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開大朝,廢衍聖公
聽著上面正唱到黃忠斬夏侯的段落,朱由校突然轉頭看向瑞王道。
「王叔啊,你覺得,二十多年前,神廟征倭的事情,你還記得吧。」
「啊?朝廷征倭?」
雖然心思一直都放在皇帝的身上,但此刻聽到皇帝的問題,瑞王的大腦轉動了好一會兒後,才知道皇帝說的是什麼。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朝廷征倭那時候,臣尚才出生,打完的時候臣才八歲,臣怎麼會記得呢。」
胖臉上帶著笑呵呵的表情,瑞王小聲的開口到。
「陛下是想肖神廟之志,再次征討倭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你說是不是啊皇叔。」
歪著腦袋上下打量了一眼瑞王,朱由校搖了搖頭。
這廝在京城養的白白胖胖的,就會尋歡作樂。
把這廝派去倭國,想起到個鎮壓的作用,他恐怕是想多了。
這麼想著,朱由校轉頭對德王揮了揮手。
「德王叔,過來坐。」
「唉。」
看著上面的戲,正心中暗自神傷的德王,聽到朱由校的招呼,忙不迭的搬動著椅子靠了過去。
見到德王過來,瑞王雖然有些不樂意,但也只能往邊上挪了挪。
「德王府上,現在到了京城的人,有多少?」
歪著脖子看著德王,朱由校開口問道。
「據說,到了有兩三千人。」
聽到皇帝揭自己傷口,德王眉頭抽動了兩下,開口道。
「具體是宮裡的大璫們安排的,現在還沒報給小王。」
「哦,對。」
聞言,朱由校恍然的點了點頭,用扇子指了指劉時敏。
「皇爺,諸位郡王都已經安排好了,現在就剩下諸多宗室還沒安排。」
見到皇帝叫自己,劉時敏連忙開口到。
「大概四月末就能給王爺一個回信。」
「那就好。」
聞言,朱由校點了點頭。
這個給德王安排府邸的事兒,還有個坑在等著德王。
那就是,諸郡王宗室的屋子,是用德藩的銀子買的,但地契上的名字,寫的卻是宮裡。
也算是一種剝削藩王的方式。
「皇叔啊,袁可立給我送來了一些東西,是和你們德王府上有關,朕想要和你商議一二。」
「不知道皇上說的是何事?」
聽到和袁可立有關,德王的心裡格登一聲。
這皇帝剛剛不許他彈劾袁可立,現在又說袁可立,是有什麼坑等著他?
「袁可立說,山東如今情勢緊急,他以朝廷的名義,將你王府上的存糧都給留了下來。」
看著德王,朱由校開口道。
「根據他給我送回來的欠條,有八十多萬石存糧,是有這件事吧。」
「是,是。」
聞言,德王點了點頭。
「皇上的意思是,這欠條。。。」
「欠條皇叔收好。」
看著德王忐忑的表情,朱由校伸手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對方安心。
「現在朝廷只是財政大缺,但還沒淪落到要強取諸藩錢糧的地步。」
「待日後朝政暫緩,定給皇叔還上。」
朝廷現在是窮,但還沒窮到和人賴帳的程度,頂多就是巧取。
「朕想知道,若是給德皇叔一府之地,皇叔能不能管的好。」
「這。。。」
聽到皇帝的話,德王眼神閃爍了幾下後,連忙開口道。
「臣府上的事情都是長史在管,臣一向從不過問。」
「陛下若是有需,臣怕是無能為力啊。」
大明從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對諸藩王府都是個能限制就限制,到了現在,若不是皇帝要他搬家進京城,他出王府散個心都得提前向皇帝上疏報備,還得挨訓斥。
現在皇帝問他能不能管事。
不能,打死都不能。
「這樣啊。」
聽著德王的推辭之語,朱由校的眼神閃爍了幾下後,就擺了擺手,不再說話,認真看起了戲。
現在還不能將話說的太明白。
倭國那是什麼地方,化外之地,過去那是享福的?那是被發配了。
所以就算是實封,恐怕諸王也是寧願在京城被當豬養,也不願意去的態度。
不過,現在將這件事情放點兒風出去,看看有沒有聰明人能想明白。
這麼想著,朱由校斜著眼睛又看了眼邊上的瑞王。
