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神探1546> 第三章 十三哥:俠王

第三章 十三哥:俠王

  「這是我海南當地的特產,蚝。當年東坡先生居儋州時,就試過烤生蚝,盛讚其滋味,『恐北方君子聞之,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唔!確實美味!」

  

  「這是椰子……」

  「哈!小王知道,『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西遊第一回天宮中就有椰液萄漿,天宮的神仙都飲椰子酒呢!」

  「這是酸筍,這是江瑤柱……」

  安南王子熱情,海玥也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介紹了一番當地美食,略盡地主之誼後,開始打探安南國內的真實情況:「不久前我聽一位安南商人說,貴國明君在位,賢臣輔政,百姓富足安康,一派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此問一出,黎維寧進食的動作一頓:「這……啊?」

  海玥不等氣氛僵硬,接著道:「不過另一位安南商人卻言,貴國有亂臣賊子,犯上作亂,擾得境內四方不寧!我從未去過安南,不敢道聽途說,不知哪一位說的是真話?」

  黎維寧緩緩地道:「小王多麼希望前者所言為真,然而可惜,我安南境內確如後者所說,正有逆賊犯上作亂!此獠名為莫登庸,曾為我王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手握重兵,卻不料如今竟生異心,禍亂朝綱……」

  伴隨著這位的講述,海玥後世有關古代越南的模糊記憶,頓時清晰起來。

  永樂年間,明滅安南,設置了交址三司,派遣官員,予以管轄,然而經略上操之過急,當地反叛此起彼伏,明軍逐年壓制,損失越來越大,被拖入戰爭的泥沼。

  等到朱瞻基繼位,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認為得不償失,撤省撤軍,安南在反抗首領黎利的帶領下,再次獨立,開後黎朝。

  安南亡又復立,也算因禍得福,依靠著逼退明朝後在南洋諸國獲得的威懾力,同明朝軍隊長期作戰的經驗,不斷向中南半島的其他方向擴張。

  最強盛的階段,其影響力向南抵達馬六甲,向東輻射琉球,無論是舊敵占城,還是西面的暹羅、真臘,都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一時間頗有些地域霸主的雄姿。

  但中原王朝都經受不住窮兵黷武的折騰,更何況這區區小國。

  軍事動員的背後,是內部矛盾的不斷積壓,終於到了三年前,即公元1527年,權臣莫登庸羽翼豐滿,自立為安興王,先逼恭皇黎椿退位,隨後很快將之殺害,完成篡位,由此在安南北方,開啟了長達六十多年的莫朝統治。

  之所以僅僅在北方,是因為國內反對莫登庸的人很多,安南王一脈的黎氏也很快重新立朝,莫氏與黎氏,各自占據半壁江山,南北對立。

  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

  現在的內亂,只是南北分裂的開端,黎維寧自然不能未卜先知,在他的描述中,叛臣莫登庸弒主犯上,倒行逆施,人神共憤,安南境內到處都是義軍揭竿而起,要撥亂反正,重新擁護黎氏正統。

  講到這裡,他也順勢說出了此行的目的:「如今我安南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小王萬分悲痛,卻也無能為力,今至貴國,便盼著儘早入聖京,覲見大明天子!」

  海玥頷首:「願天下太平,百姓少受兵戈戰火之苦!」

  這話真心實意,而落在這裡,就像是期盼安南內亂結束,黎維寧頓時露出笑容,拱手道:「是啊!是啊!」

  『還能笑得出來?』

  海玥覺得對方講述國內動亂時,語氣里並無多少悲痛,如今笑吟吟的模樣倒是真心實意:『當王子的這般不關心國家存亡,難怪要南北分裂……』

  默默搖頭的同時,海玥又看了眼黎維寧的身後。

  這位安南王子自從露面,身後就始終跟著一位高大魁梧的護衛,之前開口駁斥府衙推官邵靖的,就是此人。

  而就在黎維寧講述安南境內的紛爭時,這位貼身護衛的神色反倒更加豐富些,嘴唇抿起,眉宇間透出厲色,想來是對於國內的叛亂憤恨不已。

  海玥見此人形貌出眾,氣質強悍,倒是有了興趣:「這位壯士是?」

  護衛看了過來,眼神並不友好,冷冷地道:「在下阮正勇,護衛殿下安全!」

  黎維寧補充:「這位是禁衛將領,武藝高強,忠心耿耿,此番出使,多仰賴他保護左右。」

  海玥直言不諱:「我見這位阮壯士至書院後,依舊形影不離,莫不是擔心叛臣莫氏,派出殺手行刺吧?」

  黎維寧笑了笑,神態沉穩:「此乃大明,天朝上國,那群叛賊不敢亂來的!」

  海玥則覺得對方有些天真:「貴國境內烽煙四起,叛臣莫登庸的勢力又囤聚於安南北方,堵住了出使我大明的道路,才迫使你們走海路,對麼?」

  「確實如此……」

  「使團至瓊州,避開了北邊的叛賊,可你們能出海,莫登庸的部下也能出海!叛臣弒主,內部局勢未定,更不希望宗主大明干涉,他們但凡知道使節團的行蹤,肯定會千方百計破壞的。」

  「海小相公見識非凡!」

  「不敢當,在下只是東坡書院的一位普通學子,都知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黎正使肩負出使重任,關係到安南境內千千萬萬的百姓安危,更不能疏忽大意,還請回府衙吧!」

