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在京師還有一番基業?(一更)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在京師還有一番基業?(一更)

  第113章 我在京師還有一番基業?(一更)

  「客官!」

  海玥行至會社前,駐足打量,很快有漢子上前,牽起韁繩,熱情地道:「進來看一看啊!」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海玥任由他牽住韁繩,語帶好奇:「你們這會社是做什麼的啊?」

  漢子笑道:「是民壯教習之所,所謂『英略昭昭,武德堂堂』,客官英武非凡,無論是想要學藝,還是切磋,都能來我們這裡的!」

  「武館啊……不錯!不錯!」

  海玥走入堂內,發現此處門面看似不大,但前堂之後應該還有一個大院,那裡隱約可以聽到舞槍使棒,打熬筋骨的聲音,一切的一切,都是這麼的熟悉。

  他乍一看到這個名字,先是驚訝和激動。

  然後想了想,覺得可能是同名巧合。

  但現在走進來,看到熟悉的格局和氣息,就知道巧合的可能性不大了。

  要麼就是有人在瓊山見過英略社,覺得這種武館頗有前途,特意仿造其格局來京師開了一家。

  要麼兩者就是一家。

  海玥乾脆道:「不知貴社的社首姓甚名誰?」

  漢子道:「貴客對我們會首感興趣?這倒是不好意思,我們社長他一貫雲遊四海,不留於京師,京師社內由副會首范老主持。」

  『更像了……』

  海玥心裡吐槽,嘴上則道:「那我想見一見這位范老,需要相約時日麼?」

  「不必不必!貴客氣度不凡,我等豈能怠慢?」

  漢子熱情滿滿,又對著裡面喊道:「有客人上門,鐵火!鐵火!」

  「來嘍!」

  伴隨著瓮聲瓮氣的聲音,一個鐵匠般的黑漢子掀開帘布,迎了出來,聽了迎客漢子的介紹,倒是沒說什麼,但在海玥的臉上打量了一下,表情突然愣了愣,態度就變了:「公子請!」

  海玥跟著他穿過前堂,抵達後院,就見這裡果然武器石鎖一應俱全,如今已近十一月,錘鍊的大漢依舊衣衫淡薄,氣血旺盛,有的甚至赤膊著上身,露出一身腱子肉。

  此時此刻眾人卻沒有操練,而是散了開來,圍觀著中央的一場交鋒。

  海玥到來時,兩人已經鬥了一陣,其中一位牢牢占據了上風,出手劍光如電,另一人身形急退,手中長劍格擋,每每兩劍相擊,火花四濺。

  「喝啊!」

  進攻之人一聲大喝,劍勢陡然加快,如狂風驟雨般襲去,守御之人連連後退,額角滲出細密汗珠,他甚至能感覺到,對方每一劍都留了三分餘地,卻仍讓自己應接不暇。


  「罷了!」

  數十招之後,守御之人陡然抽身而退:「比拼劍術,是老夫輸了!」

  圍觀的眾人方才一直屏息凝神,直到此刻才齊齊舒了一口氣,瞬間打開話匣子:「范老竟然輸了!」「這姓俞的真就如此厲害!」「猛士啊!」

  方才接連進擊的,儼然是上門挑戰的年輕人,落於下風的則是英略社的副會首,范老。

  「范老常言,劍道不在快,而在准,不在力,而在意!」

  「俞某卻以為,劍道所求,就是要勢大力沉,唯快不破!」

  年輕的挑戰者二十多歲,是一位身材魁偉的昂藏大漢,威風凜凜,卻並不粗豪,此時眼神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堅定地道。

  「老夫哪怕虛長年月,也不代表所言就一定無誤,更何況武道之路,個人有個人的見解!」

  范老撫須微笑,發出由衷的讚嘆:「俞小友這等年紀就有如此見解,將來的劍術,要天下無敵啊!」

  「萬不敢當!俞某要學的還有很多,多謝范老指點!」

  昂藏大漢正色致謝,又對著周遭一禮,這才收劍退了下去。

  范老看著他的身影,一時間也頗有些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慨,旋即才將視線轉來,落在跟著鐵火入內的海玥身上,頓時露出喜色:「小少爺?」

  海玥旁觀,也認出了這位老者:「范老。」

  他父親海浩,母親朱琳,常年在外,與家鄉的聯繫就是每年送信回瓊山報平安,送信的老僕有兩個人,其中一位就是眼前的范老了,小時候甚至都抱過自己。

  「哈哈!沒想到今日雙喜臨門,來來來!」

  范老將手中的佩劍往武器架上一丟,立刻帶著海玥往內院走去。

  路上,海玥就忍不住開口發問:「爹娘一切可好?」

  范老笑道:「好!老爺和夫人很好!如今正在太原遊歷呢!」

  『他們真瀟灑啊!』

  海玥見多了古代對子女約束管教的父母,就比如海瑞的母親謝氏,海瑞在家時每日都要問安,事事言聽計從,謝氏並非那種不講道理的婦人,可對兒子的控制欲依舊讓人感到窒息。

  那種日子他當然不願意過,可這種另一極端也挺有趣,結合大明對於人口流動的限制,比起前幾個朝代都要強,能夠在這個年代行走天下的,都不是簡單人物,海玥卻還是沒想到,那兩位居然在京師默不作聲地開辦了英略社。

  話說瓊山本地的英略社,起初不都是虧損的麼,靠了四哥繼承,才轉虧為盈,怎麼在京師反倒風生水起了?


