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巨大經濟價值的新型材料!
第339章 巨大經濟價值的新型材料!
材料學的研究是非常複雜的。
超導材料的研究就更進一步,複雜性也就代表了研究難度。
在研究成果方面,只是材料單個特性的提升,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果了。
一種基礎的超導材料,只是臨界溫度提升2k,就已經算得上是不小的成果,足以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122型超導材料,其特性是承載電流能力強,被認為擁有很高的應用潛力。
換句話說,這種材料偏應用。
在超導材料的理論研究方向上,一般都不會使用122型材料。
偏應用型的材料,臨界溫度卻是個大問題,122型超導材料,只要是提升了臨界溫度,就是非常大的成果。
如果做一個成果的評價,122型超導材料臨界溫度稍有提升,足以當做百萬級項目的核心成果。
這種級別的成果有一個很正常,一下子出現了七個,而且都發生在一種材料上,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
量變多了,就會帶來質變。
一個個正收益的變量放在一起,再製造出一種材料會怎麼樣呢?
溫樹茂想想都有些迫不及待。
他走在實驗室園區的路上,眼睛一直盯著材料檢測報告單,帶著滿心的激動做出決定,「明天進入正式實驗!」
在放下了報告單以後,他仔細回想了一下,還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之前在材料檢測中心,看到具體的檢測結果時,他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
但轉而一想……
張碩啊!
就像是一些人的想法,張碩出了大成果似乎也很正常,因為他就一直在創造奇蹟,完成那些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研究。
材料領域,也許還是第一次。
在數學、物理領域,新物理領域,包括新物理衍生的各類技術,都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他依舊完成了這些研究。
所以在材料學創造個奇蹟,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另外,還有一點。
現在事實擺在面前,不接受也只能接受,還能怎麼樣呢?
最重要的是,研究是他們團隊完成的,對團隊也好,對他個人也罷,出大成果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
想明白了以後,溫樹茂頓時迫不及待想進行下一個實驗。
張碩並不從事材料學的研究,而他就是做這個的,看到有製造出性能卓越超導材料的希望,心裡根本就忍不住。
至於原來的質疑,早就被拋在腦後了。
在回到了辦公室以後,他馬上召集了核心人員,交代起了工作,「今天還是休息,但明天就重新認真起來。」
「我們要再加把勁,把下一個實驗做好,下一個實驗非常重要。」
「你們都看了結果了,相信也知道後續該怎麼做了……」
其他人當然都清楚。
有很多人的心情和溫樹茂是一樣的,他們都對於檢測數據非常不可思議,等接受了以後也感覺非常激動。
下一步當然是綜合所有的變量,去製造特定的超導材料。
當想到可能製造出性能非常卓越的超導材料時,所有人都重新振奮精神,過去一周的疲憊都忘記了,他們恨不得馬上到下一個星期,就可以知道實驗最終結果。
整個團隊只輕鬆了幾個小時,到下午時間又重新忙碌起來。
這種忙碌相比上周要好的多,因為要進行的實驗只有一個。
即便好多的工序,包括添加的元素都有變化,但只進行一個實驗,需求的人員就不那麼多,也不會太過於忙碌。
比如,直接進行實驗操作的人員,工作過程中肯定會輕鬆很多。
