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空天飛機和太空電梯
第380章 空天飛機和太空電梯
老中恢復地位,意味著新時代的朝貢體系正在建立。
讓東南亞青年們參加老中舉辦的「科舉」考試就是嘗試構建全新朝貢體系中的一步。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歐洲的融合是從煤鋼共同體開始的,那麼華國關於未來亞洲局勢,則希望能夠從文化層面先開始。
過去的漫長歷史決定了,老中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商業航天最重要的其實是成本。
航天前面加上商業兩個字之後,意味著我們需要追求盈利,需要考慮成本-收益問題,技術重要,但不是越牛逼的技術就一定越好。
技術的成本需要成為衡量技術是否可行的標準。
價格低廉、可反覆復用、穩定性高的技術路線才會在內部研發中占據主導地位。
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太空電梯概念,常溫超導,哪怕只是一維的常溫超導實現突破後,科幻電影裡的太空電梯在現實中我們就完全可以復刻出來。
這一技術路線在光甲航天內部討論中,也有人提出來過,但很快他自己都否決了。
因為成本,用太空電梯的技術方案成本太高,常溫超導體的製造成本決定了,我們造太空電梯,哪怕只是從地球表面到400公里的近地軌道,成本輕輕鬆鬆就超過一萬億rmb。
在太空採礦沒有實現正向收益前,即便這個技術路線的前置技術都已經點亮,從技術本身來說已經沒有問題了。
我們仍然選擇了電磁加速後,化石燃料驅動的複合動力火箭,最後仍然需要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原型的火箭發射技術。
光甲航天所有的技術選擇都是出於成本。
也許這個角度大家的感受還是不夠直觀,我們用商業航空來形容可能會更貼近大家生活一些。
這個例子可能也有點遙遠了。
我們現在跨越大西洋大概需要七個小時左右,但如果使用超音速客機的話,只需要三個小時。
歷史上的協和號客機飛行速度是2.5倍的音速,而現在常見的波音747飛機的飛行速度不會超過1000公里每小時,略低於音速的1062公里每小時。
它是世界上極少數真正投入到商用中的超音速飛機,從巴黎飛到紐約只需要花3個小時,最快一次從倫敦飛到紐約甚至連3個小時都沒有花到。
它只發生過一次空難,然後很快就退役了,此後在市面上再也看不到超音速飛機的身影了。
此後仍然有一些公司陸陸續續希望嘗試造超音速客機,但沒有誰成功。
不僅僅是發動機的改進。它們更輕,可以飛得更高,需要消耗的燃料更少也更安靜。現在商用客機的燃料消耗是六七十年代的三分之一。
現代航空公司的巡航速度略低於音速,是現有發動機不發生根本性革新前,航空公司門在速度和燃油經濟性之間取得良好平衡性的結果。
在跨音速區域大約1馬赫的樣子,巡航時,飛機會遇到最大的空氣阻力,燃油效率非常低。飛機選擇加速到超音速飛行來減少阻力,也就是協和式飛機所做的,它們把巡航速度做到了2.2馬赫,但這需要巨大的推力,需要燃燒大量燃料。
而且協和式飛機的一個大問題是,因為技術缺陷,導致它無法在陸地上超音速飛行,它只能在海洋上空進行超音速飛行。
只需要花3個小時從巴黎到紐約確實很爽。但是,如果你是從慕尼黑去芝加哥的話,得先花一個半小時從慕尼黑到巴黎,到紐約之後還得再花2個小時從紐約到芝加哥,總共仍然是6個半小時的航程。
而從慕尼黑直接飛往芝加哥需要8小時,舒適性卻遠超協和式。
所以超音速客機被淘汰,本質是因為成本,超音速飛機的運行成本過高,它有著非常糟糕的燃料消耗問題,空客和波音的大規模出貨,導致787、A350、A220這些新一代客機的效率高得離譜。
而超音速客機已經沒有發動機製造商願意繼續為他們設計發動機了。
航天和航空類似,只要和商業沾邊後,那麼成本是我們需要不斷追求的本質。
為什麼會提到超音速客機,因為我們選擇複合動力火箭,而不選擇太空電梯方案。
