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糧稅之爭

  走卒要給自己留活路,就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主家為了自保可不會在乎走卒性命……相互合作,才能多給自己幾條門路。

  這不是忠不忠的事兒,而是多幾條門路,才會有更多大人物願意撈你一把。

  這並不影響對主家的忠誠,王門完全可以按照他的意願去忠於他心中真正的主君。

  酒宴之後,王門已經理解了劉備的意思——要是他自己不想死,那就最好不要輕易害劉備,否則這本來可以妥善解決的功勞就又會變成禍事。

  劉備了解陽球的行事手段,只要張純的產業變成了朝廷產業,那就不可能用張純做餌了,張純和王門自然也不會再被追緝。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而且,只有劉備能讓鄒靖配合,王門和鄒靖可沒交情。

  更何況劉備與王門無冤無仇,都是求活罷了。

  若能重開烏桓互市,相當於原本離心的烏桓再度回到大漢懷抱,無論朝廷怎麼鬥爭,天子都會全力推動此事……天子的產業誰敢動?所有人都得配合。

  劉備也算是把鄒靖這個護烏桓校尉的價值充分利用了。

  這就是朋友情義的好處,劉備與鄒靖有足夠的信任基礎,即便劉備確實是沒打招呼就先用了鄒靖的身份,但鄒靖不會因此懷疑或猶豫,而是會立刻反應過來劉備在幫他撈政績。

  並且,鄒靖能藉此從黨爭漩渦脫身,還有可能升官。

  其實,如果張純足夠聰明的話,無論漁陽馬市屬於張家還是屬於朝廷,對張家其實差別不大。

  作為現代人,平台意識早已深入劉備的觀念,營造平台,合作取利才是經營之道。

  張家用手裡的資源和灰色產業,投資給有合法名義的護烏桓校尉,讓朝廷正式重開互市,漁陽張氏不僅能把灰產洗成國產,還能因其地緣優勢得到更多利益。

  畢竟這既是合法買賣又有整個大漢支持,很容易把平台做大,比張家私下維持要好做得多。

  平台擴大幾倍,即便張家只能獲取其中一部分利益,那也比以前又要維持又要打點賺得多,而且還沒那麼大風險。

  原始資源和產業是他張家的,交結烏桓部落的人脈也是他張家的,這利益怎麼都跑不掉,只是換個名頭罷了。

  只要張純還沒瘋癲,那就不至於想不明白。

  當然,風險依然存在——張純封鎖交通消息,多半會產生後遺症。

  但無論如何,至少劉備現在可以去安熹赴任了。

  這官不能不當,但也不能真當,免得張純的後遺症波及自己。


  ……

  光和二年十月,劉備與王門一同去了中山。

  到安熹其實是要從盧奴經過的,不過劉備沒有入盧奴城中,王門單獨回去和張純溝通去了,順便將劉備赴任的回傳帶到盧奴。

  縣尉是朝廷命官,自去就任即可,不需要國相府安排,縣裡自會接待。

  這次來安熹,劉備只帶了二十多個親衛,也就是關羽張飛,以及一隊近衛部曲。

  左沅這次沒跟著,劉備讓她去組建情報網了,信息獲取是最優先的事務,左沅是家臣,劉備是將其視為袍澤的。

  劉備並不是要搞什麼密探組織,而是讓左沅用遊俠兒和樂人侍女組建情報體系,免得將來再遇到消息斷絕之類的麻煩。

  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用來傳個謠言什麼的。

  安熹這地方很像拒馬河新亭,位於恆水河邊,農耕條件很好,這裡大多數地方都是中山豪族的田莊。

  城內商業不怎麼繁茂,人也不多,除了官廨之外,其它地方都有點冷清。

  而官廨之所以熱鬧……主要是因為十月是收糧稅的時間。

  其實安熹的糧稅收得很正常,完全符合朝廷要求的三十稅一,只不過……這『一』,全都落到了沒背景的中戶貧戶頭上。

  這也是大多數地方的慣例了,馬有馬役,糧有糧役,糧役肯定會點給有地的中戶,而普通人又不可能找豪門收稅。

  但糧稅這種常稅這個收法,倒並不是出於張純或劉衛這種郡守的決定。

  太守或國相通常只是讓各縣交齊糧稅——然後各縣分發到鄉亭,再由鄉嗇夫與三老「點舉」役戶,由役戶征糧完稅。

  而鄉嗇夫或三老以及各亭亭長,當然都是豪族人士。

  這天下一貫如此,年年都是難關,豐年有時候比災年更容易破產。

  劉備來到安喜官廨時,經過城內,見稅吏正在收稅糧入庫。

  大概是因為入庫的糧不夠數,縣庫門口起了糾紛,圍了不少人。

  劉備本以為是官吏與草民的階級糾紛,但出乎意料的是,吵架的居然是士族。

  一個少年士人,正指著一個稅吏怒吼:「以此大囤收粟,實是敗了良心!前日有賊人作亂,糧食收成本就不好!若再用大囤收糧,我等哪來活路?!」

  這少年看起來與張飛年歲相當,應該是交稅入庫時用了大囤,有些氣憤——十斛糧,入囤只計七斛。

  其實各地皆如此,這少年顯然江湖經驗不足。

  那稅吏應該是倉嗇夫,毫不客氣的反駁:「若不用大囤,不留折耗,那糧食的損耗就得全落到某等倉掾頭上!這是入庫的慣例!張家郎莫來指點吵鬧!趕緊回家籌糧把差額補上!」


  「補爾之母!你等中山人排外刁難,趁吾要舉家遷回河間的時候點吾為役,強索土地……吾家也認了這個虧!」

  少年逼到倉嗇夫面前,將糧車上的粟米袋扔到地上:「可吾家現在已經全額完了稅!還要補什麼差額?你等莫要欺人太甚!!」

  「你以為是乃公想讓你補啊?乃公要是短缺了稅糧,全家都得流放日南!若是不留折耗,乃公也沒活路!」

  倉嗇夫也一把將手裡的糧戳扔在地上:「你以為乃公想做這庫掾?張郃,你家中自有門路,不如你去尋了督郵,讓他趕緊解了乃公之職!乃公寧可花錢去了此職!」

  這倒也是事實,縣吏都是本地人士,稅吏也是被上官點出來負責事務的,如果可以的話,其實誰都不願得罪人。

  督郵是監察使,負責傳達政令、考察官吏、核查賦稅徵收等。

  此時是收稅時節,監管稅吏便是督郵的核心工作,因為稅收工作最容易出現貪腐。

  不過,看這倉嗇夫當眾這麼說,應該是確實沒貪污,大概是真的巴不得趕緊解職。

  糧稅是縣內的重政,劉備這個縣尉和糧稅事務其實也是有關係的,縣尉通常要負責催繳欠稅或強征等等……起了民亂也得縣尉鎮壓。

  但劉備本來沒想真做這個官,原本不打算搭理此事。

  可現在聽見了張郃這個名字……

  劉備自然得停下來看個熱鬧。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