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春秋戰國傳奇刺客們,要離小人也?
新的天幕畫面出現。
在一陣低沉而充滿歷史感的鼓點伴奏中。
春秋戰國的地圖緩緩的在天幕上展開。
天幕富有磁性和歷史厚重感的聲音,也緩緩的響起。
【春秋戰國。】
【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的年代。】
【當周天子的權威土崩瓦解,當諸侯的刀劍劈開禮樂文明的假面。】
【他們用最極端的方式在史書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們不是王侯將相,卻讓帝王將相聞風喪膽;】
【他們不是千軍萬馬,卻能用一把匕首改變歷史走向。】
【他們是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刺客列傳》的傳奇人物。】
【專諸魚腸劍的寒光、豫讓吞炭毀容的決絕、聶政自剝麵皮的慘烈、荊軻易水悲歌的蒼涼、還有……列傳之外那要離斷臂殺妻的癲狂……】
【先來說說曹沫,太史公認定的刺客鼻祖。】
【這可是位敢在春秋首霸前搞事情的猛人。】
【當時在齊魯大地上,魯國和齊國那是衝突不斷。】
【曹沫身為魯國將領,奉命和齊國干架。】
【但現實很殘酷,曹沫連著三次都被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魯國沒辦法,只能割地求和。】
【到了齊魯兩國會盟的時候,曹沫這股子不服輸的勁兒上來了。】
【在那氣氛緊張的會盟現場,周圍全是齊國的士兵,曹沫卻毫不畏懼。】
【他大步走到齊桓公面前,唰地一下拔出匕首,直接就架在了齊桓公脖子上。】
【這一下,全場都炸了鍋!】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蒙了。】
【齊桓公更是嚇得臉色慘白,大氣都不敢出。】
【曹沫此時一臉嚴肅,義正言辭地要求齊桓公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
【說道:「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齊桓公為了保命,只能乖乖答應。】
【而事後齊桓公想反悔,也被管仲勸住:「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曹沫這一番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極限反殺。】
【他不僅成功挽回了魯國的尊嚴、國土。】
【還讓自己名垂青史。】
【這就是曹沫,一個在絕境中敢於亮劍,用勇氣和智慧改寫歷史的刺客。】
【也難怪有人寫詩稱讚他:「森森戈甲擁如潮,仗劍登壇意氣豪。三敗羞顏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
天幕外。
漢末。
在公安港內,劉備與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圍坐在一起。
看到曹沫的典故,劉備雖然曾經學過這段內容,但此時也是再度感慨道:
「這曹沫,真乃壯士。」
諸葛亮羽扇輕搖,同樣認可道:「以臣劫君,確實膽識過人。」
關羽輕撫長須,點頭道:
「曹沫此舉,雖冒險,但確實為魯國挽回了顏面,收復了失地。不過,這其中也有運氣成份。」
「如果不是遇到管仲、齊桓公,恐怕他此行為將毫無用處。」
張飛有些疑惑。
「那齊桓公被人挾持,丟了面子,為啥還乖乖聽話?」
劉備耐心解釋:「翼德,齊桓公志在稱霸諸侯,若因一時之怒違背承諾,必然失信於天下,失去諸侯的信任。」
「他能權衡利弊,遵守約定,正是其高明之處。」
「齊桓公能信守承諾,歸還魯地,這才是真正的霸主胸襟。」
說著說著,劉備的眼中也閃過一絲嚮往。
「我若得天下,必以此等信義待人。」
「這天下,終究要歸於信義。曹沫有勇,齊桓公有信,二者相合,方成佳話。」
天幕繼續。
【再把目光轉向吳國,看看專諸的傳奇故事。】
【吳國公子光一心想幹掉吳王僚,自己當老大。】
【這時候,伍子胥出現了,他把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
【專諸一看就是個狠角色,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
【但說白了,就是個屠夫。】
【屠夫怎麼靠近吳王僚呢?】
【這個左手按著豬頭、右手握著殺豬刀的糙漢子,誰能想到他會在太湖邊苦練三年魚炙手藝?】
【公子光為了刺殺吳王僚,精心策劃了一場鴻門宴。】
【吳王僚穿著三重犀甲赴宴。】
【宴會上,特級廚師專諸閃亮登場。】
【他早就把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藏在了魚肚子裡,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魚腸劍。】
【專諸端著魚,鎮定自若地走向吳王僚。】
【就在他靠近吳王僚的那一刻,突然從魚腹中抽出匕首。】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向吳王僚。】
【吳王僚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這致命一擊給結果了性命。】
【而就在專諸的匕首刺穿吳王僚心臟的瞬間。】
【數十柄長戟也同時捅穿了他的胸膛!】
【但他的刺殺成功幫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
【闔閭為了感謝專諸,封他的兒子為上卿。】
【專諸的故事也成為了刺客史上的經典篇章。】
天幕外。
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吳王僚,同樣被多次刺殺的嬴政,不禁有些發冷。
「讀史確實可以明智。」
「看到這段天幕,朕又想起了吳王僚的教訓。」
「大秦的皇帝御膳,即使是魚,也必須要剖開!」
「不能有任何可以藏下兵刃的地方。」
一邊下旨,嬴政一邊繼續看著天幕。
心中估計:大概朕又會出現在這段天幕上吧?
