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時空走私1859> 第四二三章 趕緊撤回來

第四二三章 趕緊撤回來

  林肯把兵力全投入到前線的布萊登斯堡,在華盛頓城擺一個空城計,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不管他怎麼努力,怎麼信心百倍,華盛頓的兵力的總數是一定的,兵員素質也是一定的,就算士氣能高一點,戰力的提高卻不會太明顯。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既然兵微將寡,那自然要找點地利了,可偏偏華盛頓當初興建的時候,就不是按照堡壘來建的,那只是一個特別的行政區域,原本的規模也就是個幾千人的小鎮,屬於易攻難守的地方。

  要不是因為華盛頓無險可守,當年第二次獨立戰爭的時候,當時的總統詹姆斯.麥迪遜,面對一隊英軍入侵的時候,也不會匆忙逃離華盛頓,跑到維吉尼亞去。

  順便說一句,當初的華盛頓保衛戰中,美軍也沒有在華盛頓本城抵抗,同樣是在布萊登斯堡與英軍決戰,結果一戰敗北,打開了通往華盛頓最後的大門。

  那場戰鬥以後,華盛頓雖然還有部分軍隊,卻再也沒有勇氣抵抗,立刻變成一場大潰逃,導致英軍兵不血刃的占領了華盛頓,並火燒了白宮、議會等公共建築。

  總之,因為兵力太少,或者說,林肯真的被傑克遜的那一手虛張聲勢給騙到了,真以為對方要三十萬大軍壓進,可林肯又不想後退,那就只能集中兵力,到布萊登斯堡集中防守。

  不管怎麼說,布萊登斯堡好歹地勢較高,過去又建設有比較堅固的防禦陣地,稍微加固,囤積一部分糧食跟軍火,再投入足夠的兵力,那麼就算面對三十萬人,只要大家眾志成城。守個一年半載應該是沒問題的。

  也就是說,相比無險可守的華盛頓,布萊登斯堡就是這個城的北大門,也是一個堅固的堡壘,原本就是為戰爭服務的,所以林肯的這個做法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了,正常來說,要想進攻華盛頓,必須先拿掉布萊登斯堡這個門戶,要是不管布萊登斯堡。強行繞開這裡,迂迴進攻華盛頓,那就要離開公路,等於把自己的後路留給布萊登斯堡的守軍,是相當危險的一個做法,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做。

  斯圖亞特之所以想過要用騎兵繞開布萊登斯堡,側擊華盛頓,也只是想著過去騷擾一下,看看能不能占點便宜。這也跟他過去的思路如出一轍。

  因為斯圖亞特在過去的作戰過程中,很少帶兵正面進攻,更喜歡從側面進攻敵人,而且比起指揮步兵。他更喜歡指揮騎兵。

  另外還有一點,斯圖亞特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打法不太正經,所以才想過留下部分兵力牽制當面守軍。後面繞過去騷擾華盛頓。

  可以想見,一旦他手中有足夠的騎兵,不用多。只要五千人,那他很可能就會實行他那套計劃。


  到那時候,他就會發現,原來華盛頓早就變成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到時候他只需要加把勁,華盛頓可能就會徹底陷落,那他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華盛頓,並完成對林肯所部的包圍牽制,徹底改變戰爭進程,說不定北方政府就要因此而一戰滅亡。

  但很可惜,他的想法被現實所泯滅,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合格騎兵!

  不管怎麼樣,安穩下來之後,斯圖亞特的冒險想法也就因此而熄滅,乖乖的向後方報告這裡的情況,而後面的傑克遜將軍呢,在接到前方的回報,也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的判斷就是,華盛頓應該依然有足夠的防守力量,林肯也沒有被嚇的倉皇逃跑,而是選擇了頑強抵抗,這樣一來,自己靠速攻流來拿下華盛頓的企圖,恐怕是不能實現了。

  原因很簡單,攻城戰不同於別的,三萬人搞不定的事兒,三十萬人上去,最多加快點速度,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迅速搞定。

  布萊登斯堡那個地方,傑克遜還是比較清楚的,畢竟他過去曾經去過那裡,知道那個地方是多麼易守難攻,一旦有足夠的兵力,再做好足夠的準備,就算三十萬人過去了,不付出血的代價,也是拿不下來的。

  換言之,按照傑克遜的估計,如果布萊登斯堡真的有五萬人防守,那麼他這三十萬人起碼要打一兩個月才能拿下來。

  可問題是,這麼長的時間裡,變數太大,很難保證費城的軍隊不南下。

  一旦自己帶兵在前面打華盛頓,後面的費城軍隊卻南下偷襲巴爾的摩,一個不好,巴爾的摩被拿下,他就要面臨前後夾擊的局面,到時候這三十萬人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而且,華盛頓雖然按照情報說,是兵力不足,但誰知道這情報是真是假?畢竟他的情報也是從巴爾的摩守軍的口中得出的,準確性相當難說。

  就算華盛頓真的兵力不足,可更南方還有個擴大化的波托馬克軍團!

