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二度下獄
「使君怎麼回事?」
張虞為郭圖倒了杯水,問道:「今公則怎從譙縣遠至鄭縣?」
郭圖灌了口水,嘆氣說道:「自濟安離豫州之後,我隨使君至譙縣,整頓州內違紀官吏。不少拜入宦官門下的官吏棄官而走,至此記恨使君。」
「之後汝南黃巾復起,使君為徹底平復汝南黃巾,親自率兵南下。大勝黃巾兵馬後,使君竟從賊首手中獲得張讓賓客與蛾賊私通書信。」
「使君震怒不已,命某親呈奏疏彈劾張讓。圖屢勸使君無用,無奈之下,唯有遵從使君之命。奏疏上呈至朝堂,陛下聽信張讓讒言,又有豫州舊官讒言,陛下以誣告罪治使君,今已命人前往譙縣羈押使者君。」
郭圖神情著急,說道:「圖得知惡訊,便來鄭縣尋覓濟安。」
漢代的誣告罪屬於是誣告反坐的刑法,你若誣告對方什麼罪名,你就會反得到什麼刑罰。王允彈劾張讓私通黃巾軍,張讓需要被判處死罪,而王允若是誣告者,則需接受相同的刑罰,即死刑。
相較著急的郭圖,張虞神情相對冷靜下。雖不知王允如何逃過劫難,但從歷史結果來看,王允最終躲過這個劫難。
張虞眉目微皺,冷靜問道:「王蓋、王晨二君可有動作?」
郭圖搖了搖頭,說道:「王晨登門拜會袁紹,袁紹答應相助,今暫不知狀況。」
「濟安,今當如何是好?」郭圖問道。
自己的直屬領導被抓,郭圖當下已不知如何是好,今時只能求助張虞。
張虞安撫郭圖,說道:「使君深得朝堂諸公器重,今雖被羈押至雒陽,但諸公應當會為使君上疏求赦。當下之要務,需先觀朝堂動向。」
頓了頓,張虞沉吟良久,說道:「公則不如先至雒陽,觀後續事態。若使君被羈押於獄中,公則可速送信於我。我在思索方略,為使君奔走。」
王允的人脈強大,張虞有所了解,他可不似名士盧植,那種看似名望崇高,但實則沒多少人脈。
盧植在被漢靈帝罷免官職之後,被判處無期徒刑,直到黃巾軍被滅後,因有皇甫嵩幫忙說好話,盧植才被釋放出來,重新任用為尚書。
而王允與四世三公的楊、袁二氏有緊密聯繫,深受楊賜、袁隗二人看重。今王允有難,楊、袁二人出手上表,王允大概率會被赦免。
當然,若是宦官集團鐵了心想弄死王允,其中情況會更複雜許多。但對張虞而言,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大了。
如那公孫瓚被舉孝廉的炒作的網紅行為,太守劉其被治罪流放,公孫瓚大搞聲勢,進行護送。行至中途,劉其因大赦而被赦免,而孫瓚也因其行為而被舉為孝廉。
而張虞弄出更大的聲勢,有了名氣之後,豈不是更容易升遷?
被州舉茂才,亦或是升遷至邊郡鍍金?
畢竟按照常規的升遷流程,他想從縣令升遷到太守,不僅需要功績,更需要時間去熬。
張虞邊安撫郭圖慌亂的心情,邊思索其中的機遇。
而郭圖自是不知張虞所想,今見張虞神色不慌,不禁有了幾分敬佩。畢竟王允是張虞的高山,如今高山倒了,張虞必然會受到波及。眼下神情如常,不就證明其心性過人嗎?
