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有數量
清末民初,瑞典在上海開設商號4家。宣統二年,瑞典維昌洋行設上海分行,資本10萬瑞典克郎。是18家瑞典和比利時廠商的代理,負責總行在中國的全部業務。進口產品為紙張、紙漿、造紙機械、電器機械、電話器材和鋼鐵。出口產品為油菜子、胡麻種子和菸葉,同時兼營船務。
根據統計學家g*宋德貝格在一份立論詭異而又法人深思的關於國民性格的研究報告中,說瑞典人愛好技術工作。根據這種性格使得瑞典人對於人們缺乏興趣的現象有連帶關係,從而樹立了一種歷史悠久的彩殼和冶煉的傳統,因此而造就了技能高超的工人。這種技能反映在瑞典機械製造業的產品上。
瑞典鋼鐵工業的特點,一是極大部分為私有企業,二是各鋼鐵公司有專門化的生產方向,三是特鋼比重大。特鋼如合金鋼、高碳鋼占瑞典粗鋼總產量的一半,遠高於其它生產國的比例,比較著名的公司有阿維斯塔謝菲爾德、山特維克、歐沃克、烏德霍姆等。
李默涵選擇和瑞典交易也是有幾個原因的,首先是因為美國目前全力趕工滿足歐洲訂單,李默涵的訂單即便有洛克菲勒財團在其中運作,也很難保證按時足額到貨。所以李默涵不得不尋找其他合作夥伴。恰好這時的瑞典遇到了困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瑞典還不能完全自給自足,瑞典主要缺少的是糧食,尤其是小麥。在1914年以前的幾個年份之中,瑞典國內所需要的黑麥百分之十七、所需要的小麥的百分之四十八、所需要的其他穀物的百分之二十九都必須依賴進口。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瑞典現代工業還需要很多基本產品,包括紡織工業和橡膠工業所需要的某些原料在內。最後,為了生存,銳端必須保持本國的出口,尤其是木材、紙張、機械和其他機械製造產品、鐵礦砂等。因此,到這個時候為止,瑞典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依靠的穩定的外號買一,遠勝於比較原始經濟時代。李默涵正是利用這個機會,用大量的農產品和棉紗和瑞典人換購自己繼續的機械和工業產品,其中就包括了當時極為先進也極為緊俏的滾珠軸承。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一座年產120萬噸煉鐵高爐、兩座100噸煉鋼平爐,大型燒結機一套、50孔大容積焦爐兩座,初軋及鋼杯連軋機一套、鋼軌連軋機一套、200毫米無縫鋼管軋機一套,4500毫米二輥式中厚板軋機,以及鐵礦、原料場、電廠、公路及鐵路運輸、水源等高爐、燒結、焦化和相應的輔助配套等項目,根據初步推算僅完成一期工程,鋼鐵廠總設備重達18.5萬噸。
這張大訂單把瑞典商人們樂瘋了,他們顛顛地前前後後忙碌著,只為早日完成訂單。如果這批設備先運到上海,然後在運到徐州,那麼會很麻煩。如果運到青島,再走膠濟鐵路轉津浦鐵路會方便很多。但是,李默涵又怕日本人會在其中做手腳。好在連雲港港口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部分機器設備可以從這裡上岸。
比煉鋼設備更早到的是一批軍用磁石電話機,一批懂英語的軍官們已經接受了美國方面隨電話一起過來的工程師的培訓,現在轉由他們開始培訓黨衛軍自己的話務員。
「看著,這部電話打這一部,這樣就算接通。」軍官們一邊說著,一邊把兩部電話的線頭擰在一起。
「如果要打這一部電話,就是這樣。」說著軍官又把剛才擰起的線頭拆開,重新擰到另一部電話的線頭上。「這就是在演示電話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磁石交換機工作時就是話務員守在交換機前,看到有人打來電話,接聽問他要打誰的電話後,拿起對以打電話的人的線塞插在接電話人對應的塞空里,再用交換機上的設備振鈴,接電話的人聽到鈴聲後接起電話就算完成打電話的過程了。那個線塞塞繩實際就是每部電話機延伸到交換機那裡並聯的線頭,塞孔也是如此,線塞**塞孔實際就是把兩部電話的線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通路,和我剛才把兩個線頭擰在一起的動作起得作用一樣。交換機只是多了些來電話時的燈光聲音顯示以及振鈴設備,因為打電話主要是採用手搖發電控制磁石的磁力,使話務員知道誰打了電話,誰電話打完了,所以稱之為磁石交換機。
「你們明白了沒有?」教學的軍官大聲喝道
「明白了。」電話兵們齊聲高喝
有一個士兵小聲嘟囔道:「還是要人手工接插,要是能由機器自動接插轉接電話,那該多好啊?」
在旁聽的李默涵恰好聽到了這個士兵的嘀咕,自動接插轉接電話,那就是自動化交換機了,確實比這種人工操作的機械化交換機要先進。但是自動化真的比機械化好?