  作為跟波托馬克軍團長期作戰的老對手,對於這支部隊的實力,傑克遜還是很清楚的,知道這個波托馬克軍團名義上是個軍團,實際上早變成一個戰區了。

  因為波托馬克軍團現在足足有五十萬人,全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可以說是聯邦軍的真正精華所在。

  另外,波托馬克軍團所固守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已經被建設成一個大規模的防禦陣地,就規模而言,還要超過羅伯特將軍搞的那個羅伯特防線,真正的易守難攻。

  可以這麼說,如果真的要正面擊破由波托馬克軍團守衛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傑克遜曾經預計過,怎麼也得拿出兩百萬以上的軍隊,對著前方發動連綿不絕的決死衝擊,並且要做好損失五十萬人的準備,可這又是聯盟國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正因為弗雷德里克斯堡的防守太厲害了,靠正常進攻根本無法打破這個陣地,所以羅伯特.李等人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從正面打過去,而是早早的就想過繞過那個防禦陣地,用迂迴戰術來取勝。

  在當前的情況下,要想完成迂迴戰術。最靠譜的方法就是從東面的海上迂迴,要想從西面迂迴,那是根本不現實的,正因為這樣,他們才早早的跟英法聯軍勾結在一起,希望得到英法聯軍支持,尤其是得到他們的艦隊支持。

  因為單純靠聯盟軍自己的海軍力量,是無法一次性把大量部隊從海上投送過去的,只能靠英國人與法國人的艦隊。

  此時此刻,英國人的海軍依舊是號稱世界第一。法國人的海軍則是自認世界第二,所以有世界第一跟世界第二的海軍幫忙,聯盟軍要想搞海上迂迴,來個搶灘登陸,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一開始,羅伯特等人是想找個不起眼的小地方搞搶灘登陸,但後來巴爾的摩人自己過來接觸之後,羅伯特.李發現了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直接在巴爾的摩登陸。

  巴爾的摩雖然易守難攻。但港口很大,一旦能迅速拿下這個地方,那麼海軍部隊就可以利用那裡的港口,更加迅速的投送兵力。這樣比在一個四處不靠的小地方搶攤登陸要好的多。

  要知道,如果沒有合適的港口,大船是無法直接靠岸的,只能用小船來回運人。這樣耗費的時間跟精力就大了去,可如果能直接進駐一個大港,那大型船舶就可以直接靠港。人員以及物資裝備就能夠直接從大船下來,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就算巴爾的摩港拿不下來,也沒啥關係,能讓北方軍緊張一下也好,說不定就能把他們的部隊吸引到巴爾的摩,接下來,帶著聯盟軍陸軍的聯合艦隊,就可以重新去那個羅伯特選好的小地方登陸,帶兵直插華盛頓!

  是的,按照羅伯特的計劃,能立刻拿下巴爾的摩最好,如果拿不下,就另外找地方登陸,然後大軍登陸後直撲華盛頓,等拿下無險可守的華盛頓,再向巴爾的摩進軍。

  也就是說,華盛頓是個重要目標不假,但在羅伯特.李的眼中,那個城市的重要性其實還不如巴爾的摩,因為一旦控制了巴爾的摩,就等於控制了整個馬里蘭州,把北方軍切成南北不靠的小塊,反倒是打華盛頓,除了能鼓舞一下己方士氣外,就戰略地位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事實也是如此,華盛頓只是個政治中心,既沒有像樣的經濟,也沒有像樣的工業,更不是什麼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戰略意義不大。

  相比而言,費城等幾個大城市才是美國真正的樞紐城市,但那些地方,也不是他們能輕易拿下來的。

  然而,巴爾的摩很順利的拿了下來,那麼按照羅伯特原本的計劃,那就是要固守巴爾的摩,先把嘴邊的肉吃到肚子裡,然後再說其他的。


  巴爾的摩一旦落入聯盟軍的手中,就等於多了一個進攻基地,這樣一來,弗雷德里克斯堡的防禦陣地也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因為聯盟軍與英法聯軍占據了海岸線,完全可以一邊派一支部隊牽制住弗雷德里克斯堡的聯邦軍,一邊通過海運的方式,把後續部隊運送到巴爾的摩。

  等巴爾的摩的聯盟軍多到一定數量,到時候想打哪兒就打哪兒,占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聯邦軍卻首位不能相顧,陷入徹底的被動之中。

  這樣一來,整個主動權以及戰爭節奏就徹底被聯盟軍所掌握,用不了多久,聯邦軍就會被自己各個擊破,情況好的話,可能不用一年,就可以徹底擊敗聯邦軍所屬的林肯政府,重新統一南北。

