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第571章 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林聯盛搞技術非常不錯,可他的文字底子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這倒也有情可原,畢竟從小就被送去美國讀書。
林聯盛通報的情況,除了滕毓藻和他哥哥林聯輝,以及兩個參與其中的留美幼童聽得明白外,再就是衛靖海、李玉林、左名揚、唐紹儀、周學熙這幾人了。
而其他人,都聽得一頭霧水。
即便是那些留美幼童出身的人,對於無線電電報機這個新奇的洋東西,也從未聽說過。
這些人絕大多數似乎感覺到林聯盛說的有一絲新奇不同之處,可又沒聽到林聯盛說出這個電報和現在使用的電報有什麼根本不同,好像就是說這種新式電報機,收發報距離要遠一些而已。
林聯盛通報過後,滕毓藻看到在場的人的表情,不由笑了起來。
滕毓藻有些興奮地說,「林署長通報的,我猜你們都沒聽出其中的關鍵之處吧。」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在座的林氏兄弟,現在都是署長,不過眾人都聽得明白,滕毓藻說的林署長,是指林聯盛。
「林署長說的這個電報機,可不是咱們現在使用的電報機,咱們現在使用的電報機,信號是需要通過架好的銅線才能傳到某個地方。」
「也就是說,電報線路通到哪裡,咱們的電報才能發到哪裡?」
一旁的周馥越聽越迷惑,終於忍不住問滕毓藻。
「興甫,莫非林署長說的這個電報,不需要有電報線就能收到電報?」
現在在直隸和山東地面上,所有人都算上,只有三個人敢當面稱呼滕毓藻的字,第一個就是周馥,另一個則是寧星普,而李玉林也只是在私下裡才會如此,公開場合還是要規規矩矩稱呼滕毓藻為大帥的。
滕毓藻笑著對周馥說,「周大人,你說的不錯,你可能沒注意到,這個新式電報的名字里可是帶著無線這兩個字的。」
滕毓藻的話,不止讓周馥大吃一驚,會場中絕大多數人也都大吃一驚。
徐世光驚詫地問道,「大帥,這麼說,如果我在登州有一台電報機,一旦有什麼事情,就可以向濟南府的周大人請示裁決了?」
徐世光原本想說和天津通報的,可一想到周馥不是很待見他,如果此時說出天津,這會讓周馥更加反感他,畢竟周馥可是他的頂頭上司。
滕毓藻笑著點頭說,「徐大人所說不錯,的確是這樣。」
滕毓藻又轉向眾人,「無線電報這個新東西,不僅能見省去建設電報線路的成本,大大方便民間通信需求,在軍事上更有極大意義。」
「老師。」
吳佩孚已經急不可耐地插嘴問道,「如果我帶回張家口一台,是不是我就可以和老師通報請示情況了?」
「對,不只是你在張家口,你帶著這個東西就是到庫倫,我都能及時得到你的消息。」
「甚至就是你在行軍途中,只要架起足夠高的天線,我們也一樣可以相互收發電報。」
「還有。」
滕毓藻不管喜不自勝的吳佩孚,以及有些目瞪口呆驚詫不已的一眾將領們,對葉祖珪和薩鎮冰說道。
「你們在海上應該最清楚,有時明明知道自己一方的艦隻就在附近,可在茫茫大海上,想要找到對方還是十分艱難的。」
「尤其是艦隊一旦入海,陸地上的人想要了解他們在海上發生的事情,那就是比登天還難。」
「可如果有了這種新式電報,如果鼎銘你率艦隊出海,不必派快船回來通報,坐在你的旗艦上,你就可以和在海軍部的桐侯聯繫上,甚至電報都可以直接發到咱們這新軍司令部或者我這總督府來。」
「還有,如果咱們的駐外領事館安裝有這種新式電報機,就可以隨時向國內發回情況通報了.」
滕毓藻這一番話說完,立刻引得眾人熱烈議論起來,尤其是一干將領們議論的更為熱烈。
待眾人議論一會後,滕毓藻才又笑著說。
「你們還不要高興的太早,現在這種電台對於天線的要求還有些高,個頭也有些大,攜帶還十分不便,目前還只適用於固定地點安置,比如陸地上和軍艦上。」
