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難,都難,各處都難
雖然察覺到了南海子大工的不對勁,但畢自嚴很聰明的沒有選擇多問。
沒花幾個錢,先看著吧。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畢竟,南海子現在刨土的那些人,都是占用的城建營兵額,也就是原來的京營編制,支出走的都是軍餉。
他心中有種預感,南海子動的大工,肯定是皇帝那奇怪構想中的一個。
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順天府打黑除惡上。
然後,他就驚奇的發現。
隨著順天府打黑,連帶著周邊的幾個府,尤其是永平、保定、河間三府的行政匯報速率,也快速的提升了上來。
稍微的一琢磨其中的含義,畢自嚴就明白了過來。
肯定是下面府城的大戶們,看到順天府這邊鬧騰起來,害怕自己也被拉進嚴打的清單之內,安分了下來,不敢再掣肘官府。
對於這個現象,畢自嚴是很樂意看到的。
正好,他也可以藉此機會,對北直隸的八府進行人事調動,提拔一些可用之才。
順便的,順天府新政,可以往外推廣一下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要先將劉時敏給打發了。
文華殿內,畢自嚴與六部九寺的主官,此刻都在這裡。
「諸位大人寫的條陳,陛下已經看過了,但很是不滿。」
看著眼前的內閣首輔畢自嚴、吏部尚書周應秋、戶部尚書袁世振、禮部尚書孫如游,兵部尚書黃克瓚、工部尚書徐光啟等人,劉時敏手中拿著備忘錄,看著眾人道。
「皇爺說,諸位大人在寫六部綱要之時,要對六部的職責,有一個敘述,要儘量用簡潔明了且通俗的語言,對將來的政務,對大明的權責,需要做到什麼程度,進行一個敘述。」
劉時敏的話,讓在場幾人聽的都是一怔一怔的。
平日裡,他們沒少見皇帝,不論嘴上說的,還是奏本上寫的,都很齊全。
尤其是前些天各部聯名上的大明會典綱要,更是覺得寫齊全了。
但皇帝現在這是何意?
看到幾人都愣神,劉時敏一揮手,就有小條件按衙門,將皇帝已經批完的六部聯名奏本還了回來。
「諸位大人慢慢想,我就在門外候著,諸位待到諸位寫完了,雜家就帶回去給皇爺。」
對這眾人拱了拱手,劉時敏轉身就離開了大堂。
儘管不明白皇帝要做什麼,但眾人還是湊在一起,翻開了皇帝的批閱。
看了沒幾行,在場眾人的眼神就都變了。
整本奏章,都充滿了皇帝的批閱。
含胡不清,權責不明。
為什麼做、該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
職責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
以及,分量最重的來兩個字:越權。
「不如,這次我們六部先各寫各的,然後在商議一番。」
轉頭看了眼吏部尚書周應秋,畢自嚴開口提議道。
他寫的是度支司的那塊,權責勉強能論的清,但也和戶部有衝突。
而其他的更不用多說了,吏部和都察院、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禮部和翰林院。
大明的各衙門間,到處都存在著扯皮。
「可。」
聞言,周應秋吸了口氣,點頭道。
見狀,其他各部主官對視一眼後,紛紛轉身,在空桌子上坐下,開始寫奏本。
但沒過多久,作為內閣首輔的畢自嚴,就將一張已經寫好的宣紙捏成了一團,扔進了一旁的垃圾桶中。
接著,是周應秋,越寫眉頭就越是緊鎖,沒多久也將身前的宣紙揉成了一團,扔進了垃圾桶。
而孫如游、徐光啟等人也是相繼如此。
「諸公,我算是明白了陛下為何讓我們寫了。」
最終,還是畢自嚴抬頭苦笑一聲,看著其他人道。
「這些政務,平日裡我們處理起來是條理分明,輕而易舉,但若是細細的回憶起來,卻發現是雜亂不堪,無從下筆啊。」
聽到畢自嚴的話,其他眾人也是無奈點頭。
六部九寺,九寺好說些,權責比較小,且大多在京城,就算是京外的,也多是地方代管,他們監督。
而六部就不同了,六部在大明承擔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擔著整個大明的權力。
