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田間趣聞

  第20章 田間趣聞

  主食還是萬年不變的黃米粥。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凡事都得有個協調,今天有肉吃,就不能浪費更多糧食,熬鍋粥,簡單又省事。

  馮元朗一直乖乖守在灶房裡燒火、打水、洗菜,為兌現承諾,何苗開始動手做杏仁酥酪。

  《隨園食單》里記錄過杏酪的做法:「捶杏仁作漿,絞去渣,拌米粉加糖熬之。」

  何苗在家中沒找到杏仁,可能是大晏並無此作物吧,不過也並非一無所獲,地窖的糧食缸里還存著不少乾燥的花生。

  她便參照食譜改做了一道花生酥酪,還奢侈地加了兩勺蜂蜜和一碗牛奶。

  沒有冰箱速凍,也沒有吉利丁這種凝固劑,熬好後需等待自然放涼,口感才會更佳。

  何苗自己先炫了一碗,又給馮元朗和兩個小侄兒每人盛了一小碗。

  倆孩子,不,仨孩子高興地用小瓷勺吃,吃完臉上的笑意兜都兜不住,像成年人中了彩票。

  晚飯時,爆炒辣子雞端上桌,全家人都吃得滿嘴流油。

  馮劉氏把何苗誇了個遍:「真不愧是我們家苗兒,死雞做得比現殺的都好吃!」

  馮二壯吃飯時嘴閒不下來,有他在飯桌上,就有吃不完的瓜,東家長李家短,沒有他不知道的。

  全家就數他和李鮮花最能叨叨,他一邊呼嚕呼嚕地喝粥,一邊講著今日田間的趣聞。

  何苗聽得雲裡霧裡,心想二哥這人要是到了現代,也能當個八卦小報的記者或者娛樂頻道的主持人了。

  馮二壯「播新聞」時還不忘誇獎弟妹做的菜:「這菜好吃,確實好吃,對了,你們還不知道呢吧?今天在地里,我聽老張家小武子說,鄭家那個老六攤上事了。」

  聽到鄭老六的名字,桌上幾人都不約而同地豎起了耳朵。

  「啥事啊?」陳秀娥急忙問道。

  「我聽說啊……」馮二壯來了興頭,故作神秘,「他上山給他娘采草藥,沒留神兒腳一滑,骨碌摔下去了,結果摔在一根斷木樁上……」

  他故意停下,壞笑著看向眾人。

  「你個死鬼,別賣關子,趕緊說,後來咋了?」陳秀娥急得狠狠捶了下男人的後背。

  馮二壯偷笑一聲,接著說:「他啊,把那地方壓殘廢了,老慘了。」邊說還把手伸到桌子底下指了指。

  大家立刻明白了那地方是什麼地方。

  馮大壯聽聞,嘴巴一下子張得老大,一塊雞肉順勢滾落下來,他迅速抬手接住,又丟回嘴裡咀嚼。


  馮小喜在沒人注意的角落紅了面頰,低下頭端著粥碗擋住臉。

  「啊?這可真寸!剛下了雨,山上滑得很。」李鮮花幸災樂禍,「他平日裡整天偷雞摸狗,竟還有這孝心上山採藥?」

  馮勤奎垂頭嘆息道:「造孽啊,你們鄭嬸生了八個娃,有五個兒子,卻只養活下這一個,老鄭家的香火就這麼斷了。」

  「都別說了,總在飯桌上說這些髒事,也不避著點孩子,那是個腌臢貨,指不定上山幹什麼勾當呢,摔死又有什麼可惜?」馮劉氏打斷議論,「閉嘴吃飯!」

  「娘親,閉上嘴還怎麼吃飯啊?」馮元朗傻傻發問,引來哄堂大笑。

  此刻,其樂融融的飯桌上有兩個人心思各異。

  何苗暗自解氣:哼,這種人渣,活該斷子絕孫,滅了他的無恥基因,說不定還造福人類呢。

  陳秀娥嘴裡嚼肉,心中嚼蠟:怪不得那天何苗毫無反應,近日裡鄭老六也音訊全無,他那東西壞了,搞不好和這事有關,這下完了。

  她這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都被何苗看在了眼裡。

  晚上,西屋的油燈燃到半夜,何苗找回了當年考研的熬夜備戰狀態,捧著一本《口技初學者速成講義》,開啟瘋狂學習模式。

  ……

  清明節,全家人要趕早去山上掃墓祭祖。

  早上剛起床,馮劉氏就張羅著帶兒媳婦們一起做「清明飯」。

  何苗做事前都習慣翻翻書、查查資料,她在《隨園食單》中看到相關描述:「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

  古時的風俗習慣一直沿襲了下來,清明飯就成了現代的青團。

  前一天,馮二壯上山採回來一筐草葉,有艾草、枸杞葉、薺菜、白公翁等能食用的野菜和養生草藥。

  要趁新鮮把青團全都做好,女人們齊齊動手翻轉揉捏,填餡捻皮。

  將草葉清洗乾淨,切碎,跟提前泡好的糯米混合在一起壓成巴掌大小的圓餅,包裹摻了少量紅糖的紅豆餡,可以中和野草的清苦味道。

  紅豆沙餡是何苗熬的,除了紅豆還加了些紅皮花生,熬出來綿軟香甜,口感細膩,直接吃就很美味,配合青草糯米皮蒸熟後吃,清甜愈顯,甜而不膩,更有滋味。

  婆婆醃的鹹鴨蛋還剩下幾顆,何苗就手做了份鹹蛋黃餡青團,蛋黃取出搗碎做餡,蛋清留著備用,等有空做一道「賽螃蟹」吃。

  做好滿滿兩食盒,夠全家人吃就差不多了。

  上山前,還有件重要的事就是在當天現買一種特殊的紙,名叫「包袱皮」。


  據說用這種「念叨過」的紙包上香燭和元寶等物燒掉,就可以通往地下,送到離世親人手中,大概就像郵局郵遞物品時的包裹。

  傳說神乎其神,不過是活著的人用於寄託思念而編出來的說法罷了。

  包袱皮是普通的黃毛草紙,由於附帶了人們口中的「神秘力量」,便不容易得到,需得去南紙店購買。

  村子裡沒有這種鋪子,鄉親們要辦白事或者買紙紮花圈等祭奠之物時,都去「會看事兒」的胡大仙家裡。

  「走!和娘出去一趟,請些包袱皮回來。」馮劉氏忙活完,在腰間擦擦手,喊何苗一起出門。

  請?這字用的,可真夠虔誠。

  何苗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心裡念叨著封建迷信要不得,腿卻不聽使喚地跟著馮劉氏去了胡大仙家。

  不為別的,主要是她也好奇這到底是個什麼神秘的所在。

  還沒走進胡家,就見小院子裡站滿了人,連門檻都要踩破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