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華娛青蔥歲月> 第365章 劇的全貌拉開了序幕

第365章 劇的全貌拉開了序幕

  第365章 劇的全貌拉開了序幕

  攝影棚里,綠布場景。

  安茜外裝白衣勝雪,面容冰清玉潔,目光幽幽淡淡,不食煙火。

  呂中身披玄龍金袍,龍顏不怒自威,眼色光正又帶著一絲凌厲。

  一方白色石桌旁,兩個人相對而坐,彼此抬袖的兩指間各捏了一枚棋子,在下圍棋。

  她們舉手投足間,動作不緊不慢:

  不經意對視間,神色無有一絲波瀾: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仿若就算是天塌,亦會是雲淡風輕的似仙似聖模樣。

  整個劇組一片安靜,好似被戲中的兩人所散發出的無形氣場所震。

  數台攝影機圍繞兩人,緊盯小屏幕畫面的攝影師大氣也不敢出,似是也因兩個人的氣勢而驚心。

  周曉文在把控監視器,韓明華和鮑德熹等導演組的人在旁默默觀看。

  華逸塵和公司高管們在後或坐或站著,保持安靜地投以欣賞的目光。

  而在片場的外圍角落,演員們在肅靜的氛圍中,亦是在認真地觀摩這場戲,目光里又有些期待的色澤。

  兩天前,他們這些演員的戲份全部結束。

  呂中老師的到來,也代表著整部劇收尾部分的來臨。

  呂中老師這位武則天的戲份不多,基本都是和安導這位女媧的對手戲。

  這場對手戲,也是整個劇的殺青戲。

  而兩天前當安導盛裝出場的時候,全劇組的人屬實都被安導的形象狠狠驚艷了一把。

  不打扮的安導已經夠美了,這搞了下妝造不得了,讓佟麗雅直呼一句:「還好安導不當演員,不然要被碾壓一個時代。」

  這話雖然聽起來誇張,也有點恭維的嫌疑,但首次盛裝打扮露面的安茜,確實非常亮眼。

  就連華逸塵見之,都有一種為之傾倒的感覺。

  安茜兩世為人的心境所凝聚起來的氣質,當了幾年老闆又時常跟領導打交道所形成的姿態,很是與眾不同,獨特到難以言喻。

  好似上輩子的小龍女重現,但重現的只是其形,骨子裡透出的神韻跟上輩子她的小龍女又截然不同。

  正如華逸塵對妝造過後的安茜的評價:娥的蛻凡氣質,王母娘娘的穩重又大氣的姿態。

  這兩者結合起來該怎麼形容?任誰都會詞窮。

  但對演員來說,安導的形象雖然驚艷,但更讓他們的驚艷的則是整個劇的深層次內涵得益於這兩天呂中老師和安導的交流,眼看整部劇即將殺青,安導終是把這部劇的核心思想給說了出來。


  龍生九子?

  難怪,重要角色會有九個!

  而龍生九子的神話傳說,整體寓意上代表著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又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可以指代每一個華夏人。

  而華夏文明中任何一個時代下的社會,都是由人來組成的。

  換而言之,龍生九子可以表達華夏文明中任何時代的社會形態。

  演員們大有感悟,隨著觀摩了呂中老師和安導兩天的戲,整個故事的藝術結構也在他們的腦海中勾勒了出來。

  佟麗雅知道了自己的趙靈兒代表負質(i),象徵著藝術的美好,而藝術又是文化傳承的一種載體和流傳方式,更是文明延續下的結晶之一。

  她起初只認為趙靈兒的出場劇情很悲劇,後頭才知道安導要表達的是「輿論之毒」,

  諷刺的是現實社會中的不實輿論和負面流言對人或事造成的誣陷和侮辱。

  但經過這兩天的了解,她方才清楚這只是表面,更深的內涵竟是諷刺國內娛樂文化的亂象,映射的是惡事物對良事物的打壓,反映的是劣幣驅除良幣的逐利市場。

  正如她趙靈兒那個出場劇情,其中青樓傳播藝術的方式代表就是惡事物,當趙靈兒這個好事物影響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用下三濫的手段將趙靈兒消滅。

  這不僅僅是「輿論之毒」,更是當下資本市場很多公司的真實寫照。

  資本逐利,也就不在乎藝術傳播方式的對與錯,亦是不在乎藝術內容是否妥當。

  安導真正想要表達的則是,藝術是文化傳承的一種美好載體,但當下某些資本對良性的文化傳承造成了阻礙。

  她的趙靈兒在劇情中把阻礙磨滅了,那些青樓老闆一個個都死了,或許這是安導內心深處的一個夙願或是發泄。

  但是呢,磨滅掉這些阻礙,付出的代價卻是趙靈兒唯一的親人死亡。

  安導在這裡的表達可能是,想要反抗這樣的世道,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佟麗雅終於徹底理解自己角色內涵的那一刻,心裡頭的情緒難以言明、五味雜陳,

