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華夏來人!龍駒鳳雛!為國而變!諾獎大佬轉力學!
第550章 華夏來人!龍駒鳳雛!為國而變!諾獎大佬轉力學!
量子研究所內。
李奇維伏案而書。
他現在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萬有理論上。
以他現在的絕巔智慧,也不得不感嘆:
「物理學的終極之路實在太難了!」
哪怕他得到了拉馬努金的部分啟示,對於攻克萬有理論而言,也不過是增加了部分可能性而已。
類比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李奇維在萬有理論上的研究進度,大概相當於剛剛提出量子軌道概念。
前路漫漫!
靈感消失之後,李奇維終止思考,開始處理近期的各項雜務。
首先是6月30日的柏林大學演講。
他準備以不確定性原理為主題,提出量子真空漲落的概念,為以後的量子場論做好鋪墊。
屆時,他會預測一個極其可怕的宇宙結局猜想!
接著是7月份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三屆物理奧賽。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過去的5月份,巴黎還舉辦了第八屆奧運會。
文武兩大奧林匹克賽事,一起被巴黎承辦,讓法國人自信心爆棚。
然後是8月份在荷蘭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力學家大會。
以馮·卡門為首的一批力學家們,仿照布魯斯會議,致力於把力學發揚光大。
自諾獎誕生以來,還從未頒給過純力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他們算著最難的力學公式,結果卻很難很難獲得諾獎。
這讓力學家們很不甘心。
不過,這也怪不到諾獎委員會,純粹是機制的原因。
力學太偏向實際應用,對於世界的影響很大,對於物理學本身反而影響很小。
諾獎評判一個成果的創新性,更多看的是對物理學的推進。
當然也不絕對,比如馬可尼的無線電,則靠的是對世界的改變。
但這是極少數個例。
諾獎不要力學家,那麼力學家就團結起來,自成圈子。
李奇維雖然本人不會參加力學大會,但是他卻很關注這次會議。
他望著東方,眼中帶著慈愛,喃喃自語:
「算算時間,他們應該快到了吧。」
——
印度洋,斯里蘭卡。
這個在後世被譽為寶石之國的小國,目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穿越印度洋,往來東西方的船隻,幾乎都會在此處停靠補給。
船上的人也可以趁機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
不過,玻色此刻顯然沒有心情欣賞寶石。
他雖然是印度人,但也不常來斯里蘭卡。
他今天來此,是為了搭乘開往歐洲的輪船,應布魯斯教授之邀,前往歐洲宣揚自己的理論。
在他眼裡,這比寶石重要無數倍。
甲板之上,玻色凝望浩瀚的天空和大海,意氣風發。
這時,他忽然發現人群之中,有個人很面熟。
他走上前去,確認之後,立即興奮地說道:
「嗨!你好,錢教授!」
錢五師正在跟人說話,聽到一口純正的印度英語,側頭定睛一看,笑著說道:
「哦!是玻色先生啊,你好。」
錢五師如今在亞洲科學界,絕對是大佬級人物。
布魯斯教授親傳弟子、物理諾獎得主、原子研究所所長
這些牛逼哄哄的身份,讓他成為亞洲各種大型學術會議的必請人物。
所以,錢五師能一眼認出名氣很大的玻色。
二人曾在一起開過幾次物理學會議。
這時,錢五師又說道:
「恭喜你啊,玻色。」
「我看了你寫的那篇粒子統計論文,寫的非常好。」
「我還正想邀請你在亞洲物理學會議上作報告呢。」
玻色聞言,臉上綻放開心的笑容。
「感謝誇獎。」
「多虧了布魯斯教授的幫助,要不然,我這篇論文可能因為被編輯拒稿而放棄了。」
「他還邀請我前往歐洲,和同行們一起學習和交流。」
錢五師聽聞點點頭,笑著說道:
「你這也算為亞洲物理學界爭光了。」
二人會心一笑。
接著,玻色好奇地問道:
「錢教授,那你這次為何前去歐洲?」
錢五師微微一笑,大方地回道:
「我是去參加第一屆力學家大會的。」
嘩!
