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1900:遊走在歐洲的物理學霸> 第562章 反物質消失之謎!再次完善大爆炸理

第562章 反物質消失之謎!再次完善大爆炸理

  第562章 反物質消失之謎!再次完善大爆炸理論!宇宙不對稱!驚駭全場!

  肯定有很多人好奇:「我們的宇宙為什麼是現在這樣的?」

  在這個問題之前,還有很多問題。

  問:「宇宙的起源是什麼?」

  答:「宇宙起源於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發生的大爆炸。」

  再問:「無限小的東西爆炸形成宇宙後,物質從哪裡來?」

  答:「物質來自量子真空漲落,爆炸後形成的真空本身蘊含的真空零點能創造了所有物質。」

  再問:「這些被創造出來的物質中,有反物質嗎?」

  答:「根據理論預測,有,且很多。」

  再問:「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宇宙是正宇宙,而不是由反物質組成的反宇宙?」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這就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問題。

  眾人一陣驚呼!

  這個問題可就太難回答了。

  有點像問「為什麼光速是3×10^8m/s」一樣。

  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的。

  人擇定律!

  如果不是這樣的,就不會出現你愛因斯坦來提出這個問題了。

  眾人都覺得布魯斯教授肯定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然而,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李奇維淡定一笑,自信地說道: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猜想。」

  轟!

  全場震撼!

  這太強了吧!

  「我連一個都想不到,布魯斯教授竟然還有兩種猜想。」

  「布魯斯教授的猜想,往往最終都被證明是正確的。」

  「大佬說猜想是謙虛,我們說猜想是瞎矇。」

  在眾人的低聲議論中,李奇維的第一句話就震驚全場。

  「我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初,通過真空量子漲落創造出的物質,不僅僅有正物質,還有反物質!」

  嘩!

  眾人驚駭!

  布魯斯教授竟然把反物質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結合在一起了。

  和三天前的量子真空漲落一樣!

  這一刻,眾人心神震動!

  不可思議!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布魯斯教授十幾年前提出的猜想。」

  「當時還僅僅只是一個空殼,但是現在,它的內涵正不斷被豐富。」

  「布魯斯教授正在一點一滴地完善這個宇宙起源理論!」

  所有人忽然有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他們是眼睜睜看著宇宙大爆炸理論在發展。

  最神奇的是,脫胎於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大爆炸竟然和量子力學有如此緊密的聯繫。

  這讓人忍不住感慨世界的巧妙。

  冥冥之中好似有什麼更底層的規律。

  愛因斯坦神色興奮,眼放精光。

  他在聽到布魯斯第一句話的瞬間,甚至已經大概猜到接下來的內容了。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在眾人的震撼中,李奇維繼續說道:

  「第一種猜想,宇宙誕生之初,正物質和反物質的數量是相同的。」

  「按理來說,這種情況下,正反物質會全部湮滅成光子,宇宙中充斥著無窮無盡的電磁波。」

  「但是,現在宇宙的存在證明,在這些正反物質之間,一定發生了某種特殊的變化。」

  「這種變化導致反物質消失的速度比正物質快。」

  「哪怕僅僅只是億億分之一的微小差異,在宇宙長河的尺度下,也會形成巨大的差距。」

  「宇宙經過億萬年的膨脹和演化後,反物質消失殆盡,只留下忽略不計的一點。」

  「所以,我們的宇宙中才沒有宏觀反物質。」

  「至於這種【變化】具體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但變化的結果就是宇宙偏愛正物質而不是反物質。」

  嘩!

  會場內一片驚呼!

  這個猜想可謂是有理有據,邏輯嚴密。

  聽起來非常合理!

  當然,最關鍵的變化是什麼,暫時不知道。

  所以,它就只能是一個猜想。

  即便如此,也足夠驚艷了。

  愛因斯坦感嘆道:

  「要想證明這個猜想,就必須對反物質的性質進行系統的研究。」

  「我們現在對它一無所知。」

  「如果反物質在某些物理化學反應上有特殊的機制,或許就能解釋它和正物質數量為何有差異。」


  眾大佬聞言,皆認同地點點頭。

  布魯斯教授的猜想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卻指明了方向。

  對於物理學研究而言,方向實在太重要了。

  這時,很多人期待:

  「那第二種猜想是什麼?」

  台下角落處,有個年輕人表情激動。

  他無比感謝導師把自己帶來旁聽會議。

  「教授,您認為第二種猜想會是什麼?」

  波拉尼看著這個得意學生,輕聲笑道:

  「維格納,你這是在故意為難我啊。」

  「我要是知道,台上演講的就是我了。」

  年輕人正是未來狄拉克的大舅子,維格納。

  今年22歲的維格納目前是柏林工業大學的化學系博士生。

  所以他的導師波拉尼才能近水樓台先得月,把他帶進會場聽會。

  維格納的專業雖然是化學,但是他對物理非常感興趣。

  所以,他才千方百計想參加這次會議,哪怕只能旁聽。

  真實歷史上,維格納和他的妹婿狄拉克一樣,極度低調。

  維格納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從小就展露出過人的數學天賦。

  所以,他的父親就把他送到匈牙利最好的中學念書,心想將來回家能記記帳。

  在學校,維格納遇見了將來的一生至友馮·諾依曼。

  於是,他的數學夢破碎了。

  在馮·諾依曼的數學天賦和實力面前,維格納感受到深深的自卑。

  他覺得自己的數學天賦,都是菜逼老師吹出來的,和馮·諾依曼一比就是渣渣。

  得,轉行吧,不然這輩子只能當「二流數學家」了。

  在父親的建議下,維格納選擇到柏林工業大學讀化學專業。

  因為他父親開個皮革公司,家裡產業跟化學有一定的關係。

  維格納沒考慮那麼多,於是就轉行學習化學了。

  在德國的柏林工業大學,他經常有機會旁聽柏林物理學會在此舉辦的各種學術討論會。

  會上,他見到了愛因斯坦、勞厄、海森堡、泡利等諸多威名赫赫的大佬。

  維格納忽然發現,自己好像對物理更感興趣。

  而且這一次,他並沒有產生「我會成為二流物理學家」的自卑心理。


  由此可見,馮·諾依曼的強大。

  維格納博士畢業後,當他的導師波拉尼聽說這個得意弟子竟然要回家繼承皮革廠,簡直驚掉了下巴。

  波拉尼勸說維格納,一定要學習物理,並且親自為他介紹物理導師。

  一開始,維格納的父親還不同意,但後來,他被兒子的堅定和熱愛所打動,於是就同意了。

  就這樣,維格納又從化學轉行到了物理。

  而這一次,他將開啟屬於自己的牛逼之路!

  他不僅在原子核研究上、強相互作用等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而且在新導師的影響下,他開始接觸和學習量子力學。

  其中一個成果深刻影響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只聽它的名字,就知道多牛逼:宇稱!

  此刻,年輕的維格納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走上物理之路。

  他看著台上的布魯斯教授,雙眼快要放出光芒了。

  「太強了!太強了!」

  「布魯斯教授就是我的偶像!」

  「或許我應該學習物理?」

  之前他回到匈牙利老家,還被好友馮·諾依曼狠狠炫耀了一番。

  「老維,上次布魯斯教授遊歷諸國經過匈牙利,你沒有參加那場演講,簡直虧大了。」

  維格納撇撇嘴,酸酸道:

  「得了,都知道你被布魯斯教授公開誇獎了。」

  「你又不學物理,瞎湊什麼熱鬧。」

  馮·諾依曼嘿嘿直笑。

  想著這些趣事,維格納的嘴角又露出一抹微笑。

  「我要是轉行學物理,老馮一定會驚訝吧。」

  「數學我比不過他,物理我肯定能比過。」

  會場氣氛熱烈,沒人注意到維格納這個無名小卒。

  此刻,李奇維看著眾人震驚的表情,心中感慨。

  第二種猜想將會引出物理學界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而故事的主角們都是華夏人!

  按捺住興奮的心情,李奇維繼續說道:

  「第二種猜想,宇宙在誕生之初,因為某種原理,正物質的數量就比反物質多一點。」

  「每十億個反物質粒子就有十億個正物質粒子和一個正物質粒子。」

  「當十億個粒子相互湮滅時,剩下的十億分之一,就組成了我們現在的宇宙。」


  「所以,我們才找不到宏觀反物質,因為它們在誕生出來時,就直接被消耗完了。」

  「以上就是我對於宏觀反物質的兩種猜想。」

  嘩!

  眾人震撼!

  這個猜想聽起來更簡單,但也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那就是「為什麼宇宙一開始誕生正反物質的數量不一樣呢?」

  「為什麼不對稱呢?」

  對稱!

  這個物理學家追求的形式之美,它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自然界的很多現象都是對稱的。

  人是左右對稱的,星球是對稱的。

  所以,物理學家樸素地認為,各種現象肯定會趨於對稱。

  那麼宇宙大爆炸產生正反物質,為什麼就不對稱呢?

