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開海之議
四月的北京城,柳絮紛飛。
京師南門外,文武百官列隊恭迎聖駕。
嘉靖皇帝和朱載坖所乘的龍輦在羽林衛的簇擁下緩緩順著新修的硬化路朝著京師而來。
徐階這些天來一直都感覺心緒不寧,似乎好像是要有什麼大事發生。
郭朴與徐階同乘在一駕馬車裡面,他們現在比之前一同隨駕南巡的時候,更加沉默了。
彼此之間也是少言寡語,沒有了之前隨駕之初的時候那般,還能閒聊很多話題。
徐階挑開馬車上的窗簾看著外面的熟悉的京師郊區景色,這一次他卻感覺有些陌生了。
隨後徐階的目光又追上了前面的御駕龍攆,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這次南巡安陸祭陵,發生了如此之多的意外,這對於已經是內閣首輔的徐階而言,可並不是什麼好兆頭。
京師南門外。
以次輔李春芳為首的京師留守百官,現在都在翹首盼望著遠處將要到來的皇駕。
很快在最前面觀察遠處路景的禮官就嗷了一嗓子,「來了!」
這時候所有官員立刻聚精會神了起來,都伸著頭看著前面剛剛露出地平面的御駕儀仗。
李春芳在看到皇駕出現之後,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同時站在他身邊的胡宗憲,趙貞吉,趙文華,張居正等人也是如此。
前段時間安陸傳來的消息實在是太駭人了,他們險些都要跟著一起崩掉了。
現在看到皇駕回來,懸著的心,也終於徹底安定了下來。
終於等到御駕行至京師南門外的時候,就在百官齊齊跪拜迎接之時,久傳重病的朱載坖從龍攆里出來了。
朱載坖看著迎接的百官道:「諸位辛苦了,陛下舟車勞累,就不在此與諸位大臣敘言。現在都各回衙門,處理公務吧。」
朱載坖的出現,一下子也讓京師百官們騷動了起來。
李春芳等人精神振奮,而其中有些官員則顯得有些畏懼驚慌,好似是見了鬼一般。
而朱載坖也沒有繼續答理這些大臣,只是對著李春芳等人微微一笑點了點頭,然後又轉身進到了龍攆裡面,隨著御駕儀仗緩緩的進到了京師南門之內。
西苑,萬壽宮。
闊別了此宮近兩月的嘉靖皇帝終於又一次回到了萬壽宮的精舍里。
嘉靖皇帝熟悉的靠著在自己的精舍小榻上,感慨道:「還是家裡好呀!」
朱載坖在一旁笑道:「父親乃是天子,天子以四海為家,自然是在哪都好。」
嘉靖皇帝聽到這話也笑了起來,好像確實如此。
這個時候早就侯在萬壽宮外的陳洪,也在眼巴眼望的等著嘉靖皇帝的召見。
他看到李芳之後,就匆匆問道:「帝君歇息了嗎?」
李芳看著陳洪焦急的樣子,也沒有任何的隱瞞,直接說道:「王爺在裡面陪著帝君說話。」
陳洪哦了一聲,正準備等會再來,李芳又叫住了他。
「陳公公稍等,帝君說了你要是過來了,就讓你直接進到精舍裡面陛見。」
陳洪一聽這話,立刻就停住了腳步,還不忘對著李芳道謝,「多謝你了李芳。」
說罷,陳洪就提起下擺弓著身子,小心翼翼的朝著萬壽宮內的精舍而去。
在他剛剛一進精舍,就立刻招牌式的滑跪到了嘉靖皇帝的身前,「奴婢陳洪拜見帝君,拜見王爺。」
嘉靖皇帝和朱載坖看著滑跪而來的陳洪,兩人眼中都帶著一抹笑意。
與此同時,朱載坖也退到了一旁,去給嘉靖皇帝準備茶水點心之類的消遣之物。
嘉靖皇帝斜躺在小榻上,只是微微的抬手道:「起來吧。」
陳洪立刻再拜:「謝帝君。」
接著陳洪就從懷裡掏出一份密疏,恭敬的遞了起來。
「帝君,這是奴婢查到的奸臣名單。這些奸臣在聽說了王爺在安陸不豫,就開始密謀串通,妄圖顛覆國本。」
嘉靖皇帝微微嗯了一聲,「放下吧。」
陳洪微微一愣,他還以為嘉靖皇帝會讓人按照名單抓人呢。
結果就是一句輕飄飄的「放下吧」。
這可把陳洪給整不會了。
陳洪立刻焦急道:「帝君,這些可都是奸臣啊!」
嘉靖皇帝不怒自威的嗯了一聲,他的目光也讓陳洪心神一顫,不由的低下頭去,什麼都不敢說了。
這個時候,朱載坖也將準備的茶水端了過來,「父親請用茶。」
嘉靖皇帝接過朱載坖遞過來的茶水,又說道:「陳洪說有奸臣趁你在安陸生病之際,密謀串通妄圖顛覆國本,這事你怎麼看?」
朱載坖呵呵笑道:「兒臣又不是太子,還談不上是國本。」
嘉靖皇帝又轉頭看著陳洪,「聽到了沒?」
陳洪被朱載坖和嘉靖皇帝兩人的雙簧給整懵了。
裕王都監國這麼多年了,而且還能發監國令諭,還能稱孤道寡,這特麼還不是國本?