  只暗自說了一句:「安導大才,這創作功底太深厚了,直擊靈魂。」

  楊蜜她對林月如的人設與內涵,也有一番更深入的了解。

  嘲風象徵吉祥如意、人人平等。

  林月如雖家世顯赫,卻因被外界質疑靠家世而內心渴望證明自己。

  她的高調和嬌蠻是對外界質疑的反抗,行俠仗義是為了撕下「靠家世」的標籤。


  在現實社會中,出身和資源的差異常常導致人們受到不同的評價和對待。

  有些人即便自身努力,也可能被他人忽視,只看到其背後的家世或資源。

  安導對林月如的設計,表達的是不應僅憑出身去評判一個人,每個人的努力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應該被平等看待。

  而林月如最終醒悟過來,不再高調,不再刻意強求得到別人的認可。

  安導在這裡的表達是,人不要被外界的評價所束縛,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即可。

  這讓楊蜜不禁聯想起安導本人,安導創作的《重見天日》那麼火了,觀眾市場卻很少提及安導的名諱。

  安導好像也不在乎這些東西,仿佛就跟她設計的林月如所傳達出來的思想一樣,不刻意追求任何名利,只管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就好了。

  楊蜜領會到了這裡,不由暗自感嘆:「怪不得這麼年輕就這麼厲害了,這心境有點強。」

  霍建華他的心中,對安導也是方分感佩的。

  他的劉景代表猩狂,象徵著正義與公正。

  人物進京趕考多次落榜卻仍堅持,並非為了中榜,而是以身試毒,渴望看到社會規則的完善。

  起初他只以為是在映射應試教育,這兩天通過安導與呂中老師交流的見聞,方知自己看淺了。

  正如現實社會中的各個行業和各個圈子,底層老百姓為了生存,哪一個不是在以身試毒?

  進入職場的人,純純粹粹的心會被職場潛規則吞噬,但為了生存就算痛恨又不能離去,只能在這個「毒圈」中被消磨和適應。

  外出打工的人,進入某個工友圈,也是一個江湖,也有自己的「毒圈」,為了生存也只能以身試毒,或化為「毒」的一份子,或忍耐下去。

  他的劉景,以身試毒的目的是想親言看看「毒圈」是否消散,社會規則是否完善。

  而當今社會和劉景有共同窘境的人,在「毒圈」生存的同時又何嘗不渴望「毒圈」消散,能得到真正的公平與公正的待遇呢?

  在劉景的劇情中,那個搞潛規則的官員死了,被劉景救下的一隻妖殺了。

  這代表劉景本善,連妖怪也會去救。

  但在霍建華現如今的理解中,這隻妖也代表劉景的負面,或者說是心魔。

  恰如當今社會被潛規則壓迫的人一樣,被壓迫到了情緒底線,或多或少都會有把壓迫者一刀砍死的幻想。

  劉景的那隻把官員殺死的妖,就是映射現實此類人的一種情緒釋放,一種精神層面的幻想。


  妖殺人,妖償命。

  劉景這個「本我」不可能殺人,因為殺人犯法,現實中沒幾個人會這麼衝動。

  這個人物的劇情設計得非常現實,映射的是社會中大部分都會忍耐下去的同類個體。

  但最終,劉景飄然離去,放棄了自己所追尋的生存環境,離開了侵蝕了他幾年的「毒圈」。

  如此劇情,若放在別的影視劇,定會安排劉景把這個「毒圈」搞散、銷毀,變成一道正道的光。

  然而安導沒有這樣安排,因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潛規則,就會有「毒圈」。

  除非把世界毀滅,不然「毒圈」永生不息,這是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必然會存在的一種形態。

  面對這種「永生」的形態,安導很理性的安排劉景離去,讓劉景表現得很是灑脫和飄然。

  而劉景一路跟著李逍遙和趙靈兒等人闖蕩天下,靠著知識去茶樓說書謀生,或是幫助李逍遙和趙靈兒解決困難,一路上自由又快樂,輕鬆又愉悅。

  能感受到快樂和愉悅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自我公平和公正的一種暗情緒的疏導?

  安導的設計無非是在表達,公平和公正是自己找的,不要奢求社會或別人來給你。

  目光看淡點,心胸寬廣點,條條大路通羅馬,嘗試換一種生存方式試試,或許會別有一番風光。

  霍建華真的是嘆服,能夠設計出這樣的人物內涵,不僅需要才華,還需要對人對事乃至社會,擁有十分豁達的心境與體悟。

  安導明明才21歲,這修養和閱歷怎麼就這麼深厚呢?

  霍建華想不明白,但不妨礙他對安導的藝術境界有很高的敬意。

  再加上安導平常為人的諷爽,和宋朝愛喝酒、很豪邁的大才女李清照有點相似,這讓他不禁暗自感嘆一聲:「李清照怕是也不過如此了。」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