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46章 接著改,接著試

第446章 接著改,接著試

  「拿出來。」

  沒有等有人跳出來瞎嗶嗶,朱由校一揮手,就有人奉上了一整套的侯爵服飾。

  從小太監的手中拿起冠戴,朱由校走下了丹陛。

  大明的冠戴制度,是在宋代梁冠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細節上的補充,其中一梁至七梁為九至一品官,勳爵為超品,伯爵和侯爵同為戴七梁冠,公爵為專供八梁冠。

  為了與官員區分,侯爵的冠戴上則加有籠巾貂蟬、立筆、香草等裝飾,前後使用玳瑁為蟬,並且左插雉尾。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陛下,臣。」

  看著皇帝,走向自己的皇帝,熊廷弼嘴蠕動幾下,不待說話,就見皇帝從他的頭上取下了本來的冠戴,而後將手中的冠戴扣在了自己的頭上。

  替熊廷弼正好冠戴後,朱由校退後一步,看著精神了一些的熊廷弼,滿意的點了點頭。

  「朕與熊愛卿書信往來許久,但這還是第一次相見吧。」

  這時,朱由校才終於開口道。

  「回陛下,確是如此。」

  看著眼前年輕的皇帝,熊廷弼不敢怠慢,連忙道。

  「但從陛下與臣的書信中,臣亦能感覺到陛下之遠見,敬佩非常。」

  誰說熊廷弼不會拍馬屁了。

  這既然能親自見到皇帝,那肯定就是要說幾句好話了。

  「朕不過拾人牙慧,那裡能到能讓熊愛卿敬佩的程度。」

  揮了揮手,朱由校笑著坐回到龍椅上。

  轉頭看了眼劉時敏,就見到劉時敏一甩拂塵,吊著嗓子大聲喊道。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

  見到皇帝的這一手,內閣首輔、六部尚書、熊廷弼、孫承宗這些早得到消息的人,自是無動於衷,而其他的人嘛。

  兵科給事中薛鳳翔剛邁出了一隻腳,但隨即就收了回去。

  大喜的日子,還是不要給皇帝,給大伙兒添堵了。

  「退朝~」

  見到沒人往出來跳,朱由校起身就進了後殿。

  而隨著劉時敏的一聲高呼,文華殿上的群臣也紛紛列隊離開。

  不過在這之前,劉時敏還是下了丹陛,對著一些需要單獨面見皇帝的人道。

  「熊經略,孫巡撫,請。」

  「請。」


  從遼東回來的兩個封疆大吏,加上內閣輔臣、六部尚書,英國公、定國公,以及跟著熊廷弼回來的眾多將校,一起來到了西苑之中。

  紫禁城,誰愛待誰待。

  被人引著進了西苑後,先去放水,然後休息一會兒後,眾人材在萬壽殿的萬壽殿外等候皇帝。

  「江夏侯。」

  萬壽殿門口,一眾官員分了好幾坨,英國公張維賢和定國公徐希皋兩人,滿臉笑意,一左一右的拉著熊廷弼閒聊。

  「今後,可還需要江夏侯多擔待一二啊。」

  「不敢,不敢。」

  雖說常干伸手要打笑臉人的事兒,但熊廷弼對眼前的這兩位,是沒什麼惡感的。

  一個是沒必要,他又不知道人幹了啥壞事。

  二個是這位定國公徐希皋,可謂是皇帝的准丈人。

  他雖然封侯有些飄,但還沒飄道這程度。

  「這話說到那裡去了。」

  早就被皇帝囑咐過的張維賢聞言,拍著熊廷弼的肩膀道。

  「自我家先祖張輔戰死土木堡,我大明的武人,過的苦啊,兵事上總是要受那些個文人置喙,打了勝仗還好說,打了敗仗我們這些人就是第一個要砍頭的啊。」

  「如今,陛下有意重振武風,這今後五軍都督府的擔子,熊經略要挑起來啊。」

  「不錯,不錯。」

  這時,徐希皋也跟著開口道。

  「這封了侯,就是我大明的武勛,陛下也希望我等武勛,能多多向熊經略請教,好為我大明出一分力。」

  「。。。」

  聽著眼前兩位國公的話,熊廷弼是越聽越不對勁。

  聽到最後,他人都有些麻木。

  他怎麼感覺,腦袋上頂著的侯爵冠戴,有些沉重呢?