  看著眾人疑惑的表情,李奇維說道:

  「我知道,諸位聽完這個猜想後,肯定立馬想繼續追問下去。」

  「為什麼宇宙剛開始的時候,有更多的正物質而不是反物質呢?」

  「布魯斯教授你有倒果為因的嫌疑。」

  「對此,我有一個解釋。」

  「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位女性。」

  「她就是哥廷根大學的數學教授,艾米·諾特。」

  嘩!

  眾人皆是一驚!

  布魯斯教授怎麼會突然介紹一位數學家。

  聽到諾特這個名字,台下的玻恩微微一嘆。

  這也是一位牛逼且堅強的女性,令人心疼和敬佩。

  諾特在數學界的地位,就相當於居里夫人、邁特納在物理學界的地位,甚至還要更高一點。

  她有很多稱號:「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數學家」、「抽象代數之母」、「現代數學代數化的偉大先行者」。

  真實歷史上,諾特1882年出生在德國,她的父親是數學教授。

  18歲時,諾特考上了德國的埃爾朗根大學,這也是她父親所在的學校。

  但就因為她是女性,所以她沒有資格註冊學籍,只能在大學裡旁聽。

  而且就連這個旁聽,還是他父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到的機會。

  所以諾特很珍惜在大學裡的生活,她認真聽課,學習刻苦。

  和居里夫人、邁特納等人一樣,諾特也有著堅韌不拔的性格,她不服輸!


  當時哥廷根大學連她在內只有兩名女生,諾特每次都大大方方地坐在教室前排,全神貫注地聽講。

  她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主講教授,後者破例允許她和男生一樣畢業考試。

  諾特的成績名列前茅,順利通過了畢業考試。

  但可惜,男生們都拿到了畢業證,她因為是女性,無法獲得文憑,成為了沒有文憑的大學畢業生。

  對此,她的父親也無能為力,心中非常愧疚。

  然而諾特沒有心灰意冷,她依然熱愛著數學,經常去旁聽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等大佬們的講座。

  這令她大開眼界,感覺充滿了力量。

  於是,她學習數學的欲望更堅定強烈了。

  後來,學校改革,允許女性獲得學位了,諾特第一時間就回到母校,取得了博士學位。

  但是即便她有著極強的數學天賦,卻始終得不到正常的尊重。

  沒有哪個大學願意聘請她。

  直到後來,大名鼎鼎的希爾伯特看中了諾特的天賦。

  他力排眾議,邀請諾特去哥廷根大學工作,並且還力薦她為講師。

  這中間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希爾伯特甚至在一次反對諾特成為哥廷根大學講師的討論會議上,直接發飆:

  「我簡直無法想像,候選人的性別竟然成為了反對她升任講師的理由。」

  「先生們!別忘了!這裡是大學,不是洗澡堂!」

  強如希爾伯特,都解決不了諾特被歧視的問題,可見那時的女科學家有多麼艱難。

  她們的艱難不是來自同行,而是來自製度和某些扭曲的人心!

  在哥廷根大學的日子裡,諾特仿佛開掛一般,或許她想拼命證明自己,讓那些反對的人閉嘴。

  她在抽象代數這個數學領域上,展現出非凡的天賦。

  她徹底改變了環、域和代數的理論,震撼了數學界!

  在希爾伯特的影響下,諾特不僅在數學領域成就斐然,而且還涉足了物理領域。

  1918年,她發表了一篇簡短的論文。

  在這篇論文裡,諾特提出了一個後來深刻影響物理學的理論:諾特定理。

  大名鼎鼎的諾特定理,用一句話就可以很好地解釋:

  「系統中,每個【連續】的對稱性,都對應著一個守恆量。」(注意連續這個詞)

  換句話說:這世上的守恆,來自對稱!


  好,裝逼完畢,到底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在當時的物理學界,能量守恆定律一直是作為某種公理性質的東西。

  無數的實驗都證明了能量守恆的正確性。

  所以,很少有物理學家去考慮能量為什麼守恆,其背後是否有更底層的機制。

  但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不一樣,他們喜歡刨根問底。

  畢竟數學家們連1+1=2都不放過,憑什麼你說能量守恆就守恆。

  而諾特研究這個問題後,從數學上證明了,守恆是因為對稱!

  能量守恆是因為時間平移的對稱性!

