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科技入侵現代> 第99章 戰略構想

第99章 戰略構想

  第99章 戰略構想

  「我的任務是幫助阿美莉卡在太空競賽中取得領先地位,接受採訪得在不影響這個任務的前提下。

  另外我這次見科羅廖夫,他對我的空間站計劃表示讚賞,我認為蘇俄也會推進自己的空間站計劃,我建議在登月和空間站之間我們需要有一個取捨。」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𝘤𝘰𝘮

  林燃沒有直接回答甘迺迪關於他多接受採訪的提議,而是轉而提起太空競賽。

  這是因為林燃很清楚當下自己的基本盤還是NASA。

  沒有NASA,其他都是空談。

  阿美莉卡能夠因為太空競賽的壓力容忍NASA連續的失敗,能夠給德意志科學家地位、金錢和榮譽,同樣也能給他。

  所以極端保守派的媒體再怎麼給林燃潑髒水,象黨的議員們再怎麼在國會上叨叨,也無法對林燃造成實質性的困擾。

  甚至這些微辭都不會傳到他耳朵里。

  「林教授,我們有沒有可能兩條線一起推進呢?

  在這兩方面都超過蘇俄?」林登·詹森問道。

  林燃說:「預算不夠,他們之間一些技術可以共用,比如太空太空飛行器對接,但更多的是差異。

  比如在太空中維持生命的系統,保證太空人在太空中依然能存活,空間站和登月的要求就不一樣。

  登月大致也就需要保證一周時間,空間站要久得多。

  甚至就連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對接,空間站都要更複雜,因為它可能會是好幾個模塊像拼積木一樣拼在一起。

  需要做模塊化的設計。

  在太空中,空間站需要考慮組合體和單體的對接,登月只需要考慮單體和單體的對接,二者的難度也不一樣。

  另外登月的對接系統是為短期的月球任務設計的,通常在幾天到兩周內完成。對接接口不需要考慮長期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耐久性問題。

  而空間站的對接系統需要支持模塊化組裝和長期運行。對接埠必須能夠承受多次使用,在太空環境中需要能夠保持功能完整。

  空間站的系統設計甚至還需要考慮了太空飛行器的補給和緊急撤離需求。

  它要複雜得多。

  所以想要同時推進不太現實。」

  在座各位聽完後感覺頭有點暈,大家隱約感覺到不對勁。

  因為他們讀出了增加預算的意思來。

  「如果要一起推進的話,那得增加預算,現在計劃的18億美元還不夠。」林燃說:「起碼要增加到30億美元。」


  之前NASA提出的是要把預算增加到20億美元,被國會砍了點,18億美元也很高了。

  比原本的12億美元要足足多出50%。

  現在林燃還要加,大家下意識就怕了:

  「林教授,夠了夠了,不可能加到這麼多。

  30億太誇張了。」

  「沒錯,30億不現實,聯邦總預算也才不過120億左右,你這一下就要了聯邦總預算的25%,就算我們同意國會也過不了。」

  林燃接著說:「我知道不可能,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有一個側重點。

  空間站和登月需要有一個優先級順序。

  在近三年時間裡,我們的資源要投入到哪方面。」

  甘迺迪定調道:「還是以登月為主。」

  畢竟他無論是演講、接受採訪還是在國會都放出話了,要在這個十年內實現登月。

  空間站再香,也得以登月為主。

  而且對這場太空競賽的觀眾們來說,登月無疑才是最牛逼的。

  就算空間站更有實際效益,大家也只看結果。

  「好,NASA一定全力以赴。

  我們明年會實現階段性的成果,水手計劃會發射探測器飛躍火星,並傳回火星的照片。

  這將會是我們在航天領域第一次超越蘇俄。」

  先鋒號探測器固然第一次傳回了月球天空的照片,但蘇俄的月球3號同樣拍攝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先鋒號探測器的超越,更多是定語層面的超越。

  在阿美莉卡和其盟友的媒體上傳播的比較廣泛,但在對方陣營里,壓根就不認。

  而如果他們能夠帶回火星照片,那就是無可辯駁的超越。

  「好的,倫道夫,有你在,我放心。

  另外我們都想聽聽你關於熱線的設計,我們都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甘迺迪接著問道。

