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我被劉備撿回家> 第34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追讀!)

第34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追讀!)

  聽完李翊的分析,眾人想想也還真是這麼個理。

  彭城周圍的土質疏鬆,又沒有護城河。

  而張遼手上也只有兩千人,肯定不能把士兵精準的投入到每一個戰區去。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只是,

  好像還是哪裡不太對。

  咳咳……

  劉備輕咳兩聲,「穴戰古來皆有,軍師的分析不無道理,只是……」

  話鋒一轉,「只是軍師也說了張遼有大將之才,他會不會有所防備呢?」

  劉備已經是在儘量給李翊找補了。

  因為彭城確實很適合穴戰,只要是個中人之才的將領都會提前做好防備。

  「倘若那張遼在城牆根下,埋幾口大缸,必能監聽我軍動向。」

  「如此穴戰之計不就行不通了麼?」

  張飛就沒有像劉備那樣高情商了,直接大聲指出了穴戰的漏洞。

  還是《墨子·備穴》篇,裡面既提出了穴戰的可行性,又指出了如何破解穴戰。

  主打一個我防我自己。

  那就是在城內沿牆根每五步挖個井穴,每處穴內埋下一口大缸或者陶罐,然後用皮革牢牢覆蓋住。

  之後便是「使聰耳者狀嬰而聽之」,這也被叫做「瓮聽」。

  專門用來防地道戰的。

  「翼德!」

  劉備狠狠地扯了一下張飛的肩膀,暗示他能不能說話不要這麼直。

  多少給人家留一點面子啊。

  像劉備之前的話術,情商就很高。

  即便李翊的計策真的不可行,至少也有個台階下,不會過多損害他的權威。

  但像張飛這樣大聲指出來,就有點兒不懂職場的御人之道了。

  或許這便是三兄弟,劉備能當老大的原因之一吧……

  李翊卻是神秘一笑:

  「張將軍說的是也,穴戰的確容易防備。」

  「但別忘了,兵法有雲,『是以十攻一也,則我眾而敵寡也』。」

  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意思是打仗就是要發揮人數優勢。

  相當於孫武是肯定了以多欺少的戰法,認為這才是打仗的真正戰法。

  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雖然值得讚許,卻不是大將之法。

  劉營中來的都是些高級軍官,兵法多多少少是讀過的。

  知道李翊是在提醒眾人,我們還有人數優勢。

  可具體該如何發揮呢?

  這時候就要考驗軍師的臨陣調遣之能了。

  劉備、張飛兩兄弟以及眾將,驀地轉過頭來,用新奇的目光看向李翊。

  李翊不緊不慢地說道:

  「穴戰之難,無非是懼敵『瓮聽』之法。」

  「我們可派出一支兵馬,每到入夜時分,在彭城外敲鑼打鼓,佯裝要夜襲。」

  「鼓一敲,鑼一打,張遼自然無法監聽城下動靜。」

  「如此往復,張遼必以為我要用疲兵戰術,從而疏於防備。」

  「如此,我們便能用最短的時間挖出一條地道來。」

  「地道一成,再遣一支敢死之士,潛入彭城,裡應外合,放我大軍入城。」

  「如此彭城可破,張遼可擒也。」

  李翊一邊用手比劃,一邊將計策娓娓道出。

  中軍帳內,立時炸裂。

  劉備也好,張飛也罷,無不為之精神一振。

  眾人眼中的疑慮也頓時打消,原來這便是軍師說的發揮人數優勢!

  我們不僅可以一邊派人挖地道,還能派人組成大部隊,佯作夜襲。

  這下原本有些不開竅的軍官,總算有點兒理解孫武強調的人數優勢是什麼了。

  像張遼人少,他肯定不能夠分身乏術,一面監聽城牆動靜,一面還要防止敵軍夜襲。

  專以我之優勢,攻敵之劣勢。

  妙哉!妙哉!

  陳到尤為激動,他其實算是劉備軍中待在李翊身邊時間最長的武將了。

  平日聽到李翊的高談闊論,陳到往往為之嘆服。

  現在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力挺李翊。

  「主公!軍師之計當真精妙絕倫,末將以為此法必可瞞過那張遼!」

  張飛也連連讚嘆:

  「張遼手中只兩千人,定然無法分身乏術,俺也以為可行!」

  劉備大喜,欣然道:

  「就依軍師之計,速速組工兵曲,由陳到統領。」

  「趁夜暗掘地道,拿下彭城!」

  「喏!」

  陳到拱手領命,其餘諸將亦欣然領命。


  ……

  做戲要做全套。

  再多的謀劃,也只是紙上談兵。

  真正的難點在於具體的實施。

  在李翊的建議下,劉備在白日便親自率軍兵臨城下。

  但見彭城之上,張遼排開陣勢。

  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

  張遼本人更是威風凜凜,儀表堂堂。

  劉備忍不住對一旁的李翊,嘖嘖稱讚道:

  「張文遠麾下兵馬如此雄壯,真乃將才也。」

  李翊半開玩笑道:

  「待我去城下以正言感之,使之來降主公。」

  劉備瞳孔猛然睜大,大奇道:

  「軍師所言當真?」

  「若果能說服張文遠來降,則遠勝彭城一郡矣!」

  那當然不是真了……

  真想只憑兩句嘴炮,就讓人家倒戈卸甲,以禮來降,那是需要很多前提條件的。

  不過嘴遁攻擊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張遼對呂布確實沒那麼忠誠。

  呂布後來生死存亡的下邳之戰,就完全沒有張遼的參戰記錄。

  根據陳琳寫的《檄吳將校部曲文》記載,曹操是一到下邳,呂布還沒戰敗,張遼直接就率眾投降了。

  如果說檄文有誇大成分在,那麼根據《三國志》記載,也是呂布被擒,張遼便率眾投降。

  由此,至少可以推斷張遼肯定沒有力戰,保全了自己的軍隊,以此來作為投降的籌碼。

  不然以張遼的職場履歷,老曹不可能直接拜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綜上,

  張遼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三次追隨殺害自己舊主的人。

  董卓殺丁原,他還跟著董卓。

  呂布殺董卓,他還跟著呂布。

  曹操殺呂布,他還跟著曹操。

  主打一個隨波逐流,只是到了曹操那兒,算是跟定了他。

  所以,張遼才是真正的飄零半生,終遇明主。

  李翊知道自己靠一席話語,不能直接說服張遼來降。

  但堅信這肯定能對他的心態造成影響,這有利於「穴戰」之計的實施。

  劉備遣張飛領十餘驍騎跟在李翊身邊,護送他到了城下。

  卡好距離之後,李翊高聲沖城樓上喊道:


  「請張騎督來與我說話!」

  城樓上的張遼聞得喊聲,探頭去看,見是一小郎,便欲出城。

  副將急忙將之攔住,道:

  「如今敵眾我寡,將軍乃軍中肱骨,倘若有失,彭城危矣。」

  「望將軍三思……」

  張遼聞言,輕聲笑道:

  「那小郎領十數騎尚敢驅至城下,我渾不如一小郎耶?」

  一言蔽,張遼率數騎出了城。

  與李翊來了一個照面……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