  海玥沒有這麼直接,轉而問道:「我來京師也有數月了,范老不知麼?」

  「當然知道!當然知道!」

  范老笑容滿面,露出由衷的欣慰:「小少爺在國子監力抗武定侯淫威,名傳京師,我們豈能不知,心裡不知有多高興呢?小少爺是不是奇怪,我們為何不去尋你?」

  海玥頷首:「是。」

  范老語重心長地道:「小少爺前程似錦,何必與我們這等……武夫混在一起呢?對仕途影響不好的,還是多和士林學子結交為好!」

  都說宋朝重文輕武,其實明朝更嚴重,這話倒也沒錯,但凡能金榜題名的,都看不起武夫,哪怕到了戚繼光的位置,也得給低他幾品的文官規規矩矩地下跪。

  海玥卻隱隱覺得這話裡面還有別的意思,但也沒有刨根問底,話鋒一轉:「方才那位劍術高手是?」

  范老道:「他叫俞大猷,字志輔,泉州府晉江人士,文武雙全,是少年英傑啊!」

  『果然是他!』

  古代帶兵打仗的武將勢必有著一定的武力,騎射強橫者更是比比皆是,但若說個人武力巔峰,在正史裡面的俞大猷,於明朝頂尖是毋庸置疑的,歷朝歷代都能爭一爭排名。

  畢竟明代以前武將多強調「勇猛」,如三國關羽張飛、唐代尉遲恭,但鮮有系統武術傳承記載,至於再早些的武將,武力評價多基於史書模糊描述,缺乏量化數據,而俞大猷的武術著作《劍經》和實戰案例單挑少林更具實證性。

  所以在海玥看來,除了天生神力外加後天技巧齊備,如霸王項羽那種近乎無敵的存在,不然俞大猷巔峰時期,基本是不遜於任何猛將的。

  「那位俞壯士來我英略社是為了什麼?」

  范老理所當然地道:「他來年準備考武舉,需要打通一些關隘,所以托人尋到了我們。」

  「哦?」

  海玥目光一動。

  文科舉制度的開始,起源於隋朝,由隋文帝醞釀,隋煬帝推行,到了唐朝正式開始實施,而武科舉制度的開始,則起源於武則天時期,臨危受命於敗軍之際,拯救大唐於大廈將傾的名將郭子儀,就是唐朝的武科舉出身。

  不過相比起文科舉選拔的重視和難度,武舉一直處於可有可無的雞肋狀態,遠的不說了,近的正德年間,內閣首輔李東陽就說過,武舉考試的內容過於簡單和空乏,對專業素養的要求不高,對軍事策論簡單粗暴,這樣的考試,很難能選出具有真正軍事素養的武將,而內閣首輔夏言也作出類似的評價,中試者資質大多平庸,難委以重任。

  可即便如此,武舉仍然是一條選拔人才的關鍵通道,大多平庸,不代表沒有人才。


  歷史上近來考中武舉的,一位是陸炳,明年中武舉,另一位就是俞大猷了,在四年後的武科會試中名列第五,被任命為正千戶。

  再往後還有戚繼光、沈有容、孫祖壽、吳三桂……都是先考中武舉,再藉助家世關係,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

  關鍵在於,能在武舉上施力,英略社在京師裡面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看來之前還低估了!

  我在京師居然還有一番基業?

  海玥最後確定了一下:「范老,我京師的英略社與鷂子班比如何?」

  「韓鷂子?」

  范老眼中閃過一絲不屑:「若論說書與雜耍的人手,鷂子班確實有些能耐,能占據天橋,也有些根基,其他就不必拿我們與這等不知深淺,頃刻覆滅的江湖雜社相比了!」

  『韓鷂子看不起官員,結果江湖客也看不起韓鷂子,挺有意思!』

  海玥眉頭一挑,不客氣了:「那我現在想查一個人,太醫院的御醫李紹庭,我們英略社能辦到麼?」

  「太醫院李紹庭……」

  范老沉默下去,就在海玥也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之際,就見這位老者起身來到旁邊的書架,取出了一卷冊子,遞了過來:「此人絕非簡單的御醫,背後牽連甚重,小少爺若決定將其拿下,得齊心協力,大不了這個鋪子舍了,先離開京師避一避!」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