希望這兩貨能有點兒交流。
在十王府聽了一場曲兒,又和在京四王吃了頓飯,算是表現了一下自己的親親之誼,朱由校就帶著人回到了南海子。
他與四王的交流會引起什麼波瀾,就要讓時間來證明了。
當時間進入五月,隨著青州衡王的進京,山東的剿匪之事已經進入了尾聲。
別看徐鴻儒鬧騰的厲害,但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歷史上正在構建錦寧防線的時候,平個山東叛亂,要調動兩廣的士卒來平叛。
京營、山東、南直隸,再加上後來加入的河南省兵馬,死死的將徐鴻儒壓制在了兗州府境內。
待曹文詔親率龍驤衛士卒奇襲兗州府城下,解任城衛之圍後,叛軍頓時亂作一團。
一番狼狽的豬突狗逃後,四地兵馬會師,將徐鴻儒帶領的最後義軍圍在了早早就被亂民攻破的鄒縣之中。
「招討使,什麼時候攻城?」
鄒縣以南十里的一處地主大院之中,是山東招討使曹文詔的駐地。
此番匯合進兵的各地主將此時正匯合在此。
「豹韜衛的炮火已經到了,今夜攻城。」
聞言,曹文詔抬頭看了眼臨時被任命為山東總兵的楊兆基後,轉頭給在場的一個太監一個眼色。
「陛下有旨。」
得到了示意,李永貞高呼一聲,伴隨著的還有兩個錦衣衛上前,拉開了他眼前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此番山東民亂,經錦衣衛察查,乃孔府虐民所致,大軍過處,以扶為主,懾以軍威,寬以養民。虎賁衛中郎將曹文詔,作戰勇猛,練兵有方,特遷山東兵馬使,統調山東上下一切軍務,剿滅興風作浪之逆賊,安良善百姓之生計,欽此~~~」
「末將領旨。」
帶著眾將領聽完聖旨,曹文詔行一大禮後,繼續跪在地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又有兩個錦衣衛拉開一封聖旨,李永貞接著念了起來。
接下來的聖旨,就是對在場平亂眾將平亂之後的安排了。
上任不到倆月的山東總兵楊兆基調入京營,以待留用。
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將領,該升官的升官,該入京到武略院學習的的入京。
橫豎山東今後的軍政主事人就剩下曹文詔一個,徹底的對山東兵事進行一個整理。
此時對眾人宣布皇帝對各軍的處置,就是明確告訴他們,攻城之功勞是京營的,你們在邊上看著就好。
而與此同時,一長溜的檻車,正行駛在進京的路上。
當頭的第一輛,就是本來在歷史上應該繼承衍聖公爵位的孔胤植。
兗州之亂一解,早就迫不及待的袁可立就南下了,當圍攻曲阜的亂軍退走後,袁可立就將孔胤植塞進了囚車之中。
送走「下任」衍聖公後,袁可立就在曲阜周邊大開殺戒。
孔府偏房,魯王府長史、宗室,兗州府本地的大戶,但凡被人舉報手上有血案的,都在袁可立這裡來領了龍頭鍘刀一鍘。
隨著圍觀百姓的歡呼雀躍,兗州府的民心稍稍的向著大明傾斜了一些。
待到五月中旬,隨著孔胤植被送入京城。
一則消息正式在京城傳開,令無數的士子讀書人瞠目結舌。
大明皇帝陛下,不但要殺北府孔家,還要虢奪衍聖公爵位。
皇帝的此舉,令滿京城人心惶惶,惴惴不安。
所有人都想知道,皇帝要做什麼。
天啟二年五月十五,這是值得被歷史銘記的一天。
因為這天,大明又一次難得的開了大朝會。
隨著三聲淨鞭響起,文武官員入殿,雖然有些生疏,但官員們對如何行禮還是知道的。
看著坐著的臉色鐵青的皇帝,但凡是個懂得思考的官員,都能看到,皇帝的腦袋上有三把火正熊熊燃燒。
第一把火,是國恨。
隨著兗州府平亂到了尾聲,袁可立將孔府在山東干下的違法亂紀勾當都給報了上來。
包括但不限於,毆死小民,強買強賣,偷稅漏稅,官商勾結,聯袂士紳對抗官府等等。
可以說,孔府在山東的權威,那是比朝廷的都要強。
第二把火,是家仇。
當年的太祖爺朱元璋,以布衣之身,驅逐韃靼,再建華夏,但他孔家的老祖宗居然敢三請方至,這是對大明朝廷最大的不恭順!
