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苟在明末當宗室> 第748章 大明財富

第748章 大明財富

  第748章 大明財富

  王晉武走後,朱慎錐來到靠牆一邊,這裡有一副巨大的遼東地圖。

  負手看著面前的地圖,朱慎錐眉頭緊皺,認真思索。

  遼東的地形複雜,尤其是遼西走廊更是遼東通往關內的要道,如是後世人僅僅看地圖的話會奇怪為什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每次都要硬攻寧錦防線,而不是繞道寧錦和山海關進攻大明。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後世的道路情況和現在的完全不同,遼西走廊之所以稱為「走廊」那是因為在遼西走廊的西北方向都是群山峻岭,連綿大山的阻攔小股部隊翻越或許可以,但要大部隊行軍根本就沒這個可能。而且建奴的八旗都是騎兵部隊,戰馬可沒辦法爬山,這就直接攔住了建奴繞道的可能。

  就算皇太極繞路走蒙古進攻大明也是一樣,皇太極必須先從遼東北部走,然後折返向西先進入科爾沁草原,然後再從科爾沁草原一路再向西行接著轉向南行,穿過內喀爾喀抵達察哈爾,這才能進攻大明北方長城。

  這條路要繞很大一個圈子,就算是騎兵行軍也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有了之前己巳之變和長城之戰後,大明已重新布置了薊州防線,派兵鎮守喜峰口一帶,皇太極再想故伎重演已不可能。

  這也是皇太極這次進攻錦州的主要原因,上次長城之戰無功而返後,皇太極已明白再繞行蒙古進攻大明沒了這個可能,非但明軍在長城已有準備,還有土默特部在一旁虎視眈眈,這才重新把目標放到了遼西走廊這邊。

  而且為了拿下錦州,這一次皇太極動用的兵力可不少,又擺出了一副圍城打援的姿態,用意非常明顯。在這種時候突然僅僅只是派兵增援,以重兵救援錦州不是不能幹,但這樣乾的代價實在太大。

  現在的財政問題依舊嚴重,雖山西的邊貿已開,一定程度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可整體而言這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山東那邊的海貿還沒正式開始呢,就算海貿開始要有獲利最快也是明年的事了,眼下朝廷增收的賦稅數額並不算高,此外南方各地的賦稅尚沒繳來京師,就算繳到恐怕也遠遠不夠。

  

  朱慎錐名義上已掌控了大明,可實際上真正掌控的只是大明北地的幾個省份,而南方雖也聽從中央,但私下的小動作不斷,尤其是江南那邊對朱慎錐有所非議者更是不少,這些人能為己用的寥寥無幾,大部分依舊在旁觀或者投機。

  大明的賦稅重地在南方,可自崇禎年開始因為魏忠賢的倒台實際上南方的賦稅已大幅度消減,比天啟年間要少了幾乎70%以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崇禎皇帝不清楚,朱慎錐難道還不知道麼?無非就是江南士紳和文官集團對中央的抗衡,再加上他們自身的利益,從而導致了這個結果。

  朱慎錐現在對大明的情況很是清楚,他沒有大張旗鼓地馬上就實施各種措施,或者說強壓南方開徵商稅等等。一來是朱慎錐的根基還不穩固,而且他手中的力量基本在北方,南方一時間伸不過去,沒有強大的武力壓制,南方士紳和文官集團怎麼可能乖乖聽話?再說了從這些人手裡弄錢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必然會造成強烈反彈。


  二來南方士紳和文官集團的力量極其龐大,別說在當地了,就連朝堂中都有他們的代言人。其中就包括一直譽為清流的東林黨人,另外浙黨、楚黨等也屬於江南一派,他們和東林黨雖有政治上的爭鬥,可在共同利益面前卻又有著同盟。

  這就和今天溫體仁、楊嗣昌的態度一樣,這兩人雖已投靠了朱慎錐,並被重用,可在文武之爭的問題上卻站到了同一陣營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問題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更不是殺幾個人就能改變的,別說現在朱慎錐只是監國,哪怕他是皇帝也是一樣,這是大明政治的弊端,近兩百年來大明曆代皇帝一直都想改變卻從未成功過,哪怕天啟皇帝動用了魏忠賢這把刀,差一點就把整個東林黨徹底剷除,可實際上依舊沒能真正做到,因為就算沒了東林黨,只要士紳和文官集團存在,這種情況同樣會繼續延續。

  剛才和王晉武說過,僅僅只是殺人是不成的,這些人殺光了還會有下一批冒出來,這是階級問題而非個人原因,是皇權和文官集團包括地方的爭鬥,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朱慎錐現在所能做的就是通過北方的控制拉攏一批人,然後以北抑南,然後再緩緩圖之。眼下來看山西的邊貿包括山東即將開始的海貿進行頗有成效,對於南方也施加了一定壓力,但這遠不夠,只有徹底壓制住南方士紳包括文官力量,徹底改變格局,朱慎錐才能真正做到掌控天下。這會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但現在已有了開頭,只要一步步推行下去朱慎錐相信會有成效。

  另外,大明的國庫空虛,財政困難也是事實,按照陳新甲的建議用他的方式去增援遼東解錦州之圍耗費實在太大,而且不光是錢糧的問題,還有兵力調動的問題,現在流寇各部還沒徹底清除,這時候調集兵力去遼東戰場就算解除了錦州之圍又如何呢?