機械化是按照一定的生產程序而操作的機器,這裡的程序指的是工序步驟等加工層面上的東西;自動化卻是在電子計算機的控制下能適應不同情況而自動操作的機械。從科技進步的角度上來看,自動化比機械化要先進。但是從中國的發展特別是追趕列強的角度上來講卻未必是好事。機械化時代整體科技水平工業生產能力的差距即代差卻又不是那麼的明顯,相比較資訊時代的絕對代差即『質』的代差,機械化時代更多的卻是相對的即『量』的代差,相比『質』,『量』更容易趕上。
比如中國在民國時代就創造過許多個工業中的第一,比如中國第一艘萬噸輪,1920年下水,排水量14,750噸,時速10.5-,遠洋運輸輪,美國訂單,此後又生產了另外3艘;中國第一家飛機專業製造廠:1918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中國第一輛汽車:1929年,65馬力,載重為1.8噸,瀋陽遼寧迫擊炮廠。中國第一輛標準蒸汽機車: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無一例外,這些成就雖然都背負著第一的名號,看似是從無到有的「質」的突破,卻沒有一個能實現量化生產的。比如不計成本集合舉國之力,全民國湊齊造一艘戰列艦應該夠了,可就這麼一艘又有什麼用呢?
相比德國英國代表的歐洲工業技術水準,美國還有蘇聯差很多,但是他們卻形成了規模化生產,美國的優勢在於單一工業產品在一個工廠的製造量遠遠超過德國英國,美國是勝在產量上即生產環節,而不是製造工藝技術設計的先進上。而蘇聯之所以迅速完成工業化很大的因素在於學習美國,在科技水平,人員素質並不具備優勢的前提下,短短十年就完成工業化並形成了對德國的反超,當然美蘇兩國有德國英國無從匹敵的優勢,資源,人力,市場。
美蘇的這些優勢我們都有,與美國比,我們缺的是原始工業積累即資金的匱乏和科技人才技術工人的缺乏;與蘇聯相比,差距小一點,但是別忘了沙俄已經建立了初步完善的重工業體系,已經能製造戰列艦機車等最高水準的工業品,當然也留下了一個大基數的技術人員隊伍。
所以,現在中國或者說李默涵首先要做的是量的積累。想到這裡,李默涵頓時豁然開朗起來,他決定,要把各種學校、技校的數量增加一倍以上,為自己也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郭四德這時輕手輕腳地走了過來,湊到李默涵耳邊,低聲說道:「督軍,濰縣那邊出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一個名叫尤民的人。
尤民原名尤保誠。先後畢業於濟南陸軍小學和保定陸軍中學。辛亥革命後,曾任三十九混成旅總教練。1913年,孫中山發起第一次討袁時,尤民於聊城暗招舊部響應,後因泄密奔走上海。1915年春,尤民帶領民軍於青島隨革命黨人參加晾甲埠之役。同年秋,赴上海參與聯絡江南各省聯合反袁活動,並赴江陰規勸某部炮兵司令方更生、 師長蕭光禮等起義,被推為總司令,通電獨立。
1916年率江陰舊部至山東周村,任前敵司令部參謀長。袁世凱死後,孫中山撤銷反袁之中華革命軍,同年10月段祺瑞派心腹曲同豐來山東改編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尤民與吳大洲意見不合,其所屬部隊和民團亦不接受收編。曲同豐將尤民部旅長趙得勝槍殺,所部譁變,尤民難逃。
曲同豐遂立刻電告李默涵,要求抓捕尤民。
「那麼,這個尤民抓到了沒有?」李默涵和郭四德走到門外
「抓到了。」郭四德說道:「他一下火車就被軍情處的人抓住了。」
「混蛋。」李默涵罵道:「只是曲同豐來的電報,又沒有我的命令,誰下令抓人的?」
郭四德趕緊一低頭,「我不知道。」
「查。下命令的人立刻撤職。」李默涵怒道
郭四德眉頭一皺,問道:「那~那個尤民~?」
「尤民?先關起來,好好招呼,不要為難他。」李默涵說道
「是。」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