  可以說,巴爾的摩是重中之重,絕對不能有失,相對而言,華盛頓雖然是首都,但對羅伯特.李的吸引力並不大。

  在這一點上,傑克遜的觀點也是類似,那就是巴爾的摩是第一位的,華盛頓則可以放一放,不過如果有可能,嘗試著拿下華盛頓當然更好,可以更快的結束這場戰爭。

  就是因為有這個想法,傑克遜占領巴爾的摩後,才玩了一個欺騙戰術,擺出一股全軍壓向華盛頓的姿態。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來麼,是嚇唬林肯政府,對方乖乖逃跑最好。那樣就可以讓自己兵不血刃的拿下華盛頓,打擊北方政府的士氣,減少他們的抵抗心理。

  二來麼,則是要吸引費城守軍的進攻,想要讓他們主動過來,自己則以逸待勞,利用巴爾的摩的堅固工事,給費城方向的部隊來一個狠的,能全殲這支部隊最好,就算不行。能重創也可以,都能減少自己之後攻略費城的難度。

  現在看來,華盛頓的守軍似乎並沒有被嚇唬住,選擇了頑強抵抗,這樣一來,華盛頓的價值就大大降低,至少在傑克遜看來,已經失去了繼續進攻的機會。

  要知道,華盛頓雖然現在的城市規模不大。可作為首都,鐵路線卻相當不錯,不但往巴爾的摩有鐵路,往南方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也有鐵路。

  所以說。一旦華盛頓的守軍能守住一時片刻,只需要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弗雷德里克斯堡調來至少十萬軍隊!

  一旦華盛頓有了十萬軍隊,那麼想快速拿下華盛頓就是痴心妄想。而弗雷德里克斯堡方向呢,作為守軍的波托馬克軍團足有五十萬人,就算走掉十萬。甚至三十萬人,只留下二十萬部隊防守,對他們的防守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畢竟弗雷德里克斯堡的防守太變態了,而當面的北維吉尼亞軍團呢,為了給傑克遜以支持,完成迂迴作戰的戰術,本身的兵力也大大的下降,真正的數目只有二十萬人,屬於防守尚可,進攻不足的情況。


  這其實不難理解,畢竟聯盟軍的實力在那擺著,不管是人口數目還是軍隊數目,都不能跟聯邦軍比,尤其是當林肯喪心病狂的搞什麼強制義務兵役制之後,聯盟軍與聯邦軍的兵力對比實際上是拉的更大了。

  畢竟南方聯盟國是不可能像林肯那樣玩獨裁的,就算戴維斯想,下面的人也不肯,而戴維斯的權力不像林肯那樣強,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掌握聯盟軍全軍,只是個名義上的總司令罷了。

  換言之,聯盟軍雖然也是一個整體,但更準確的說,這是一支由南方大農場主集資拉出來的部隊,民兵私軍的性質更濃一些,只不過因為開戰前這些私軍的準備做的更充分,訓練跟武器都比較不錯,所以才看起來比北方正規軍能打。

  所以說,戴維斯的控制力遠遠不能跟林肯相比,所以林肯可以玩獨裁,戴維斯是無論如何玩不來的,他要是敢學林肯,分分鐘下面的農場主就會弄死他,換個新代理人上台。

  這樣一來,聯盟軍的動員能力跟效率就遠遠比不上北方軍了,如果不是中國人太能打,接連吃掉了北方軍的好幾個精銳軍團,導致整個西部戰場全部糜爛,那麼北方軍依靠絕對的兵力,恐怕南方軍早就叫苦不堪,根本沒工夫,也沒能力去玩所謂的迂迴進攻。

  不過話說回來,北方軍能在西部戰場全部糜爛,接連損失七十萬主力軍的情況下,還能拉出比南方聯盟軍更多數目的部隊來穩定東部戰場,甚至還同時在北部戰場頂住了英法聯軍的侵襲,本身就說明北方軍的實力雄厚,是防高血厚的典型。

  對付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指望靠速攻取勝,那是不現實的,只能一直掌握戰場主動,靠接連的放血,讓北方軍喪失繼續作戰的信心,如此才能更快的結束這場戰爭。

  這麼想過之後,石牆傑克遜立刻決定給挺進華盛頓的斯圖亞特下達新命令,要求他儘快脫離戰場,趁著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全部撤回巴爾的摩。

  「聽著,士兵。」傑克遜看著那名傳令兵,表情嚴肅的道,「你要趕緊回去,告訴你們的將軍,要他不要戀戰,更不要被華盛頓迷惑了雙眼,趕緊撤回來才是明智之舉!在這裡,我們還有更多戰鬥要打,少不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

  相反,如果他在華盛頓眷戀不走,萬一貽誤了戰機,或者給部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那他的軍旅生涯就結束了,而且我還會親自送他上軍事法庭,我保證!」(未完待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