玻色聞言一驚,有點懵逼。
堂堂超導現象的發現者,諾獎大佬,竟然去參加力學大會?
這是什麼情況
玻色意識到自己有點失態,連忙解釋道:
「抱歉,教授,我不是對力學大會有偏見。」
「而是你這樣的存在,為何會轉行研究力學?」
錢五師肯定不能實話實說:我想造飛機造飛彈。
在李奇維的安排下,錢五師的任務還是很重的。
他不僅負責原子彈的研究,還負責運輸工具的研究。
真實歷史上,剛開始的時候,原子彈是靠飛機運送的。
想炸哪裡,飛機直接開過去,到地點後,把原子彈一丟了事。
反正也沒有所謂的反空手段,能把飛機給打下來,所以用飛機就足夠了。
但後來隨著技術發展,飛機就不安全了,才慢慢變成了機動性更好速度更高的飛彈運輸。
雖然現在這個時代,想把後世那種精確制導的飛彈造出來有點不切實際。
但是簡單版本的問題不大。
而且李奇維又不是搞侵略,他只要手裡有秘密武器,用不用,精度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論是飛機還是飛彈,對於力學,尤其是流體力學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因此,錢五師才會花費一大半精力研究力學。
而參加力學大會,能讓他認識和結交更多的力學大佬,對於未來的研究有很大幫助。
此刻,錢五師看著海面,感慨道:
「我們華夏目前不需要超導,需要的是交通、水利、機械等等實用的科技。」
「而這些,都是力學的應用領域。」
「我想為國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玻色聽後,立刻肅然起敬,內心震動。
錢五師的話,讓他感同身受。
印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當然,玻色也沒有誇張到立刻改行,學習應用科學。
他在物理學領域,屬於剛剛登堂入室的階段,還輪不到他操心天下蒼生。
等他坐到拉曼那個位置,考慮的就不僅是物理學本身了。
物理學家按照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開闢型,另一種是應用型。
以錢五師為例,他之前研究超導現象時,就屬於開闢型學者。
他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開闢物理學的範圍,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
李奇維、普朗克、愛因斯坦等等大佬,都屬於此類。
但是,當錢五師研究力學時,他就變成了應用型學者。
因為力學本身,並不會帶給物理學新的內容,而是把物理學應用在方方面面。
比如各種力學大師,他們創造的力學理論,可以用於指導很多大型結構工程的建成。
大壩、大橋、飛行器、風洞等等。
但是這些力學理論本身,對於物理學的縱向發展而言,起到的意義不大。
此外,應用型物理學家跟發明家、工程師也不是一個概念。
前者是創造理論,而後者是把前者的理論應用在產品上。
總之,從逼格看,開闢型的物理學家顯然是最高等級的。
他們的研究成果能推進整個人類科學的進步。
相比之下,應用型物理學家就稍弱一籌了。
因此,玻色對於錢五師「棄開從用」的魄力感到敬佩。
對方這是為了國家而改變!
不是誰都願意放棄獲得榮譽,從頭開始的。
他真誠而肅穆地說道:
「錢教授,你是我的榜樣!」
錢五師呵呵一笑,大智若愚。
很快,二人相談甚歡,為枯燥的旅途帶來一絲樂趣。
這時,玻色注意到錢五師的旁邊還有兩個年輕人,看起來十八九歲。
兩人長得非常像,看起來應該是兄弟。
最重要的是,玻色在二人的身上,看到了那個男人的影子。
他不確定地問道:
「這二位是?」
錢五師聞言,一拍手,說道:
「差點忘了給你介紹。」
「這位是李承道,布魯斯教授的大兒子。」
「這位是李承德,布魯斯教授的二兒子。」
「他們倆也算是我的小師弟,剛剛中學畢業,準備去歐洲遊學一年。」
李承道和李承德兄弟倆今年正好18歲。
在得知父親明年就會返回婆羅洲之後,他們二人主動提出想去歐洲看看,明年順道和父親一塊回來。
本來王路遙不同意,但是架不住二人軟磨硬泡。
「遲一年上大學有什麼?」
「跟在父親身邊一年,超過上十年大學。」
「我們是去遊學,又不是瞎玩。」
正好錢五師和華夏的奧賽代表團也要去歐洲,他們可以結伴一起。
安全得到保障,王路遙也無話可說,於是就同意了。
反正家裡還有另外四個娃。
李承道雖然只比弟弟李承德大了幾天。
但是長子的身份加持,讓他看起來成熟穩重很多。
他是那種典型的科學世家出身的孩子,從小受到最好的教育,博學多才,溫文爾雅。
他一直以父親李奇維為榜樣,早早就立志,把科學研究當成自己的畢生事業。
為自己而學習,為祖國而學習!
