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盛極而衰,物極必反
第386章 盛極而衰,物極必反
與伽色尼王朝的戰事,自然不可能是北印度自己挑起的。
不過這些年來,隨著伽色尼王朝當地人口增長,又遭遇了自然災害。
這活不下去的遊牧民族,也只好是鋌而走險,去糧食豐裕的地方去進行搶奪了。
本來伽色尼王朝因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是北印度這邊的陸上絲綢之路,還能混得一點油水。
可現在地中海、紅海運河開通,大多北印度的生意都不走陸路,不經過伽色尼王朝了。
加之,印度人做生意,往往奸商比較多。
這當然會引起伽色尼王朝的強烈不滿。
事實上……
這跟明末的韃子其實是十分相似的。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既然我活不下去,那我便來搶奪你。
而且……
以遊牧民族之窮凶極惡,對上北印度這些年來的和平發展,甚至還有貪污腐敗。
這北印度拉合爾邦的印度裔士兵又哪裡會是一群餓瘋了的遊牧民族的對手。
加之此前還是和平狀態,人家也可以向這邊提前派遣奸細,潛入城中,便足以裡應外合。
才開戰不到數日,伽色尼王朝這邊的遊牧騎兵,便連下北印度西北部的多座城池。
使得不少印度百姓,都死在對方的騎兵蹄下。
當然!
北印度這邊,也不是完全坐視不管。
雖說有大量的印度百姓被屠殺,對宋人政權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可如果真的放任不管,只會讓無數百姓都向北印度內陸逃亡。
如此一來,反倒是會加重整個印度地區的混亂。
只是……
也是有一說一。
雖說已經有了要反擊的打算。
可你這承平已久,人人都想著過好日子,不思進取,還哪有那種敢於拼命的狠人?
結果便是……
當索蘭吉要求北印度的一位當地總督,旁遮普邦的總督去抵擋住伽色尼遊牧民族的進攻的時候,這位當地總督,似乎也犯了跟大宋當年一模一樣的錯誤。
一來,馬匹不夠。
二來,輕敵冒進。
要知道……
自打科舉制被引入到印度後,這官場也非常地卷,尤其是武將地位來說,更是一落千丈。
現在好不容易逮到了一個可以帶兵立功的機會。
於是……
這位總督也就飄了,竟然還想跟人家野戰。
好傢夥!
一打之下,好消息是,倒沒有被一碰即碎。
可也抵抗不住人家半天。
加上士兵當中,多有雜魚,拖累、拉低了整支軍隊的平均水平。
以至於大敗。
這一役,印度士兵死傷了超過五千人。
而且不少都是在背靠著敵人的時候,被敵人給屠殺的。
當發現北印度的印度士兵的實力也不過如此後,這更是助長了伽色尼王朝的野心。
雖說伽色尼王朝的士兵不多,僅僅只有幾千人。
但這僅僅只是正規軍的數量。
當他們打敗了印度的士兵,然後拾得印度士兵的鎧甲、武器,立馬,他們就能快速地通過武裝十五歲以上,上不封頂的伽色尼男人,去充當士兵。
一下子,便把軍隊擴充到了兩萬人以上。
而且即便有的人還是沒有鎧甲,那也沒有關係,反正……
只要有弓箭就行。
沒有弓箭,那就拿把鐮刀,拿把鋤頭,一樣可以。
而且……
專門讓他們去小村莊劫掠,其實也談不上需要多少的鎧甲,反正,屠殺平民,足夠用了。
等事情發展了兩個月後。
北印度西北的拉合爾邦,以及旁遮普邦,乃至於德里地區,都已經被伽色尼王朝給侵占。
而這三個地區的百姓,也是分兩個方向逃。
第一個方向,索蘭吉。
第二個方向,北方邦,往恆河流域。
而當伽色尼王朝圍攻德里之時,從索蘭吉的援軍,以及其他地區的援軍,這才姍姍來遲。
只能說……
黎元軍還是十分地可靠的。
畢竟是獨一份的火器部隊。
先用印度士兵在正面頂著,然後再派火槍部隊從側翼去攻擊伽色尼王朝的騎兵部隊。
一時間,伽色尼王朝的騎兵部隊也是難以招架。
最後……
伽色尼王朝一看打不過,丟下兩千具雜牌步兵的屍體,就跑了。
這是伽色尼王朝自東進以來,三個月內,首次遭遇受挫。
又過了一個月多。
北印度的軍隊陸陸續續地,便把此前丟失的城池,都給收復了回來。
不過那些城中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經是人去城空。
又花了一個月多。
這才把逃難的百姓,又給勸了回去。
伽色尼王朝知道自己也守不住這些城池,乾脆,把人一殺,把糧食,財物什麼的,都一搶,再搶一把女人,帶不回去的就原地燒了,就又跑回到了高原上去。
同時,由於北印度的士兵一直在他們的身後追趕,他們也不得不重新丟棄一些輜重跟財物。
完了,拖慢追兵的速度。
而且甚至……
他們還考慮過要不要撤出自己原來的地盤,然後往花剌子模的方向逃跑。
當然了!
