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獵殺時刻
加力爬升與李海爭奪高度,李海突然俯衝直撲低空突防友機時,他們又立即跟進俯衝前往攔截。
實事求是地說,擔負掩護任務的兩架陣風M的戰術是沒錯的,這支由四架陣風M組成的印空軍對抗分隊的指揮官,是有兩把刷子的,這幾名飛行員也是有一些本事的。
起碼,在當前的氣象條件下敢做低空掠海突防飛行的,那都是藝高人膽大之輩。
可是,他們遇上的是曾經在西太平洋讓強敵海空軍部隊吃足苦頭的超級王牌。
在美國海軍「最有威脅的飛行員名單」上,李戰、李海師徒二人占據榜首和榜二。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而相對於師父李戰,李海對水面艦艇部隊的指揮作戰更有心得,他擔任過一任護衛艦的艦長,取得耀眼成績。
暫且將高空俯衝下來試圖攔截李海的兩架陣風M編為1號陣風M和2號陣風M,低空的兩架編為3號陣風M和4號陣風M。
當他們看到那架龐大的583號殲-15T以極其詭異的大過載姿態掉轉了機頭,直直地沖他們而來的時候,他們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方由上往下,你由下往上,無論是高度速度還是機動能量,優勢盡在我方之手。
你這麼做,是在尋死嗎?
他們毫不猶豫地打開了火控雷達,對李海進行鎖定。他們成功了,即便李海做了規避機動,他們依然緊緊咬著,雷達波束始終鎖住了583號殲-15T。
這時的583號殲-15T座艙里已經響起雷達告警聲,李海卻充耳不聞,目光在1號、2號陣風M和3號、4號陣風M的相對位置上迅速觀察著,心裏面快速計算著。
就在人聲告警急促起來的時候,李海再一次做出了規避機動。
他大角度轉彎壓坡度,再一次以一種詭異的大過載機動,將機頭指向迅速轉換為指向低空的3號、4號陣風M!
這又是一個近乎180的機動。
殲-15T的機動性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將法蘭西引以為傲的陣風M遠遠地甩在了一邊。
李海並沒有停止動作,而是一路加速向3號、4號陣風M撲去。
幾乎同時,高空的1號、2號陣風M,分別發射了一枚米卡空空飛彈,他們發射的時候,的的確確看到583號殲-15T在做規避機動。
但是,印度飛行員認為,在這裡距離上,在如此的高度差上,任何規避機動都是無法躲過兩枚米卡空空飛彈的攻擊的。
即便看到583號殲-15T調整了指向沖向低空掠海突防編隊方向,他們也不認為對方能躲過這次攻擊。
李海發足狂奔,利用剛才爭取到了的高度,開足了加力,催動著583號殲-15T以跳樓式的姿態斜斜地朝3號、4號陣風M的前方俯衝!
很快,583號殲-15T的雷達信號消失了,看上去像是中國海軍飛行員操作失誤扎進了海里,否則難以解釋。
緊接著,讓1號、2號陣風M飛行員驚恐的一幕出現了。
他們發射的兩枚米卡空空飛彈在失的後,立即重新搜索目標,於是就輕而易舉地「看到」了3號、4號陣風M那四個通紅的菊花!
好死不死,兩枚米卡空空飛彈分別鎖定了3號、4號陣風M!
頃刻間,3號、4號陣風M被米卡空空飛彈的戰鬥部爆炸產生的碎片和衝擊波,撕裂了機身,法國佬的飛彈打法國佬的戰機,這一場矛與盾的對決,盾的一方一敗塗地。
失去控制的3號、4號陣風M乾脆利落地扎進了海里,迅速被洶湧的海浪淹沒,飛行員根本來不及跳傘。
1號、2號陣風M的飛行員嚇壞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低級的誤擊!
他們既然在前半球有隊友存在的情況下發射了飛彈,那麼說明他們對米卡空空飛彈的性能是沒有吃透了。
米卡空空飛彈採用的是主動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相結合的制導方式,主動雷達失的後,紅外製導持續工作,再一次捕捉到目標時,可不會管是友機還是敵機,它們只會撲向紅外信號最強烈的那個目標!
米卡空空飛彈導引頭上的主動雷達,重新截獲的目標信號,也只能是3號、4號陣風M,因為此前的目標信號已經丟失了,包括載機上的火控雷達,在沒有載機持續照射指引的情況下,飛彈導引頭的主動雷達當然是按照本身的作戰邏輯進行工作!
在雙重鎖定下,3號、4號陣風M的命運已經被註定了,這兩名印度空軍飛行員的逃生機率等於零。
那架583號殲-15T是如何做到在雙機雙重鎖定的情況下脫離照射的?
釀成大錯的1號、2號陣風M飛行員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駕駛1號陣風M的編隊上校指揮官,他可是有過擊落兩架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戰績的王牌,是這批受訓飛行員里的帶隊教員!