  這才是今天最大的重點。

  「熱線」這個概念獲得了廣泛認可,絕大部分民眾都認為兩個核大國之間應該有個這玩意,避免人類走向毀滅。

  所以才經歷了豬灣慘痛失敗的白宮,自然想要在國際上搬回一程。

  熱線是白宮官僚提的,這是白宮的功勞。

  而找林燃來白宮討論這件事,也是希望能夠把整個計劃討論的更加清晰,對方可是這一概念概念的提出方。

  「當然,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大家應該都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我覺得這能夠降低緊張關係,避免人類毀滅的最後一道防火線。

  我仍然持有這個態度。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無論是蘇俄繼續開始核試驗,還是說我們也打算開始核試驗。

  其實本質上都是在構建一種核威懾,對對方形成威懾,告訴對方我有毀滅你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提到過核武器的作用是威脅而非實際使用。」

  也不是,還是使用過。

  唯二的兩枚核武器都用在了霓虹。

  炸之前霓虹民眾對美友好度1%,炸之後霓虹民眾對美友好度99%。

  反思霓虹為什麼對華國不友好的,可以參考一下阿美莉卡做了什麼。

  「我這次去歐洲參觀之後,我認為可以把這個概念往前再推進一步,叫做核平衡。

  我們和對方都擁有大量的核武器,包括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使得雙方都有能力對對方進行毀滅性打擊。

  我們應該確保雙方都接受相互確保毀滅的理念,也就是說雙方都有能力在遭受核攻擊後進行毀滅性反擊,從而威懾對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當大家都知道對方具備這樣的能力,核平衡的概念被建立起來後,人類爆發核戰爭的風險才會大幅度降低。

  而熱線就是核平衡的最後一環,

  大家可以把核平衡看做是一個天平,天平保持一個靜止的狀態,天平無論倒向哪邊,都有可能造成局勢失控。

  它在中間靜止才是最好的。

  但現實世界,我們和蘇俄的實力不可能完全一致,就像在沙灘上你不可能撿到兩顆重量一模一樣的鵝卵石一樣。

  更何況我們兩邊的核威懾能力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在這種時候,要讓天平保持平衡,最好需要兩個人用手對天平施加力,讓它保持住平衡。

  熱線就是起到這個作用,讓總統先生和對方的領導人把手共同放在天平上。」

  林燃的「熱線」概念又進一步完善了。

  這回他把核威懾概念進一步往前推進到相互確保毀滅(MAD)的地步了,這也是六十年代中期核平衡概念的核心理念了。

  原本一直要到1965年提出MAD理念的現任guofang部長麥克納馬拉聽完後覺得這個想法太精妙了,在繁複錯綜的現實情況下找到了一條難得的和平之路:

  「總統先生,我認為林教授的提議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

  這也有助於讓全球民眾認識到,阿美莉卡追求和平,希望在和平的基礎上和蘇俄競爭的決心。」


  這話有點太假了。

  前腳才搞出豬灣事件,後腳就說我們追求和平。

  不過也不奇怪,能在白宮混的高級官僚,誰又沒有唾面自乾的本事呢。

  觀察官僚們的履歷會發現,真正上過一線的反而比較希望和平,沒上過戰場一線的則會比較好戰。

  麥克納馬拉就是最好的案例,他在白宮任職的時候,他之前的履歷只在陸軍服役過,做的還是統計學工作。

  所以後來他一手推動了越戰,甚至還搞出麥納馬拉謬誤這種典故出來。

  麥納馬拉謬誤,一種非形式謬誤,系描述過度使用數據評估事情的現象。

  他相信可透過量化研究了解阿美莉卡在越戰中失利的原因,他用量化數據,例如擊斃敵軍的屍體數量,來衡量戰術是否成功。

  老美也是麻了,在百越叢林裡哪怕打個1比2的戰損比,在麥納馬拉看來也是贏麻了。

  他信奉「在抽象意義上,一個士兵和其他的士兵多少是等同的,因此透過正確的訓練和優越的裝備,任何士兵都可以在戰爭的數學中變成一項加分的因素」這種抽象到極點的理念。

  有個這麼抽象的主在白宮當部長,也難怪後期的反對越戰聲音會那麼大。

  更抽象的在於,打過之後他開始反戰,在晚年回憶錄里才說我們錯了,錯的離譜。

  現在他會同意林燃的觀點,一方面是因為林燃的觀點很有道理,對白宮很有用,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崇拜林燃。