  為了錦州一地,卻放過中原的流寇,如給這些流寇喘息機會,流寇必然又死灰復燃從而造成心腹大患,而且流寇的破壞力有多大誰心裡都清楚。這樣一來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的結果,如果有選擇的話朱慎錐情願錦州落到皇太極的手上,也不希望中原等地出事,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楚的。

  可錦州又不能不救,如果朱慎錐不救錦州,坐觀錦州陷落祖大壽投降皇太極的話,對他的威望和地位是極其嚴重的打擊。大明和建奴的戰爭自萬曆到如今已經歷了四代皇帝,卻始終沒能解決遼東問題,這已經成了大明的心病,大明文武百官根本不可能坐視遼東再次慘敗,甚至錦州丟失的嚴重後果。

  而且一旦朱慎錐這麼幹了,大明武將群體中必然會產生兔死狐悲的感受,導致已經投靠朱慎錐的各級武將生出二心,這會影響到朱慎錐對大明的掌控包括地位的穩固。

  從這點來看遼東要救,錦州也是要救的,哪怕風險再大也要出兵。可按照陳新甲的辦法出兵朱慎錐心中又很排斥,這樣做的話朝廷很難承受得起,不僅是兵力調動原因,更重要的是大明沒錢。


  大明真的沒錢麼?當然不是這樣,大明的財富可以說富甲天下,從全世界來看,大明如今的財富依舊占據第一,僅僅是從隆慶開關到如今,全世界流入大明的白銀就高達3.53億兩。

  這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短短七十多年裡,大明通過對外貿易的一項收入每年流入的白銀高達500萬兩之巨,在這個時間段內,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正是大航海的時代,歐洲諸國通過大航海在海外殖民地獲得了大量財富,尤其是西班牙因為占據美洲大陸的墨西哥區域從而有了龐大數額的白銀入項,可實際上他們獲得財富大部分卻流入了大明,通過各種貿易手段用白銀從大明換取物資,再運至歐洲進行牟利。

  這還僅僅只是海外貿易的白銀收入,沒包括大明自身經濟產生的效益。由此來看,大明其實並不缺錢,但這些錢究竟去了哪裡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些銀子大多都進了文官集團和地方士紳的口袋,而朝廷從中獲利數額卻是寥寥無幾。

  就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李自成打進京師後對京中百官進行「拷餉」,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居然弄到了7000萬兩的巨額財富。由此可見大明的富庶,但這個富庶並不是朝廷富,而是特權階級的富庶,其中就包括文官集團、士紳集團和勛貴集團。

  大明國庫的確沒銀子,就算朱慎錐入京後接管了內庫,再加上他手上本有的大量財富,這些銀子補貼給整個朝廷也是遠遠不夠的。假如這一次按照陳新甲的建議去救援遼東,至少要支出近一百五十萬兩的錢糧才夠,而這麼大一筆支出,就算是朱慎錐自己掏腰包補貼也是得不償失,更何況西北各省剛剛減免稅賦,原本這筆錢就有著大用,如果動用了這筆錢,朱慎錐的手上銀子就不足了。

  大明經濟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問題有著許多。除去地方士紳和文官集團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和當初的張居正有關。

  張居正是大明以來最大的改革派,因為他的出現導致了後來的新政。而張居正推行新政後,大明財政的確有大幅度的好轉,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大明就呈現出了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而在後世對張居正變法也多有褒獎,甚至有人還提出如果沒有張居正的新政,大明根本不可能中興,更不可能還有後來幾十年的延續。

  一直以來朱慎錐因為受到後世的影響最初也是這樣看待張居正變法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執掌了朝政後朱慎錐才發現張居正變法並非都是好事,他的變法表面上的確推動了大明的繁榮,使得大明財政飛速好轉,更給朝廷積蓄了大量錢糧,這才使得後來萬曆皇帝有底氣發動三大征,從而造就了大明的強盛。

  可問題最大的弊端也造成了現在嚴重後果,其他的暫且不說,僅僅是張居正變法中折銀和廢除寶鈔的措施影響深遠。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