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請陛下稱太子> 第三百四十九章 阿耶!(大結局)

第三百四十九章 阿耶!(大結局)

  第350章 阿耶!(大結局)

  好在孫思邈隨時跟在李世民身邊,及時施救,沒有出現最壞的結果。

  但也讓朝野擔心壞了。

  李承乾是在監國,但李世民的人心威望,是沒有人能夠超越的。

  聖天子之名,無人能及。

  他的身體好壞,都牽動著朝野上下的心。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許多老臣都想探望,但大多都被擋在宮外,只有少數能見到。

  得知陛下醒轉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只是憂慮不斷。

  房玄齡死後殊榮,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陪葬昭陵。

  這是李世民醒轉後,下詔確定的。

  雖說房玄齡在晚年,有點晚節不保,最終因盧氏隱退。

  但他對大唐的貢獻與付出,是不可忽視的。

  這樣的蓋棺定論,肯定了房玄齡一生的功績,死後殊榮極高。

  時間沒有停留,就這樣過去。

  李承乾在東宮看著奏本,他監國以來,事務繁多,又是值此天子身體欠佳的關鍵時期,他不得不上心做事。

  「你說什麼?」

  狄仁傑在殿外,正在與一個老內侍低聲交談。

  他之前外放軍中,今日是在軍校進修,不過,他一直都兼著東宮侍奉太子的差事。

  所以,一有時間,都會來東宮。

  「張遠回來了。」

  老內侍說道。

  「呼!」

  狄仁傑呼吸都急促起來。

  張遠。

  一個極為遙遠,只在他人口中聽說過的存在。

  太子對他的掛念,誰不知道。

  這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竟然回來了。

  「怎麼回事?」

  太子的聲音傳來,道:「孤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看奏本,外面這麼鬧的幹什麼?」

  狄仁傑馬上推開殿門進去,小心翼翼的上前,道:「殿下。」

  「有人求見!」

  李承乾揮筆落在奏本上,頭也不抬的說道:「孤說了,今日誰也不見。」

  「懷英,你現在是學回去了?」

  狄仁傑繼續說道:「此人可是你朝思暮想的。」


  李承乾覺得有些怪異,抬頭看了狄仁傑一眼,隨意的問道:「誰啊?」

  「張遠!」

  狄仁傑道。

  李承乾剛低下的頭,猛的抬了起來,手中的筆也懸停了,他急聲問道:「誰?」

  「張遠哪!」

  狄仁傑回答完,就看到太子的神色瞬間呆滯住了,眼中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他從來沒有見過太子殿下,有過這樣的神情。

  「你說什麼?」李承乾的語氣都有些顫抖的問道,他雙目張大,望著狄仁傑。

  「殿下,就是你盼了十五年的唐使張遠啊。」

  狄仁傑道:「他從北方回來了!」

  咯噠!

