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曙光
第732章 曙光
在這番言論之下,東林黨的幾個骨幹最終不再反對,反正對他們來說朝廷要這麼幹真要阻止也是攔不住的,一旦在這件事上強烈反對,非但討不到好,反而會讓自己的名聲臭了。
東林黨人都是異常注重自己名聲的,一個好名聲可是他們的人設根本,假如連朝廷因為善待百姓,取消賦稅甚至遼餉這件事也要堅持反對的話,這一旦傳出去還有什麼臉面再談為國為民?
再者,朱慎錐在取消遼餉和西北各省賦稅的同時也沒要求對江南等地增收賦稅,更沒說什麼開徵商稅之類的話,既然如此他朱慎錐要當一個好人那就讓他當去吧,等到財政入不敷出面臨崩潰的時候,倒要看看朱慎錐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朱慎錐打算拆東牆補西牆,企圖用江南賦稅填補西北賦稅的缺口,他們這些人自然就有反對理由。總不能你之前口口聲聲說為了天下百姓取消了遼餉,減免了賦稅是為老百姓好,現在又要在江南徵收?難道江南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為何都是一樣的百姓卻要區別對待?如是這樣的話,那麼他們是絕對不會讓朱慎錐如願的。
最終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取消遼餉和減免西北各省賦稅的旨意通過內閣很快下達。
為了執行好這件事,朱慎錐還特意以監國的名義行文天下,把消息傳到了各省和州府,當這個好消息傳到陝西的時候,陝西各地是一片歡騰,老百姓得知朝廷取消了遼餉,並在今後的五年內減免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稅賦的時候,這些百姓們終於盼到了希望,忍不住歡呼萬歲,甚至朝著京師方向磕頭謝恩,懇求上天保佑朱慎錐,讓他監國做的長久些,最好一輩子當監國才好,甚至還有人暗暗覺得朱慎錐直接進位當皇帝的更好些。
「亨九兄,這一次朝廷算是下了決心了,有這樣的措施你我算是能輕鬆不少。」西安巡撫衙門,孫傳庭和洪承疇坐著喝茶,兩人聊的正是剛剛送來的朝廷關於取消遼餉和減免賦稅的旨意,這道旨意到達後,兩人先都是詫異,接著又露出了喜色。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不容易呀,如此百姓也能恢復些元氣,地方也不會因為稅賦的問題再起叛亂了。」洪承疇同樣感慨道,他和孫傳庭一樣都是文武雙全之人,更是官員中難得的實幹派,當然明白這流寇究竟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流寇說白了就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老百姓為何會活不下去呢?還不是這些年天災人禍導致的?天災是實實在在的,而人禍就是所謂的遼餉和徵收的稅賦,百姓們都快自己養不活自己了,朝廷還不顧他們的死活,如何能不反?
雖說高迎祥已被處決,流寇的問題解決了大半,其他各股流寇在高迎祥部覆滅後也已不成氣候,在朝廷的繼續圍剿之下徹底平定流寇指日可待。但僅僅靠剿滅流寇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要老百姓的問題沒解決,流寇的問題始終會有反覆,只要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一切才會有好轉。
洪承疇也沒想到朝廷會有如此的魄力,居然直接取消了遼餉,並且還大幅度減免了西北各省的稅賦。作為朝廷大員,洪承疇當然清楚朝廷的財政問題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這麼幹,只能說朱慎錐的魄力不小。
「等最後兩批俘虜交接完,這件事也算成了,按照朝廷的旨意,我會領兵東進,繼續圍剿流寇,西北地方的事就拜託伯雅兄了。」
「這是分內事,亨九兄不必如此,我在西安等著亨九兄凱旋而歸,等亨九兄回來,你我好好痛飲幾杯才是。」孫傳庭點頭笑道,他們兩人已做了分工,孫傳庭作為陝西巡撫坐鎮陝西,穩定後方,而洪承疇領兵和其他各部繼續圍剿流寇,接下來就是東進入河南,對已流竄至河南的李自成、張獻忠等部進行剿滅。
而在之前,按照朱慎錐的意思,洪承疇他們已把高迎祥所部的俘虜陸續移交給了蒙古那邊,這個交接過程很是順利,不僅把這些燙手山芋全交了出去,還從蒙古那邊獲得了大量的牛羊甚至馬匹,這些物資的到來大大緩解了地方需求,更讓明軍的騎兵力量得到了加強。
現在洪承疇手下兵強馬壯,孫傳庭為了考慮到流寇的原因,密折上書徵求了朱慎錐的意見,還把自己手下最能打的高傑部臨時撥給了洪承疇,使得洪承疇手上可用兵力大增。
此時的洪承疇是躊躇滿志,他早就巴不得領兵東進了。這些日子東邊傳來消息,自高迎祥兵敗被俘後逃竄至河南的張獻忠部大受打擊,進攻勢頭明顯弱了不少,此外還有幾股小的流寇在官軍的壓力下主動投降,使得流寇的力量減弱了不少。
至於李自成這個之前在高迎祥手下的闖將反而有些麻煩,自從高迎祥兵敗的消息傳來後,李自成非但沒有崩潰,反而自己拉起了隊伍對外宣傳繼承闖王的名號,收編了幾支小股義軍,實力一下子大增。
眼下李自成也在河南,配合張獻忠部和官軍周旋,至於羅汝才跑到了湖廣一帶,正被官軍追得上天無門入地無路,眼看敗亡就在旦夕。
洪承疇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坐得住,如果不是手上的俘虜問題還沒徹底解決他早就領兵出征了,如再晚些,等流寇徹底解決,哪裡還有這樣的戰功?