是日,張虞向郭圖敘了下舊,並向郭圖深入了解下具體情況,便安排郭圖休息。
次日,因關心王允,郭圖不敢久留鄭縣,便又匆匆趕往雒陽。
而張虞則在鄭縣等候王允的音訊,過了大半個月,時間來至九月。
九月初,張虞收到郭圖的來信,在何進、袁隗、楊賜的聯名上疏下,劉宏赦免了王允的罪行,遂官復原職。
為此張虞心中雖有慶幸,但亦有遺憾,可惜自己無法在這件事中取利。
然就過了十天,情況出現巨變,郭圖來信言,豫州舊吏檢舉王允收受賄賂,在張讓、趙忠的蠱惑下,劉宏震怒之下,僅隔了四天,下令再次逮捕王允,以貪污、誣告二罪並罰,欲治王允死罪。
顯然張讓不打算放過王允,欲直接整死王允,省得王允老找他們宦官的麻煩,而王允這次怕沒那麼容易得到赦免。
見郭圖在信中透露出焦急的情緒,張虞心有所動,自己這次怕是非去雒陽不可,但自己如何去雒陽又是一回事。
因為張虞屬於外地縣令,無故不得擅自離開鄭縣,更別說偷偷潛入雒陽了。
思緒良久,張虞讓人叫來杜畿。自己能否前往雒陽,還需杜畿相助。
堂內,杜畿聞音訊快步入堂,而張虞得見杜畿,當即主動作揖施禮。
見狀,杜畿趕忙上前扶住張虞,惶恐說道:「縣君怎行此大禮?」
「今有急事,非伯侯施手相助不可!」張虞身子不動,說道。
「不敢!」
杜畿用力扶起張虞,說道:「縣君有事直言,畿如能幫忙,當竭盡而為。」
有了杜畿這番話,張虞挺直腰背,拉著杜畿的手落座。
張虞嘆了口氣,說道:「不瞞伯侯,我為祁縣王氏之婿,而豫州刺史王允為我叔父。我受他徵辟,初為州從事,隨他安撫豫州百姓。」
「王豫州平賊時,從賊首手中獲張讓與黃巾私通書信,為國家大事計,王豫州不顧勸諫,上表彈劾張讓。但因陛下受張讓蒙蔽……」
聽著張虞訴說的情況,年輕的杜畿義憤填膺,說道:「今天下之所以騷亂,實因閹人禍亂朝綱,蠱惑君心。今污衊忠臣,謀害性命,實屬可惡!」
張虞握住杜畿的手,說道:「伯侯,今王豫州蒙冤下獄,我為其親眷,又為其故吏,不敢不為豫州奔波。然我為鄭縣令,依律法而言,虞不敢擅離職守。且我離任縣令,縣中之事恐無人料理。」
「我深思幾許,我欲假患病休養為名,暗中潛至雒陽。而勞伯侯代我行縣令之職,並為我隱瞞蹤跡。」
杜畿沉吟片刻,說道:「前日府君來信,將舉我為孝廉。縣君不如假借我名前往雒陽,而我向梁彌等人稱縣君至長安辦事。」
「君不往尚書台?」張虞問道。
「不往!」
杜畿搖了搖頭,說道:「畿出身貧寒,無大族舉薦,出任不了郎官。尚書台將會直接委任官職,大體無非是郡丞或是其他官職,擔任不了長吏。」
聞言,張虞感慨了聲,說道:「謁台為郎者多無才能,而伯侯有上卿之才,卻無法謁台為郎,世道竟如此不公!」
張虞這句話非吹捧,而是實打實的真心話。別看他那屆郎官有不少出眾的人物,如董昭、袁秘、鍾繇等人,但大部分是無能之輩,依靠自家門戶被舉為孝廉,而後再拜為郎官。
而像杜畿這種無法至尚書台的孝廉,其政治才能至少不遜鍾繇,但因門第關係,無法至尚書台為官,實在令人惋惜。若是至尚書台任官,杜畿出任縣令,應當綽綽有餘。
聽著張虞的惋惜,杜畿同樣嘆了口氣,但又很快恢復心情,說道:「能得府君舉薦已是不易,畿不敢另有別求。」
「濟安假我名入京,看能否尋得公侯施手相救,王豫州為國家之干臣,豈能受宦官折辱而亡?」杜畿沉聲說道。
杜畿之所以會幫助張虞,並非僅因王允是少有的賢吏,還有與張虞經過幾個月的相處,他從心裡認可張虞。
張虞雖有城府、心計,但從他推行的政策來看,張虞為人心繫百姓。且從張虞今下的行為來看,願意冒著風險去為王允奔波,可見其重情義。
今張虞有求於他,而他又怎敢不出手幫忙呢?更別說這件事風險不高,讓常洽知道事情真相,估計最多批評而已。
「多謝伯侯!」張虞感激說道。
「舉手之勞!」
有了杜畿的幫助,張虞以請病假為名,向縣內諸事交於杜畿,梁彌繼續主持龍尾里的開荒之事。
解決好鄭縣內部之事,張虞借杜畿姓名、身份,帶著郝昭前往雒陽,為不引起聲勢,留張豐、孟寧之在鄭縣了。
借著杜畿身份,張虞花了三四天時間,快馬奔馳,星夜趕到雒陽,並在王府與郭圖、王晨、王蓋三人會面,了解完王允在獄中的情況,之後便第一時間拜會袁術。
之所以拜會袁術,則是張虞在雒陽時,便與袁術交好,而非與袁紹交好。且袁紹已有王晨拜會,張虞已無必要,不如尋找能量更大的袁術。
袁術現任河南尹,其有權了解王允的案件情況,更能為張虞提供諸多方便!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