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獨斷專行
第372章 獨斷專行
李葵和蕭鞅各自帶著軍隊在中原的泥地里打滾,李承嗣在率軍從平陽戰場戰兩個月後,又馬不停蹄的從平陽來到了陝縣,解了陝縣之圍。
在陝縣修整了十餘日之後,這才率軍乘勢東進。
在六月初二,奪回了函谷關,初五奪回龜池。與其說是奪回,不如說是進駐。因為劉絳直接把這些地方的駐兵全都撤走了,雙方並未在這兩處交兵。
李承嗣於是統率大軍繼續東進,準備一鼓作氣,解洛陽之圍。
對西軍來說,蘇逵的計策很成功,平陽之圍是解了,但也讓洛陽的戰役規模升級了。
雙方在洛陽地區的總兵力,達到了四十萬人。
從偏師對主力變成了主力對戰主力的戰略決戰。
東軍的總兵力是十五萬人左右,西軍加上洛陽的守軍差不多是二十五萬,幾乎都匯集了各自的精銳戰兵。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而且這一仗,不光是李承嗣,原本一直在河東鎮守的齊王李衡也率軍前來。
城中的李承信見到東軍退至部山結營,就知道定然是援兵趕到了,於是當即派遣信使出城與李承嗣恢復通信。
李承嗣則讓信使告知李承信,命他繼續堅守洛陽,不必率軍而出跟主力匯合,等到雙方大戰開啟之後,再伺機而動。
劉絳這邊則把圍城軍隊全都聚攏到了部山南麓,占據險要,準備跟西軍接戰。
而此前鎮守上黨的趙夜叉,率自己的左屯衛下屬的一萬五千兵馬趕到了洛陽戰場。
同時代州刺史高秀智也率領代州和晉陽的兵馬萬餘人作為援軍,此時正在趕路,不日即可到達。
劉絳把留守普陽和上黨的兵馬都動用了,也是表明了此戰的重要性。自從蘇逵獻策讓伴攻陝州吸引火力,解平陽之圍,劉絳其實就明白,這麼一來等於是把西軍主力吸引過來。
洛陽這場也註定成了雙方的戰略決戰。
西軍大營在谷城,一大早李衡就率領數百騎兵越過水,向東巡視,觀察東軍的布置李衡左右,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心腹精銳,其三子李豐也侍候在側。這支數百人的騎隊一直來到部山,望見東軍的大營才停下腳步。
李衡見到眼前的營壘布置得當,防衛緊密也不由得感嘆,「東軍占據險要,要是堅壁不出,不知道能跟我軍耗到什麼時候。」
李豐則問道:「若是劉賊堅壁不出,如之奈何?」
李衡搖了搖頭,「他會出戰的,此戰劉大紅雖然兵力不如我之雄厚,但以如今的局勢,中原情況危急,東軍也拖不得了..:」
當然,我軍更不能拖。
李衡在看了一圈之後,打馬回返大營。剛一進營門就有信使告知,說陛下召見太尉。
他在西朝跟劉絳一樣,也是三公之一的太尉。
隨同天子近侍一同來到谷城城內天子行在,重要將領已經都到了。
司徒尚書令薛慎疑,驃騎大將軍薛不疑,車騎大將軍、兵部尚書桓綸,陝州刺史李承贊,鎮軍大將軍王重威,刑部尚書樊元固,華州刺史桓林,秦州刺史段仲玄,冠軍大將軍段叔謀。
西朝的核心人物基本聚齊了。
眾人在見到李衡之後,紛紛點頭示意,李衡也點頭算是還禮,而後入座。
天子李承嗣才從後堂出來,還詢問了李衡叔父去觀陣有什麼收穫。
李衡則搖頭道:「東軍大營防衛緊密,犬牙交錯,占盡了北部之利,我軍想要決戰只能越過水在部山與敵合戰。且劉絳乃天下名將,威震海內,大戰之前絕不會給我們露出破綻。」
那意思很明白,你先找到敵人的防衛漏洞來個速戰速決那你就別想了。
人家打三十年仗了,還不知道輸是怎麼寫的,跟這種對手碰上,就別想著輕鬆拿下了即便是你兵力占據優勢。
李承嗣得到答案也不失望,因為原也沒指望能速戰速決。
這對手他也是碰過的,還碰的頭破血流。夾河之戰他輸得那是相當慘了。折損了將近十萬兵馬。
此戰看似兵力占優,但全軍上下都沒人敢掉以輕心,輕視東軍。別看對方是有十幾萬兵馬,就是只有幾萬人,那也是劉絳在領軍!人的名,樹的影!
最後西軍還是要決定越過水,正面跟對方合戰。
其中薛不疑率左軍,李衡領右軍,李承嗣和薛慎疑坐鎮中軍。軍議定下了各軍的統屬,和出擊的先後次序。
而洛陽的數萬軍力,則成了此戰西軍方面的預備隊和勝負手。
鄭山大營里,東軍的將領們同樣聚在一起,開啟軍議。
此戰,劉絳命周達為左軍督,率領右屯衛和右御衛,共四萬兵力。
王昌為右軍督,率領本部右翊衛三萬兵馬,和左御衛的兩萬人,共五萬人。
劉絳統率三衛和自己的護軍,共六萬餘人作為中軍。而左侯衛大將軍桓修仁則負責監控洛陽城中的西軍。
周達則提出了質疑,理由是洛陽城中還有四五萬人,如果桓修仁抵擋不住城中的西軍,整個戰場的形勢就會讓東軍腹背受敵。
劉絳則連連擺手,表示我就這麼決定了,不更改了。我相信桓大將軍能夠頂住洛陽之兵。
周達聞言,也沒法再說了。
實際上,除了周達之外,如今在軍中敢於質疑劉絳決策的,基本上寥寥無幾了。
也就是周達和趙夜叉這種老兄弟,其餘即便是王昌、桓修仁、曹文振這種軍中大將也都是劉絳一手提拔的。
對劉絳的軍令,基本上已經可以稱之為盲從的地步。太尉的軍令,執行就對了!
桓修仁甚至拍著胸脯保證,自己肯定能擋住洛陽西賊。
出了中軍大帳,周達還是面上一片憂色。
與他並肩而行的趙夜叉見到他十分憂慮的模樣,寬慰道:「大紅是什麼人,你還不夠清楚,從不打沒把握的仗,他敢這麼篤定,想必是還有後手,他命人招我率軍過來的時候,還有使者向北去了,就算李熊心要坐鎮代州,劉逢吉要盯著普陽,代州高秀智也能率軍前來支援,我如果猜的不錯,晉陽兵和代州兵就在路上了,說不定就已經到了河內了。」
周達點了點頭,但隨後又搖了搖頭。
「即便如此,此戰仍然兇險,大紅如今權傾朝野,越來越獨斷專行了。」
趙夜叉笑道:「就跟當年的太祖一般?」
周達也跟著笑了笑,誰到了那個位置能不獨斷專行啊?
就是不知道,這個小兄弟打算什麼時候改朝換代,到時候咱也能當個國公了吧?
怎麼也想不到,當年那個傻乎乎的後生,一步一步都走到這個位置上了。
跟皇帝的寶座也就差一步了。
就是不知道這一步,他還得走多久。他只希望能活著看到。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