這絕對是下下策!
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可能這麼幹的。
但他們也聯合起了生活在伊朗高原一帶的其他的遊牧民族。
開始慫恿對方加入他們。
而且還言明了,如果對方不加入他們,那他們就去攻打他們。
這一年。
雙方又在白沙瓦一帶展開了交戰。
而這一戰的再次失利,終於是迫使對方不得不放棄自己王朝的首都加茲尼。
跟索蘭吉這樣的火槍部隊打,正面是絕對不可能打得過的。
可天地那麼大,他們什麼地方不可去?
反正他們也是遊牧民族,游到哪,算哪。
第二年。
伽色尼王朝首都被索蘭吉軍隊占領。
然而……
沒什麼用。
因為伽色尼的百姓都已經是全部遷徙離開了。
君士坦丁堡這邊接收信息有時間差。
等君士坦丁堡接到消息的時候,伽色尼王朝都已經在派兵攻打伊斯法罕了。
而伊斯法罕畢竟只是一座人口只有十萬不到的路上絲綢之路以商業為主的城市。
加之,這些年來對城池很少有什麼修繕,士兵戰鬥力自然也不高。
於是……
很快,伊斯法罕陷落的消息也傳到了君士坦丁堡。
也是到了此時,不管是君士坦丁堡,還是索蘭吉,這才意識到,這星星之火,似乎已成燎原。
伽色尼王朝當了這麼多年的龜孫,確實也是時候出一個猛人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
這都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定理。
恰好!
這一代的伽色尼王朝的首領,便是一位英主。
他很擅長揚長避短。
同時,也明白草原民族跟種地民族的矛盾。
包括宗教上的矛盾。
伽色尼王朝便打著為穆罕默德子孫報仇的名義,發動起了伊朗地區當地的穆斯林,讓這些穆斯林都加入他們。
一些生活困苦的當即便加入了。
更何況這麼多年了,不少的地方,也是貪官盛行,腐敗叢生。
伊斯蘭教徒們都恨不得先啖其肉,後裂其骨,最後飲其髓,這一下便猶如是燧石遇上了鐵氈,立馬便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戰火,瞬間便蔓延了差不多整個伊朗高原地區。
而君士坦丁堡、索蘭吉的反應雖說已經足夠快了。
可你不能把火器發放到地方,那地方就沒有抵抗的能力。
伽色尼王朝的策略便成了,你來,我就跑,你追不上,我就繼續霍霍其他地方。
反正……
守城是不可能守城的了。
守城絕對是死路一條。
關鍵……
由於君士坦丁堡大量地撤除了一些城鎮的防守的城池,乃至於城中守卒的數量。
好吧!
伽色尼王朝的士兵就更是猶如虎入羊群。
所有人,都可以任憑他們屠殺了。
第二年的七八月份。
也就是堪堪半年多一點點。
伽色尼王朝已經打到了巴格達,而且,還在往小亞細亞半島,也就是君士坦丁堡對面殺去。
當然!
伽色尼王朝還不止這一路。
還分了好幾路,小亞細亞只是其中一路,還有一路,是從伊朗高原往北打。
準備去吸收像是花剌子模這樣的遊牧民族的百姓。
實話實說!
所有人都知道宋軍到底有多牛,因此,當伽色尼王朝的軍隊抵達其他遊牧部落的時候,這些遊牧部落其實是不太願意跟伽色尼王朝一起玩的。
可伽色尼王朝說了,你不加入,那我們就攻打你們。
那他們還能有什麼辦法?
就算是假裝投降,也要先保存住自己的族人再說。
當然!
