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天穹!

  第567章 天穹!

  常溫超導就這麼水靈靈達成了。

  但令項目組研究人員不解的是,李顏對此的第一要求,竟然是「秘而不宣」。

  這玩意兒實驗了很多次,越實驗大家越興奮,環境壓強下的常溫超導,就是被實現了。

  材料本身的強度也足夠,擁有非常誇張的應用暢想空間。

  要是拿去發個文章……

  驚天動地!震古爍今!

  有什麼藏起來的理由?

  難道……很快,大家就找到了唯一可解的思路: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李顏這玩意兒是碰巧弄出來的,可能甚至是失敗實驗的結果,所以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影響導致了超導材料的誕生。

  這塊玩意兒的意義是說明「我們可以」,本質上是個孤品。

  結合他畫了條素描的龍,更佐證了這個觀點。

  然而很快大家就被打臉了,李顏硬是用七天時間自己造了個裝置出來,幹啥的不知道,怎麼運轉的也不知道,大家就是負責造組件,具體到拼接調試都是他自己搞定,連寫進去的程序也是加密的。

  但是,這鬼東西竟然能批量生產LY99材料,環形、圓餅狀、條狀……

  一個個的,品控拉滿,簡直成了小型生產線。

  最弔詭的是,李顏檢測著這些東西,竟然還真翻開了筆記本上的那條龍。

  甚至他媽的拿了筆在上邊修修改改。

  研究常溫超導的複雜實驗沒把這群研究人員搞崩潰,李顏的這一套操作下來把他們腦子燒壞了。

  腦子燒壞的不只是他們,實際上,最近跟李顏共事的人們,腦子負擔都有點誇張。

  他們發揮了自己的全部實力,燃命輸出,一步步把看似科幻看似不可能的項目逐漸落地,但到了最難突破的那一步,到了踏足全新世界的那一步,還是倍感無能為力。

  反覆試驗失敗的挫敗感在一定時期內籠罩了各個實驗組。

  然後李顏就會出現,一個人調整著各種數據,然後突然就實現了這看似天塹的一步。

  打得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連帶著軍工那邊跟進的人都非常懵逼。

  東西搞出來了,記錄的內容全是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一張素描,幾頁鬼畫符,甚至是亂七八糟的顏色斑點。

  驚人的成果不斷冒出來,李顏卻一直沒有多興奮,而且全部秘而不宣。


  這讓人非常難以理解。

  直到他乾脆消失在了眾人視野中。

  各個項目組一下失去了主心骨,然後收到了「可以解散」的說法,稀里糊塗地又四散回了原單位幹活。

  很多人都有點悵然若失。

  所以……我們有沒有創造歷史來著?

  說沒有吧,高級的有常溫超導這種可以改變世界的成果,低級的也有搞出來1厘米長度的超微型無人機這種領域內的成就……說有吧,真正的突破全靠李顏,人家現在能把所有核心內容捏在自己手裡,也很說明問題。

  而且「秘而不宣」,不就等於沒人知道。

  誰改變了歷史然後還沒人知道的啊!

  「我懂了,這是顏神給我們的一次思考,或者說考驗。」有位組長說道,「我們切切實實作為一個團隊完成了這些驚人的成果,我們也一直說改變世界的成果就是我們畢生所求。那麼現在研究出來了,我們卻因為『沒人知道』而感到空虛,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其實就只是在追求虛名!顏神這是讓我們好好感悟自省!」

  「得了吧,到底是不是我們改變的世界,你心裡沒數嗎?」

  「這世界目前也確實還沒改變啊。」

  兩個研究員一開口,大家又悵然若失了。

  李顏消失,明面上的說法是「投入到量子計算機的深度研究」,實際上就是跑軍工那邊搞最終階段的驗證了。

  什麼?你問量子計算機?

  巧了,軍工這邊的人也很好奇。

  但李顏沒有說太多,因為這塊內容屬於……他不保密,大家也看不明白的程度。

  「我發現了一種基於拓撲材料的穩定量子比特結構,極大延長了量子態的相干時間,並在常溫下實現高效操作。這解決了量子退相干和錯誤率高的核心難題。」

  他也是說過的,但確實大家完全沒聽明白,連此舉的意義是什麼,都不明白。

  那就等結果吧。

  一切就這麼穩步推進著,不知情的人猜測李顏準備搞什麼大動作,知情的人期待著李顏告訴他們「我搞定了」的那一天。

  日子就這麼溜走,很快來到了2018年的夏末。

  李顏研發到後期,進入了一種非常怪異的境界。

  說投入吧,整個人絲毫不顯得興奮,對不少喜人成果的達成總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樣子;說不投入吧,他經常動不動就對著一堆數據思考上好幾個小時,甚至把自己關進小黑屋——啟動超頻去了。