  李承乾的筆掉落了。

  「呵!」

  李承乾臉上浮現出激動難抑制的笑容,說道:「我的天哪。」

  「他回來了。」

  他站起身來,走立難安,好像哪裡都不讓他站住,雙手也無處安放。

  「我不能在這裡見他。」

  「不能在這裡。」

  李承乾嘴裡不斷的念叨著,「對,不能這裡。」

  「孤去更衣。」

  「顯德殿。」

  「對,就在顯德殿。」

  狄仁傑看著太子這一副手足無措的狀況,心裡頭不是一般的震驚。

  一個張遠,竟然讓太子失態如此。

  哪裡還有太子半點沉穩內斂之風啊。

  李承乾朝後殿走去,走到半道,又轉身回來,指著狄仁傑,道:「顯德殿。」

  「通知長安五品以上的朝官,統統到場。」

  「還有禮樂。」

  「趕快去準備!」

  狄仁傑急忙點頭道:「遵令!」

  他也快步跑出殿內,前去傳令。

  很快,整個長安都轟動了。

  太子教令,凡長安五品官秩以上的朝官,全部到東宮顯德殿覲見。

  「怎麼回事,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太子怎麼突然召見群臣了。」

  「不知道啊,教令來的很是突然,沒有任何徵兆。」

  「難道說是……。」

  「不可能,若是那樣的話,就不是顯德殿,是太極殿了。」


  「不管了,快去東宮。」

  長孫無忌等人也是一頭霧水,但不管如何太子監國,又是下的教令。

  他們不可能耽誤。

  在家的換上朝服,在值的整理好儀態,快步朝著東宮而去。

  可以看到,太極宮有大量的官員,在去東宮,而在長安,也有大量的馬車轎子,朝著東宮而去。

  這動靜很大。

  李世民躺在床上喝藥,聽到稟報,有些疑惑。

  「奴婢聽說,是一個叫張遠的唐使回來了。」

  「張遠?」

  李世民不太清晰的記憶中,浮現出來一個人,「我好像對此人有印象。」

  「陛下,貞觀十六年,太子殿下派遣以張遠為首的使者,前往北方探索。」

  張阿難很是激動的說道:「如今過去了十五年之久。」

  「許多人都將他遺忘,沒想到,他竟然回來了。」

  李世民吃湯藥的動作一頓,他恍然想起來,太子曾經跟他的一次談話。

  若張遠能歸,大唐將真正屹立千秋萬代,國祚永續。

  「張遠,張遠。」

  「你到底有什麼值得高明這麼牽掛重視的。」

  「你回來了,太子的心愿了了。」

  「那我的呢……。」

  ……

  顯德殿。

  群臣見到太子穿著朝服冠冕,俱是震驚不已。

  要不是他們認得出是太子冕服,這麼大的場合,還以為太子要提前登基了呢。

  太子的神色也很奇怪,激動興奮,頻頻的看向殿外。

  這殿外到底有什麼值得太子如此的?

  咚咚咚!

  大鼓如雷,鍾樂而起。

  群臣再吃一驚,

  這……。

  他們瞪大眼睛看著殿外。

  旋即,只見幾道身影,從顯德殿外走來。

  很快,他們看清楚為首之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完全就如同乞丐一般。

  但他手裡,拿著一根用樹枝做的節杖!

  唐使節杖!

  他們徹底的震驚了。

  沒有看錯,絕對沒有看錯。

  那是唐使節杖,哪怕旄節已經沾染塵埃,但那也是大唐使者身份的象徵。


  大唐還有什麼重要的使者在外嗎?

  他們不斷的回憶著。

  長孫無忌突然瞪大眼睛,「難道是他?」

  蘇亶差點站了起來,「真的是他啊!」

  「他回來了!」

  李承乾看著逐漸清晰的張遠,腦海中浮現出來,當年在春明門外,送別之時的場景。

  一幕幕的回憶出現。

  那年,他二十三歲,張遠也二十三歲,兩人意氣風發,立下君子約定,張遠遠走北方。

  今年,他三十八歲,張遠也三十八歲,他還是皇太子,但張遠卻是衣不蔽體,散發赤足。

  十五年啊!

  整整十五年啊!

  他回來了。

  他的張遠從北方歸來了!

  李承乾的眼眶逐漸濕潤,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滿眼通紅,飽含深情的凝望著。

  張遠一步步的走進,他眼裡沒有其他朝官,只有那高位之上的皇太子。

  兩人互相凝視著。

  噗通!

  張遠跪倒在地,喊道:「唐使張遠向太子殿下復命!」

  最⊥新⊥小⊥說⊥在⊥⊥⊥首⊥發!

  「臣……臣從北方回來了!」

  聲音在整個顯德殿響徹。

  無數人腦海中炸響。

  浮現這張遠這個人來。

  真的是他!

  他消失十五年,回來了!