之前是連續做7個材料的操作,而現在只是做一個而已,好多時間就是等待了,相對也比較空閒。
……
當天張碩也知道了結果,但他並沒有表現出激動,而是淡然的說道,「很不錯啊,每一個都是正收益。」
「如果放在一起,可能會很好吧……」
他沒有說的很絕對。
溫樹茂自認為了解張碩的判斷,因為材料的研究就是這樣的,兩個正收益變量放在一起不一定還是正收益。
這不是單純的數學加法。
材料製備過程中,一個個工序可能會相互影響。
即便中途只是出現一種操作或元素特性的衝突,都可能讓實驗直接失敗,甚至製造出的材料都不具超導特性。
所以張碩判斷『可能』也是很正常的。
溫樹茂的判斷也是『有希望製造出高特性超導材料』。
有希望,已經夠了。
溫樹茂和張碩談了材料檢測結果,然後就說起了下一步的實驗工作,說起馬上要進行新的實驗。
「如果最終的結果不理想,我們會進行分拆式的實驗。」
「比如,把一號、二號變量放在一起,各自拆分進行實驗,看看具體會有什麼衝突或問題。」
「我們要針對這些變量進行研究……」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似乎是把後續一整年的實驗計劃都規劃好了,還說起要以此為基礎申請項目。
這當然要問一下張碩。
張碩根本就不在乎,他個人肯定不會參與這種煩躁的研究,就只回復了簡短的一句話,「溫教授,這些工作就交給你了。」
「相信你的團隊能做的很好……」
「謝謝!」
面對張碩的信任和肯定,溫樹茂表現的有些激動,他也確實是幹勁十足。
第二天實驗正式開始。
所有參與工作的人員也都幹勁十足,好多人和溫樹茂一樣,他們都一直從事超導材料的研究。
如此大的研究突破,完全可以說是生平僅見,原來是想都不敢想的。
每個人都希望知道結果,也對於眼前的工作非常專注和認真。
連續一個星期,實驗室里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最後會怎麼樣?」
「這些變量會不會有衝突?能製造出理想中的材料嗎?」
「我覺得肯定可以,這可是張碩院士的研究!」
「你這麼一說,我有信心了。」
「你們覺得材料的臨界溫度會有多高?把所有變量加在一起提升15k以上,應該沒問題吧?」
「做加法,也差不多。」
「如果臨界溫度能提升到50k以上就很理想了,這種成果能登上《自然》雜誌吧?」
「到時候,是否具有大規模應用的潛力?」
有人都開始計算起了材料製造成本,還有人根據原來的材料檢測數據,去推算所能製造出材料的數據。
這種方法當然很不科學。
單一材料的製備過程中各個步驟都會相互影響,有些對材料性能有提升的過程,放在一起也許具有負面影響。
在沒有製備好材料、沒有對最終材料進行檢測之前,誰也不知道會製備出什麼樣的材料。
這方面,張碩也不知道。
他唯一能確定的是,必定會製造出臨界溫度超過60k的超導材料,因為任務已經完成了,任務完成也就代表研究出的材料製備過程沒有問題。
如果最終製備的材料不理想,只能說明操作過程有問題。
任務完成,也代表了研究完成。
所以張碩並沒有繼續等待,而是提前一天離開,去了劉志文的引力飛船研究基地,只是讓郭華留下來繼續參與。
郭華會負責和混亂力場實驗組進行溝通,材料製備好了以後,就聯繫各方面製造一批送入強子對撞機實驗基地。
在離開之前,張碩對溫樹茂簡單交代了下工作,然後說道,「我先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你們的了。」
「有什麼事情和郭華說,郭華會聯繫我。」
張碩並不是趕在實驗前一天特別離開,而是因為劉志文那邊催的太急了。
第二代引力飛船馬上就要進行試飛。
試飛工作非常的重要,得到了最高級別老師的關注,會有很多高級老師前來,有些老師甚至提前就來了。
這給劉志文帶來了很大壓力,唯恐試飛過程會出現什麼意外。
所以他非常希望張碩能提前來。
只要張碩在場,即便什麼都不做也感覺很安心。
……
「就這樣走了?不看結果了?」
好多人都對張碩的離開感到不解,也包括實驗檢測中心的薛長坤教授。
這也是實驗的最後一天。
新材料已經製備完成,並送到了材料檢測中心。