  「多謝好意!但我們暫時不能離開……」


  海玥想勸這群安南人離開。

  可黎維寧態度固然謙和,在這件事上卻很執拗,似乎是借著離開府衙,與那位推官較勁,怎麼說都不願離去。

  「也罷!」

  海玥沒勸動,也就放下,專心乾飯。

  現階段他的人生目標,是通過縣試、府試、院試,成為一名秀才,若是能成為得朝廷供養的廩生,那就更好了。

  穿越回古代,科舉之路最是平平無奇,但不得不承認,也最穩妥。

  明朝的科舉不比唐宋,一定要獲得進士功名,才有巨大的回報,在明清時期,舉人、秀才乃至童生,都擁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地位,這便有了范進中舉的故事。

  海玥也很實在,他不指望一步登天,金榜題名,就是先取得一個功名兜底,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再看看是繼續考取進士,專心仕途,還是走別的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至於安南來使,過客罷了。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並非過客。

  「外面在吵什麼?」

  飯後謝絕了黎維寧的邀請,海玥與海瑞一同回到自己的屋子,正在溫習書卷,院外喧鬧的聲音就飄了進來。

  海瑞性情沉靜,此前因為家貧,連縣學都沒法進,如今十分珍惜機會,真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連頭都沒抬,專注於書本。

  海玥則皺起眉頭,趁機丟下背得腦殼疼的程文程墨,站起身來:「怎麼回事?還讓不讓人用功了?」

  海瑞習慣地遞話道:「兄長去看看?」

  「哼!我去去就回!」

  海玥出了門,就見一群五大三粗的安南護衛,與同窗起了爭執。

  「玥哥兒!」

  眼見這位出現,眾學子趕忙靠了過來,指著對方:「他們欺人太甚,竟攔在門口,要求搜身!」

  「搜身?」

  海玥臉色沉下,排眾而出,看向安南護衛:「你們這是何意?黎維寧吩咐的?」

  為首的漢子膀大腰圓,瓮聲瓮氣地道:「不用殿下吩咐,是俺鄭五在辦差,你們明人會偷貢祀,府衙的人就偷了,把珍貴的沉香帶出去,俺們受到責罰,打得很疼!現在開始,進出這裡,必須要搜身!」

  『貢祀?府衙之前的衝突,是這麼回事嗎?』

  海玥皺起眉頭。

  安南作為外藩,入明朝的主要名目有:朝貢、告哀、請封、謝祭、賀即位等,而大明派遣使臣出使安南的理由,則主要是:告即位、宣立太子、弔祭、冊封、賞賜等等。


  此番黎氏出使,是國家內亂,恭皇被殺,來大明搬救兵的,但也可以用朝貢的名義,帶上貢祀。

  考慮到是跨海而來,金銀器皿、馬、象、象奴之類的貢品不好攜帶,那麼方便運送,價值又高的沉香,確實是不二之選。

  而照這個鄭五的意思,之前使節團在府衙時,沉香遭竊,護衛還受到責罰,如果真的發生過這種爭端,難怪那位邵推官最終退讓,同意讓使節團留在書院。

  只是這群護衛如今的作為,實在過分,儼然是把每個進出之人當作了賊,學子最重體面,怎能接受得了搜身?

  海玥也不與他們爭辯,直接朝著西南方向一指:「看到那邊沒有?」

  鄭五下意識地轉過頭,瞅了瞅,才轉過來:「看到了,怎麼著?」

  海玥道:「那是單獨的院落,有十幾間號房,足夠使節團居住了,你們既擔心貢祀遭竊,就搬去那裡住,彼此互不打擾!」

  「府衙都允許我們住在書院裡,你這小秀才卻讓我們搬去那什麼號房?」鄭五哼了一聲:「就不搬,怎麼著?」

  黎維寧斯文有禮,海玥也斯文有禮,這群護衛粗魯兇惡,海玥同樣不再客氣:「取棍子來!」

  「給!」

  不知何時,海瑞悄然出現在身後,遞來了一根白蠟杆。

  「十四弟,你也不專心用功啊~」

  海玥探手接過。

  海瑞退開幾步。

  這位兄長家傳武藝,使的一手好棍棒,因此著作新篇西遊,以猴子為主角,使如意金箍棒時,大夥都覺得正常,有代入的嘛!

  而兄弟倆閒聊時,十三哥更是笑稱,若是條件允許,最想當一位俠客,行俠仗義,棒打不平,瀟灑快意,如此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只是現實與夢想之間終究有差距,自從創作失敗,入了書院,準備進學科舉後,兄長的性情也收斂許多,卻未丟下武藝,轉棍棒為內練。

  窮文富武,以海瑞家的條件,不足以支持他習練武藝,但身為男兒,自然也嚮往威風凜凜,更是支持兄長給這群不知禮數的安南人一個教訓。

  「有好戲了!」

  其他學子同樣眉飛色舞,默契地退到旁邊。

  安南護衛見狀面面相覷,為首的鄭五更是咧嘴道:「呵!小秀才,你要跟俺們動手?」

  「你準備好了麼?可別說我是偷襲……」

  「哈哈!你儘管……」

  砰!

  棍勢驟起,直出直進,快若閃電,只聽一聲悶響,那龐大的身影踉蹌著倒飛而出,重重摔坐在地。

  「怎麼著?小爺給你一棍棒!」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