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唐,我妻武則天> 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李勣在軍方影響力極大,他一出聲,一眾武將紛紛出聲應和,許敬宗等人也急忙附聲。

  金仁問十分焦急,忍不住道:「高句麗調集二十萬大兵,我新羅卻只有八萬守軍,就算無有靺鞨、百濟,也恐抵擋不住。」

  韓璦冷哼道:「李司空說的好輕巧,倘若新羅被滅,高句麗再無後顧之憂,屆時又當如何?」

  一名黑臉官員忽然出列,道:「臣附議李司空,高句麗強弩之末,不足為患。」

  徐孝德吃了一驚,望向出列的劉仁軌,暗道:「原來他的不足為慮,指的是這個。哎,此話背地裡可說說,怎能在朝堂上說出,劉葫蘆,你糊塗啊!」

  他卻不知,李治認出劉仁軌後,心中只有歡喜。

  韓璦冷聲道:「劉仁軌,你一個田舍漢,胸無點墨,全憑先人恩蔭,才位列朝堂,此處哪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退下!」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劉仁軌和薛仁貴一樣,務農出身,卻沒有薛仁貴的軍功。

  他未有功名,未拜名師,全憑任瑰舉薦,才步入仕途。

  有人說,他自稱漢章帝劉炟之後,任瑰才舉薦他,在士林之中名聲極差,被斥為末流。

  因他名聲不好,宦海沉浮三十多年,兩鬢斑白,卻還只是個給事郎。

  只有徐孝德等一班老友,才知他學問高超,見識過人,只可惜世人卻不知罷了。

  韓璦是劉仁軌頂頭上司,劉仁軌不敢跟他嗆聲,只好退回去。

  李治忽然道:「你們舉薦英國公,可英國公卻認為不該出兵遼東,朕也不知該聽誰的。罷罷,朕近來正琢磨著御駕親征,如此一來,諸卿也不用為主帥人選相爭。」

  御駕親征四字,正是昨晚徐槿在他後背寫下。

  此話一出,滿堂震驚。

  眾臣齊聲道:「陛下,不可啊!」

  李治朗聲道:「遼東乃心腹大患,朕御駕親征,才能鼓舞全軍士氣,當年先帝不也御駕親征,何獨朕不行?」

  群臣面面相覷,一時都傻了眼,哪知道爭來爭去,竟爭出這麼個結果!

  李治一揮手:「既無異議,就這麼定了,幾位宰相和兵部先議定一下,做好出征準備。後日常朝,再詳論此事。退朝。」

  平日裡,唐高宗便總是對高句麗念念不忘。

  他又剛剛廢王立武,意氣風發,再不受大臣擺布,忽萌御駕親征的想法,群臣都覺得正常,並未有人生疑。

  面對皇帝如此主張,大唐官員們第一次達成一致,全部反對。


  這位新天子雖剛剛展現出些手腕,畢竟不是太宗皇帝。

  連太宗皇帝都征討失敗,新天子更不可能成功,反而很可能胡亂指揮,導致大敗。

  此事關乎大唐興衰,也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

  政事堂內,世家派、擁武派、中立派的首腦一番商議後,首次達成一致,反對皇帝親征。

  然而如何才能打消皇帝親征的念頭呢?

