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你叫我什麼
滿剌加官廠距離繁華的滿剌加王城尚有段不短的航程,需得乘船方能抵達。
隨著船隻緩緩駛入大溪河的懷抱,朱瞻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河岸上一幕所吸引。
幾隻鱷魚慵懶地躺在岸邊,享受著日光浴。
這個時代馬六甲水邊的常有這些巨獸出沒,不時傳來它們捕食的駭人聲響,傷人事件更是時有發生。
抬頭遠望,一座木橋橫跨河面,宛如巨龍橫臥。
其上橋亭錯落有致,共二十五座之眾,不僅是行人歇腳的涼亭,亦是商貿往來的交匯點。
橋上,漢人、馬來人熙熙攘攘,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交談聲交織成一首生動的市井交響曲。
上面的人多用方帕包頭,身穿各色短衫,富有的腳踩皮鞋,貧窮的則光著腳。
木橋的盡頭,是滿剌加王的宮殿。
本章節來源於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
雖名為「宮殿」,實則更像是一座規模適中的樓閣,靜靜地佇立在河畔,既不顯過分張揚,也不失王者之尊。
坐在船上,朱瞻壑的目光好奇地掃視著四周的一切。
一旁的小船上,馬歡正聚精會神地記錄著什麼,他那本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所見所聞,似乎要將這裡的每一寸風土、每一份人情都細細收藏進記憶的寶盒中。
朱真在船艙裡面,也不去看外面的風景,雙手放在大腿上端坐,鬍子微微搖曳。
忽然他睜開眼,似是提醒道:「世子,滿剌加王狼子野心,您可要小心了。」
朱瞻壑嗯了一聲,忽然覺得不對勁:「你叫我什麼?」
「世子不必驚慌。」朱真抬手,解釋道:「屬下過去追隨王爺衝鋒陷陣,現在也幫王爺處理一些海上的生意,自然認識世子。」
朱瞻壑:「……」
朱真壓低聲音,小聲道:「世子不要太相信鄭公公了,他和英國公一樣,都對王爺若即若離,顯然不想支持王爺。」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啐了一口。
「真是小人行徑,不似丘將軍光明磊落,進了南京城就忘了自己是誰了!」
大明的靖難勛貴都旗幟鮮明地支持朱高煦,唯有兩人例外,張輔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因為勛貴的堅定支持,下面的靖難老兵也大多支持朱高煦。
雖然他們的意見不重要。
但是。
若是有一天朱棣死了,朱高煦想要造反,怕是會有大量的靖難老兵跟著起兵。
靖難勛貴或許會觀望一下,只要朱高煦表現不是太拉胯,還是會選擇支持。
朱瞻壑探出頭,四處張望,確定這裡是遠在海外的馬六甲,方才遲疑道:「你剛才說父王的海上生意,那是什麼?」
朱真解釋道:「船隊允許民間船隻隨行,大明不是施行海禁嗎?這幾個民間商船的名額就彌足珍貴,王爺把持這幾個名額,還暗中和交趾的駐軍商議,海上也有一些生意。」
「民間商船不是市舶司管嗎?」朱瞻壑不解。
朱真糾正道:「市舶司不管這個,管民間商船的是我們遮洋總。」
遮洋總起源於洪武年間,當時為了保證北伐的糧草供應,朱元璋讓大量的淮西官兵承擔海上運輸的職責,將南方的軍用物資運到北方。
這種大規模的海上運輸,一直延續到了永樂年間。
甚至直到現在,北方的糧草也有不少是海上運輸的。
至於漕運……
現在南北大運河還有不少地方需要疏通。
總之,負責海運船的就是遮洋總,而遮洋總起初有十三個衛所,朱真所在的龍江衛就是其中之一。
鄭和船隊的技術來源就是遮洋總。
現在遮洋總的衛所已經達到了三十一個,幾乎管理大明所有的官用海運船隻,他們不僅負責海運,還負責戰爭。
因為遮洋總的海運衛所摻入了大量的靖難老兵,這才導致海禁政策下的海商求到了朱高煦,希望獲得出海走私賺錢的機會。
朱瞻壑無語道:「我爹總是隨身帶著一袋金豆子,見人就隨手發,我還以為是漢王府生財有道,結果還是吃上了海貿這碗飯。」
朱真道:「這些年都是我們這些老人看著王爺的生意。」
說到這裡,他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朱瞻壑。
「世子為何要自毀一臂,將天家的生意拱手讓人。」
「什麼生意?」
朱真道:「陛下的朝貢生意,還有王爺的海上生意,怕是都要毀在世子手裡。」
「一家貿易公司,何至於此?」朱瞻壑反問。
朱真撫摸鬍鬚,悠悠道:「整個西洋的漢人都在傳,舊港的施二娘子將要入京朝貢,將會以宣慰使之名,請陛下……」
他頓了一下,吐出了那兩個字。
「開海。」
洪武三年,朱元璋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朱元璋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為理由,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自此,連與明朝交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了。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發布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
洪武三十年,再次發布命令,禁止中國人下海通番。
這就是大明海禁政策的開端。
對於海上對外貿易,朱元璋制定的律法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要嚴格,甚至可以用苛刻、無情來形容。
禁止漁民私建二桅以上的大船,進而讓其無法在海上安穩活動,真是無所不用之極,直接從根本上斷絕了民間私人的一切海外交通,這與後來清朝的閉關鎖國本質上幾乎差不了多少。
為了與海禁政策相匹配,朱元璋還實行了沿海區域的遷界、征船戶為軍、加強海防等措施。
也正是因為過於苛刻的海禁,導致大量沿海百姓逃到海上,在東南亞各國定居,形成了海量的漢人移民。
更是催生出了陳祖義這種反攻大明的大海盜。
到了朱棣繼位,針對對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雖未違背海禁的「祖訓」,卻是加大了對外交往,在此背景下,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當然,朱棣雖說放寬了海禁,但也僅僅是放寬而已。
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組織仍然不准出海。
最根本原因源於他打著恢復祖制的旗號,指責建文帝「變祖亂制」,此時的海禁政策流於表面,實際執行過程中極為寬鬆。
而在南洋貿易公司建立之後,整個南洋漢人都在傳一件事。
這是為了開海做準備。
開海,也就是徹底取消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是的,施二姐去南京入貢是為了請爺爺開海,並設立海關。」朱瞻壑平靜地承認。
朱真稍微猜了下,就知道海關是專門抽海船關稅的機構。
他只是不懂,朱瞻壑為什麼要折騰這些。
「世子這是砸了自家的生意啊!」朱真很是焦急。
朱瞻壑抬起手,阻止了他繼續說下去,轉而看向岸邊,示意已經靠岸,這個話題不適合繼續下去。
稍微打了下腹稿,朱瞻壑給出了理由。
「朱老爺子,人活在世上,總要有點良心。」
「即使七分想著自己,也要有三分想著別人。」
「我就算七成的心思都想著怎麼爭權奪利,也要花出三成的心思幫你們這群下西洋的老兵,幫這群海上討生活的漢人,謀一條生路吧。」
朱真回味著這句話,久久沒有回過神。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