  張遠說完,就忍不住痛哭出聲。

  李承乾再也忍不住,從殿上快步走了下去,來到張遠的身前,深深的凝望著他。

  張遠徹底失態,痛哭吶喊道:「殿下……!」

  李承乾仰頭,死死的不想讓眼眶的淚水流淌出來,他抓住張遠的肩膀。

  「十五年!」

  「十五年啊。」

  「整整十五年!」

  李承乾將張遠扶了起來,看著他,說道:「張遠,這些年你去哪裡了。」

  「為什麼沒有一點音信。」

  「孤整整想了你十五年哪!」

  張遠哭泣,道:「殿下,臣雖然遠在天邊,但臣無不一日在想念著殿下。」

  「好,好,好!」


  李承乾連聲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你回來就好!」

  貞觀三十一年(公元657年)。

  唐使張遠出使北方探索,歷經十五年歸朝。

  皇太子承乾按照約定,奏請聖天子冊封張遠為博望侯。

  博望侯張遠十五年北方探索,走北地,跨越海峽,經北美洲,至南美洲某地,再行迴轉。

  隨行近三百人,僅存三人歸朝。

  三人帶回玉米、紅薯,土豆,橡膠等幾百種新物種,以及多地見聞等。

  大唐帝國報重點刊登了張遠的事跡。

  一來是向天下告知,張遠十五年的艱難險阻,二來是傳播外出探索的成就功勞,引起更多對外的探尋。

  這一事跡,在短時間內就引起全天下的轟動。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五年。

  但張遠卻用十五年時間,走在未知遙遠之地。

  回來之時,孩子都已經快要成親了。

  ……

  貞觀三十一年(公元657年),五月二十六。

  在家休息幾個月,與家人團聚的張遠,隨李承乾一同,出現在渭水造船廠。

  李厥激動的說道:「阿耶,這歷經五年之久,鐵甲船總算是建造完畢。」

  「哈哈。」

  「這下水試行,必定成功。」

  張遠驚嘆的說道:「鐵甲船啊,沒想到全身鐵造的船隻,都能在水上行進了。」

  李承乾笑道:「是啊,這麼多年過去,你要好好的補補知識。」

  「說起來,我派了那麼多隊伍,去追尋你的腳步,沒想到,一步錯步步錯。」

  「後去的隊伍都走錯啊。」

  他也有些無奈,張遠跨過海峽,沿著海岸線去美洲,但後來的隊伍,有的沒有跨過海峽,從北冰洋沿著海岸線去西邊了。

  至於跨過海峽的隊伍,沒有遇到張遠,只能是說,人在一片陌生廣袤,危險重重的地方,一個選擇就是差之甚遠。

  好在張遠是歸來了。

  也帶回來了亞洲大陸所沒有的物種。

  「阿耶,博望侯。」

  「這鐵甲船上,可是安裝了火炮的。」

  李厥嘿嘿的笑道:「等下檢驗下鐵甲船的威力。」

  這鐵甲船的噸位並不高,能在渭水行使的,不可能太大。


  只不過是先造出來試驗,往後再造大噸位的海洋艦船。

  「下水吧!」

  「是!」

  隨著無數人的注視,鐵甲船緩緩移動,進入渭水之中穩定的漂浮。

  見此。

  所有人都激動的高呼起來。

  接下來就是航行。

  李承乾並沒有上船,畢竟還沒正式確定的。

  當汽笛聲響起,鐵甲船在水面上開始行使。

  宣告蒸汽機時代正式到來。

  李承乾心頭湧出無限的豪情。

  蒸汽船一出,這世界就已經在大唐的腳下了。

  「殿下!」

  「殿下!」

  長孫無忌趔趄的跑來。

  李承乾等人心頭咯噔一聲。

  「陛下病危,請速回太極宮!」

  李承乾沒有任何猶豫,他騎馬就朝著長安而去。

  李世民一直都處於彌留之際,渾渾噩噩的狀態,早就吃不下東西了。

  如果不是鐵甲船至關重要,李承乾是不會離開皇宮的。

  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長安,承天門大開,李承乾直接騎馬進入,到甘露殿才翻身下馬。

  此刻群臣早就在殿外聚集,見到太子急忙行禮。

  李承乾沒顧他們,徑直走入殿內,看到病榻上氣若遊絲的李世民。

  「陛下!」

  李承乾噗通一下跪在病榻前。

  李世民吃力的睜開眼眸,看到愛子,閃過蔚然之色,「高……高明!」

  李承乾渾身一震,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充斥在全身,他的心在顫慄。

  高明!

  這是他的字。

  但十七年一來,他與李世民,一直都以職務相稱。

  他叫李世民陛下,李世民叫他太子。

  從來沒有再叫過李世民父皇,李世民也沒有叫過他的字。

  事到如今,李世民將去之際,再一次開口親昵的喊他了。

  「嗯!」

  李承乾低頭,有些不知所措。

  突然。

  他感到手心傳來溫暖之意,是李世民用力抓住了他的手。

  李承乾抬頭看向彌留之際的李世民。


  那一雙渾濁無神的目光,帶著期盼。

  「高……高明,叫……叫我…一聲。」

  「好……好嗎?」

  李世民斷斷續續,語氣很是吃力。

  李承乾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李世民說這些話的時候,到底是有多困難。

  因為,李世民的手,抓得很是用力。

  李承乾反手將李世民的手,握在手心中,

  兩父子的手,緊緊的抓在一起。

  李承乾身子探前,眸中帶著淚水,注視著李世民那殷殷期盼的目光。

  他溫聲開口喊:

  「阿耶!」

  全文完!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