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武器和印刷術
第21章 新武器和印刷術
在短暫的相聚後,彼得回到了康斯坦察。他命令康斯坦丁將所有士兵集合起來訓練,並免除他們半年的稅收,算是對他們的補償。
至於火炮火槍,沙夫卡特向彼得報告說最快製造的話,一個月也就一門。
他們一家抵達多布羅加後,彼得安排他們在南邊的一條小河邊,建立了鑄炮作坊。甚至,為了方便他使用水力,彼得還特地徵發了一部分男勞力,在這條小河上游,修建了水壩,提高水位,好方便他的鑄炮作坊使用水力。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彼得也能理解,畢竟大炮產量不比別的,何況還是鑄鐵炮。重炮鑄造,本就是難題。這個問題,直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才由一名叫羅德曼的軍官解決,這就是所謂的「羅德曼鑄炮法」。
至於冶鐵技術,此時歐洲的冶鐵技術還較為落後,他們都是用著豎爐冶鐵,豎爐冶煉的溫度仍然在生鐵的液化溫度以下,所以從原理上說仍然是一塊煉鐵。但是豎爐有沉降過程,而且有排渣功能,冶煉質量比以前有很大進步。但是由於豎爐沒有出鐵口(非液態,當然無法自己出來),因此冶煉完畢後必須熄火,再拆開爐體取鐵,效率不高。
彼得讓人做了一個新型高爐。這個高爐實際上也叫做攪煉爐。通過使用熟鐵棒或者鋼棒攪煉,以燒去生鐵中的碳,最後得到熟鐵。
同時,從神秘的東方得來的秘籍中,介紹了一個能夠提升煉鐵溫度的東西,鼓風機。
在古埃及,當地金匠曾使用帶陶風嘴的吹管,而在南美的印加人有時用8~12根銅管同時吹煉。稍後,發明了用獸皮製作的鼓風皮囊。
雖說歐洲也有鼓風機,但是分布稀少,加上冶鐵技術落後,產量一直上不去。彼得為每個高爐設置了一個鼓風機,並且是以水為動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了造渣和去除硫和磷,彼得還派船去君士坦丁堡,購買造渣劑——生石灰。
這和18世紀英國流行的普德林攪煉法不同,倒像是普德林攪煉法和洪茲曼坩堝法的結合體。之所以不用成本低的普德林法,是因為攪煉法溫度低,只有1400度,煉出的鋼鐵質量只比生鐵好,比不上平爐鋼鐵。但是,這也有一些缺點。主要就是,燃料耗費很大。為了獲得高質量的鋼鐵,彼得把原本精煉的6到8小時,延長為10小時。儘管很耗費燃料,他卻不在乎。因為,這是鑄炮用的鋼鐵,馬虎不得。
至於火槍,火槍工匠可比火炮工匠好招募,在特蘭西瓦尼亞和義大利等地,商會招募到20多個火槍工匠。彼得也向他們開出高價,他們也來到了康斯坦察。
目前歐洲的火槍叫做火門槍,它有一個鑄銅或熟鐵製造的發射管(即槍管),發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門,用來點燃火藥,發射管尾端接一稱之為「舵杆」的木棍或長矛,木棍或長矛便於射手握持、瞄準和控制。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發射時,將黑色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再塞入諸如石彈、鐵彈、銅彈或鉛彈一類的彈丸,接著用燒得紅熱的金屬絲或木炭點燃火門裡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
在發射時,兩名發射手分別負責瞄準和點火。然而兩個人使用一桿火門槍,顯得很不方便。射手們這樣評價火門槍:「單人操作火門槍,得有兩雙眼睛三隻手才行!」彼得讓人進行火槍改進,而且宣布如果有大的進步,直接給2000金幣。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位火槍工匠對火門槍的點火裝置進行改造。在槍托的外側或上部開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硝酸鉀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的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著的火繩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將彈丸或箭鏃射出。而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使火槍可以抵肩射擊。
沒想到在彼得的重賞下,火繩槍竟然提前出來了。繩子用鹽性溶液浸泡後就可以引燃,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准目標。
彼得大喜,不僅給了那位工匠獎賞,還讓其大量製作。為了招募足夠的勞工,其工資比平常高出一半左右。
這樣的工資當然讓多布羅加的那些平民趨之若鶩。大部分移民都願意拿著工資去幹活,還有少量的奴隸。
好了,軍備和士兵的事情算是解決了。接下來應該是文化上的事情了。
既然已經知道了造紙術和活版印刷,那就讓那些人趕緊動起來。
沒有指導?領主大人讓你們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多廢話。
利用金屬來打造一個個字母方塊,然後經過組合刷墨,紙張一蓋,就行了。
而製作的原料金屬由鉛、銻、錫組成,由於鉛占大多數,所以也叫鉛活字。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有了印刷機,第一本要印刷的當然是聖經。這可是宗教必讀書,進行印刷肯定會大量傳播。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