這就導致了,六部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想要理清楚,根本不是一時辦會兒可以做到的。
「陛下的意思,我大概能猜到一二。」
沉吟片刻後,周應秋開口到。
「陛下希望,六部可以徹底的清理政務,理清權責,而後才有能力去推動大明的變法。」
「那,周尚書,這個我們該如何著筆?」
聞言,作為大明的禮部尚書,孫如游開口問道。
皇帝對禮部,對翰林院一系的官員,早就是個不耐煩的態度了。
這次皇帝重修大明會典,他們必須要有所表示。
禮法是什麼,是天下的紀律綱憲。
國初之時,六部以禮部為首,後來有了內閣,首輔也多是掛禮部尚書,而不是吏部尚書或者其他哪部的尚書入閣。
不掛吏部尚書原因很簡單,權力平衡,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行政權加上人事任命權一個人掌握,打算造反麼。
而讓掛禮部尚書也很簡單,兩百年下來,禮部這衙門,是越來越輕貴了。
說輕貴都是好聽的,說難聽點兒那就是不務正業。
如今六部排序,吏戶兵刑四衙門都是實權衙門,而禮部也就能壓工部一頭了。
工部因為儒家禮法的原因,地位一直都是倒數第一,如果朝廷不動大工,工部就是個清水衙門。
但現在,禮部已經有種隱隱壓不住工部的趨勢,因為京城的礦場,都是工部在監督,若是將來監督了天下礦場,地位肯定要上調。
而若是皇帝如今再讓皇帝輕視禮部下去,恐怕禮部就要頂替工部,成為倒一了。
孫如游的話音一落,在場眾人都抬頭看向了周應秋。
環顧四周一圈,周應秋思索了一會兒後,開口道。
「這樣,我們先朝廷,這個全局的角度來寫各部,而後各部門商議,對權責進行一個劃分,寫出可能要進行的變法。」
「待到陛下看過批示後,我們回去再著急各部詳議,經過商討後,給陛下一道滿意的奏本。」
周應秋的意思很簡單,先寫簡略,搭框架,劃分權責,更細緻的東西可以回去之後慢慢填補。
聞言,眾人都贊同,簡單說了幾句後,又各自低頭開始寫了起來。
不過,即便是這樣,在場的眾人也是寫的頗為吃力。
畢竟,這算是一次系統性的對各部權責的梳理,若是沒有前番給皇帝上大明會典綱要的初稿,他們一天之內根本就寫不完。
從六部到京城,再到各地省府,同時還要考慮到宮裡,以及六部之間相互扯皮的內容。
沒多久,一群人就從各寫各的,變成了集中一起商議。
商議沒多久,就又從商議變成了爭論。
若不是顧及到這是在紫禁城內,恐怕有的人都能在這裡來上一場全武行。
大明的官場爭論,那可是武德很充沛的。
坐在內閣外的椅子上,劉時敏手中拿個茶杯,時不時的呲溜一口。
聽著裡面傳出的商議聲,他心中默默思索。
他知道,皇帝對大明的官政體制,一直都有進行大規模梳理的想法。
這次讓這些人上聯名奏本,其本意也是要各衙門確定自己的權責,使得政務都清晰明了,不給他們推脫、人浮於事的機會。
足足鬧哄哄了有兩個多時辰,眾人才算是勉強拿出了一份能讓各方都滿意的初稿。
畢自嚴、周應秋等人,聚集在一張桌子後,看著手中提著毛筆,在早就準備好的奏章上奮筆疾書、謄抄潤色的韓爌。
此刻,「大學士」這個職務,才算是回到了他本應處的位置上。
本應是個起草聖旨的職位,卻能讓掌了行政權,也是大明特色了。
待到諸部主官輪番用印後,劉時敏從畢自嚴的手中接過奏章,對眾人微笑道。
「那雜家就回去了。」
見狀,其他眾人也都客氣的回禮。
雖說現在的司禮府經過一輪整頓後,已經沒有了曾經內相的內相的威勢,但劉時敏畢竟是皇帝身邊的一號人物,皇帝的近侍,沒那個腦子有坑的人輕易去得罪這麼一個從不多言的大璫。
當劉時敏帶著一本厚厚的奏本,回到南海子時,卻得知皇帝正在與人開會。
「麻杆打狼,兩頭害怕啊。」
手中翻著兵馬名冊,朱由校的抬起頭看了眼面前的兩個人。
一個薊鎮總督王在晉,一個龍驤衛中郎將趙率教。
「喀喇沁人,不願意往後退?」
「回陛下,他們並不願意。」
聞言,作為薊州總督的王在晉當即開口道。
「自喀喇沁人南下後,整個大寧衛都被他們占據,那邊水草豐盛,又處於山巒之地,是很好的避風之所,若是不用一些手段,他們肯定是不願離開的。」
「娘的,麻杆打狼,兩頭害怕。」
合上了手中的兵馬名冊,朱由校暗罵一聲。
京城往北是什麼地方,是原大寧衛屬地。
但大寧這個行政名,在後世人耳朵中很生。
但換個名字,就很耳熟了。
熱河,或者說,承德。
而承德地處燕山山脈之中,地貌有什麼特點呢?
