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殺度和尚

  第64章 殺度和尚

  汴州,五平縣。

  縣令鄒涇是一個有慧根的人。

  但不多,看破不說破不知道?

  明明是一件光明偉岸為眾生謀福祉的壯舉,說得像謀財害命一樣。

  黑風寨五十五名匪徒,已經同意被度化,就該以佛門的功過成就,來作為人生評判標準。

  陳景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阿彌陀佛,既然五十五名土匪皆是由小僧度化,且皆尊小僧為師,為人師長者,自當為其謀之深遠,焉能讓其放任自流再入魔道。」

  鄒涇察覺失言。

  但無妨,反正都是明白人。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要怪就怪這件事實在太有趣了!

  明明已解其意,還是忍不住想確認清楚。

  金山寺一個小和尚要度五十五名匪徒成佛,並且要故事有故事,要功德有功德,只差臨門一腳就能功成。

  匪徒的意志?不重要,你師父把成佛路都給你鋪好,這佛你是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

  若這件事能成為如佛祖割肉飼鷹般的典故,得到廣泛傳播,他這個小小縣令未必不能青史留名。

  退一萬步說,治下五十五名匪徒成佛,有著如此亮眼的政績,今年升遷這事絕對十拿九穩。

  「…………」

  「大師稍待,容本官先將令徒、以及諸位法師食宿安排好。」

  鄒涇帶領穿過主街走到縣衙,將一名文吏招到面前,有條不紊的安排工作。

  先將黑風寨五十五名匪徒押解到監牢,再把鄉勇被安排去酒肆吃喝,僧眾則專門安排了素齋,陳景則被縣令單獨帶到一處石亭。

  做了一個請的姿勢:「本官略備了幾杯薄茶,聖僧不妨與本官細聊,五平縣離汴京城不遠,即日上奏,這事或許能在盂蘭法會前就有結果。」

  不多一會兒,石桌上就被擺上幾碟精緻的素齋。

  鄒忌主動給陳景倒了一杯清茶,率先開口說道:「本官已經命人搜羅黑風寨眾匪罪證,一旦查明罪實,便可上奏汴京批准即日斬首,等斬首之後,便貼出告示解釋令徒以身洗業,以身殉法的故事,不知道大師意下如何?」

  陳景喝了一口茶水,無味,只是恢復這具軀體的狀態,略微思索後道:「既然他們已經願意接受度化,也不好讓他們以匪徒身份死去,縣令大人不妨讓他們先完成剃度,以全心意。」

  鄒涇略微沉思便明悟,重重點了點頭道:「大師說的極是,是本官悟性太差。」


  「應該先張貼出這群匪徒的罪狀,讓百姓看看這群匪徒如何燒殺搶掠,慘絕人寰,然後再讓人看到匪徒剃度,誤以為匪徒要靠佛門逃脫責罰。」

  「然後再進行公開斬首,必然能引發百姓轟動,非議,最後再張貼告示解釋,令徒如何從一個無惡不作匪徒,放下屠刀頓悟成佛,以此身還過往罪業,以此身為祭,教化世人改正佛法謬誤,必然能夠引發……不,達到良好的啟迪作用。」

  「不過大師所言『伱成你的佛,我砍我的頭』,這套說辭未免太過接地氣,不知道…………有沒有精煉一些的說法?」

  陳景用筷子夾起一塊豆腐吞咽,依舊無味,閉目遲疑了片刻便回道:「既已成佛,何以避業?既已種因,何不全果?」

  此言一出。

  鄒涇舉杯飲茶的動作莫名一頓,陷入到這十六個字所引發的思索中。陳景給都尉祝彌的解釋太過於直白,理雖然還是這麼個理,但讓他這個文化人多少有些看不上。

  但這短短十六個字,卻引發對業力,因果報應的疑問,打破世人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謬誤。

  顯然,陳景並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因人而異進行布教,年紀雖輕卻已有教宗氣相。

  深吸一口氣嘆道:「本官是個大俗人,卻把聖僧也給想的俗氣,實在不該。」

  「………………」

  次日,清晨。

  陳景便與眾僧出了城門,繼續踏上前往汴京的路。

  經過黑風寨截殺,陳景才算真正成為主事,金池長老依舊沒有好臉色,卻不會主動找麻煩。

  此刻,陳景再下命令打斷某人手腳,武僧會毫不遲疑的執行,不會陽奉陰違出棍不出力。

  法濟和尚與陳景走到前頭,忍不住開口問道:「度化五十五名土匪足以揚名,成為一名得道高僧。如今你欲度他們成佛,雖然能引發更大的轟動,但這件事很難在盂蘭法會前結束,恐怕會錯失良機。」

  陳景想了想回道:「若弟子是單純為了揚名,度化五十五名匪徒就已經足夠,按照舊例保全他們性命也沒有什麼,無需這麼麻煩。」

  「但是這群匪徒過往燒殺擄掠,淫人妻女,打家劫舍,所造成的業又該歸屬於何處?」

  「連最基本的因果報應都不能做到邏輯自洽,囫圇不清,遮遮掩掩,不能讓普通人一思即明,一見即悟,又該如何將基礎佛理傳達給世人?」

  「揚名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基礎佛理廣傳世人,若連因果報業都不能清晰,豈不本末倒置,和自己理論自相矛盾。」

  「若連我本人都不能踐行自己理論,這樣虛偽的人誰又會願意跟隨?」


  法濟默默點了點頭,心中泛起幾分複雜的心緒。

  本來對佛教大興而亡,唯識宗大興只是有幾分不切實際的期盼,現在卻是真正看到了希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所言,無不是對以天地為棋大覺者的規勸,也說明欲成大事需要具備大覺的能力,此刻千葉所展現的能力,比之玄奘祖師也不弱。

  「…………」

  金山寺眾僧依舊一路步行,化緣乞食,前行速度自然是極慢。

  鄒涇寫下一封奏摺,經驛站快馬先一步來到汴京,幾經輾轉,被送到宮中一名貴人手上。

  汴州一名縣令上呈的密奏,一個小小縣城,不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男子拆開信封絲毫不以為意,看了一眼,瞬間被吸引了注意力:「五平縣縣令——鄒涇,請聖裁黑風寨五十五匪徒斬立決,…………」

  越看,眼神越認真,等到將信中內容全部看完,忍不住放聲大笑:「好一個殺度和尚,母后推行佛法治國,佛教多有借佛法庇護行藏污納垢之事。」

  「若置之不理,國將不國,但想要根除佛教強推法制,社稷恐怕也要大傷元氣,沒想到有人將佛法與法制結合起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