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白狄
「幾日後,我要和劉氏出兵,去清掃附近的戎狄。」
等吃完了由鬼神提供技術指導,喜做牛馬製成的豆腐後,西門豹便說道。
何博疑問,「你不是一直在做這件事嗎?」
即便站在鄴縣城門口,每隔一段時間,便能看到,縣令西門豹帶著人,押送著披頭散髮一臉惶恐的戎狄進來,變成鄴縣進一步發展的基石。
現在挖掘水渠的事,也大多交給了這些戎狄奴隸。
現在,
還要去出兵清掃?
難道這戎狄還能越抓越多?
西門豹道,「那些人,不是本地的赤狄殘部,應該是從北邊跑過來的中山白狄。」
𝘀𝘁𝗼𝟵.𝗰𝗼𝗺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哦,」何博眨了眨眼,「那赤狄和白狄,有什麼區別呢?」
「諸夏國家之間,難道還有什麼力量雄厚的蠻夷嗎?」
西門豹於是向著鬼神解釋起來。
且說西周初立之時,雖然看上去聲勢浩大,周天子將自己的臣屬、宗親,以及前朝後代派去九州各地,分封建國,仿佛當時一切,已經盡入周天子手中,是他碗裡的粥羹,想如何劃分,便如何劃分。
可實際上,
當時的天下,還十分雜亂。
除了商朝殘餘之外,還有大量的戎狄蠻夷,分居各處,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勢力,擁有了一定的地盤。
因此許多諸侯東出崤函時,不是帶著周天子的冊封,直接去分封之地,作威作福的。
本質上,是周天子給諸侯們豪邁的畫出了一個個大餅,金口玉言的說,「想要既富且貴嗎?如果想要的話,那就去就藩吧!我將開闢新朝的獎勵,都放在那裡了!」
「雖然那些地方,目前還被蠻夷戎狄占據著,雖然還非常荒涼……但是,予一人,相信你們!」
由此,
大分封時代,降臨了!
被畫餅的諸侯一個個帶著自己的隊伍,或者向周天子貸款了建國資金,分別向著自己的「應許之地」進發。
一路披荊斬棘,穿過無數蠻夷戎狄的地盤,率領著帶來的開荒隊伍,辛苦建城、立國。
有幸運的諸侯,憑藉順應當地民俗,迅速穩定發展起來。
只是在其初期,也免不了小心做人。
齊國最開始的幾個國君,死了是遷回宗周安葬的。
魯國國君,直接將自己葬在了國都裡面,防的就是一出城門,就被蠻夷給刨墳了。
更有不幸的,一不小心就在和戎狄的鬥爭中,悄無聲息的亡國了、失蹤了。
像北邊的燕國,
其實在西周立國之初,便因為封地太過偏遠,而和宗周、中原諸夏斷了聯繫,消失在了戎山狄海之間。
直到燕侯坤,也就是姬坤繼位,才重新和老家建立通訊。
而那個時候,齊桓公都已經稱霸了!
想來即使管仲多謀,也沒有想到,會在齊國「九合諸侯,匡扶周室」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失蹤幾百年的老表探頭出來。
而晉國,
得益於是武王之子、成王之弟,雖然分封的位置較好,但周邊也存在著驪戎、赤狄這樣的勢力。
經過數百年的持續打擊,這才成功將其打散、拆分、消滅。
此前,西門豹到處抓的戎狄,基本上就是赤狄的殘部,以及周邊憑藉著太行群山的遮掩,艱難存活至今的小部落。
打擊這些殘存的蠻夷,擴大諸夏的勢力範圍,
也是西門豹這等官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他日後政績的一部分。
至於理由?
哼!
我高貴的諸夏四處出擊,打擊南蠻、北狄、西戎、東夷,還需要理由嗎?
竟然刷新在諸夏門口,
這就是蠻夷的原罪!
蠻夷在諸夏生態位里,連人都不算,抓來可是當奴隸的!
如果蠻夷突然講究禮儀,找諸夏講道理,要開戰理由了,那這就不是一般的蠻夷了!
