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時代1902> 第365章 馬鞍山(下)

第365章 馬鞍山(下)

  第三百六十七章馬鞍山(下)

  劉繼業與張謇在馬鞍山制鐵廠停留了三天時間。除了參觀廠房外,還實地考察了臨近的礦山,並且與華南地區的三聯集團高層展開了討論。新擴建的工廠,極大增加的產能去向,劉繼業早有定奪。

  為事態做準備,金陵和江南製造局將成為東南最大的兩座兵工基地。尤其是金陵製造局距離馬鞍山不遠,方便鋼材運輸。而這兩座工廠新擴建的生產線所製造成的軍火,則將優先供給江蘇部隊和北方的袁世凱,剩下的再賣給湖北、四川等地。

  在軍工領域,劉繼業預計一年內將能消耗掉一萬六千多噸鋼材。

  其餘的,在農具方面,江蘇和安徽兩地將有地方政府協助進一步推廣,預計能夠吞下八萬噸的生鐵和三萬噸的鋼材。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此外還有江南製造局已經在建的三艘長江運輪需要鋼材六千多噸。

  基本上新增的需求足以跟上新增的產能。此外,法國人在越南打算新修鐵路,也看上了距離相對較近,在遠東價格便宜的馬鞍山鋼鐵。一旦此筆訂單能夠談成,便是數萬噸鋼材和生鐵的需求。

  劉繼業的目標是儘量通過政策扶植,哪怕是補貼,也要讓馬鞍山鋼鐵廠超越日本八蟠制鐵廠這一最大競爭對手,並且最終形成淮北煤礦、鞍山鋼鐵和江寧與上海軍工這種三角局面,構建中國的軍工混合體。

  而沒有大量的現金現銀投入,這種企圖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與三聯集團重工方面會議結束後,劉繼業隨即就與張謇乘船重新東去,順江前往如今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

  1911年12月22日,劉繼業與張謇一行人抵達上海,在華界與上海商務總會和上海維繫會的重要會董人士數十人會見。

  劉繼業畢竟目前兼任著維繫會會長,又是江蘇都督,自然坐在最上手,而會議則由副會長劉繼嗣與虞洽卿負責主持。

  「上海之市面維持了穩定,這個月來總體物價有所回落,基本上處在本年三月份時百分之一百三十五的水準……」虞洽卿首先就一些重要的數據向劉繼業進行匯報。

  上海作為江蘇政府轄區下重要性不亞於省會江寧的城市,承擔了政府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來源,劉繼業自然對這些每個星期都會通過專員送抵的信息了如指掌。因此此刻虞洽卿的匯報更多只是在走個形式,說給對這些並不怎麼了解的商務總會會董與張謇而已。

  「……當前維繫會每月所收稅款大致在三十八萬蘇幣,除去上繳省會之十八萬、供給本地軍費七萬之餘,可供維繫會支用的有十三萬蘇幣,只能說勉強維持市政而已。」虞洽卿朝劉繼業訴了一番苦後,試探地問道:「南北議和後軍費減少,全國和平時,能否削減上海之駐軍,以減輕上海財政壓力呢?」


  所謂蘇幣,就是如今由江蘇銀行發行、三聯銀行為之背書的江蘇官方貨幣。

  辛亥以來,各地獨立省份紛紛發行鈔票,甚至一省出現數種不同票據。而這些倉促發行、大多幾乎沒有什麼準備金的鈔票自然是不斷的貶值,除了擾亂市場、以聲名掃地為代價給各地都督一次性地搜刮到一筆款子外,並未能起到什麼積極作用。

  好一些的如廣東、安徽票和湖北票,基本上保證了一定的發行準備金,使得票子發行半年後還維持著七三折,市面上也有一定的流通、得到了該省人民的認可。差如四川票、陝西票、江西票等,發行半個月價值就已貶到面值的十分之一,如今更是形如廢紙一張了。

  然而在這亂象當中,只有俗稱蘇幣的江蘇票子最為值錢,至今基本保持著面值價位沒有貶值,也即一塊銀元換一塊蘇幣的匯率。

  這一切則源於劉繼業光復江蘇後並未倉促發行撈錢,而是細心準備了兩個多月時間,抽調了大量三聯銀行的人力物力、最終以江蘇政府出資二百萬銀元、三聯銀行認購五百萬銀元、其餘由市場認購為組織,組成了資產一千八百萬、準備金過千萬的江蘇銀行。