  形象點說,任何相同的物理過程,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其結果是一樣的。

  比如,你把一個小球從三層樓上拋下去。

  假設每次的用力和周圍環境都是一樣的。

  那麼不管你是上午拋還是下午拋,今天拋還是明天拋,小球掉落的過程肯定都是一樣的。

  加速度一樣,最後的落地速度一樣,等等。

  總之,不管你在什麼時間做這個實驗,過程和結果肯定都是一樣的。

  這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吧,和人類的直覺非常相符。

  那為什麼時間平移對稱,就意味著能量守恆呢?

  可以這樣想。

  你把小球拿到三樓後,先不拋,那麼是不是小球就具有了勢能。

  這時,假設時間平移不是對稱的,會發生什麼?

  也許第二天,重力加速度g值就忽然變大了。

  那么小球具有的勢能也就變大了,很顯然,此時能量就不守恆了。

  但是無數實驗已經證明了,能量是守恆的。

  這意味著,時間平移一定是對稱的。

  這就是諾特定理的內涵。

  「守恆定律,源於自然界的對稱性。」

  它們之間的深刻聯繫,賦予了物理學更深刻的結構和內涵。

  小學三年級我們就學過,物理學中除了能量守恆,還有動量守恆、角動量守恆。

  那麼它們分別又對應什麼對稱呢?

  動量守恆源自空間平移對稱性。

  即一個物理過程,無論它發生在空間的哪個位置,都不會隨著位置變化而變化。

  任何實驗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做,其結果都應該是相同的。


  否則,人類的科學體系就無法建立。

  《三體》中,智子為何能封鎖地球的基礎科學。

  因為它讓物理學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相同實驗做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

  所以「物理學不存在了」。

  而角動量守恆源自的是空間旋轉對稱性。

  也就是說,任何物理過程在任意方向上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磁場方向朝北和磁場方向朝南,其中電子的運動軌跡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守恆定律和對稱性的關係。

  是不是感覺很好理解,一下子就能明白了。

  甚至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廢話嗎?

  哪怕是沒上過學的人也知道是這樣。

  沒錯,當時的物理學家也認為諾特的論文講的都是廢話。

  「這不是很顯然的結論嗎?」

  「還需要你從數學上證明?」

  「就算證明不出來,又有啥影響嗎?物理學界還是正常使用。」

  再加上諾特女性的身份,她的論文就沒多少人關注了。

  而且諾特的本職工作是數學,無法為自己的物理論文背書。

  諾特自己也沒有把這篇論文放在心上,而是又投入到數學研究當中。

  終於,隨著她的名氣越來越大,1922年,在希爾伯特的極力推薦下,諾特被哥廷根大學聘請為教授。

  可悲的是,她的教授職位是沒有工資的,這點和同為哥廷根大學教授的玻恩很不同。

  所以,玻恩才會無比敬佩諾特,就像他敬佩居里夫人一樣。

  此刻,當李奇維講完諾特的理論後,很多人都不以為然。

  「哦,我記得我好像看過這篇論文。」

  「想法很獨特,不過貌似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理論用處啊。」

  「而且這篇論文和反物質有什麼聯繫嗎?」

  「」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布魯斯教授是何用意。

  就算是和諾特見過幾次面的玻恩,也面露疑惑,他問道:

  「布魯斯教授,諾特教授的這篇論文我看過。」

  「但它與您所說的反物質比正物質少有什麼關係嗎?」

  李奇維聞言,微微一笑。

  他看著玻恩和眾人不解的眼神,心中感慨。


  諾特定理不僅有用,而且是非常有用。

  它為後來的規範對稱性理論、量子場論、乃至弦理論都提供了理論框架。

  雖然諾特定理本身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它代表的物理學意義乃至哲學意義都非常深遠。

  它揭示了自然界背後的數學美感。

  如果說對稱是美的象徵,那麼對稱被打破,更是美的極致瘋狂!

  而李奇維的回答,直接震撼了所有人。

  「根據諾特教授的理論,自然界的守恆全部來自對稱。」

  「不僅是她,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我們的自然界理所應當地是對稱的。」

  「所以宇宙大爆炸的開始,正物質和反物質應該一樣多。」

  「因為這樣更符合宇宙創世的美感。」

  眾人皆點點頭,他們的心裡就是這樣想的。

  「但是,我做個大膽的暢想。」

  「如果我的第二種猜想是正確的,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宇宙中的某些現象是不對稱的呢?」

  「因為某種不對稱,所以爆炸瞬間產生的正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然後才有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

  「換句話說,我們的宇宙雖然因為對稱而美麗,但是它本身卻來自不對稱!」

  轟!

  靜!

  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人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這」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