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392年初
第20章 1392年初
康斯坦察的放貸機構成立後,生意有些不太好。因為國內的商人借貸市場有點小,所以機構成立初期也是以貨幣兌換為主要工作。
五花八門的貨幣在康斯坦察交手,這其中需要貨幣兌換商來換成需要的貨幣,而他們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和義大利和神羅地區的銀行不同,瓦拉幾亞的放貸機構是有統治者加入的。並且放貸會讓對方拿出抵押品。而義大利城市中家族經營的銀行所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貨幣市場無法可依,或信貸事業的缺乏保障。國王、諸侯、政府都是獨立於市場規則以外的行為主體,他們不受市場的約束,市場無法約束他們。他們的經濟實力的大小、財政狀況的好壞,決定了他們有沒有力量來償還欠銀行的債務。他們不還債,銀行對他們毫無辦法。銀行當初之所以借錢給他們,或是由於他們的壓力或者貪戀他們的許諾,包括給予特權等等。許諾是靠不住的。一旦他們的財政狀況變壞了,他們在戰爭中被打敗了,他們欠銀行的債款必然使銀行淪於困境。換言之,這些家族經營制銀行不是在正常的工商業信貸事業發展中垮掉的,而是捲入了同國王、諸侯、政府難解難分的政治旋渦之中而翻船的。
而彼得也對其進行了創新,雖然資本只有10000杜卡特。但商會在瓦拉幾亞的各個城鎮都有商站,加上一些商人會存錢在這裡,但去別的地方做生意帶著錢又怕打劫。所以當要去別的地方取錢時,康斯坦察的部門會發給一張羊皮紙的憑證,上面標註了取款金額和地點,拿著這個,就可以去地點取錢了。
這樣的做法算不上創新,但這為那些商人提供了一個安全通道。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存錢,機構的資本也越來越多。
除了銀行,還有一個消息給彼得一個驚喜。那就是在多布羅加北部,靠近圖爾恰的地方,發現了一座銀礦,這下可以鑄幣了。
米爾恰給彼得的鑄幣權一直沒有用,不是不捨得,而是沒有原料。金銀太少,不能溶煉。
現在有了銀礦,彼得就可以鑄造銀幣了。就像擁有勞里昂銀礦的雅典和西班牙大銀礦的羅馬,這個銀礦就是彼得鑄幣的起點。
不過,康斯坦察的發展不僅被彼得看在眼裡,也讓另一群人眼紅港口的利益,那就是熱那亞。
在1283年西西里晚禱後安茹和阿拉貢王國的爭奪西西里控制權的時候,熱那亞的商人們幸運地選擇了勝出的一方,並全副精力主導西西里經濟、給予統治階級貸款、及組織和控制糖和絲綢的生產。除此之外,因熱那亞當地是無糧食出產的,所以熱那亞要依賴西西里穀物去支持它的人口。因此商人們也壟斷了西西里的穀物出口,但馬格里布也需要西西里的穀物,所以熱那亞以穀物與馬格里布作交換,得到了非洲的黃金。
雖然現在的熱那亞還是一個貿易大國,但是在和威尼斯進行了128年的威尼斯-熱那亞戰爭及關鍵的基奧賈戰爭後,國力大削而衰落。
為了重振熱那亞,貴族弗朗西斯科訪問康斯坦察,作為熱那亞貴族。弗朗西斯科非常想要重振熱那亞,但是眼下東地中海的大部分利益都被威尼斯占據,而多布羅加成為了最後沒有染指的地方。
他試圖說服彼得出售一片土地,作為熱那亞的貨物集中地。但被彼得拒絕了,並且還說了挺高明的話。
「瓦拉幾亞不是羅馬,康斯坦察也不是君士坦丁堡。這裡沒有加拉塔劃給你們。」
即使如此,多布羅加和熱那亞還是簽署了一個貿易協議。他向弗朗西斯科下了一批克拉克帆船的訂單,同時出高價讓他們招募一批工匠。
這說好聽點是招募工匠,難聽點就是販賣人口。畢竟彼得也沒有說這些工匠來路如何,只說越多越好。既然如此,那麼就讓他們不客氣了。畢竟神羅、法國還有義大利的這些公國中多的是,可以的話也能招募過來。
簽訂條約後,康斯坦察的航路可以延伸到卡法等熱那亞殖民地。其生產的糧食、蜂蜜、食鹽等作物也可以大量出口,並開通了另一條貨物進口通道。這也就為彼得增加了收入。
————分割線————
奧斯曼的巴耶濟德沒有閒著。此時他將目光放在君士坦丁堡和安納托利亞。
幾個突厥貝伊國面對龐大的奧斯曼帝國聯合起來,其中以卡拉曼最為積極,這是巴耶濟德的主要打擊目標。
卡拉曼人據說屬突厥遊牧民的阿夫薩爾部落,很早即信奉伊斯蘭教,居住在安納托利亞的中部。原為科尼亞的塞爾柱蘇丹國的臣屬國,曾稱臣於埃及和敘利亞的馬木留克王朝。後來建立獨立國家,控制安納托利亞的中部和南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卡拉曼人是奧斯曼人最強勁的對手。
面對巴爾幹,巴耶濟德派出老將蘇萊曼帕夏,繼續攻打保加利亞。
米爾恰覺得機會來了,為了增加勝算,他還招募了一支僱傭兵。
僱傭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當時,古希臘人曾經雇用馬其頓人保衛自己的首都;而羅馬人為保衛自己的帝國也曾使用過日耳曼部落打擊來自東方的敵人;中世紀期間,軍隊以貴族領主和騎士與領民組成的民兵團構成,職業軍人組成的自由傭兵團成為重要的輔助戰力,但和平期間傭兵失業便成為強盜團體,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雖然在影視劇中,往往是主角隨便找幾個人,就湊成了一個優秀的傭兵團隊,而湊巧這些人又都各有特長。但歷史上,真實的僱傭兵徵召是一件正式且複雜的事情,絕不是隨便找些社會閒散人員就可以的。中世紀的歐洲是封建社會,國王是最大的領主,之後層層分封,從顯貴的公爵到普通的騎士,不一而足。當時沒有現在的常備軍制度,要打仗的話只能靠臨時徵召的封臣或者僱傭兵。而根據封建義務,封臣的服役地域和期限往往有限,所以對於中世紀的很多好戰的君王來說,僱傭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國王或者大貴族會向國內外的某些特定對象發出徵召合同,合同中一般具體規定了人數、佣金以及服役期限等。這些人一般都是有多次戰鬥經驗的低級貴族或者騎士,他們有能力召集到足夠的人手,後者一般都是他們之前的軍中袍澤。這些騎士們之後會分別與僱傭兵簽訂合同。
在巴爾幹的僱傭兵,其成員一般包括日耳曼人、匈牙利人、哥薩克人、義大利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等。而米爾恰決定招募一些,畢竟他們的經驗豐富。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