  「進來吧。」

  就當熊廷弼麻木之時,劉時敏出了萬壽殿,對等候的眾人道。

  「臣等恭請聖安。」

  排著隊進了萬壽殿,眾人沒看到皇帝,但還是躬身行禮道。

  「往日裡,建奴勢大,遼東危急,朕是甚不安。」

  剛放了水,換上了一身寬鬆的道袍,朱由校從後堂里溜達了出來。

  「如今,熊愛卿大敗建奴,更是陣斬努爾哈赤三子,去了朕心中一大患,朕這才稍安啊。」

  「臣不敢當陛下如此誇讚。」


  聽到皇帝的話,熊廷弼有些如坐針氈,連忙躬身到。

  皇帝對他優待,更是給他了一個巨大的責任。

  即便是熊廷弼這樣一個能文能武,性情豪爽之人,都覺得有些壓力太大了。

  「有功就是有功,再謙虛,就沒意思了。」

  萬壽殿裡,雖然平日裡不住人,但擦拭還是有的。

  為此,也沒荒廢到四處塵埃的程度。

  「坐,都坐。」

  看著在場眾人,朱由校擺了擺手,自有太監給他拉開椅子,讓皇帝落坐。

  見狀,孫承宗也不意外,上次他回來就是這樣座談,當即就拉著熊廷弼落座。

  「眾將校的賞賜,等會兒再說,現在先說重要的。」

  一開口,朱由校就給今天的座談會定下了基調。

  「現在內閣首輔、六部尚書都在,朕想聽孫師說說,遼東民治,現在是個什麼狀況。」

  「回陛下,如今遼東已過危機,臣正在令人加緊修葺房屋,安頓百姓。」

  對此,孫承宗自是早有準備,當即從袖子中拿出一本奏章,遞給了身後的小太監。

  緊接著,孫承宗就開始給在場眾人講自己在遼東幹的事情。

  說來也簡單,就四個字,基礎建設。

  經過了幾年的禍害,遼東現在是漸漸的恢復過來一丟丟的元氣。

  衛所制廢除,新設知府、知縣衙門,通過這一過程,遼東建起了四十多個屯田衛所軍,用來大搞基礎建設。

  伐木、修路、屯田、修建水利設施、建房,通過這一輪的建設,遼東四個新設府級官府,已經拉了起來。

  「孫師的能力,朕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合上孫承宗的奏章,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道對劉時敏道。

  「把今年的貢茶給孫師拿上一份。」

  「臣謝陛下。」

  聞言,孫承宗對皇帝躬身行了一禮後,在位置上坐了下來。

  「工部派去查北清河船廠的人,有回報嗎?」

  看向工部尚書徐光啟,朱由校開口問道。

  「回陛下,還沒有。」

  聞言,徐光啟出聲道。

  「但陛下特點的那個欽差楊漣,送了本奏章到工部,請我代為傳奏。」

  說著,徐光啟從袖子中拿出一本奏章,交給了小太監。


  「楊漣說,他在山東鄆城教諭任上時,發現縣內有白蓮教逆賊活動,向當地知縣提議要進行防備,但知縣不同意。」

  「白、白蓮教?!」

  剛伸出手要接小太監遞來奏本的朱由校,聽到這話,猛的抬起頭來。

  他終於想起來,自己把啥事兒給忘了。

  山東白蓮教造反。

  「這事朕知道了。」

  揮手示意太監將奏本拿走,朱由校轉頭對劉時敏吩咐道。

  「你記一下,讓錦衣衛派人到山東去查查,民間到底有沒有白蓮教意圖造反。」

  「奴婢遵旨。」

  聞言,劉時敏連忙點頭,在自己的備忘錄上記下了一條。

  「孫師尋趙吏,想要在遼東建船廠的事,趙吏已經與朕說過了。」

  看向孫承宗,朱由校開口到。

  「朕從內帑拿出十萬量銀子給趙吏,讓他與那個衛什麼的一起在娘娘宮開船廠,你這個遼東主官要看著點,幫扶一二,指不定遼東屯田上去了之後,京城的糧食要經渤海,從遼東運來。」

  「臣,遵旨。」

  聽到皇帝的話,孫承宗點了點頭,但又感覺到不對。

  為什麼皇帝要說遼東主官,而不是巡撫呢?