  是打心底的那種崇拜。

  個人情感很多時候能起決定因素。

  在座白宮官僚里如果說大家對林燃友好,是因為他的名譽、聲望以及能夠幫助阿美莉卡贏得太空競賽的話,只有麥克納馬拉是折服於對方的大腦。

  他在知道甘迺迪要任命林燃擔任白宮事務特別助理的時候,和妻子瑪格麗特說要好好慶祝一下,搞得他老婆不知所措,還以為他要當副總統了呢。

  包括象黨內部很多反對聲音,都是麥克納馬拉去擺平的,他是象黨成員。

  沒辦法,信奉數據的數據分析師,在純數大師面前,屬於是首陀羅遇到婆羅門了。

  在聽完林燃的建議後,麥克納馬拉內心的崇拜之情更甚,

  「總統先生,各位同僚,林教授提出的概念是建立在『理性行為者』假說上,但我們能夠做到這種理性,對方是否能夠做到這種理性,這是未知數。」

  麥克納馬拉崇拜林燃都到了去研究霍克海默教授的哲學思想的地步了,這裡提到的理性行為者概念就源自霍克海默的《啟蒙辯證法》。


  「我贊同林教授的方案,但我們也需要通過演講、宣傳、試驗來反覆強調:

  我們具備高可靠的能力來實現核平衡,這種能力可以在戰略核交換的任何時間,即使在遭受突然襲擊後,也能對任何單一侵略者或侵略者組合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害。

  我們的確保毀滅能力需要讓對方充分理解到。

  沒錯,重要的是要理解,確保毀滅是整個威懾概念的本質。

  我們必須擁有實際的確保毀滅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也必須是可信的。

  並且要讓他們相信我們使用它進行報復的意願是堅定不移的。」

  討論結束後,甘迺迪總結道:「我會儘快推動這件事的。

  先由我對外放出風聲,表示希望和對方建立一種直接的往來。

  另外讓查爾斯·C·斯特爾在日內瓦作為代表私下先和蘇俄方面溝通。

  來推動這件事。

  肯尼思,你記一下,記得和白宮新聞秘書還有外面的媒體強調,這是白宮的功勞。

  這是白宮為追求和平做出的努力。

  這不是讓步。

  阿美莉卡的媒體一定要在這點上保持一致。

  另外倫道夫,你的建議太棒了。

  泰晤士報說的沒錯,你值得諾貝爾和平獎。

  白宮會和瑞典的諾貝爾委員會那邊提議為明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林燃沒拒絕,倒不是說這個獎有多難得,或者他有多想要這個獎。

  2020年的華國人早就對諾貝爾和平獎祛魅了,甚至文學獎也祛魅了。

  林燃想要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沒有數學家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伯特蘭·羅素拿的文學獎,約翰·納什拿的經濟學獎,約瑟夫·羅特布拉特倒是因為反核努力拿了和平獎,但他是物理學家而不是數學家。

  「林教授,我想請你共進午餐,你這邊有空嗎?」會議結束後,麥克納馬拉悄悄湊到在收拾筆記本的林燃身邊小聲問道。

  林燃感覺莫名其妙,從對方眼神中感到一股熱切,他心想自己和這位部長也沒啥私交啊。

  不過他知道對方絕對是位高權重。

  林燃入職白宮後就仔細收集過當下這個時間點所有白宮官僚的資料,知道眼前這位是阿美莉卡史上任期最久的gf部長,離開白宮後去世界銀行做了足足13年的行長,背後有著極強的網絡。

  「有空。」林燃沒拒絕,想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