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定論
而宰相薛居正雙眼緊緊盯著眼前的石守信,太祖對他有知遇之恩,就是如今躺在這帳中的趙光義也對禮待重用,卻是容不得這些武將放肆,就算拼卻了身家性命,也要保一保這大宋江山。
聽到此時,卻是出聲打斷侃侃而談的石守信,語氣森然道:「你待如何?」
而猝然被打斷的石守信亦是發懵,一時怔在原地,但看著薛居正這一副森冷的樣子,旋即反應過來,知曉猝然之下,乃是讓薛居正對自己有所誤會了,此時連忙開口道:「薛相公,這大宋江山乃是太祖結束五代以來七十餘年的亂世方才開創而出,誰也奪不得。況且如今大宋已立二十餘年,天下承平,人心思定,庶民公卿皆念太祖恩德。」
薛居正聽聞石守信這一番話,方才面色稍有緩和,帳中眾人亦是如此,緊繃的氛圍方才放鬆些許。
見解除誤會,石守信方才繼續道:「當下首要之事,當是擁立新君!」
一時之間,帳內便嘈雜了起來,眼見如此發展下去,恐將不利,而且此事的主導權不能任由這些武人搶奪了去,不然不不知將會發生什麼。
想到此處,薛居正便向前一步挺身而出,清了清嗓子,再度開口道:「此議甚是,只是官家生前正值盛年,對此並無準備。」
隨後又再度開口道:「就法理來說,齊王、檢校太師、中書令、開封尹廷美,武功郡王、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德昭,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德芳,官家長子德崇都具備繼承大統的資格,諸位且議一議罷。」
話音才落,就見石守信再度開口道:「當下形勢危急,繼承大統之人須得能擔起這大宋國運以及十餘萬大軍,官家長子雖在軍中,但年才十二,尚且年幼,恐難以擔當大任;興元尹並不在此處,此二位便不提了。」
隨後正了正神色,繼續道:「如今便只剩下齊王與武功郡王了,齊王雖是受封封尹,然齊王母陳國夫人耿氏,乃是官家乳母也。故此,齊王繼位,不合禮法。再者從正月出征太原再到如今攻打幽州,齊王均無建樹。」
說到此處,石守信話鋒一轉:「倒是武功郡王自征伐以來,頗有建功,尤其是昨日高粱河畔一役,武功郡王更是力挽狂瀾。況且武功郡王乃是太祖與孝惠皇后所生嫡子。」
說完,石守信便退了回去,低頭默然,也不去看眾人,以示自己適才所言俱是為國,並無私心之念。
待其退去,彰信軍節度使劉遇、彰德節度使李漢瓊、行營指揮使田重進、揚、楚等九州都巡檢使史珪當即出列附和。
如今事情也很明顯了,繼位之人便在齊王、開封尹趙廷美以及武功郡王、京兆尹趙德昭之間,而趙德昭已經獲得太祖結義兄弟、如今軍中大佬石守信的支持。
而帳中眾人以及薛居正也在心中反覆思量,早在趙光義踐祚之時,便有金匱之盟傳出。
而所謂的金匱之盟便是:太祖以及官家生母昭憲杜太后生前曾囑太祖傳位於皇弟趙光義,即所謂「昭憲顧命」。又因這一顧命文件曾封藏於金匱之中,故通稱「金匱之盟」。
這個約定直接決定了大宋如今皇位傳承的順序,而如今大宋皇室的兩代主要成員(太祖趙匡胤、官家趙光義、齊王趙廷美、武功郡王趙德昭、興元尹趙德芳、官家長子趙德崇)先後涉及其中。
以「金匱之盟」訂立之時來看。主要的參與者一共有三個人——昭憲太后、太祖趙匡胤、河陽三城節度使趙普——昭憲杜太后和太祖趙匡胤是誓約的訂立方,而趙普則是監督者,另外由「謹密宮人」負責保存掌管。
即使在官家趙光義繼位之後,這個宮人也一直沒有向新皇帝透露金匱盟約的存在。而當昭憲太后、太祖趙匡胤先後故去後,知道此事全貌的只有趙普了。
如今這金匱之盟一共在群臣間流傳著兩個版本。
獨傳約:趙匡胤傳位趙光義。
三傳約:趙匡胤傳位趙光義,趙光義故去之後傳位趙廷美,趙廷美傳位趙德昭。
兩個版本的區別是,一個明確規定了趙光義或趙廷美必須要將皇位傳回太祖之子趙德昭,一個則沒有。
而如今僅剩的當事人便只有任河陽三城節度使、太子少保趙普了,而其人並不在北伐軍中,雖然沒有人能夠證明哪個版本是正確的,但都繞不過去齊王趙廷美。
而官家踐祚之後,從這二位官職的升遷似乎也能夠證明一些事情。
趙廷美除封齊王外,官職也由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遷任檢校太師、中書令、開封尹;
趙德昭除封武功郡王之外,官職也由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遷任武功郡王、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
而且趙光義即位後便下詔,太祖子趙德昭、德芳及太祖三女都依舊稱皇子、皇女,趙廷美的兒女也稱皇子、皇女。
可以說,這一連串的信號似乎都在印證後來的「三傳約」。不論是太祖趙匡胤、還是即位之初的趙光義本人,都做出姿態將兄弟三人的子嗣一視同仁,列為大宋皇室的繼承人。尤其是趙廷美受封親王和開封尹,幾乎是五代以來皇儲的標準配置;而趙德昭也繼承了趙廷美此前的官位,等於是宣告了這兩人的繼承順位。
但,這不是事情出現了變化?
趙光義繼位四年之後,在征伐幽州失利,獨自逃離,但慘遭不幸,如今屍體還做為當事人躺在這帳中。
那麼接下來,如何重整舊山河便是齊王與武功郡王的事情了。
但整個征伐過程中,齊王孰無功勳,反倒是武功郡王屢立功勳,就當下的形勢來說,薛居正是偏向於武功郡王的,更不要說刻在讀書人骨子裡的禮法:嫡長制!
雖說經過唐末五代以來的蹂躪,大有一副禮崩樂壞的形勢,更是有人喊出「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但這不是已經安定二十餘年了?人心一旦安定下來,自周以來的禮法便會第一時間發揮他原本的作用。
雖然內心已經有了決定,但還是顧忌到金匱之盟,薛居正還是下意識的開口道:「齊王?」
而盯著自己鞋子半響的石守信卻是陡然開口道:「太祖已誤,如今豈容再誤邪?」
薛居正聽聞此言恍然大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