彈幕:
《這曹沫將軍當不好,刺客玩得飄。》
《魯國國力不行,打不贏也很正常。》
《怎麼感覺曹沫不像是刺客啊?》
《這就要問太史公了。》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蘇州有個專諸巷,紀念這位刺客。》
《專諸學做魚,投其所好,說明要防備自己的愛好啊。》
《吳王僚也是倒霉,碰上這幫人。》
《王僚對他們挺好的啊,他們為啥要殺王僚啊?》
《吳王僚言而無信,不冤。》
《專諸又何苦呢?欠了人家什麼,要拿命去還。》
《青史留名!》
《為了讓專諸沒有後顧之憂,他母親上吊自殺,就是要讓專諸去守信義報恩。》
《氣性!我是不理解,但我佩服春秋的先人們。》
天幕繼續。
【而同樣圍繞在吳王闔閭的,還有傳奇刺客要離。】
【之前公子光在專諸的幫助下,成功登上了王位,成為吳王闔閭。】
【然而,一個叫慶忌的人,卻成了闔閭的心腹大患。】
【慶忌是吳王僚的兒子,他天生神力,勇猛善戰,而且極富謀略。】
【據說慶忌奔跑起來快如奔馬,能夠徒手與猛獸搏鬥。】
【身邊還聚集了一批死士,時刻謀劃著名為父報仇,奪回王位。】
【闔閭深知慶忌的厲害,整日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王位不保。】
【這時,伍子胥向闔閭推薦了要離。】
【要離身材矮小,看起來弱不禁風,與孔武有力的慶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闔閭一看就嫌棄得不得了。】
【但伍子胥卻深知要離的膽識與智慧,力薦此人。】
【要離知道慶忌乃是萬人敵,又吸取其父教訓,嚴防刺殺。】
【想要刺殺慶忌,必須要完全貼近。】
【要離為了取得慶忌的信任,主動獻上了一條苦肉計。】
【在朝堂之上,要離故意頂撞闔閭,闔閭順勢下令砍掉了要離的右臂,並將他的妻子和孩子處死。】
【要離含冤受屈,逃出吳國,四處宣揚闔閭的暴行。】
【慶忌聽聞此事,果然對要離深信不疑,將他視為心腹。】
【要離跟隨慶忌四處奔波,伺機而動。】
【在慶忌帶兵回國渡江時,要離趁慶忌不備,手持短矛,全力刺向慶忌。】
【慶忌雖然身負重傷,但憑藉著驚人的力量。】
【竟在重傷中反殺。】
【將要離倒提起來,浸入水中三次。】
【隨後,慶忌看著要離,苦笑著說:「天下竟有像你這樣的勇士,敢來刺殺我!」】
【周圍的士兵見狀,紛紛要將要離處死。】
【此時瀕死的慶忌卻擺擺手說:「他是個勇士,一天之內不能死兩個勇士,放他走吧,成全他。」】
【說完,慶忌因傷勢過重,氣絕身亡。】
【要離完成任務後,並沒有感到絲毫的喜悅。】
【在返回途中,乘船到達江陵後,要離憂傷失意,不再前行。】
【跟隨他的人問道:「您為什麼不走了呢?」】
【要離說:「殺死我的妻子兒女,來侍奉我的君主,這是不仁;】
【為了新的君主,去殺害原來君主的兒子,這是不義。】
【一個人有這麼多惡行卻還活在世上,我又有什麼臉面去面對天下的賢士呢?」】
【說完就縱身投入江中,卻沒有死成。】
【跟隨他的人把他救了上來。】
【要離說:「我怎麼能不死呢?」】
【跟隨他的人說:「您暫且不要死,等著接受爵祿吧。」】
【要離於是把劍插立在地上,自己砍斷了自己的手腳,然後自刎而死。】
【要離以自我犧牲的方式,踐行了對使命的忠誠。】
【用極端的手段,追求著心中的正義,也完成了自己想要青史留名的夙願。】
如果說之前的曹沫、專諸,爭議的聲音並不大的話。
要離的爭議可就大了去了。
天幕外。
網友們看到這裡,紛紛的發表銳評。
《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啊?自己殺自己全家?》
《不是殺,是讓吳王下令虐殺,還暴屍荒野,喪失了人倫底線。》
《萬泉部詩人。》
《怪不得司馬遷都看不起要離,不寫他進刺客列傳。》
《為啥啊?為了封賞?可事後他又自殺了。》
《要離貪名刺慶忌,就是為了名氣。》
《青史留名,值了!》
《說值的純純的小人。》
《只能說是個狠人,但是不是正常人。》
《追求事業,大丈夫也!》
《算個屁的大丈夫,為了追逐名利而已。》
《要離:黑紅也是紅。》
《要離人品差,伍子胥人品更差。》
《四大刺客,伍子胥貢獻了倆,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
《要離是不是小人我不清楚,但相比下慶忌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丈夫。》
《慶忌可惜了,武力值超強的男人。》
《要離這麼極端,可能是士為知己者死而已?》
《但凡看過史書就說不出這話,闔閭對要離嫌棄的不行,完全沒知遇之恩。》
《是伍子胥看透了要離,知道這是個為了出名啥都敢幹的狠人。》
《是勇士不是大丈夫,是小人但可以一用。》
《純粹的人,不好評價,但當時讀史書看到這裡確實挺震撼的。》
《按照現在人的觀點,要離就是垃圾。》
《古代崇尚的是義,要離為了對得起伍子胥,只能狠了。》
《關鍵闔閭自己就不行,為了這種貨色是真的不值得。》
《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當時的人的行為,我看明朝寫的三國演義都有不少迷惑行為,更別說先秦時代的人了。》(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