陳洪心酸的拜道:「奴婢聽見了。」
嘉靖皇帝又道:「聽見了就下去吧。」
陳洪可憐巴巴的下去了,心裡委屈到極致。
感覺自己把髒活累活都幹了,最後卻得不到一句辛苦,真是太讓人傷心了。
等到陳洪離開之後,嘉靖皇帝又笑道:「看到沒,陳洪委屈了。」
朱載坖道:「他當然委屈了,本來他還以為自己有功呢,結果啥也沒有。」
嘉靖皇帝又笑道:「功勞又豈是那麼容易就有的?這些所謂的奸臣雖惡,但他也好好掂量一下,若是朕的把他呈上來的奸臣,按照名單都給抓了,這朝廷的事情怎麼辦?沒一點腦子,都當了這麼久的司禮監掌印,還不知道殺雞儆猴的道理,總想著一網撈個大的,真是太愚蠢了!」
朱載坖道:「這也是陳洪立功心切。」
嘉靖皇帝呵呵道:「他倒是心切了,朕的朝廷怎麼辦?當年太祖皇帝殺貪官還知道分批呢,結果他這一份奏疏上來全給拿了。哎,愚蠢啊愚蠢!」
朱載坖聽著嘉靖皇帝感慨,又說道:「要不讓李芳給他提個醒?」
嘉靖皇帝呵呵道:「他會聽李芳的?」
朱載坖也跟著苦笑一聲,好像以陳洪的個性,似乎也並不會真的聽李芳的建議。
嘉靖皇帝又拿起了那份名單,在手裡拍了拍,「算了慢慢來吧,給他機會他都不中用。」
接著嘉靖皇帝就將手中的奸臣名單放在了一邊又看著朱載坖道:「開海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朱載坖精神一振:「章程已擬妥,就等召集廷議。」
「你說徐階會是什麼態度?」
嘉靖皇帝又說起了徐階,徐階也算是夏言的門生,而夏言當年可是主張厲行海禁之政的急先鋒。
大明現在的市舶司被關閉的僅剩下廣東一處,閩、浙兩市舶司皆被夏言以當年發生在寧波爭貢之役而裁撤掉了。
如今若想要再次重開市舶司,重提開海舊事。
朝中百官們的阻力不可不慮,否則即便是有嘉靖皇帝和朱載坖的強令去推,也不見得能將此事真正辦成。
「徐階」
朱載坖苦笑一聲,「表面不置可否,實則處處設障。回京之前,兒命人統計沿海可開港口,戶部竟以'帳冊遺失'為由拖延。」
嘉靖皇帝聞言冷哼一聲,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文淵閣方向:「這些妖魔鬼怪和朕鬥法多年,道行都見漲了呀!「
朱載坖心中呵呵,覺得嘉靖皇帝可算是迷過勁來了,這些年他一直躲在西苑,謎語治國,這些人精們豈能沒有進步?
「過幾天就召集廷議。你去親自坐鎮,朕倒要看看這些妖魔鬼怪還有什麼手段敢阻撓開海!」
自從有了鳥糞島的密報之後,嘉靖皇帝對開海的決心,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上幾分!
作為皇帝,他太清楚糧食的重要性了!
如果有足夠的糧食,那麼大明就可以成倍的積攢到足夠的財富!
有了這些財富,何愁不能比肩文景,超越文景?
畢竟這可是一次成為「千古聖君」的重要機遇!
