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時代1902> 第346章 政黨政治

第346章 政黨政治

  第三百四十八章政黨政治

  就在中國國家主義社會黨閉幕式結束、也就是劉繼業發表的閉幕詞傳唱全江寧的第三天,廣州臨時政府經過扯皮和交接,終于于8月5日正式辦完了一切手續,臨時國會正式北上京城、臨時大總統孫文也正式通過電報將臨時大總統的位置轉交給了袁世凱。

  而在交接過程中,孫文等人也並未閒著,而是趕著自己還有權力的時間制定了不少政策。有些令袁世凱嘴角上翹、有些卻令其暴跳如雷。

  首先是確立了以西曆為基礎的民國紀元。明年,即西曆1912年將成為民國元年。

  在這一點上,其實同盟會內部也有分歧,像廣州光復後最早使用的是黃帝紀年,黃興便曾一度堅持繼續使用黃帝紀元,但後來還是被孫文給否決了。一來、皇帝紀年動輒四千多年,使用起來並不方便,二來此紀年並不符合當時中國人之習慣,也從未在中國大地實現過。具體而言,當時廣州光復時,也因為短暫採用黃帝紀年而鬧出不少事故出來,並不實用。

  其次是臨時國會確立了北京為民國正式首都的決定。

  與原本歷史上定都南京的辛亥革命不同,本時空的這場革命由於發源廣州,因此此後一直以廣州軍政府為中央政府、廣州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臨時政府所在。然而相比中國傳統政治中心北京,或者是前明故都東南重鎮江寧,廣州地勢實在太偏、各方面的劣勢實在太明顯,哪怕是孫文也覺得以廣州為民國新首都無法令人信服,最後只能同意將國會遷往北京,只在廣州留下善後委員會。這點無疑方便了袁世凱,也是他所樂於見到的。

  然而孫文隨即卻在交割前一天,也就是8月4日時簽署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本來臨時政府制定的是對孫文這一大總統最為有利的總統制,卻在此約法關於政體的設計時臨時改弦易轍,既規定了總統的各項實際權力,又極儘可能地賦予參議院和國務員各種廣泛的權力和實際的責任,以限制總統的權力,使得行政權力的劃分極其混亂,成為一種介於總統制和內閣制之間的特殊的體制,表現出同盟會典型的因人設法的工具主義傾向。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對於同盟會這點小心思,袁世凱心中自然冷笑連連,更是從一開始就對這部限制自己的《臨時約法》打從心底里抱有深深的不滿和不屑。

  在同盟會看來,袁世凱本非同類、是迫於形勢不得已才與其達成妥協,與其說是朋友不如說是潛在的敵人,是可能『破壞革命』的潛在犯罪者。因此必須要通過臨時約法來給其套上枷鎖,設上限制才行!

  南北兩邊的不信任感並未因民國正式成立、政權轉交而淡化,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臨時國會準備北上,廣州的臨時政府也將搬遷至北京。為了善後工作,袁世凱特意任命廣東都督黃興為善後督辦府督辦,坐鎮廣東負責穩定南方革命數省的情形,並且負責遣散南方三省十餘萬的軍隊以節省軍費。


  而與此同時,各省光復後設立的革命都督也都為袁世凱所承認,包括江蘇都督劉繼業、安徽都督關啟平、浙江都督陳其美、江西都督李烈鈞、福建都督許崇智、廣東都督黃興、湖南都督焦達峰、湖北都督趙聲、貴州都督唐繼堯、廣西都督沈秉、雲南都督蔡鍔、四川都督尹昌衡、陝西都督張鳳翽、甘肅都督黃鉞、山西都督閻錫山。

  至於袁世凱控制域內的省份,如東北三省、河南山東等地,則暫時未置都督,由袁世凱的中央政府繼續掌控。

  隨著和平的曙光重現中國,南北和好,各地方省份逐漸從戰亂的恐慌中走出,隨著國會正式北上北京準備開始進行全國選舉後,政黨政治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而對此改變,各地的各種政治勢力也非常適應地開始組建各色各樣的政黨來:

  劉繼業於7月13日在江蘇改組文學社組建中國國家主義社會黨,宣揚國家主義,宗旨為『實現富強之中華民國,實行公平之國家主義』,以劉繼業本人為總理。然而此黨宣稱並不會參加國會大選。

  南方最大的勢力同盟會則於8月2日在廣州召開本部全體大會,宣布其宗旨為「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並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趙聲為協理。

  各地立憲派也紛紛成立政黨。其中勢力較大的一為江蘇張謇與劉繼業『合作』成立的統一黨、二為湖北湯化龍組建的進步黨、三為孫洪伊的國民協會、四為章太炎與伍廷芳在上海成立的國民共進會,全國各地更有無數多如牛毛的團體,只有二、三人便對外稱黨了。

  此外還有小規模的政黨,如王東、徐企文、李柱中在杭州和上海以光復會的老底子於7月19日成立了中華工黨,後與同期成立的,以江亢虎為總理的中國社會民主黨合併,成立了中國社會黨,以被陳其美趕下了浙江都督位置的李柱中為總理,王東、江亢虎為協理,宗旨定為:以戀愛自由、教育平等、遺產歸公為初步,以「二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與「五非」(非私產、非家族、非宗教、非軍國、非祖國主義)為究竟,即個人自治、世界大同為依歸。

  還有以前清舊式官僚為主的,由夏繼泉於山東成立的所謂中國統一黨。由於與張謇的統一黨重名,因此被世人稱為『官僚黨』。

  然而無論成立了多少政黨,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就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對政黨政治都非常陌生;而少部分了解的也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便造成了在各黨派成立伊始往往會鬧出不少鬧劇出來。

  比如一人同時加入數個不同、甚至彼此衝突的政黨毫不奇怪、比如政黨成立後卻連黨章也沒有、比如黨務大會上不同意見者互相辱罵甚至大打出手……就連成立時間最早,最有經驗的同盟會亦是如此;於8月6日的廣州同盟會一次會議上,由於宋教仁反對更改政體,認為雖然自己支持責任內閣,但既然臨時政府本來已經決定了實行總統制,就不應該因人而亂制,擅自改動政體。結果被革命黨人馬君武大罵是袁世凱的走狗,想出賣革命,然後衝上去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宋教仁左眼流血不止。

  同盟會都是如此,最後馬君武連道歉也滅有,宋教仁只能不了了之,其他各黨派的亂象可想而知了。

  而劉繼業的國社黨內也時不時地會出現些亂子。好在其組織結構和上下紀律不是如今鬆散的政黨可比,經過幾次強調黨章和黨紀後,其糅合程度很快就遠遠超過了任何其他政黨。

  在亂鬨鬨成一片,雜亂無章的環境下,中國迎來了政黨政治。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