  這樣實力雄厚、又有極有信譽的三聯銀行做連帶擔保,有充足的保證金、得到上海許多商界大佬背書、而且並未濫發、只確保發行準備金的三倍金額的貨幣,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市場的青睞。自發行開始,通過政府的各項指令,市面上也願意接受,很快就成了上海乃至全江蘇最為主導、市面上最為流通的貨幣。

  現如今,江蘇境內的許多交易都改以用蘇幣進行結算;不光是政府的預算、就連商務交易也是如此。

  單憑印製鈔票這一項,江蘇政府每月收益就達一百三十萬蘇幣,而這還是在劉繼業確保不濫發的情況下。若是劉繼業不顧一切決定大印特印、飲鳩止渴,更能在短期內籌集到數千萬的款項出來。

  虞洽卿說完,室內全部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劉繼業身上,等待其表態。若是心志不夠堅定的人,單獨是數十道目光射來就足以令其緊張萬分,而劉繼業卻僅僅是微微皺起了眉頭而已。

  劉繼業知道最近上海財政收入經過了初期的搜刮後、募捐後,每月稅收收入從6月的巔峰每月四十八萬蘇幣有所回落。而江蘇政府目前總體而言隨著裁軍的進行,開支也確實有所回降,理論上哪怕上海地方減少兩、三萬元的稅也無傷大礙。

  另一方面,自江蘇光復以來,上海各界一直是鼎力支持,光是無常募捐數額就高達二百四十萬。劉繼業未來無論怎樣,在短期內還是必須要獲得上海商界的支持,這個時候適當減少一些上海方面的負擔也是說得過去的。

  「目前江蘇全省統一的省地稅比例是地方上繳七成、自用三成,上海亦不應例外啊……」劉繼業刻意讓語氣不那麼生硬,周圍眾人也並不說話,靜靜等待著下文。


  「然而,目前各地地方的負擔也確實沉重,這一點我與民政部和都督府眾人商討時也知道這點……」劉繼業微微頓首,朗聲道:「針對此問題,我與都督府眾僚之解決方法是,在維持稅率和省地稅比例基礎不變之前提下,將原本由各地籌辦的軍費統一由省政府負責。單此一項,上海就能節省下七萬銀元來!多出來的錢呢,一半供給地方所用、還有一半則匯入由江蘇銀行籌辦的教育基金當中!」

  教育基金!?在場眾人頗為不解,只有一些最為前衛的商界巨子才明白『基金』為何物,其餘大部分人的視線都在劉繼業與張謇兩人身上來迴轉動。

  劉繼業說完了,一時好像沒有要解釋的意思,只是朝張謇微微一笑道:「下面就請季直為諸公好好解釋一下省政府進行的體制改革吧……重點有二,一為教育基金、二為設立上海市政府。」

  「首先是教育基金,本質上是由江蘇銀行設立教育基金,由江蘇政府首先注入八十萬蘇幣運轉。此基金之用途完全在於推廣傳播江蘇省內之新式教育,包括但不限於對現有之公立及私立學校提供經費補助、設立新的學堂、開展學堂之間合作與聯繫、增加教職工之福利、設辦基金會圖書館等等。」

  「與由江蘇政府直接撥款不同,此基金一來更為靈活、可以資助到本應獨立運營之私立學校,二來,也方便吸收社會力量為公益服務。因此,此基金除了江蘇政府注資外,亦歡迎接受任何私人機構之注資,而此等注資由於目的清晰,能夠確保錢用在正途之中。」

  「而上海財政每月節省下來之數萬財政款項中,部分便可以上海市政府之名義注資教育基金,為江蘇之教育發展貢獻出力量了!」張謇微笑著將基金會又詳細地解釋了一遍,場內眾人頓時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此基金由誰來操控?」

  「一如公司那般,以出資最多者出任基金主席,然後組成十二人之理事會,一如董事會那般。」

  劉繼業面帶笑容地看著張謇回答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他非常清楚,別看目前江蘇財政狀況良好,但是一旦真正開展事業了,再多的錢也是不夠的。而教育作為關係到國家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一環,只能未雨綢繆,先一步設想其他財政來源。

  若是能夠將民間的力量動員起來,用於教育事業,那麼無疑能夠減輕江蘇政府的財政壓力……

  對於確實有心反饋社會的上流人士而言,這個教育基金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是在此基金中,政府與自己在理論上是處於平等的地位。

  然而,在場眾人無人能夠猜透劉繼業的另一層目的,那就是原本相對獨立,不接受江蘇政府管轄的那些私立學堂們,若是接受了教育基金的資助,自然也必須遵守教育基金的一些規定……比如,在課堂內設立國家主義課程!而只要政府在未來加大對基金的注資,自然就能夠將管理權牢牢操控己手。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