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男性的父權腦,爸爸還是愛我的,劉阿斗:同是天涯淪落人
第861章 男性的父權腦,爸爸還是愛我的,劉阿斗:同是天涯淪落人
下一刻,天幕忽然響起的聲音,讓諸天眾人都好奇地投去了視線。
【女性執著於找好男人,男性執著於找好父親】
【女性將男性的霸道、控制、占有、自私意淫為男性的愛】
【男性將父親的獨斷、專制、冷漠、自私意淫為父親的愛】
眾人聽到這裡就聽愣住了。
等等,這兩個是同一個概念嗎?
為什麼要把女人和男人之間的感情,和男人和父親之間的感情放在一起談?
他們不解,但大受震撼。
而且這用的詞,是不是有哪裡不對勁?
獨斷專制就罷了,各朝各代對這點算是深有體會,父親作為家裡的話事人,出現獨斷專制的情況並不算很罕見。
況且父親獨斷專制,也不能就說父親不愛兒子。
可是冷漠和自私,這又哪裡算得上是父親的愛?用的還是「意淫」的詞!
緊接著,天幕繼續講述的內容又往眾人頭上澆了一桶油。
【現實情境當然很難滿足這種意淫,便借影視作品作為橋段滿足大家的幻想】
【今天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父子和解的橋段,講述男性的父權腦】
【這也是一種心理學上症候群,又名:爸爸還是愛我的,爸爸再愛我一次】
【指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父親,或者父親式人物關係缺失或虐待性、不健康的關係而導致的心理問題】
【這會導致孩子成人後,難以信任他人,同時對他們有著強烈的依戀】
【這裡就用來指代對父親的崇拜與嚮往,渴望得到父親關愛與認可的一種心理,也就是俗稱戀父情結】
諸天中已經為人父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心裡都狠狠咯噔了下。
這,這意思是,父子關係處理不恰當的話,還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虐待性的關係不必說了,可這個關係缺失,什麼算是關係缺失?這管孩子的事主要不是當娘的負責嗎?
再說了,有時候在外打仗或者走商,長時間見不到也是在所難免的吧?
還有那不健康的關係,什麼樣的關係算是不健康?
無論是真心關愛兒子,還是盼著兒子光宗耀祖,繼承家業的父親,這會都緊緊盯著天幕,生怕錯過一點,自己在不知道的時候就導致兒子有了心理問題。
萬一因為這樣,把兒子養廢了,那可怎麼辦?
同時,諸天裡不少為人子的人,也感到不解。
崇拜父親,渴望得到父親認可,這不是理所當然且非常常見的事嗎?
這在後世,已經變成了一種病?
對心理問題毫無了解的古人們,聽到視頻說法,第一反應就是這在後世是一種病症。
天幕視頻仍在繼續:
【《乘風破浪》的男主父親徐正太在男主出生前犯事坐了六年牢,母親產後抑鬱跳樓自殺】
【男主因為這件事,和父親不支持自己的賽車夢想而憎恨父親,父子關係僵化、惡劣】
【《流浪地球1》劉啟由於劉培強狠心給母親安樂死,在他成長過程中的缺席,討厭、怨恨父親】
【《金枝欲孽》孫白楊憎恨父親孫清華忙於宮廷內工作,沒能趕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害得母親含恨而終】
【為此,他寧願寄居青樓都不回家】
【《陽光普照》父親阿文對惹是生非,品學皆劣的小兒子阿和視若無睹,當沒有這個兒子】
【一心將備考醫學院的大兒子阿豪,視為自己的驕傲、寄託】
「為人父豈能這樣做事?甚至不能為兒子樹一個好榜樣。」
康熙聽見第一個例子時就忍不住皺眉了,聽聽這所謂的父親都幹了什麼事。
孫清華和那位阿文就罷了,畢竟朝臣忙於宮廷工作是理所當然的,沒能趕回來見妻子最後一面,雖然遺憾,但並非不能理解。
而那個阿文,小兒子人品不行,學業不行,對這種不成器的兒子失望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他有這樣的兒子,也會被氣得不想承認這是他兒子。
只是前面那兩位父親,委實不成樣子。
一個犯事去坐牢,致使妻子自殺,不僅沒給自己孩子立個好榜樣就算了,還害得孩子六年沒有父母照料。
這樣小的孩子,父母都不在身邊,不怪他委屈。
還有那位劉培強,這是出了什麼事,以至於要給自己妻子安樂死?
兒子知道這件事,怎麼會不導致父子關係惡劣呢?
不過,康熙覺得,發生了這些事,兒子和父親關係不好是可以理解的,但百行孝為先,哪能去憎恨父親。
可他想到這個視頻開頭,天幕提及這些和心理疾病有關,康熙又默默將這些話都咽了回去。
「這些當爹的,哪裡想過我們這些當兒子的感受?」
劉阿斗看前面幾個例子時,還能當樂子看。
可看到那位阿和不受因為比不過哥哥,不受父親待見時,心裡那塊埋藏了許久的心結一下子就被戳中了。
劉阿斗臉上露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觸動表情。
他同樣不受他爹待見,就因為他沒有大才。
在他還是嬰兒時,因為被敵軍擄走,趙雲將軍為了救它,差點折在敵軍里,回來時他爹就把還在襁褓里的他摔到了地上。
多虧了他命大才沒被摔死。
長大之後,他爹又總是覺得他才幹不足,擔不起大任。
每次查他學業,讓他辦事,他爹都不滿意。
如果不是他沒有個兄長阿豪,他爹沒得選,否則,估計他和阿和也是同樣的下場。
……
【這些情節里的父子關係,突出了一個共同特徵】
【當男人還是男孩時,父親在男孩成長過程缺席缺位,這時候男孩就是父權制的受害者】
【由於父親缺席,母親是男孩的長期照料者,男孩就會偏向母親,並未母親受到的父權災難抱不平】
【這時,就會進一步激化父子矛盾】
【但這些劇情是為男孩精神弒父,看清父權體制的壓迫與剝削做鋪墊嗎?】
【恰恰相反】
諸天裡不少人在看到父權制受害者時,就忍不住酸了鼻子。
太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在父親那裡受到過或大,或小的委屈。
只是聽到「弒父」的時候,這個過於大逆不道的字眼,讓他們眼皮跳了跳。
哪怕是精神弒父,對於講究倫理綱常的各朝各代人而言,還是過于敏感了。
然而不等他們反應,「恰恰相反」四個字就砸到了他們頭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