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苟在明末當宗室> 第733章 包圍錦州

第733章 包圍錦州

  第733章 包圍錦州

  大清內部的變化讓皇太極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穩定方面,面對這些反對者,皇太極毫不手軟,他第一時間就向上躥下跳最起勁的莽古爾泰下手,先以莽古爾泰當年弒母之事為由把他痛罵一番,隨後借題發揮招來代善等心腹對莽古爾泰議罪,直接奪去了他的爵位和正藍旗旗主之位。

  莽古爾泰根本沒想到皇太極下手這麼快這麼狠,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呢,他這個八旗的實力派,當年的四大貝勒就失去了一切,就連正藍旗旗主都換成了他弟弟德格類。

  而德格類雖是莽古爾泰的同母弟弟,可他們兄弟的關係一直不好,關鍵還在於當年莽古爾泰為了討好努爾哈赤居然弒母,拿著親生母親的人頭為自己邀寵。

  哪怕當時的女真人算不上真正的文明人,充其量就是個蠻族罷了,莽古爾泰的所作所為也是被許多人所不恥。正是因為他幹了這件事,莽古爾泰的名聲在八旗內部直接就臭了,原本一些親近於他的人漸漸開始對他疏離,就連一向殺人如麻的努爾哈赤也覺得莽古爾泰這等作為實在太過,私下評論他是一條養不熟的「狼崽子」。

  皇太極把正藍旗交給德格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給莽古爾泰一個自省的機會,畢竟德格類是他的同母弟弟,只要莽古爾泰誠心悔過,未來還有當旗主的可能。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可實際上皇太極這麼幹等於徹底絕了莽古爾泰東山再起的可能,因為母妃之死,德格類比任何人都痛恨自己這個哥哥,巴不得莽古爾泰倒霉,怎麼可能把到手的正藍旗旗主位以後再還給莽古爾泰呢?

  這個道理莽古爾泰自己心裡也清楚,在丟掉爵位和旗主之位後,莽古爾泰明白自己已經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了。而且讓他更憤怒的是明明一些人之前大家商量好的,聯合起來針對皇太極,可偏偏當皇太極朝自己下手的時候,這些人仿佛一下子全得了健忘症,一個個袖手旁觀,根本沒人挺身而出幫自己一把。

  面對這個結果,莽古爾泰灰心到了極點,更是對這些人私下痛罵不已。沒了希望的他每日只能借酒消愁,整日把自己灌得爛醉,才一個月不到,莽古爾泰某日清晨醒來突然就不能說話了,等到中午的時候病情加重,傍晚時分,這位四大貝勒之一,曾經是皇太極最大的競爭對手突然就去世了,他的死究竟是喝酒喝多得了急病而亡呢?還是其他未知的原因已無法知曉,但不管怎麼樣,莽古爾泰的死對皇太極來說是件最好不過的事,他這麼一死皇太極去了一個心腹大患,同時也震懾了八旗中存在的反對派。

  莽古爾泰死後沒多久,一直被軟禁的阿敏也在幽所悄無聲息的去世了,隨著阿敏的死,當年四大貝勒就剩下了代善和皇太極兩人,而代善一直都是皇太極最有力的支持者,由此可見皇太極最大的兩個政治對手都沒了。


  除去莽古爾泰和阿敏之外,皇太極還處置了十幾個地位高低不等的八旗貴族,這些人無一例外不是莽古爾泰和阿敏的親信,或是他們的老部下,或者當初跟著這兩人摻和汗位之事,又或者在長城之戰後蠢蠢欲動,暗中串聯意圖搞事的人。

  手段毒辣的皇太極三下五除二剷除了異己,也沒忘記安撫和拉攏那些中間派,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一場針對皇太極的政治風暴還沒掀起就被他連消帶打解決了,同時借著這個事皇太極還重新調整了八旗各部,削弱了其他人所掌控的各旗力量,進一步增強了他自身的實力。

  處理完內患,皇太極終於有精力騰出手處置外部事務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和大明的戰爭,長城之戰後皇太極已得到了消息,大明那邊重設了薊州鎮,並在薊州鎮派重兵駐紮,並且開始修繕喜峰口周邊殘破的長城防線。

  這個消息讓皇太極大皺眉頭,薊州鎮的長城防線是他原本突破大明的關鍵路線,己巳之變時期就是這樣攻進大明腹地的,雖然不久前的長城之戰沒能達到目的,可這條路線依舊擺在那邊,而現在大明重建早就名存實亡的薊州鎮,表示大明的戰略部署發生了變化,直接堵住了他借道攻擊大明的通道,以後想再故伎重演已很難做到了。

  這還不算,此外還有這一次土默特的出兵和察哈爾各部遭受的損失,在皇太極撤軍返回遼東後,土默特的勢力藉此滲入了察哈爾各部,雖然還沒真正占據察哈爾右翼草原,可右翼幾個部落在損失慘重之下已沒有和土默特部抗衡的力量了。

