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2172章 東門氏

第2172章 東門氏

  「襄仲之子史稱公孫歸父,字子家。根據史料記載,從魯僖公十八年開始,這位叫襄仲的魯國大夫,和他的兒子歸父,前後執掌魯國朝政四十餘年,歷僖、文、宣三世,在魯內政外交中活動十分頻繁,並且通過一些重要活動,影響了魯國的歷史進程。」

  「在鄰居齊國桓公在位期間,齊國十分強大,魯國一直依附於齊國。」

  

  「但桓公一死,魯國立即尋機擺脫控制。這使新繼位的齊孝王十分不快,於是在公元前634年,齊軍大舉進攻魯國北境,魯僖公演出了一段展喜犒齊師的外交大戲後,才使齊國退軍。」

  「經過這次事件,魯國認識到要想解除齊國的威脅,必須尋求大國保護。於是命襄仲出使楚國,商討聯楚伐齊。」

  「襄仲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楚王派大軍助魯伐齊,兩國的軍隊攻打並占領了齊國谷地,暫時減緩了齊國對魯國的威脅。」

  「襄仲從此走上政治舞台,逐漸成為魯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僖公後期,他先後代表魯國帥師伐杞、朝聘周天子,覲見晉文公、聯晉攻打並瓜分曹地,揮軍伐邾。魯文公繼位後,他仍然把持朝政,推行了依晉聯齊的外交政策,向齊『納幣』,與之聯婚,赴晉會葬晉襄公,與晉衡雍會盟,合兵救鄭,同齊國在郪丘和谷地兩度會盟。」

  「可以說襄仲執政期間,一直奔走於晉、齊之間,保持平衡關係。魯國一度聲勢不墜,不過在內政上,襄仲卻有幾個強勁的政敵,這就是『三桓』。」

  「魯桓公生有子同、慶父、叔牙、季友四個兒子。桓公死後子同繼位,是為莊公。剩下的慶父、叔牙、季友在庶子中排行孟,仲,季,所以他們的後代改稱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又因為同為桓公後代,故被稱為『三桓』,他們在政治上互相支持,聯合執政,在魯國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作為魯莊公的直系子孫,東門氏當然會與『三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這樣的衝突由來已久,就在襄仲執政的第一年,三桓就給了襄仲一的下馬威。三桓中的孟孫氏趁僖公在淮參與齊桓公召集的會盟期間,自作主張,帥師滅掉了項國。齊桓公震怒,以擅滅小國的罪名,扣留了魯僖公。」

  「僖公夫人聲姜,原本是齊國女子,得知丈夫被扣甚是著急,迅速面見齊桓公求情,齊國才放回了僖公。」

  「文公七年,莒國被徐國討伐,莒要求與魯國結盟,孟孫氏代表魯國赴莒國蒞盟,順便為執政的襄仲迎娶莒國的一位女子,但途中見看到莒女長得十分美麗,於是便動了邪念,想到這麼漂亮的女子將成為自己的冤家的老婆,心中甚為不快,他一不做二不休,竟將莒女帶回自己家,擺宴設席成為自己的妻室。」

  「襄仲娶得知未婚妻被託付迎親的孟孫氏娶走了,勃然大怒,欲帶人攻擊孟孫氏,可又懼怕三桓聯合反擊,後來經人從中調停,二人以放棄莒女相妥協。」


  「但孟孫氏的放棄只是權益之計,他一直就沒把襄仲放在眼裡,過了段時間,藉機來到莒國,還是娶了這位絕世美女。襄仲得知後也無可奈何。」

  「文公死後,魯國產生了君位之爭。文公有兩個妃子,長妃齊姜生有二子,長子惡,次子視,魯文公在世時惡已立為太子。」

  「次妃敬贏生子姬俀。襄仲與敬贏關係走得較近,所以倆人密謀欲立公子俀為君,但遭到叔仲惠伯等的反對。」

  「於是襄仲就尋求齊國幫助,而此時的齊惠公新即位不久,正考慮拉攏襄仲為自己的後援,於是默許了襄仲的請求。」

  「隨後,東門氏派人殺死太子惡及公子視,並設計處死了叔仲惠伯,擁立公子俀繼位,即魯宣公。魯宣公是襄仲扶植繼位的,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然而這個時候的但三桓勢力已經非常強大,根本不再將王室和東門氏看在眼裡。」

  「宣公初得大位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兒,莒國太子仆攜帶國寶投奔宣公。」

  「宣公、襄仲等非常高興,準備賜封邑給莒太子,但是季氏文子拿到魯宣公的君令後竟不屑一顧,大膽的把賞賜封邑令改成驅除令,派有司趕跑了莒太子。使東門氏非常難堪。」

  「宣公八年,襄仲在出使齊國途中病死。襄仲死後,其子公孫歸父繼續有寵於宣公,驕橫一時。」

  「宣公十年,歸父帥師伐邾,取繹地。次年又帥軍與齊師聯兵伐莒。宣公十四年,公孫歸父與齊侯會於谷,見晏子,與言魯事,對自己的國家頗為自傲。」

  「然而此時魯國的公卿爭權已經達到了頂點,季氏的季孫行父,利用三桓勢力,開初稅畝,使得私田興起,『隱民』劇增,獲得魯國平民擁護成為了新興的政治勢力。」

  「魯宣公和公孫歸父這一系的老舊勢力看到三桓日益強盛,而魯國民不知君,便想要出兵消滅三桓。」

  「但是如今的魯國人擁護三桓,國內到處都是他們的耳目,使用國內兵馬可能會造成不妥。於是宣公十八年,公孫歸父前往晉國借兵。可沒等搬來晉國軍隊,宣公便已經去世。」

  「季孫行父趁機發難,宣布襄仲立宣公是『殺嫡立庶』,同時備述襄仲當政時的弊端,斥責他南通於楚,不能堅事齊、晉,使魯國沒有強援。而魯國司寇也表示願意隨季文子除亂,歸父在魯國儼然成了亂臣賊子。」

  「公孫歸父聞知此事,於是連忙逃到齊國避難。東門氏在魯國從此敗落。」

  「後來東門氏逐漸散葉各地,出過一些名人,如西漢時的經學家東門京,此人善相馬,還將鑄造銅馬的方法獻給漢武帝,名曰銅馬法。漢武帝詔令立銅馬於魯班門外,改魯班門名為金馬門。」

  「此外還有漢代經學家東門雲,學公羊春秋經,曾將《公羊春秋》傳授給琅琊王,徒眾很多。」

  「這件銅敦發現於唐縣,我們可以推測,歸父是在出使晉國歸國途中得知國內的變故才向齊國逃亡。由於路途遙遠,因此使節團隊攜帶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具應該在情理之中,這件青銅敦有可能就是歸父本人比較喜歡並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品之一。」(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