎。」

  「他們這些卑劣行徑,反而加速了六國的滅亡。」

  扶蘇也衷心的說道:

  「刺客雖能逞一時之勇,但在我大秦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前,不過是螳臂當車。」

  「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需加強防範,確保父皇的安全。」

  嬴政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六國餘孽最善用這等死士,朕要斷其爪牙!」

  「傳朕旨意,即日起各郡縣嚴查遊俠劍客,凡藏利器者,一律收監!」

  「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不敢再有刺殺朕的念頭!」

  大殿內,嬴政的話語迴蕩,臣子們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萬歲!萬萬歲!」(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