誰要敢阻攔,嘉靖皇帝必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數日後。
文華殿內,香爐青煙裊裊。
朱載坖高坐在殿內的首位之上。
內閣首輔徐階領著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
朱載坖環視群臣,朗聲道:「今日奉陛下旨意,商議開海一事。自倭患平定以來,沿海民生困苦,朝廷稅賦銳減。陛下以為開海通商,既可裕國,又可便民,實乃利國利民之舉。諸位何議?」
朱載坖話音剛落,一位給事中便出列奏道:「臣六科給事中劉大全謹奏。王爺,倭寇雖暫平,但海上盜匪猶存。一旦開海,恐其死灰復燃,重蹈嘉靖二年爭貢之役覆轍!」
朱載坖看著這位叫劉大全的給事中,淡淡道:「劉給事多慮了。近年來俞大猷、戚繼光等整飭海防,水師戰力大增。且開海後,可設水師巡邏商路,保商船平安。」
朱載坖這邊剛剛說完,又一位御史站了出來。
「臣都察院御史韓德讓謹奏:海禁乃祖制也!且我中華物資豐饒,百姓自給自足,何必開海行商賈低賤之術?且以廣東市舶司論,廣東因有市舶司在,海外白銀入流,致使當地糧價一直偏高於其他地方數倍。」
「若執意開海,臣恐新增開海之處,重蹈廣東市舶司覆轍,最後銀賤傷農!」
韓德讓的話頓時也引起了一陣的支持之聲。
這個時候,曾經擔任過大明聯儲主席的戶部侍郎喬萬金站了出來。
喬萬金道:「此一時彼一時!廣東市舶司是因管理不善,私販橫行。若由朝廷設立市舶司統一管理,既可平抑物價,又可增加稅收。」
「且如今大明又以大明聯儲體系為本,若真有大量白銀湧入衝擊糧價物價,大明聯儲亦可用調控之法,將這些白銀吸納入儲,平息市場熱銀。」
喬萬金話音一落,立刻也有官員站出來攻擊。
「喬侍郎你莫要用你的商賈之術議論國政,你不過就是一僥倖得勢的低賤商人,若非王爺恩典,讓你登堂入室,哪有你說話的份!」
朱載坖目光微冷,現在有人這般攻擊喬萬金,那不是在打他的臉嗎?
看來這開海之事,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促成的事情。
朱載坖不理殿內的人身攻訐,將目光放在了一直都在冷眼旁觀的徐階身上。
「徐閣老。」
朱載坖聲音不大卻讓整個文華殿安靜下來。
朱載坖看著徐階道:「你身為首輔,對此事有何高見?」
徐階緩步出列,躬身道:「回王爺,開海一事關係重大。老臣以為,當廣納群言,慎重決斷。」
接著徐階又頓了頓,繼續說道:「東南沿海士紳多持反對之見,若強行開海,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徐階這話說得極重,直指朝廷統治根基。
殿中不少官員暗暗點頭,對徐階投去敬佩的目光。
朱載坖臉色微變,這老小子圖窮匕見了呀!
但隨即朱載坖也整理好了神情,朱載坖語氣平和道:「徐閣老所言極是。」
朱載坖如此平淡的語氣,讓徐階心頭一緊,感覺不太妙。
也就在這個時候,朱載坖話鋒一轉,一句「不過」起首。
朱載坖道:「如果孤記得不錯在弘治年間,徐家先祖徐溥任首輔時,曾力主開海通商,言'海貿之利,可養十萬兵'。怎麼到了徐閣老這一輩,反倒畏首畏尾了?難道朝廷大政當真要只聽只看一隅之地的士心反應?」
朱載坖這一問直戳徐階痛處。
徐階額角滲出細汗,他沒想到嘉靖竟翻出祖上舊事來堵他的嘴。
「王爺明鑑,」徐階勉強答道,「時移世易,當年海疆平靜,如今」
「如今怎麼了?」
朱載坖不客氣的打斷他,「倭寇不是已經平了嗎?還是說,徐閣老覺得戚繼光他們的戰報是假的?東洋水師的勢力是假的?」
殿中氣氛驟然緊張。徐階知道再爭辯下去只會觸怒裕王,只得躬身道:「老臣不敢。王爺聖明,自有決斷。「
朱載坖掃視群臣,緩緩起身:「開海之事,孤已遵陛下旨意。著內閣擬旨,恢復福建月港、浙江雙嶼港通商,重設市舶提舉司,具體章程由孤督辦,內閣及六部協同。」
——————
求月票~~~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