也不乏對宋人死忠的。
這些寧死不願意投降的,那就只能是被他們給砍頭了。
當首領的頭顱被拿去給他的族人,在他的族人的面前展示時。
那頭顱上還掛著一道濃稠的血絲,往地上掉。
任誰見了這樣恐怖的畫面,都害怕得要死。
然後……
一些人也很從心。
表示你說怎麼樣,那就怎麼樣,我們投降!
伽色尼王朝的實力也是立馬得到了增強。
所幸現如今,他們攻打的都是一些相對而言,比較窮困的地方。
因此,倒也還沒有影響到多大的君士坦丁堡跟索蘭吉的經濟。
然而……
就這麼看著他們在這搗亂,也不是個辦法。
隨後……
君士坦丁堡跟索蘭吉便不得不聚在一起,商議如何合理殲滅敵人。
原則上來說,自然是離誰近,就由誰去打了。
雖說現在伽色尼王朝霍霍的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君士坦丁堡的領土。
然而……
索蘭吉也不能對此不管不顧。
在偵查到了敵人的情況,是分了兩支作亂後,君士坦丁堡跟索蘭吉,便分別領取了自己的敵人。
君士坦丁堡主要對付跑到小亞細亞的,而索蘭吉,則是出兵花剌子模。
只是這些年來,畢竟養人更重於養馬。
索蘭吉一下子能夠拿出來的馬匹肯定不會多。
當然了!
索蘭吉可以找朱羅要馬匹。
可等索蘭吉跟朱羅要了馬匹回來。
這都已經是到了第三年了。
而伽色尼王朝,現如今也已經是逐漸地站穩了腳跟。
不跑了!
此前跑那是因為人口不足,士兵不足。
現如今人口有了,士兵也足了,還跑,那就說不過去了。
而且他們通過花剌子模,還得到了與火藥相關的消息。
雖說造不出大宋那樣的槍炮,可拿來做一些炮仗,嚇嚇大宋的戰馬,或者是士兵,也還是可以的。
等到第三年,印度士兵追殺伽色尼王朝的叛軍到達花剌子模這邊。
然後……
便驚訝地發現,對方竟然還學會了使用『地雷』。
當然!
說是『地雷』,其實作用十分地有限,甚至只能是聽個響,一個人都炸不死。
不過這確實是給了印度士兵很大的震撼。
索蘭吉這邊還想用印度士兵當砧板,黎元軍去當鐵錘,然而,由於『地雷』的存在,這砧板都還沒有去擋住敵人,就已經是被嚇得潰敗。
加之……
人家是造反,人家失敗了,是要被砍頭。
所以人家是拼了命地在打。
而印度這邊呢?
遠離老家出征也就算了。
問題是……
他們確實不太喜歡打仗。
畢竟打贏了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好處,頂多俸祿多一點而已。
這也使得雙方在求戰方面的渴望,遠遠不能比。
再說!
老是拿他們當人肉盾牌,黎元軍自己則躲得遠遠的,總感覺黎元軍跟他們不是一個身份階層的。
他們就是打醬油的而已。
一場仗下來,他們死傷不少。
而黎元軍幾乎不會有人受傷。
這不是欺負人麼!
為何不讓他們使用火槍、火炮?
憑什麼只有黎元軍,只有宋人才能使用火槍、火炮?
莫非我們就不是人?
這也使得本身,索蘭吉的軍隊當中,就不可能有伽色尼那邊那麼團結。
當然!
這些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影響的因素。
真正影響戰局的,還是印度士兵沒怎麼被餓過,還沒有把人性當中隱藏著的獸性給挖掘出來。
他們覺得自己還有退路。
所以他們在打仗的時候,就不會認真,就很難進入到狀態。
一切都是因為吃得太飽了。
轟!
隨著伽色尼的重裝騎兵一股腦地衝進印度士兵的陣型當中去。
印度士兵潰逃得更快了。
黎元軍這邊,看到自己人都被嚇跑了,也沒有辦法。
只能是在場外繞圈,儘可能地拖延住敵人,保存多一些自己人。
免得到時候,丟盔棄甲的,還把盔甲給白白地送給對方。
雖說伽色尼王朝確實是打了一場勝仗,然而,也沒有多勝。
在火槍的掩護下,大部分印度士兵都能逃回去。
而伽色尼王朝這邊,也沒得到什麼太大的好處。
反倒是還虧了一些重裝精銳騎兵。
然而即便如此……
這事現在鬧成了這樣,也變得有點不太好收場了。
而且……
必須得查清對方這火藥到底是怎麼來的。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