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外放刺史
曹睿此話一出,房間中即刻陷入了詭異的寧靜。
劉放緩慢的抬起頭看了眼皇帝,又用餘光瞟了眼孫資。孫資則是睜大了眼睛怔在了那裡,目光不自覺的看向地面。
而三名侍中,辛毗若有所思,陳矯皺著眉頭,楊阜面無表情,顯然各有各的考慮。
就在幾瞬之間,孫資的額頭上冒出來一層細密的汗珠,胸膛中的心臟也砰砰的跳得利害,耳邊也響起一絲嗡聲。
孫資仕官數十年,自詡見過不少朝臣起伏的故事。但真輪到自己的時候,卻也不免瞬間慌了神。
是校事出了問題,還是我自己出了問題?
孫資在腦海中盤算著這個問題。十餘年來,得武帝和文帝信重,在秘書監和中書省任職機要,如何能是自己出了問題?
一定是校事的問題!
孫資幾乎是瞬間就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隨即忍著身體上的本能反應,擠出一絲笑容拱手說道:「陛下聖明,中書省為朝廷執掌機要,本就繁忙無比。臣處理這些事務,或許也難免疏漏之處。」
「臣贊同陛下之言,校事府是該從中書省分出去了。」
曹睿倒是有些意外,孫資竟然如此痛快的就要將校事府之權交出來。
曹睿道:「那孫卿不如現在給朕仔細說說,大魏的校事府現在具體是個什麼樣子?」
孫資清了清嗓子:「那臣先說校事府的人員布置?」
「可以。」曹睿簡單說了兩字。
孫資道:「稟陛下,大魏校事現在的總數約兩千人……」
曹睿打斷了孫資的話:「約兩千人?就沒個準確的數字嗎?」
「陛下稍待。」
孫資轉身到架上拿出一卷竹簡,展開後認真讀道:「截至太和元年四月之前,校事總數約兩千一百八十七人。」
「其中,洛陽校事掌司隸、雍涼、兗州、荊州監察事,總數為九百三十六人。」
「鄴城校事掌冀州、并州、幽州、青州監察事,總數為四百六十人。」
說道這裡,孫資的話語頓了一下。上個月鄴城的校事都尉趙區自殺身亡,應該再減一人了。
「許昌校事掌豫州、徐州、揚州監察事,總數五百九十七人。」
「其餘約兩百人,散在吳蜀各地作為探子。」
曹睿伸出手來,孫資連忙將手中竹簡遞給了皇帝。
接過之後,曹睿抬眼看了下劉放:「劉卿之前和朕說,各地校事的資料半月就能整理好。現在已滿半月了,朕還要自己來才看得到。」
劉放倒是比孫資鎮定多了:「是臣疏忽了,臣與孫中書本來打算朝會之後,再進呈給陛下的。」
和孫資相比,劉放還是更有體統一些的。
大致看了幾眼後,曹睿問道:「鄴城的趙區死了,許昌的校事都尉朕沒問過。」
「洛陽的校事都尉,朕記得名叫劉慈是吧?此人現在在哪?」
孫資拱手答道:「陛下,劉慈一直都在洛陽,是否要臣去喚他?」
曹睿擺了擺手:「不必,讓他且待著吧,朕現在沒工夫見他。」
「朕登基以來,幾乎沒怎麼用過校事,連帶著對校事也不熟悉。」
「辛侍中,」曹睿轉頭看向辛毗:「劉慈此人,你之前伴於先帝左右時,有了解過嗎?」
辛毗沉默兩瞬,抬頭看向皇帝說道:「校事都尉劉慈之名,臣聽說過些許。」
「說一說吧。」曹睿道。
辛毗拱手:「關於劉慈,有一事幾乎是朝中共知的。」
「從黃初元年到黃初四年之間,劉慈所領的洛陽校事,在洛陽檢舉了官吏和百姓數以萬計,一時間朝中大駭。」
「當時高柔高文惠身為治書執法,曾極力勸阻先帝重新審查這些校事檢舉之事,許多冤案得以糾正,高文惠也因此升為廷尉。」
治書執法,乃是御史台的官員,位居御史中丞之下。
御史中丞,現在就是御史台最大的官員了。先漢時曾有御史大夫一職,只不過到了後漢被改為司空,就是現在司馬懿任的職位。
在漢末和大魏,三公虛置沒有職權,司馬懿現在所做的事也和御史台沒有半點關係。
曹睿笑著說道:「高廷尉便是這般成了廷尉嗎?」
辛毗笑笑沒有說話。
「那先帝後來可有處置劉慈?」曹睿又問。
孫資搶著說道:「劉慈所為之事,也是其職責分內之事。先帝未曾處置於他。」
曹睿心中竟有了一絲猜測。
所謂校事,到底是讓其監察百官、以防真的有事發生,又或者是讓其經常搞些事情,按皇帝心意來臧否大臣的去留?