複合動力火箭上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復刻到航空領域。
只是我們會直接繞過超音速客機,直接選擇做空天飛機。
由光甲航天提供技術支持,華國商飛和華國航天聯合打造的大規模商用空天飛機應該很快就要進行測試了。
就我所知,該款大規模商用空天飛機不像協和號那樣,在陸地不能用超音速飛行,它起飛後就會第一時間衝出大氣層,在大氣層邊緣以超過20馬赫的超高音速巡航。
因此無論飛到地球任何一個地點,需要的時間都不會超過1個小時.」
陳元光在第一堂公開課的內容里爆了個猛料,就是關於華國空天飛機的猛料。
甚至還直接點明了技術路線,就是利用複合動力來實現大規模商用的空天飛機。
林甲作為第一個看到這門課的人,她問道:「華國航天什麼時候又搞了空天飛機?」
陳元光說:「一直都有這個項目,只是過去這個項目軍事意義要遠大於商用意義。
無論是飛機本身的成本,還是發射的燃料成本都過高,乘坐體驗同樣很差,所以商業上的價值幾乎為零。
但有了常溫超導加速裝置給初始速度就不一樣了,這直接讓空天飛機的大規模商用成為現實。
當時複合動力火箭立項的時候,大規模商用空天飛機就跟著一起立項了。
我一直在給他們那邊做技術上的支持。
這背後的本質也是差異化競爭技術路線。
按照傳統的方式競爭,商飛要追上空客和波音,起碼需要花十五年時間。
有了空天飛機後,它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壟斷蛋糕吃。」
空天飛機的速度決定了乘坐體驗一定不好,但一個小時速通,同樣決定了一定不愁沒有客戶群體,林甲心想。
她也很快意識到問題所在,「不不不,這裡面還是會有盲點。
我知道空天飛機這玩意,需要非常高的初始速度幫助它飛到大氣層上方,過去空天飛機由火箭提供初始速度,所以成本太高。
而現在通過常溫超導加速裝置來提供初始速度,但凡是用電,那這回收率是100%,成本自然也壓低了。
可問題是,比如從燕京飛申海,那沒有太大必要,你可能剛剛入軌,馬上又要脫軌。
要用肯定是涉及到大洲級航線,比如從華國到阿美利肯這種。
那是不是涉及到你的空天飛機要到其他國家去裝常溫超導發射裝置?
這玩意華國生產成本是低,但對國外來說,常溫超導發射裝置的價值高到沒邊了。
你敢運到阿美利肯去,前腳運過去了,後腳就被老美給零元購消失了。
再看就在橡樹嶺實驗室,橡樹嶺實驗室先研究,研究不出來,再拿給NASA用。
最後不還是智能用於軍事用途麼?」
陳元光覺得好有道理,「可以和歐洲、非洲、南美洲這些國家合作,推廣空天飛機。
不過這不是我需要操心的問題,這是商飛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無非是從中收取專利費。」
顯然光甲航天的公開課第一課最先上傳到各大平台。
作為光神第一課,哪怕時長超過兩個小時,還不是直播是錄製節目,也迅速引來無數網友的觀看。
從b站後台數據顯示,海外ip甚至能夠穩定在三分之一。
在b站所有有光神的視頻開頭,你都只能看到鋪天蓋地的彈幕,彈幕只有一個字:光。
評論才是網友們真正發表觀點的地方。
「作為光神第一課,我覺得是符合我期待的,沒給你講太多深奧的內容,講的內容都淺顯易懂,對於很多技術路線的選擇做了解釋,也讓我們了解到商業航天公司的決策邏輯,本質上仍然需要不斷追求利益。
但我只有一個意見,那就是太空電梯那麼帥,為什麼不選這條技術路線!要是有太空電梯,一張去空間站的門票10萬美元,以華國製造業的產能和光甲航天的技術儲備,把空間站人數規模做到百這個量級不難吧,甚至我覺得以千為單位都綽綽有餘。
如果空間站真的能夠容納一千人,刨去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和旅客的配比按照一比一,一年接待五萬名乘客差不多,光是上去的門票錢就是50億美元。
他們在上面得吃飯吧,得拍照買點紀念品吧,這也是消費。
儘管紀念品也是從地上送上去,但也得花錢買,這樣一搞,門票錢加消費70億美元,這不比月球墓地賺啊?