「這是自然,等流寇徹底剷除,天下太平一日,你我兄弟可要好好多喝幾杯。」洪承疇笑著說道。
孫傳庭當即也大笑起來,局勢的好轉讓他們心情都很不錯,兩人笑談之間不由得討論起日後的安排來,說著說著又說道了這一次朝廷取消了遼餉是否會影響到遼東戰局的問題。
目前大明內部的局勢一片大好,可外患依舊還在,如果遼東戰事又有變化,這朝廷的政策會不會再變?畢竟內患需要解決,外患也很重要,這點不得不防啊。
對於山西目前的邊貿一事,他們所在的陝西比鄰山西,而且因為俘虜的緣故和蒙古那邊也有交易,倒也是知曉一二。眼下邊貿大開,朝廷在此獲利是必然的,可問題究竟能不能徹底解決軍費,彌補財政空缺,這個洪承疇也沒絕對把握。
至於孫傳庭倒是比洪承疇更了解朱慎錐,知道朱慎錐的本事,更明白他不是沒把握就下決定的人,既然朱慎錐做了如此決定,那麼應為早就有所準備的,這件事問題應該不大。
而就在他們商討此事的時候,遠在遼東的局勢的確很是微妙,皇太極從喜峰口長城撤回遼東之後日子不怎麼好過,長城一戰從戰損來說明軍損失更大,但對於皇太極來說這一仗卻是敗了,戰後一無所獲回到遼東的他心中憤怒之極。
原本打算借這個機會再次攻進大明掠奪一番,以戰養戰增強實力,同時也削弱大明的力量。如果可以的話借著朱慎錐的權利未穩的機會直接打到京師,甚至拿下京師取而代之更好。
可惜皇太極這一次失算了,在喜峰口大戰非但沒能突破明軍防線,還在喜峰口損兵折將。更讓他憤怒的是明軍這一次不僅只是被動防守,甚至還偷襲了自己後路,導致察哈爾幾個部落損失慘重。
吳三桂的偷襲讓察哈爾各部吃了苦頭,而土默特部的突然出兵更讓皇太極大驚失色,他根本沒想到土默特部會在這種情況下和大明聯手,兩軍差一點就把自己的主力給包了餃子。
為避免損失,皇太極主動撤兵,雙方戰損比八旗還占了不少便宜,可時間上和大明相比八旗的人丁本就不多,大明用十個人換一個八旗,這樣的損失皇太極根本承受不了,更不用說這一次損失了八旗數千精兵了。
因為無功而返,又遭受了這樣的損失,回到盛京後的皇太極很快就面臨了八旗內部的反對力量反撲。原本皇太極上位就不是名正言順的,為了奪得大汗之位皇太極當初拉攏了代善和八旗中的實力派,強壓了其他人一頭,再以殘酷的手段弄死了多爾袞的母親也就是大妃阿巴亥這才坐上了大汗之位。
當了大汗後皇太極更是處處打擊異己,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削弱對手力量,壯大自身。其中皇太極的親姐姐莽古濟就是其一,因為莽古濟反對皇太極,皇太極狠心下手處死了她,還是用異常殘酷的手段被處死的。
此外,阿敏也被皇太極找個理由奪取了兵權,並且處以死罪,但考慮到阿敏的地位和影響力,最終皇太極沒有馬上殺他,只是把他囚禁起來。
除去這兩人外,還有不少人被皇太極或打壓或處死者更是不少,就連莽古爾泰等人也沒落到好處,這位正藍旗旗主原本就是皇太極的強力競爭者,在競爭大汗失敗後對皇太極一直都心懷不滿,暗中多有非議。
這一次皇太極親自領兵再攻大明,最終卻損兵折將無功而返,莽古爾泰和其他八旗貴族就對皇太極進行了攻擊,言語中多有不敬,更說什麼皇太極本就沒有資格當大汗,更不用說當皇帝了,這個人排除異己,任人唯親,根本不是明主,大汗之位有德者居之,應該重選大汗才是,圖謀推翻皇太極另立大汗(皇帝)。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