「不過,林署長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我說的對嗎?」
最後一句話,滕毓藻是對林聯盛說的。
林聯盛滿臉笑意地點頭說,「是的,我們已經可以做出來大帥所說的這種大個頭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了,按照大帥的指點,我們在發射信號的強度以及天線小型化方面,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最多再有一年左右,便於攜帶的無線電報機就可以試製出來了。」
不僅是磁檢波器是按照滕毓藻提供的思路試製出來的,新式電報機也得到了滕毓藻的多方指點,現在林聯盛相信,他們按照滕毓藻指點設計出來的新式電報,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了。
只是滕毓藻要求保密,所以既沒有公開,更沒有申請人和專利。
甚至在滕毓藻的指點提示下,他們已經試製出了滕毓藻叫做電子管的器件,一個小玻璃泡就可以大大增加收發信號的強度,只是還有些不穩定而已。
現在,林聯盛正在和周學熙掌管的《震旦實業發展公司》下屬的電氣公司研究所在聯合改進電子管,一旦成功,就會交給他們生產。
按照滕毓藻的要求,最終會在銷售出去的產品中提取相應專利費交給兵工署,這筆錢會由兵工署統一分配用途。
林聯盛的通訊署,是由參謀部和兵工署雙重管轄的。
林氏兄弟之後,就是那些高級將領們各自通報他們的情況。
劉玉枳的第一鎮駐防山東,不要說山東現在歸滕毓藻管轄,更何況還有周馥在山東做巡撫,不管是編練新軍還是裁撤舊軍,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直隸和山東兩省,按照滕毓藻的要求,兩省所有舊軍,原則上都要予以安置,不僅各府縣都要設立巡警局,府設巡警隊,省設巡警總局和巡警總隊。
年紀大一些、身體弱一些的,都會安排去做巡警。
少數身強力壯,有沒有不良嗜好的,則送到孫世俊主管的教導總隊進行軍訓,合格後編入各部隊。
甚至還有很多人,要求進入新開設的工廠做工。只不過,由於裁撤的舊軍過多,巡警和巡警隊的人數量有些多。
不過,多一些人倒也正好能派上用場,還有日俄兩國的六七萬俘虜需要有人看管。
現在這些俘虜們已經分散到直隸各地,在修建工廠、鐵路、公路和天津新城,甚至興修水渠,疏浚河道的工作也都由這些人來做。
按照滕毓藻的設想,直隸各縣鄉的公路,都要重新修繕,通往京師的主幹道,更要首先修建成柏油路面。
雲南和四川都有天然瀝青,這兩省的瀝青礦區,都已經被寧星普買下,直隸現在修建道路的瀝青都來自寧星普的貿易公司。
這些都需要巨大的人力,俘虜們正好做這個工作,而巡警隊也有了用武之地。
山東各府縣和省城濟南的巡警總隊,他們的任務有些特殊,他們需要配合劉玉枳的第一鎮,在山東全境剿匪,滕毓藻準備徹底清除山東匪患。
由於有了上述措施,直隸、山東兩省的舊軍裁撤進行的十分順利。
駐防承德以及灤州秦皇島等地的劉十九第四、曹福田第七鎮,以及駐防張家口、多倫等地的吳佩孚第五鎮、李金昱第八鎮,還有天津周邊的劉秉義第九鎮,因為他們的駐地都在直隸,同樣也沒什麼問題。
胡殿甲第三鎮駐防安徽,巡撫王之春知道他把慈禧已經得罪透了,不僅早已做好被免官罷職的準備,更不願再惹是非。
所以,他對於第三鎮十分配合,安徽舊軍裁撤雖然沒有達到直隸、山東這樣穩妥,可有第三鎮震懾,也同樣沒出問題。
李顯策第二鎮,他駐防江蘇、浙江,兩江總督劉坤一雖然是簽署東南互保的首腦人物,可劉坤一骨子裡還是主張變法維新的,編練新軍,這是他和張之洞在甲午後就一直主張的,因此對於李顯策更是極為支持。
雖然並不需要第二鎮幫助彈壓,劉坤一也把兩江的裁撤舊軍,編練新軍做的很妥當,可對第二鎮依然無半點排斥,每月還會劃撥數萬兩銀子給第二鎮補充伙食。
對於李顯策在當地招募士兵,也不反對。
總之,第二鎮在江蘇、浙江兩地過的很滋潤。