但由於當時天下初定,人心惶惶,所以朱元璋捏著鼻子承認了孔府的衍聖公。
但孔府人不念皇恩,反倒是指著大明皇家的鼻子罵暴發戶罵了兩百多年,現在天下只三家的言論,都傳到皇帝的耳朵里了。
第三把火,是民憤,山東的民憤。
「臣等恭請聖安。」
帶著群臣行禮過後,眾臣是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第一個開口。
皇帝的怒火,這都寫在了臉上。
「朕躬安。」
深吸了一口氣,朱由校看著群臣。
「山東民亂,袁可立給朕的上書中有一句話,讓朕覺得這心中是如刀絞一般。」
「諸位臣工,知道是什麼話嗎?」
沒等到眾人開口,朱由校就自顧自的說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聽到換地的這話,此刻的群臣都明白,今天要說的滅孔之事,是再多的人反對也要給辦了。
「臣等惶恐。」
帶著群臣,畢自嚴俯首道。
「宣旨吧。」
看著群臣,朱由校一揮手,劉時敏當即出列,拿出一份聖旨,高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孔孟之道,悠久淵長,明先王之道,立經教世,君臣父子,三綱五常,萬世之道矣。」
「太祖有言,人有積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於子弟,有美質,必求明師教之。蓋師所以模範學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
「太祖又言,孔氏高出常人,常人且知求聖賢之學,況孔氏子孫乎?爾宜勉爾族人,各務進學。」
「太祖敦敦教誨,朕尚不敢忘卻,然山東孔府,藐視太祖教誨,不學無術。」
首先,給辦孔府定性,大明還是尊儒的。
「今有孔府衍聖公後裔孔胤植,蒙學肄業,不修德行,不謙族類,偽為慈祥,妄稱孝梯,無仁愛之實,失樂易之誠,貪縱放肆,敗倫亂紀,苛待小民,妄稱孔聖之裔。」
「曲阜,至聖先師首善之地。兗州,禹聖開闢之所。強賊流寇流竄鄉里,豪奴劣紳盤亘州府,更有大盜橫行一方,攔路強劫,及至今日,百姓不堪其辱,揭竿而起。」
「何人之過哉?」
「山東孔府作威而聯羽翼,或比匪而效奔趨。」
這話的意思,就是直接將孔府比作危害一方的流寇,定罪了。
「胡元暴虐,致使綱紀不存,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致天下騷亂,龍蛇起陸,萬民蕭索!」
「太祖三請,胡元僭封衍聖公孔克堅方至南京,太祖禮遇相待,賜宅馬米,授官,孔家人蔑棄禮義,彝倫攸斁,肆意指摘我皇明天命。」
「言曰,鳳陽朱,暴發戶。」
聽到這裡,大殿上的眾多官員只覺得頭皮有些發涼。
皇帝這是怎麼把這陳年舊帳給翻出來的。
而且,鳳陽朱,暴發戶,這話是那個挨千刀傳到皇帝耳朵里的。
「山東兗州之政,敗壞至此,民不聊生,朕痛心疾首!」
「欽此~~~」
隨著劉時敏抑揚頓挫的念完聖旨,文華殿上鴉雀無聲。
皇帝的這道聖旨,就是要處理孔家的定案。
「臣禮部尚書孫如游有本奏。」
看了眼內閣首輔畢自言,孫如游舉起手中笏板,高聲道。
「奏。」
坐在龍椅之上一甩袖子,朱由校看著孫如游道。
「啟奏陛下。」
「昔年,太祖為護我大明文脈,宣揚教化,封孔府之人為衍聖公。」
「然禮部、翰林院據太祖年間所留遺問,遍尋經典,翻盡史書,並未尋到前元延祐三年所封衍聖公封孔思晦之父孔浣為何人。」
「臣等請廢衍聖公名爵。」
隨著孫如游開口,禮部、禮科給事中、翰林院官員紛紛出列,高聲道。
「臣等請廢衍聖公名爵!」
禮部的行為,就是要給朝廷,給天下讀書人扯遮羞布了。
元朝的衍聖公,乃是元仁宗查孔氏家譜,然後廢孔思誠立孔思晦為衍聖公,但孔思晦他爹是誰,根本就沒明文記載,說是元朝餘孽都行。
只有先廢掉衍聖公的合法性,朝廷處理孔府才不至於弄的一地雞毛。(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