  「接下來,就是朕要說的第二件事了。」

  從桌下拿出一個小本本,朱由校看向在場眾人道。

  「我大明在省一級的衙門,一直都是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司,這三個衙門負責,自宣宗時起來,大明與各地的聯繫漸漸減弱,這才又設了巡撫衙門,由都察院御史官員兼任,進行督管,後來就成了常設。」

  「但巡撫與各地布政使、按察使之間常生齷齪,而且巡撫所轄地域也往往與其他官員有所重迭,以至矛盾叢生。」

  「自朕登基以來,深感官制混亂,就想將巡撫從御史職責中摘除出來,另取官名,以正朝綱。」

  說著,朱由校示意太監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小本本發給在場眾人,讓他們議論。

  「。。。」

  聽到皇帝的話,在場眾人都沒吭聲,而是認認真真的看起了皇帝發下來的材料。

  皇帝說的這個事情,和現在孫承宗的職責沒什麼區別,遼東一分為二,熊廷弼管軍,孫承宗管政。

  「陛下是想,廢除承宣布政使司制,重定我朝行省一級的制度?」

  大明的布政使司,全名應該叫承宣布政使司,比如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看著皇帝,畢自言摸著自己的鬍子詢問到。

  「不能說廢除,只能說將一些個事情正式的定下來。」

  搖了搖頭,朱由校看著畢自言道。

  「宣宗之後,朝廷屢設巡撫,權責侵蝕,布政使地位下降,已經無法再提調一省政事之職了。」

  「總叫巡撫,給朕的感覺很不好,所以朕就想換個名字,叫黜置使,將制度確立下來。」

  「那原來的三司衙門的權責該怎麼分?」

  看著皇帝,袁世振憂慮的問到。

  「布政使管行政和財賦,按察使管司法刑獄、監察按劾、治理驛傳,都指揮司管兵事。」

  「若是新設黜置使,統管三司,這權責會不會大了些,以致生成藩鎮?」

  「都指揮司的兵馬要進行分流,只負責自己境內的守御問題。」

  聽到袁世振的話,朱由校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轉頭看向黃克瓚道。

  「自于少保去後,兵部侵蝕五軍都督府權責,現在熊經略已是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兵部是不是該將這部分權責,還給後軍都督府了?」

  「??」

  聽到皇帝的話,黃克瓚的腦門上瞬間就冒出了幾個大大的問號,這還有我的事兒?

  被坐在身側的徐光啟用胳膊肘捅了一下,黃克瓚才反應過來,連忙低頭道。

  「臣聽陛下的。」

  「聽朕的?要是都聽朕的,那朕就高興了。」

  聞言,朱由校皮笑肉不笑的哼哼了一句。

  「朕一直想對遼東的軍事進行一個調整,既然說到這裡,那今天就好好的說說。」

  說著,朱由校看向熊廷弼道。

  「朕讓你對遼東進行軍改,改的如何了?」

  「啟奏陛下,除需返回各鎮客軍外,遼東本地主軍,都已按照陛下所示,以武靖營為首,新編十八營,合計五萬四千人。另有屯田衛所軍四十四個,不分男女老幼,每衛萬人。」

  說著,熊廷弼也拿出了一封奏本,遞給了身後的小太監。

  今天的議事,都是提前有準備的。

  「請陛下御覽。」

  「衛所制,要廢,但也不能全廢,大明上百萬大軍,如果全吃朝廷的餉銀,那一整年的稅收,都不夠養軍的。」

  看著在場眾人,朱由校令人拿出一張巨大的輿圖,在堂中拉開。

  「所以,朕就想要先在遼東試試,對本地兵馬分為五軍都督府的正軍,和遼東黜置使下轄的遼東都司統領的守備軍。」


  從上位走下來,帶著眾人來到輿圖前,朱由校指著地圖給眾人道。

  「那十八營的新軍,就劃給後軍都督府所屬,糧餉由朝廷來出,四十四個屯田衛所軍,待到屯田結束後,按戶分地、分房,出丁,出糧,組成守備軍,平時由遼東都司管轄,戰時由後軍都督府調遣。」

  站在皇帝身側,熊廷弼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後,看著皇帝道。

  「陛下,都司衙門交由兵部統轄,可否?」

  「。。。可。」

  聽到熊廷弼的話,朱由校思索了一下後,點了點頭。

  「陛下睿智天成,此制既可保境一方,又不致使朝廷養軍艱難,臣贊同。」

  聽到皇帝同意了自己的提議後,熊廷弼當即拱手道。

  他已經完全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這就是對兵馬施行雙軌制管理了,廢了衛所制,但沒全廢。

  五軍都督府統轄部分精兵,作為機動力量,負責進攻。

  都司衙門統轄守備軍,作為守備力量,負責防禦。

  一攻一守,既能減少朝廷養軍成本,又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同時,兩相競爭,又不致使一家獨大,形成藩鎮。(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