  在這種情況下土默特的蒙古人隨時能打過來,如果皇太極再借道察哈爾就要預防土默特部和大明的聯軍合擊,雖然八旗能打,可皇太極也清楚八旗不是真正無敵的,土默特的蒙古人驍勇善戰不好對付,現在薊州鎮的明軍也不算弱,兩者又擁有地形和軍械之利,皇太極雙拳難敵四手,同時對付兩個強大的對手,再加上遠道作戰實在沒有把握。

  薊州鎮的口子被堵死了,皇太極已沒可能再繞路攻擊大明,只能把目光調轉回來繼續望向遼西走廊。

  現在剩下的通道就是遼西走廊,採取和當年努爾哈赤一樣的進攻路線,硬碰硬和明軍正面交戰。

  可這樣的戰爭勝負很難預料,畢竟遼西走廊上的寧錦防線是當年孫承宗設置的,寧遠、錦州幾城堅固,明軍野戰比不上他的八旗,可僅僅是守城卻不算差,而且明軍還擁有火器輔助,正面強攻皇太極也沒十足把握拿下這些堅城,更何況皇太極也不願意拿自己八旗的老底子去打這樣的消耗戰。

  可就算這樣皇太極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他很清楚他只能打,不打不成。雖然眼下的後金已是大清,他這個大汗也成了皇帝,可實際上所謂的大清和當初的後金並沒太多區別,僅僅只是稱呼上的改變罷了。

  無論是地盤、人丁、生產力、科技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大清遠不如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上占據上風也不是絕對的,畢竟底子太薄了,根本不是龐大的大明對手。


  皇太極雄才大略,他明白只有南下進攻大明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繼續呆在遼東,僅憑遼東一地長久下去必然盛極而衰,等到那時候不用大明來打,大清就會自己支持不下去了。

  以戰養戰,以掠奪壯大自身,這本就是努爾哈赤立國時制定的戰略方針,現在的皇太極也是一樣。拿下整個遼西走廊,打破山海關防線,兵鋒直指大明腹地,這才是大清唯一的出路。

  在這種情況下,遼西走廊再難打皇太極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打,他首先要拿下的就是錦州,錦州位於寧錦防線的最東北,是遼西走廊的入口,遏制著整個遼西走廊的通道。

  錦州一日不下,打通遼西走廊就是一個空談,但錦州卻不是那麼好打的,駐守錦州的可是大名鼎鼎的祖大壽,祖大壽在錦州城有三萬大軍,而且還在錦州城外的幾處據點(堡)有近二萬人駐紮,錦州的總兵力達到了五萬人之多,再加上錦州城牆高城厚,還有不少火炮等火器,可謂兵強馬壯,固若金湯。

  雖然祖大壽所謂的五萬大軍有著不少水分,可不管怎麼說就算打對摺至少也有二萬五千之多。而且依託城牆進行防禦,明軍的戰鬥力並不算弱,皇太極如果強攻錦州想要拿下這個城池弄不好得死上近萬人才有把握。

  付出這麼多傷亡的代價買賣皇太極是絕對不會幹的,整個八旗才多少人?皇太極怎麼可能把寶貴的兵力白白消耗在攻城戰上呢?針對這樣的情況皇太極採取了用慣了老戰術,他先派濟爾哈朗領兵打義州,拿下義州後就地駐紮。

  義州在錦州城的北部,離錦州不遠,行軍一日就能抵達。

  打下義州濟爾哈朗部就能直接監控南部的錦州,驅散附近的明軍,逼迫錦州以北的明軍撤回錦州,同時摧毀明軍在錦州周邊區域的屯田,使得錦州的明軍失去了自給能力。

  接著皇太極派人聯絡在錦州南部杏山的蘇班岱蒙古部,蘇班岱蒙古部是位於遼西走廊的一支不大的蒙古部落,很早以前就歸化了大明,在大明的庇護下生活。

  按理說,蘇班岱蒙古部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和大明站在一起,聯合抗擊皇太極的進攻才對。可誰都沒想到部落首領蘇班岱為了自保在皇太極派人來聯絡後主動投靠了過去,並且在祖大壽領兵意圖奪回義州之時突然出兵,聯合濟爾哈朗南北夾擊明軍,導致明軍大敗後逃回了錦州城,就此錦州南部的杏山也落到了皇太極手中,從而皇太極直接控制了錦州一南一北兩個要地,把祖大壽所在的錦州夾在了中間。

  皇太極還派出多爾袞兄弟和自己的長子豪格領軍,對錦州周邊的明軍堡壘進行定點拔除。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外圍堡壘的明軍抵擋不住清軍的圍攻,不是主動放棄就是兵敗被俘,就此以錦州為中心的上百里區域基本被皇太極所占,從而形成了對錦州的包圍圈。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