必須重拳出擊!
「而白狄,就是這般的戎狄!」
說到這裡,西門豹臉色十分沉重。
白狄之族,原本活動於雍州之北,在宗周附******王東遷之後,因秦國新立,一路征伐,而當時的晉國為了壯大實力,實行了「和戎」之策——
周簡王八年,也是晉厲公八年時,晉厲公命呂相為使致秦桓公,於《絕秦書》中說:「白狄與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
由此,白狄從西至東,遷居到了太行群山的覆蓋下,活動於晉、齊、燕三國之間。
初時,白狄和晉國相處的還算融洽,並著實幫助晉國,奪取了臨近的不少土地。
但隨著晉國為了爭霸,獲得合法宣稱,便也逐漸舉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白狄中的後肥氏、鼓氏、仇由氏,隨即為晉所滅,唯有鮮虞氏成功存活下來,並於周敬王十三年,晉定公五年時,建立了鮮虞中山國。
聽到這裡,
何博也著實點頭,「學著諸夏建國了?這確實要重視起來!」
蠻夷竟然不肯安心繼續當兩足禽獸,想要超進化變人了,
這合乎周禮嗎?
「是的!」西門豹一臉嚴肅,繼續道,「因此同年,晉侯便派兵討伐鮮虞氏,以揚諸夏之威。」
可鮮虞氏能夠在晉國主持的大逃殺中奪得倖存者稱號,其實力本就不一般。
齊桓公稱霸,除了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之外,也是因為,他實打實的,幫助了幾個諸夏國家的復立。
在周惠王二十五年,鮮虞氏出擊邢國,次年又征伐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
齊桓公聯合宋、曹、邢、衛諸國的兵力,挫敗鮮虞氏的軍隊,才將邢、衛兩國從滅亡中挽救回來。
其實力若此,故而晉定公派出去的軍隊,並未曾取勝,大將觀虎為鮮虞氏所俘虜。
晉國因此深感恥辱,發誓一定要除滅鮮虞中山。
只是後面晉國內亂,不僅沒有實現誓言,還給了鮮虞中山不斷壯大的機會。
周敬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孔子遭受「陳蔡之厄」,也有可能是老子寫下《老子》的那一年,晉大夫趙鞅「帥師伐鮮虞」,擊敗中山,成功使得鮮虞氏一蹶不振,並穩固了趙氏當時「三家盟主」的地位。
再之後,晉國智伯再伐鮮虞氏,「取窮魚之丘」,又下鮮虞中山的都城,將之滅國,鮮虞氏殘部逃亡太行山中。
「所以說,這些戎狄,就是被智氏滅國後,流亡至此?」何博覺得自己逐漸明白了一切。
「不是!」
結果西門豹又搖頭道,「是魏滅中山後,他們才遊蕩過來的。」
「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何博請教。
於是西門豹繼續道,「智氏雖破鮮虞,然而之後,便是三家分晉。」
從實際上瓜分晉國,再到幾年前三家正式成為諸侯,這段時間,三晉內部一直因為搶奪戰利品,而動盪不安。
鮮虞氏由此抓住機會,死灰復燃。
十四年前,中山武公率領鮮虞氏部族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地建立了新都。
復國之後,中山武公深感之前鮮虞中山國制度的落後,認為正是因此,才會被諸夏之國給擊破攻滅,
因此,他仿效諸夏的禮制,學習先進文化和技術,重建了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使中山國擺脫了部落時期的束縛,成為了一個「符合周禮」的國家。
何博聞此,便直接道,「必須要出重拳!」
建國就算了,
畢竟國與國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鮮虞中山之時,其文明制度,頂多也就和夏商一個等級。
現在模仿了諸夏,國家的基礎得到夯實加固,國力自然還要增強!
若是不及時消滅,便是諸夏的心腹大患!
否則,
諸夏國家之間,夾了一個戎狄建立的國家,還用了周禮……
這事傳出去,
周公旦都要振臂疾呼,「孩子們,這太不周禮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