  他很認真,很專注,看起來卻又沒有什麼全力以赴的感覺。


  完成了諸多技術突破,卻完全沒從中獲得什麼滿足感一般。

  到場跟進項目的領導有過如此表示:「即將取得成功的李顏看起來還沒跟我展開藍圖時開心。」

  這實際上讓其他人都有點沒底。

  做了這麼久了,做出來的玩意兒到底能幹嘛,或者說,是不是能做到對應的效果,他們都是兩眼一抹黑的。

  李顏的不興奮,到底是覺得項目推進不如預期所以對最終結果不樂觀,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能有啥原因?

  軍工這邊的某位負責人心裡實在過於沒底,冒著李顏不滿的風險,通過一些渠道問到了韋韻之。

  結果收穫了「他可能覺得不夠有挑戰性了」的奇妙回答……

  不過韋韻之並不知道李顏在搞什麼,她也以為李顏只是在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

  這種飄搖的情緒在18年開春時被一發雷射炮跟一發電磁軌道炮狠狠衝散了。

  官方本來就有在研究這個東西,但進展其實都還比較初期。

  電磁軌道炮追求極致的速度,可以用於天基反導系統,但目前為止最狠的測試初速度也就是燈塔那邊在實驗室搞出來的4km/s。

  這速度不夠,而且面臨炮管材料強度不足、響應速度過慢等問題,距離實際應用在天基武器上邊還有很長的距離。

  李顏表示材料強度不行我就搞個新材料,磁場強度不夠我有室溫超導,響應時間問題我有量子通信……

  然後藉由大西北一發初速度直接突破20km/s的炮彈把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這意味著哪怕是部署到1000km高度的軌道炮,都能在50s內轟到地面。

  如果繞這麼一圈帶軌道炮的衛星,結合強大的量子衛星-雷達檢測系統,扼殺飛行中的飛彈,想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這一炮就已經足夠讓所有人心跳猛然加速了。

  李顏又給了大家一發雷射。

  雷射這玩意兒,速度快則快矣,但長距離打擊的精準度與威力,都相當讓人不滿意。

  李顏表示那是你們的雷射。

  隨後一發穿越山河瞬間洞穿鋼板的雷射炮又把眾人的期待往上拔高了一層樓。

  甭管說的內容多高大上,大家說到底就是認「效果」,對於軍工研究的這波人來說,李顏能接個算法就把雷射炮的精確度提升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能把電磁軌道炮的炮彈初速一下子翻個十倍……

  那他就是神。


  隨著最終成果的逐漸出爐,最核心的一波研究人員逐漸理解了李顏的想法。

  越理解,腦袋越是涼颼颼的。

  就例如電磁軌道炮,超導材料用在這,很誇張地提升了磁場強度,卻不僅僅是拿來發射電磁炮,還用於微型無人機的發射——反過來,微型無人機的強大外殼材料,也用在了強度要求極高的電磁軌道炮體本身……

  量子通信不僅用於地面天空的極速交流嗎,也賦予了量子雷達陣列誇張的探測能力,為多個強力算法的運行提供了足夠堅硬的基礎,連帶著解決了百萬數量級微型無人機的協同問題……

  這種環環相扣,是越想越多,越品越恐怖。

  李顏打從一開始研究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每一步該怎麼走,並且用最高效的流程一步步完成。

  同時也代表他具有根本無法理解的信心。

  越是環環相扣,其中某一步卡殼了的影響就越大。

  他怎麼敢的?!

  國慶節前,在實驗用的衛星送上天的那一晚,李顏終於留在了發射台,而不是選擇回家。

  整個項目地位僅在李顏之下,可以理解為官方代言人的龐院士,終於擁有了好好跟李顏交流的機會。

  「會緊張嗎,李顏?」

  李顏看著發射台忙碌的眾人,聳了聳肩,「想聊天嗎,龐老?」

  「可太想了。」龐老是技術大佬,這一套下來對李顏是心服口服,倒是顯出了幾份童真來——本來也是有點鶴髮童顏的意思,很有趣的老頭子。

  「那走吧,看看星星。」

  「大西北,看星星好啊,我看了很多年了。」

  兩人跟往來的工作人員打著招呼,就走出了基地。

  「我不緊張。」李顏說道,「過段時間的測試,無非是完美與還差點的差異而已。我可以保證只要所有東西正常運轉,百分百達成攔截。」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清楚……」龐院士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最難得的是李顏看起來似乎有解釋的興趣,「你這套系統,主要是準備在核彈的什麼階段進行攔截?」