多山。
境內除了幾條古道外,其他全都是連綿不絕的山巒、谷地、盆地。
整個燕山山脈,北高南低,有雲霧山、霧靈山、都山、軍都山等,而在山脈之中,零星分布著承德、平泉、灤平、興隆、寬城等谷地,遵化、遷西等盆地。
那地方,別說是如今了,就是日後抗日時期,東北的各路抗日武裝,打不過了最後很多都往熱河跑,讓倭國關東軍評價熱河是「滿洲國治安上最後贅癌」。
地形複雜,推進難度太大,所以才有了崇禎年間黃台極繞道喜峰口入寇京師後,崇禎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京師北方防線,從延慶州的四海治所開始,潮河所、古北口、磨刀峪、將軍石關、馬蘭峪關、漢兒莊、喜峰口、熊窩頭、冷口、界嶺口、義院口等等。。。
隨便找個地方,只要破開長城防線到了關外,有長時間窩在熱河的喀喇沁人和晉商帶路,建奴隨隨便便都能通過燕山古道在燕山山脈中穿行。
而大明這邊就不行了。
常年習慣於防守作戰的明軍,根本就沒有出塞作戰的能力,只能被動的挨打。
如今,他有意進行軍區調整,將整個薊州軍鎮北遷,與廣寧軍鎮合成一鎮,這樣北防線就能外移,給整頓整個京畿地區的衛戍部隊創造機會。
但現在的問題是,喀喇沁人不願意北遷。
他們不走,那薊州以北就不能隨意動彈,因為動起來肯定會導致基層混亂。
這個時候若是有人起了歹心,和外面的人相互勾結,北方關口一破,到時候整個順天府都得亂上一亂。
出了燕山山脈往東南,地形都是個一馬平川,不好防守。
「現在不願意走,將來就別走了。」
將手中的冊子合上,朱由校冷哼一聲,看向王在晉問道。
「朕將武略院的將官都抽調走,現在薊鎮的兵馬你都可以控制住吧。」
「回陛下,可以。」
聞言,王在晉肯定的點了點頭道。
「從延慶州到薊州,再到撫寧衛,臣親自巡視之後,將老弱病殘都已挑揀出來,另立新營。」
「而精幹之士也已重新編造名冊,可供陛下驅使。」
「那就好。」
對於他說的能供自己驅動使,朱由校雖然表示懷疑,但沒有多說,點了點頭後道。
「你回去薊州後,要嚴格訓練士卒,若是有機會,就給朕出關去狠狠的教訓喀喇沁人。」
「臣遵旨。」
聞言,王在晉拱手領命道。
點了點頭後,朱由校轉頭看向趙率教道。
「你先跟著王在晉回薊州,三月中,帶龍驤衛回來,朕要看看你訓練的如何了。」
「末將領命。」
眼睛一亮,趙率教連忙拱手到。
結合剛才皇帝對王在晉說的話,現在將龍驤衛調回來,這就是要進行修整,給打喀喇沁作準備了。
站在門外,看著離去的王在晉與趙率教,劉時敏經過通秉後,將朝臣們新寫的綱要給了皇帝。
「這次總算是有個樣子了。」
翻開奏本,看了幾眼後,朱由校才算是稍微滿意。
可算是用俗語,而不是通篇文言文了。
漢語作為表意文字,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
如果說單個字是圖像,白話文是影像,那文言文就是壓縮文件了。
沒有經歷過系統性學習的人,就很難理解文言文,這就導致一篇文章在解讀時,經常性的會有人曲解含義乃至斷章取義。
這個問題,絕對不能出現在大明會典之中。(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