沒有任何人給他答案,而很快,他們的末日到來了。
兩道長長的尾焰出現在下方,正在加速向他們撲來。
「飛彈!飛彈來襲!」1號陣風M的上校指揮官驚恐大喊,立即進行緊急規避飛行,他打算連續滾筒,改變飛行軌跡的邏輯,同時拉開距離。
而他的僚機恰好是同樣的想法。
可是不巧的是,他的僚機在選擇翻滾方向的時候,恰好與他的相反。
兩機本身距離不遠,保持著攻擊和掩護的姿態向下衝擊的。按照正常的滾筒機動,兩機的軌跡不會相交,更不會在同時在某個點相交。
問題是,現在有兩枚很有可能是水面艦艇發射的防空飛彈正在由下而上加速撲過來,因此,他們的規避機動幅度更大,且是都有向下角度的。
當兩架陣風M完成滾筒機動,兩名飛行員都在擺頭尋找飛彈的位置,當他們正視前方時,看到的是友機那直愣愣的機頭……
「嘭!」
海空中一聲巨響,蓋過了暴雨的聲音。
一團火焰出現在距離海平面大約三千多米的天空。
被他們認為是水面艦艇發射的兩枚飛彈義無返顧地扎進了那團火焰之中,然後近炸引信啟動,戰鬥部爆炸。
顯而易見,這兩枚飛彈是採取紅外製導的空空格鬥飛彈,壓根不是水面艦艇發射的主要以主動雷達為主要制導方式的防空飛彈。
而且,這兩枚飛彈是李海打出來的!
問題1,李海是如何讓自己的583號殲-15T從陣風M的火控雷達鎖定範圍中消失的?
問題2,他又是怎樣做到在兩架陣風M毫無察覺時,就成功發射了兩枚PL-10E格鬥飛彈的?
李海將整個戰場局勢扭轉過來的關鍵在於脫離敵人的雷達鎖定。
他的做法是濃濃的李戰風格——從低空突防的3號、4號陣風M的尾部向下俯衝,在距離海平面僅僅三十米拉起機頭改平。
最⊥新⊥小⊥說⊥在⊥⊥⊥首⊥發!
當時,兩台WS-10發動機的尾噴口和最高海浪之間的距離僅為兩米多,噴射出來的熾熱尾焰將海面吹出兩個旋渦,也就在這一刻,發動機尾噴口的紅外信號特徵瞬間消失了。
而在無限接近海平面的情況下,戰機的雷達反射信號混在了海浪雜波里,同時脫離了敵機主動雷達的鎖定。
殲-15T有差不多二十三米長,李海將機頭拉起來仰角差不多八十度的時候,尾椎位置差不多是插在了海浪之中的,極度的危險。
要知道,3號、4號陣風M低空掠海突防的高度是兩百米!
這個高度對印度空軍飛行員來說,已經是極為危險的高度了,而且還是在複雜氣象條件之下。實際上,若非駕駛的是陣風M這種操縱性很好的戰機,印度空軍飛行員根本不敢做如此超高難度的戰術動作。
對於空速動輒幾百公里每小時的戰鬥機來說,區區兩百米的距離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稍稍揉下眼睛、不小心動一動操縱杆,戰機就會一頭扎進海里。
李海是無意之中讓敵機相互傷害的嗎?
顯然不是。
他在向低空突防的3號、4號陣風M俯衝攔截時,就想到了利用這兩批陣風M的相對位置關係以及3號、4號陣風M那明顯的四個發紅菊花,扭轉戰場局勢的同時,形成一個讓他們誤擊的態勢。
這個四兩撥千斤、禍水東引的計劃,關鍵點在於1號、2號陣風M發射飛彈的時機以及自己是否能夠順利脫離鎖定。
好在,1號、2號陣風M的飛行員相當給力,並沒有讓李海失望。
而李海也沒有讓自己失望。
利用敵人的飛彈解決了敵人之後,李海是顧不上去欣賞傑作的,而是加速衝進了暴雨團,將自己隱藏在狂風暴雨之中,當時他的高度距離海平面不到五十米,處境極度危險。
他憑藉著超高的飛行技術以及殲-15T良好的低空性能,在這個高度迅速完成了機頭指向的調整,加力爬升後,採取仰射的方式,對1號、2號陣風M分別發射了一枚PL-10E格鬥飛彈。
在那個位置仰射空空飛彈,看上去像是水面艦艇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以至於讓1號、2號陣風M的飛行員產生了誤判。
李海是準備繼續發射第二輪飛彈的,時機在進一步拉近距離之後,可是後面的事情出乎他的意料。
1號、2號陣風M居然在規避機動的時候,腦袋對腦袋,相撞了!
迎頭相撞啊,那個慘狀!
飛行員別說跳傘了,屍骨能不能存留下來就是個問題!
等到李海爬升到發生空中相撞事故的現場空域,除了看到一些殘留下來的煙霧,再無其他痕跡,仿佛這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般,他倒是感到遺憾和戀戀不捨起來,而且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唉,和印度空軍搞對抗算是踢到棉花了。
暴雨逐漸停了,厚重的雲層慢慢散去,陽光一片片灑下來,海域空域像是做了一次高達88元一次的精洗一般,潔淨透亮起來……(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