常溫超導體的製備成本也沒有高到無法盈虧平衡的份上,我強烈建議光甲航天搞太空電梯!」
「無論是光神還是馬斯克,他們都在追求著降低太空技術的成本。像光甲航天的技術簡中網際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分析,各種分析層出不窮。
我想簡單講一下SpaceX為什麼要搞個筷子回收出來。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常溫超導技術,沒有辦法擺脫掉大部分的化石燃料,所以星艦的重量太重,這就導致直接落到地面的支撐腳對結構和強度要求非常高,高到占據整個星艦超過10%的重量。
然而這個重量本身是沒有什麼用,帶支撐腳的重量上天,需要燃料。下落回收,控制姿態和平穩落地,又需要燃料。這一上一下,浪費了大量的燃料在支撐腳這個沒有任何意義的重量上面。
而火箭發射費用的大頭就在燃料費用上。星艦的支撐腳需要增加的成本大概會在20%。採取筷子回收法,就是在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節約燃料。
而為何用筷子的方式能夠把20層樓高,重上百噸的一個圓柱體給固定住,這是因為用筷子這種結構,星艦自身的巨大重量反而是在幫助星艦進行穩定。這種回收鎖定方式需要的額外結構非常小,所以付出重量代價也足夠小,增加的發射成本也非常低。所以這個設計的上限是非常高的,因為需要考慮的只有掛鉤強度,火箭越重只會越穩。
當然最大難點就在於精度,在於還是如何能讓上百噸20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在空中如此良好的控制姿態,進入確定的位置。」
「看完很有感觸,我發現頂級企業家們永遠都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要實現什麼目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進行一個看不到終點的無限循環之後,自然就實現了目的。
光神在視頻里提到的空天客機非常期待,這玩意估計票價應該比維珍航空那換算成rmb得超百萬的宇宙飛船門票便宜不少,但實際體驗上應該大差不差,還是很期待一小時飛遍全球,而且這應該會是價格最低的航空體驗了。
另外還要說一下視頻裡面我不同意的觀點,那就是光神說商飛要花十到十五年時間追上空客和波音,我不這麼認為,追上空客可能需要這麼長時間,甚至更久,但追上波音絕對不用。
因為很多時候並不是說需要你進步才能追上你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退步同樣能讓你追上他,哪怕沒有空天客機,商飛追上波音也最多五年時間。
頂級大佬們想的都是解決問題,溝槽的波音在搞什麼平權,又是成立女性領導力發展組織(BWIL),華國也有分部,又是在公司內部成立什麼波音員工驕傲聯盟(BEPA)。
嘿嘿,沒聽過吧,BEPA的成立目的是通過為其成員提供支持和交流機會,以及在波音內部推廣提高對LGBTQ+社區認識的活動,推動波音實現對LGBTQ+友好的變革。
也正是因為這麼多牛逼措施,波音年年被評為最佳 LGBTQIA工作場所。溝槽的波音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個製造業企業,還是安全係數要求最高的航天工業,你在這裡追求什麼LGBT,真的是走火入魔已經到了極致。就波音這尿性,商飛追上波音絕對不要十年。作為前波音工程師留。
最後說一句,太空電梯真的很帥,能不能考慮一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