薛長坤把材料放在檢測室,就忍不住和溫樹茂說了幾句,「我是才知道的,張碩院士昨天就走了?」
「是啊,他說工作都交給我們了。」
溫樹茂滿臉都是苦笑,被人信任的感覺是很好,但臨實驗結束前一天離開,也真是太不把結果放在心上了。
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發生在他的身上,什麼重大的事情都不可能比得上自己的研究。
他仔細想了很久,試著去理解張碩的行為,最後只能得出『張碩非常有信心』的結論,另外就是,張碩確實不在乎研究成果。
當然,也不可能有人去搶占他的研究成果。
溫樹茂對薛長坤說了自己的判斷,隨後苦笑道,「我甚至都覺得張碩院士是完全弄懂了材料學研究的底層理論。」
「材料學研究還有完善的理論?」薛長坤滿臉不理解。
「正是因為沒有,所以才想不明白啊!」溫樹茂說的搖了搖頭,「可能就是我們普通人理解不了天才。」
「你這樣說,我就明白了。」
薛長坤也跟著搖了搖頭,然後迫不及待的進了檢測室,招呼其他人開始檢測工作。
在檢測的過程中,好多人聚集在檢測室的門口。
他們邊討論邊等待著。
其中包括溫樹茂團隊的人員,也包括一些大人物,比如,科學院電工所的所長蔡軍華,實驗室主負責人周建強院士,他們都是知道上一次的實驗成果,就對於新一次製備的材料性能非常期待。
在討論聲中,檢測室的門開了。
走廊里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了走出來的薛長坤教授。
薛長坤手裡拿著列印好的報告文件,臉上都帶著似乎是迷茫、似乎是激動的複雜神色,他抬起了頭看了過來。
「怎麼樣?」
「這是檢測報告嗎?給我看看。」
蔡軍華、周建強,再包括溫樹茂一起站了起來。
薛長坤把文件遞給了蔡軍華,隨後常常嘆了口氣,開口說了一個數據,「81k。」
「啊?」
周圍幾個人頓時看了過來。
溫樹茂還以為是聽錯了,反覆問了一句,「你說多少?」
「81k!」
薛長坤重複了一遍數據,語氣明顯帶上了激動。
「81k?」
這次開口的是蔡軍華,他連文件都不看了,直接就大聲問了句。
「81k!81k!81k!」
薛長坤非常激動的連續喊了三次。
「呼啦~~~」
走廊里安靜了片刻,旋即一片譁然,其他人也都圍過來,帶著激動和震驚問道,「真的嗎?這麼高!」
「真的假的!」
「檢測會出錯嗎?薛教授,你確定嗎?」
「確定、非常確定!」
薛長坤不斷用力的點頭,連續肯定的檢測結果,「我們實驗了好幾次,他用液氮進行了冷卻,成功了!」
「臨界溫度在81k到82k之間,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電流承載也相當高,比CF-872還高出百分之27!」
「我都不敢相信啊……」
81k!
這個數據可不僅僅代表材料的臨界溫度獲得了大幅提升,再迭加122型材料電流承載高的特性,代表了材料具備大規模用的價值,並完全可以頂替所有應用廣泛的超導材料。
哪怕材料的製備成本高一些,也根本不影響其應用價值。
因為,臨界溫度高!
77k左右,你好是創造材料臨界溫度的分水嶺,直接決定了材料應用時的成本。
在77k以下,超導材料要進入超導狀態,必須要使用液氦進行冷卻,液氦是已知物質中沸點最低的物質,在接近絕對零度時仍然保持液體狀態。
77k以上,一般是80k以上,完全可以使用液氮進行冷卻。
液氦的成本大大高於液氮。
液氦作為稀有氣體,獲取成本偏高,國內市場來說,九成五以上的氦氣都需要依賴進口,價格相對更加昂貴。
相比之下,氮氣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獲取相對容易且成本低廉。
兩者的獲取成本差距非常大。
所以當材料的臨界溫度超過77k時,超導節能的經濟潛力就非常巨大。
現在不只是臨界溫度高,還是一種電流承載能力強的122型材料,絕對可以頂替市場上絕大部分超導材料。
其中蘊含著多大的經濟價值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