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諸葛孔明,伏龍也!
第411章 諸葛孔明,伏龍也!
九月中旬,隨著天子的數道詔令與文書同時下發,尚書台與兵部、吏部、工部,還有醫寺官署都迅速忙碌。
關中原本緩和的氣氛,陡然一轉,變得肅殺起來,連山里為禍的盜賊也似乎嗅到了山雨欲來的氣息,紛紛夾著尾巴,躲在山裡不敢冒頭。
劉備卻在百忙之中,抽出空閒召見了一人,此人身材高大,且五官端正,就算頭扎皂色幘巾也顯得儀表堂堂,令人見面心生好感。
劉備與其對坐,仔細地打量對方,眼神里卻有些情緒複雜,過了許久才開口,笑謂道:「孔明,近來學業進修如何?」
「我與尊大人神交已久,奈何緣分淺薄,今見君坐於跟前,猶如故人歸來,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如何所言。」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諸葛亮向前伏拜一禮,不卑不亢的答道:「嚴君逝去多年,能得陛下如此牽掛,乃諸葛氏之幸也。」
「亮托陛下洪福,使孫太守留下珍貴書簡,得以向龐德公請教,又與徐元直等良師益友交善,本想躬耕於南陽草廬,以度此生足矣。」
「奈何心念陛下托人三授書卷之恩,無法再厚顏閒居於草廬,亮雖年少,卻知恩高義厚,願獻至微之才,效犬馬之勞,投報天子。」
「亮並非貪圖官職之人,何況天下俊才濟濟,遠勝於我,恐誤陛下盛世之業,此言出口不為求賞,只願在關中鄉里任一小吏而事農,使百姓安於生計,以恪盡職守報得天恩。」
「然人力有盡,待到幽暗不燭之時,亮再乘馬車回於南陽,重枕草廬,此白身諸葛亮之願,請陛下鑒之。」
諸葛亮也沒想到天子會單獨召見他,但念及兄長諸葛瑾已被天子器重,哪怕嚴君留有遺澤,他也不願再享殊榮。
此前從徐州跟隨叔父諸葛玄,去了淮南壽春,見到了袁氏在大宴賓客,堂下眾名士無不肥碩,廄中養馬亦肥有肉,而城外庶民面有飢色,野有餓莩,萬業凋敝,號寒啼飢,行至豫章,仍復見此景。
後來去到了荊州,在襄陽見到了劉景升,能看見當地百姓民生略有好轉,可惜卻只是僅有的數縣罷了,南陽仍可見袁氏橫徵暴斂留下的痕跡。
他年少讀儒家典籍,每見百姓之苦便有會意,能寫錄得失見聞,想不明白許多官吏為名士出身,熟讀儒家書卷,治以經典,為注釋典籍用盡心神。
卻連撫恤民生,略微寬柔並濟,不避豪強權貴一法同行,諒人疾苦之心都無有。
這般學儒而不存「仁」,治經典再多又有何用?
諸葛亮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叔父,諸葛玄沉默良久,沒辦法直接回答,只好借先師孔子之言,答道:「君子,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為成人矣。」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在私利前想起道義,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哪怕處在貧困時,也不忘初心,堅持如初。
諸葛玄還告訴了孔明,言行一致是件很難的事,不要過多去苛責別人,或許清談的名士也在治民,只是用的方法不同。
可以遠離,但不要凌侮士人的顏面,切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時諸葛亮若有所悟,以為天下包括名士與割據一方之主,都難以做到心存「仁」意,見百姓疾苦,也無法感同身受。
直到在荊州南陽聽聞了橫掃天下諸侯,收復雒陽便叫襄陽名士驚恐失聲的玄德公。
才明白縱使為人主,也可以做到對萬姓一視同仁,以功必賞,過必罰為施政準則,治理州郡,以小我也可以契合大我。
哪怕僅僅耳聞隻言片語,也能從其中聽出,那種煥然一新,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齊心協力,遠勝其於諸侯。
好友徐元直更斷言見端可以知末,來日取天下者,絕非景升公,荊州定為他人所守,從此不再談論仕出劉荊州。
現在一想果然如此,也不知元直在南陽新野為縣吏,近來如何了。
諸葛亮忍不住想著,不知為何見天子時,會突然想起徐元直,待聽見陛下的呼喚,才回過神。
「孔明之才幹,我亦有所知,每逢讀書能觀大略,焉能為一小吏哉?」
「眼下雒陽正在編撰漢記,聽聞荊州許多名士如龐德公等俱乘馬車前往,還有江淮名士,中原以及河北各州儒士皆齊聚於此,江東張子綱、東海郡王朗都捨棄官職而去雒陽,還為參與編撰之事,連續托人上書。」
「再過數日,盧太傅也要啟程動身去雒陽,孔明既認才識不足,便先為太傅身旁刀筆吏,事筆硯間三年,藉此觀天下大略,眾覽群書,知民知士,過後我再來考究。」
劉備望著諸葛亮,嘴角微微揚起,笑著說道。
誰讓現在孔明才不過十六七歲,而諸葛玄近來身體也不是很好,這時候征其任事忙碌,反而會留有憾事。
倒不如讓他們一起去雒陽,給諸葛玄掛名一閒職,恰好張仲景與華元化都在彙編醫者卷,將所得的藥方和多年行醫經驗,在雒陽與天下醫者總結討論。
甚至連江東蠻荒之地有名的巫祝,不知從哪聽來的消息,聲稱有祈福去禍之法,想前去雒陽獻出妙法。
恰逢其時,曹孟德頭痛發作,於是將其拘於堂下令其施法,結果對方噴水跳了一通後,曹操竟發現頭痛更嚴重了,怒不可遏地命左右將其亂棍打出府邸。
見召巫變成了趣事流傳江東,曹操思慮片刻便上書給了劉備,言辭誠懇地解釋這件事,不是他阻撓撰寫漢記,實在是惡賊弄虛作假。
凡天下有名之士,如恐不及的想到雒陽參與彙編之名,把孔明送去數年,可謂得天獨厚的學習機會。
劉備復道:「我讀史籍喜愛管仲樂毅之才,既能治理國家,又能得勝破敵,今天下紛爭不斷,有內憂外患之危,使備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此刻更需兼管、樂之才為我分憂,孔明可願以管、樂自許乎?」
說罷,劉備頷首輕笑地望著諸葛亮,如今還未弱冠,伏龍還需蟄伏,去雒陽沉澱一下也好。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