李承德則和大哥的性格完全不同,他不拘小節,隨心所欲,甚至看起來有點吊兒郎當。
他的氣質和李奇維很像,有種遊戲人間的豪邁灑脫之感。
王路遙曾問他:你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
李承德回道:長大後再說。
於是,他就吃了一頓皮帶炒肉絲。
王路遙雖然不是他的生母,但教育都是一樣的。
她和宋香嵐情同姐妹。
於是,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好,一家人其樂融融。
此刻,玻色聽完錢五師的介紹後,心神震動。
怪不得剛剛他感覺到有一絲霸天絕地的氣息在瀰漫。
原來是布魯斯教授的龍駒。
那就說得通了。
以布魯斯教授的絕世智慧,他的孩子哪怕再差,那也是常人不可觸摸的天才級別。
他連忙讚嘆道:
「果然不愧是布魯斯教授的兒子,這份氣質就超凡脫俗。」
李承道微微一笑,主動伸出手,謙遜地說道:
「見到你很高興,玻色先生。」
「我之前還拜讀過你的論文,讓我獲益匪淺。」
玻色點點頭,伸出手,心中還有點激動。
他今年不過才28歲,和李承道也算同齡人。
要是能和布魯斯教授的兒子打好關係,那以後還不起飛。
錢五師的經歷給他很大的觸動。
未來的他需要人脈,需要朋友。
「你好,李同學。」
「想必你肯定和你父親一樣,將來也是從事物理研究吧。」
「物理學領域又要多一位天才學者了。」
李承道立刻臉紅,有點不好意思,「哪裡哪裡。」
「在物理學領域,我要向你們這些前輩學習。」
他此刻感受到了父親帶給他的便利。
玻色絕對算是天才級別的人物,甚至已經稱得上是物理學家了。
但是面對他,卻顯得非常客氣。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父親,那個雄霸物理學界的男人!
李承道從來沒有因此而自卑過,覺得活在父親的陰影里。
相反,他覺得父親也是他實力的一部分。
他要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超越父親。
這時,李承德突然笑嘻嘻說道:
「嘿,玻兄,剛剛錢哥一直稱你為先生。」
「咋的,你現在還不是教授嗎?」
錢五師的腦門上頓時出現幾條黑線。
你丫要不要這麼直接。
李承道連忙道:
「玻色先生,我弟弟口無遮攔,請你不要在意。」
玻色聞言一愣,頓時哭笑不得。
他瞬間就感受到兩兄弟的性格區別了。
不過,他笑著說道:
「這沒什麼大不了,我很喜歡李同學的爽快。」
「教授職位很尊貴,我暫時還差了點。」
真實歷史上,玻色在歐洲遊歷了兩年,期間和德布羅意、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人一起工作。
回去之後,他就成為了達卡大學的教授兼物理系主任。
很快,華夏奧賽代表團的幾人也加入進來。
一行人混熟後,有說有笑,天南海北地聊著。
李承道眼望歐洲的方向,思緒萬千。
李奇維第二次去歐洲時,他才13歲,許多事情他還不理解。
但是父親那高大的身影,卻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內心深處。
「父親,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整個世界都在傳頌你的名字。」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