這又是一個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哲學問題了。
曹睿點頭道:「既然先帝都沒處置劉慈,朕也同樣不拿過去的事情來罪他。」
目光看向身側的三名侍中,曹睿面上帶笑說道:「辛卿、陳卿、楊卿。」
辛毗和陳矯、楊阜三人連忙拱手回應。
曹睿說道:「校事府的權責,朕現在就從中書省移至侍中寺了。」
「洛陽、鄴城、許昌三地的校事,就由三位侍中分別統領。你三人可有要挑選的?」
辛毗抿了抿嘴,剛要說話,陳矯就拱手搶著說道:「臣等為陛下分憂,又豈會挑選職務?陛下讓臣等分領何處,臣等自會不負皇命。」
曹睿笑了一聲:「陳侍中是這般想的嗎?辛侍中和楊侍中呢?」
見慣了皇帝的『奇思妙想』,辛毗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的。楊阜剛被升為侍中不久,現在又得了校事之權,哪還會挑三揀四?
辛毗和楊阜都表示沒有想法,那曹睿也就順勢分派了下來:「那就這般好了,洛陽校事由辛侍中所領,鄴城校事由陳侍中所領,許昌校事由楊侍中所領。」
「孫卿這兩日就與三名侍中做個交接可好?」曹睿看向孫資:「三日夠嗎?」
孫資正用挨著手背的衣袖小心擦著額上的汗,聽聞皇帝發問,連忙說道:「莫說三日,一日就夠了。」
曹睿點了點頭:「待交接完畢之後,孫卿做一任外官吧,中樞待的久了,去外活動活動也好。」
「兗州刺史,尚在中原,離司隸又近。」曹睿笑著看向孫資:「孫卿可還滿意?」
劉放與三名侍中的目光都看向了孫資,孫資半坐在椅子上、方才微微弓起的腰背竟挺直了些,神態之間明顯輕鬆了許多。
今日陛下一提到要從中書省剝離校事府,孫資的心中就一直懸著。當皇帝『兗州刺史』四個字脫口而出之後,孫資這才徹底安心,再也不懼了。
堪稱平安落地。
孫資笑著拱手道:「陛下莫要這般講,為陛下和朝廷效力乃是臣之本分,哪有什麼滿意不滿意的呢?」
「既然陛下要用臣為兗州刺史,臣到任後一定不負皇恩。」
孫資哪敢不滿意?
能得一州刺史,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孫資說話之時,竟不由得想起了好友賈逵。與其在宮中伴君整日提心弔膽,倒真不如外放快活!
孫資這一瞬間,只想到自己這些年的功勞。可對面的皇帝,卻完全不是這般想法。
孫資此人才華極佳,否則也不可能與劉放一同執掌中樞機要十餘年之久。但和劉放稍有不同的是,孫資在中樞伴隨皇帝的言語之間,卻有時會夾帶私貨。
雖談不上有罪,但也會使人反感一二。
比如,孫資曾在論及曹休和賈逵的紛爭時,多有維護賈逵之意。
還有,在吳質回洛陽之前,孫資也數次在言語中對吳質有所詆毀。
曹睿當然可以貶斥孫資,但思來想去,吳蜀大敵當前,曹睿並不想使朝中的人心動亂。
少一些內耗,多一些安穩。
若孫資是個廢物,那麼貶了也就貶了。但此人的才華著實出眾,值此用人之際,以孫資作為一州刺史,也算是人盡其用。
也兼顧朝廷體面。
見孫資領命的痛快,曹睿笑著說道:「孫卿可認識現任的兗州刺史王昶?」
「朕大約記得,你們二人是同鄉。」
孫資點頭應道:「臣是太原人,早年初次出仕之時,就是本郡司徒王允王公舉薦。」
「王昶王文舒也是出自太原王氏,臣也只是在鄴城時與王昶有過些許來往,已經數年未見了。」
曹睿說道:「南征之時,朕在壽春見過王昶,此人才學見識都算不錯,當年也曾在先帝幕中任職。」
「劉卿,」曹睿看向劉放:「朕將王昶調入中書省,以其領『中書侍郎』之職,來當劉卿的副手。這樣可好?」
劉放面帶微笑拱手說道:「陛下此番安排,自然是極好的。王文舒的才學臣早就知曉,讓他進中書,正好也能發揮此人的才學。」
曹睿笑著頷首。
其實,曹睿的本意是好的。
孫資夾帶私貨,不適合再為中書之任,但也稱不上是有罪。借著整理校事之時,將孫資外放為官,也是合情合理、人盡其用。
皇帝想給朝廷留幾分體面,但臣子們卻不是這般想的。
曹睿與侍衛們先回了書房,剩下三名侍中在與孫資坐著交接。
倚到躺椅上之後,曹睿將鍾毓喚了過來,讓其將此事與西閣、東閣傳個話去。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