對於各鎮,滕毓藻都有交代,要他們招收一些當地人入伍,以便儘快適應當地風土人情,也更容易被當地人認可。
唯獨到廣東的潘金山第六鎮,遇到了極大阻礙。
如今的兩廣總督是剛剛上任不久的陶模。
陶模並不守舊,他不但主張維新,還遠比其它封疆大吏們走得更遠,尤其認可日本維新模式。
到任不久,就派吳稚暉率領學生赴日本去留學,其子更以新黨自居,同海外新黨多有交往。
第六鎮在兩廣遇到的最大問題就來自這個總督陶模。
不知為何,陶模堅決反對第六鎮入駐廣東,主張兩廣自編練新軍,不需外人介入,甚至還連連上書慈禧,詆毀滕毓藻和前鋒軍,提醒慈禧小心滕毓藻擁兵自重。
為了阻止第六鎮協助裁撤舊軍,他還放任當地綠營和練勇拒絕裁撤而鬧事。
甚至在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慫恿下,當地幫會不斷給第六鎮製造麻煩,威脅恐嚇當地商人,不准售賣米糧蔬菜等供給第六鎮。
鬧得最歡的就是當地商團,他們甚至在第六鎮駐地外面設卡攔截商販前往第六鎮駐地售賣貨物。
這些情況,潘金山早已向滕毓藻匯報過,滕毓藻也接連幾次向軍機處和慈禧反應,兩廣總督陶模默許縱容當地幫會和綠營、練勇阻礙裁撤舊軍編練新軍。
可滕毓藻的上書,只得到了軍機處對陶模的電報申飭,慈禧則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
這一次潘金山再次述說,而且還是在軍政聯席會議上當著如此多的人說,正是滕毓藻暗中授意的。
在滕毓藻看來,慈禧不做聲,顯然是希望陶模把這件事鬧大,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前鋒軍在兩廣引發不滿,如果還能擴展到其它省份,那就更再好不過,這樣,滕毓藻和前鋒軍的名聲勢必受損
滕毓藻嘆口氣說道,「瑞光,看樣子不僅兩廣不歡迎你的第六鎮,英國人也不歡迎你們留在廣東,你可能還不知道吧,那個商團就是香港的英國人支持成立的。」
「既然如此,你就撤到福建吧,全力做好防禦對面侵占台灣島的日本人就好。」
「不過,也不能就這麼無聲無息地走,如果那個商團再有挑釁,你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然後就馬上離開廣東。」
滕毓藻的話,讓周馥心中不由一驚,想要開口勸說。
可劉十九氣急敗壞的聲音,早已響了起來。
「瑞光,我說你小子這是官越大膽子越小了,如果換作我,早就把那些商團的人都給砍了!還能讓這些人騎在咱們脖子上拉屎!」
看到劉十九還要粗生大氣地說下去,滕毓藻忙說道。
「蓮府,政務方面的事情,你也介紹一下吧。」
楊士驤點頭說,「好!」
然後楊士驤開口說道,「我先說一下近期朝廷發下來的改革維新的事情。」
「近日,京里有傳言說,朝廷正準備派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政治,還有人說朝廷準備實行君主立憲,只是向軍機處詢問,都說不清楚是否有此事。」
這件事是楊士驤和滕毓藻商定的,甚至京中的謠言都是李耀庭派人散布的。
這是在楊士驤、楊士琦兄弟的建議下,滕毓藻才如此做的。
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促使輿論興起,然後倒逼慈禧不得不為之。
如果按照歷史軌跡,慈禧派人出洋考察還要在四年後,而最終決定準備實行立憲更要還在數年後,這個時間滕毓藻也感覺有些太長了。
楊士驤繼續說道,「雖然軍機處沒人清楚這個傳言是真是假,可傳言朝廷要制定《商會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還有要修改《大清律》,這幾件事應該是真的,已經有大臣私下證實.」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