  「所有。」

  「嗯?核彈攻擊……或者說飛彈攻擊的方式又很多,非常複雜。」

  「我做的工作很多。」李顏說道,「助推段我能發現並借天基軌道炮直接鎖定摧毀,中段飛行的話,大氣層外有衛星雷射與衛星軌道炮,大氣層內部署了雷射攔截網,若是走了什麼特殊途徑,或者是乾脆在周邊國家發射低空飛彈,無人機蜂群就會啟動了,他們也可以看作帶著控制系統的微型炮彈。」


  「但是,如果近地攔截,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

  「無人機裡邊不僅僅裝了炸藥,我甚至能在空中就限制襲來核彈頭的核物質泄露問題。」

  「……」龐老搓了搓手,「李顏,假若你說的為真,那如果對面襲來多個核彈,又該如何處理?」

  「我又不是只準備部署一套。」李顏笑了,「而且龐老,您進入思維誤區了。」

  「怎麼說?」

  「反核彈系統這東西……比核彈的威懾還高。」李顏說著抬頭看向天空,「雖然我確實考慮了很多極端情況,但實際上,只要這東西確實擁有『攔截』的能力,就已經足夠了。」

  「嗯……」

  「就一發,只要能實實在在攔截燈塔試射的一發飛彈,我們就已經實現了新威懾格局。」李顏說道,「我們有盾有矛,並且證明過我們的盾能擋住他們的矛,他們只有矛,得多想死,才敢來試試?」

  道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甚至不需要等到完成全面部署,只要護住了重點地區、心臟地帶,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只要「天穹」真的完成了反導攔截,讓李顏所說的這一對科幻玩意兒結結實實落了地,那華夏就等於把玉石俱焚的核威懾邏輯徹底擊碎了。

  諸位誰敢給我一發?

  你給了,我可是擋得住的,但不管我擋不擋得住,你就是給了,那我他媽可就還手了。

  到時候,你擋得住嗎?

  然後你再猜猜,我已經能擋住你的武器了,那我的武器,還會跟你的在同個層次嗎?

  直接就成單方面恐嚇了。

  龐院士站在星空之下,聽著他其實早就明白的內容,只感覺血管在抽動,血液在沸騰。

  2018年10月16日。

  這是華夏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日子,也是「天穹」反核彈系統經過足夠調試後,接受考驗的日子。

  李顏坐鎮控制台,身邊是一眾不能寫名字的領導。

  考核目標自然是截殺官方安排的啞彈,範圍就是大西北。

  兩台雷達,一個帶天基軌道炮的衛星,部署在地面與機動基地上的五門雷射炮,十個蜂群無人機發射基地。

  這是李顏的牌。

  不知道從哪來的啞彈,這是官方的題。

  雷達全功率啟動掃描的瞬間,就讓領導們瞪大了眼。

  上邊竟然閃著一堆亮點。

  「這是?」


  「監測嘛,事無巨細,能分析清楚就……」

  系統發出警報,位於某處的發射井正在啟動,已經以高清姿態暴露在眾人面前。

  「我猜到會這麼快,所以故意設置了不轟擊,否則現在這個發射井已經挨了一炮。」李顏笑道。

  從大西北內部發射是沒戲了,在場專家對於這套監測系統的能力無比驚訝。

  「這是怎麼做到瞬間識別的?」

  「算法與人工智慧。」李顏並不準備多解釋。

  系統再次發出警報,兩道非常刺眼的雷射閃過,只見空中幾塊白色碎片散落,隨後微型無人機瞬間發射——不過肉眼不可見,只能從雷達上看到他們以極快的速度成群地飛向被擊落的啞彈。

  等等,這個大小,雷達能監測到?

  更令人驚訝的是,蜂群無人機到達某個位置後,突然爆開,在散落的白色碎片附近炸開了一團巨大的白煙……嗎?

  不是,那坨東西竟然是固態的!

  被雷射炮擊碎的近地飛彈殘骸,就這麼被裹住,並且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在空中飄移著。

  「大型無人機啟動回收,連殘骸都不會留下。」李顏說著,那邊六艘幾乎能載人的巨型無人機已經飛到空中了。

  在場眾人紛紛鼓掌,全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掌聲經久不息,並且越來越熱烈。

  實打實的戰績,硬梆梆的成果,這套東西的精準度、反應速度、實戰強度都遠遠超出了在場領導的預期。

  不過不太對,他們看起來,還不夠興奮。

  天基武器突然發出攻擊指令,一炮將尚且在大洋上飛行的,走錢氏彈道、連燈塔都沒有發現的啞彈擊碎。

  他媽的,附加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