  派其他大臣當元帥,皇帝絕不願意,也沒哪個將領,敢跟皇帝爭主將。

  那就只剩一個辦法,支持李勣的主張,認定高句麗這次出征必敗,大唐不用理會新羅。

  到了下午,李治的桌子上就堆滿了奏章,內容幾乎一樣,都說高句麗此戰必敗,大唐不必勞師動眾,應該繼續對西突厥用兵。

  甚至還有官員開始攻擊新羅,把新羅建國以來的劣行都寫下。

  比如,最開始新羅弱小時,受倭國入侵,向高句麗求援。

  高句麗救他後,又和百濟聯手對付高句麗。

  五代時期(唐朝對南北朝和隋朝的統稱),新羅進入強盛期,就開始聯合百濟攻高句麗,節節勝利後,又偷襲同盟國百濟。

  最終高句麗和百濟聯手,將新羅打回原形,新羅才向唐朝臣服,藉助唐朝之力,對付這兩國。

  如此反覆無常之國,不必救援。

  連這樣的奏章都寫出,可見群臣多麼怕他親征。

  到了晚上,連武媚娘也來試探了。

  李治裝作一副委屈的樣子,感嘆道:「朕自問並非楊廣那種昏君,群臣為何將朕看的如此不堪?」

  武媚娘也摸不清他想法,只得勸道:「陛下想御駕親征,將來有的是機會,何必急於一時?」

  李治朝椅子上一靠,擺手道:「罷了罷了,他們都反對,朕就算堅持親征,也沒幾分意思。此事不必再提。」

  群臣得知皇帝妥協後,都鬆了一口氣,最倒霉的是世家派系,被皇帝這麼一鬧,一番部署又白費。

  新羅使節金仁問更可憐了,從原來的香餑餑,變得無人問津,受到群臣冷落。

  十二月初八,一場大雪冰封長安城。

  各國使節也陸續來到長安,人數比想像的要多。

  本以為賀魯阻隔西域,一眾小國都不會來大唐朝拜。

  後來才知,賀魯控制西域後,變本加厲的向一番小國勒索財物、糧草、馬匹。

  這些小國不堪其擾,又聽說唐朝出兵討伐西突厥,故而紛紛派遣使節,進送貢品,懇請大唐儘快消滅西突厥這個惡霸。


  除這些小國外,還有兩個大國也派遣使節來唐,各自上了國書。

  這兩國使節水火不容,相互謾罵,甚至在鴻臚寺大打出手,此事都傳到了皇宮內院。

  這日,武媚娘正在後宮聽兒子李弘背千字文,張多海便將此事匯報給了她。

  武媚娘回到正殿,一邊用手爐暖手,一邊問:「哪兩國如此大膽,敢在鴻臚寺胡鬧?」

  張多海笑道:「嗨!其實去年他們就過來鬧過一場,只是沒今年這般凶。」

  武媚娘心中一動:「是吐蕃和吐谷渾?」

  張多海笑道:「可不是他們嗎?年年鬧,都指責對方入侵他們領土,還想讓咱大唐相助,也不嫌煩。」

  武媚娘沉吟不語。

  吐蕃和吐谷渾都是唐朝屬國,當年唐太宗時期,兩國一起來唐朝求娶公主。

  唐朝答應吐谷渾,卻拒絕吐蕃。

  吐蕃使節怕贊普怪罪,就說吐谷渾從中干擾,唐朝才沒有下嫁公主。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以此為藉口,攻打吐谷渾,唐朝派五萬軍隊援助,擊敗吐蕃。

  這一戰雖然贏了,吐蕃也展現出不俗實力。

  當時突厥的薛延陀正在反叛,唐朝沒工夫與吐蕃糾纏,唐太宗便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後來松贊干布也將吐蕃公主嫁給吐谷渾王,三國之間,總算安穩了二十多年。也不知為何突然又鬧將起來。

  武媚娘對兩國的了解也只有這些,她問:「既是這等小事,何必來報?」

  張多海陪笑道:「本來臣也不打算勞您神,只是聖人似乎對他們挺關心,還特意召集大臣,商議此事。」

  武媚娘奇道:「可是有人向陛下進言?」

  張多海道:「那倒沒有。」

  武媚娘暗暗奇怪,問:「大臣們對此事是什麼意見?」

  張多海道:「大臣們都覺得不必管他們,他們要打就讓他們打,眼下應集中精力,消滅賀魯再說。」

  武媚娘問:「陛下又怎麼說的呢?」

  「陛下說吐蕃強,吐谷渾弱,倘若被吐蕃吞併吐谷渾,吐蕃將成為心腹大患。」

  武媚娘皺眉道:「吐蕃兵甲多少,吐谷渾兵甲又有多少?」

  張多海陪笑道:「那就不知道了,當時韓相也問過這個問題,英國公和崔尚書也說不知道。」

  武媚娘鳳眉一凝:「這些老臣,都越來越懈怠了。」

  張多海道:「聖人也很生氣,讓兵部立刻調查吐蕃情報,還讓兵部和戶部做好出兵吐谷渾的準備。」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眼下安西正在用兵,陛下再派一支軍隊外出作戰,會否不妥?」

  張多海道:「誰說不是呢?大臣們也都紛紛反對,說長安缺糧,負擔不起兩場戰爭。聖人便沒說話了。」

  武媚娘點點頭,露出思索之色。

  張多海忽然道:「殿下,楊玉臣傳回消息了。」

  武媚娘道:「他接到孫思邈了?」

  張多海苦笑道:「孫思邈病了,他說暫時無法動身。」

  武媚娘蹙眉道:「怎麼病的?」

  「聽說是為了治好那怪病,自己也染上了,說是以身試藥。」

  武媚娘感嘆道:「天下竟有這樣的人。你去尚藥局挑名御醫,派到沙州給孫思邈治病。醫者難以自醫,可別讓他死了。」

  張多海領命去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