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調度與收穫
第360章 調度與收穫
安茜聆聽了一番韓明華的講述,啟發如泉涌般在她腦海中激盪,迅速前往片場做調整原本計劃中那瀟灑的豎劈動作,在安茜新的構思里,變為了橫切。
這看似簡單的改變,實則蘊含著對特效畫面更深層次的考量。
與此同時,道具組那邊也接到了安茜的指示。
原本利用滑梯人工製造的瀑布模型,隱藏在瀑布中的豎形綠布條,將其改為了橫切型。
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需要他們精準地操作,確保綠布條的位置和形狀都符合新的要求。
周新霞和周曉文站在一旁,將這一切調度盡收眼底。
他們的目光緊緊跟隨著安茜的身影,看著她在片場中穿梭、指揮。
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暗自點頭。
原定的豎劈瀑布,雖然能夠展現出「劍仙」雲淡風輕的姿態,演員身姿飄逸,長劍豎直劈下,氣勢非凡。
然而,從特效方案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畫面卻無法滿足影視畫面底圖對精度的嚴格要求。
而現在把豎劈動作改為橫切,無疑是一個絕妙的主意。
當演員以橫切的動作揮劍,在保持「劍仙」那種超凡姿態的同時,橫切瀑布所造成的水花必然會比豎劈時更多。
更多的水花意味著畫面中將會出現更多豐富的動態元素,而這恰恰能夠滿足特效方案中對多元素精度的要求。
韓明華也在關注著道具方面的變動,他看著道具組人員調整綠布條為橫切,心中對安茜在特效方面的反應能力和思維轉變讚嘆不已。
原定的豎形綠布條,能夠將瀑布從左右兩邊一分為二,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但現在的橫切綠布條,作用更加驚艷。
它可以把瀑布朝上下兩頭一分為二,當特效展開時,上半瀑布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停滯在空中,下半瀑布則瞬間斷流,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和震撼是之前無法比擬的。
「開始。」
安茜清脆而有力的聲音在片場響起。
聽到指令,喬振宇深吸一口氣,眼神瞬間變得銳利無比。
他穩穩地拿起劍,身體微微後仰,隨後朝著前方滑梯水流橫向一切。
劍尖在水流中橫著劃出去的那一瞬,道具組人員早已做好準備,精準地操控著水流中的一塊綠布,雙手緊緊抓住綠布的兩頭,用力往後一拉。
像是奇蹟,原本源源不斷流下來的水,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牽引著,全被綠布包裹走了。
而下半段流下滑梯的水流,好似凌空墜落一般,出現了明顯的斷層。
如此人工特效,可謂是一劍分流。
以它作為底圖,在拿去後期進行精修、建模、設計與渲染後,只要資金和技術足夠必然能夠呈現出一出大特效的炸裂畫面。
這種以實鏡頭為依託,再用虛的特效做延續的方式,既保證了畫面的真實感,又能確保特效的高質量。
若是沒有實鏡頭兜底,僅僅依靠後期的純貼圖特效,多半都會陷入五毛特效的尷尬境地。
所謂好萊塢那些令人驚嘆的牛逼特效,其實也是這般製作出來的。
他們之所以能夠呈現出震撼的視覺效果,關鍵在於其豐富的人工經驗、道具的精緻程度以及強大的後期處理技術,而非是運鏡有多麼厲害。
畢竟決定特效運鏡底層邏輯的,是特效團隊精心制定出來的特效鏡頭方案。
有了這個方案,懂特效鏡頭的導演才能夠清晰地知道該如何調度片場的一切,從演員的動作到道具的布置,才能夠有序且有效的發揮出作用。
「停。」
安茜喊停後,放下手中的對講機。
她和周新霞、周曉文等老師們一起,齊齊看向特效鏡頭監視器。
這塊特效鏡頭監視器的屏幕,連接著高速高清攝影機。
這種高速高清攝影機在國內影視圈十分罕見,它多用於中科院和大學研究室。
在那些科研場所,研究人員經常用它來捕捉快速運動的物質、氣流等。
比如在研究高速飛行的粒子軌跡,或是複雜氣流的流動形態時,高速高清攝影機就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精準地記錄下那些轉瞬即逝的畫面。
隨著國內影視大片不斷發展,對一些特殊畫面的高精度需求日益增長,這才使得高速高清攝影機逐漸在影視行業冒頭。
拍電視劇的常規攝影機,幀率一般設定為25幀,這是為了契合國內電視幀率畫面的播放規格。
而高速高清攝影機,在目前最高配置下,最高幀率能夠達到2萬5000幀,這個數字是常規攝影機的1000倍。
這意味著,正常拍電視劇的攝影機是1秒出圖25張,而高速攝影機1秒就能出圖2萬5000張。
如此巨大的差別呈現,正如周曉文當下發出的驚嘆:「我的天,那麼快的水流,水中的細微波動都看得那麼清楚!」
韓明華看著周曉文的反應,笑著解釋道:「1秒的視覺畫面被分解成了2500張圖片,
那細微的東西當然看得很清楚啊。」
在韓明華的特效方案中,並沒有將基礎畫面的精度拉到最高。
他只是擴寬了100倍的基礎精度,從原本1秒25圖擴寬至1秒2500圖。
即便如此,對於當下的電視劇特效而言,這已經算是頂尖的方案了,更是在國內從未有過的配置。
同樣是1秒的畫面,多出了100倍的底圖,也就意味著多出了100倍的元素。
在這樣的精度下,畫面中的細節可謂精細到了極致。
每一滴水的形狀、每一絲水花的飛濺方向,都清晰可見。
這對於做特效的延伸來說,無疑就能做到十分精緻的地步。
「那溶圖要搞很久去了。」鮑德熹道,他深知溶圖工作的複雜性,如此多的圖片要進行處理,難度可想而知。
「那肯定。」李子衡接過話茬,認真地分析道,「正常剪輯1秒的畫面,就是精修25
張圖,這下要修2500張圖,且要把2500張圖溶合至25張圖,這工作量也就相當於增加了100倍以上。」
把畫面提高100倍的精度,為特效的精度下限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保證了特效畫面優秀程度的下限。
但後期處理時又要把畫面精剪縮短100倍,調整至25幀,這樣才能符合電視播出的規格。
這一增一減之間,後期人員的工作量無疑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工作量倒是沒那麼誇張,溶圖方面軟體可以自動合成,但剪輯人員要時刻盯著,這等於是工作量沒提升那麼多,但人工費用要漲不少,因為電腦的運作是實打實的提高了100倍的時間。」
周新霞作為電影剪輯協會主席,對剪輯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
安茜微微頷首,說道:「這就相當於是人工的工作量雖然沒有提升得那麼誇張,但因為電腦運作的處理時間實打實的提高了100倍,變相的讓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也提高了100
倍,也就等於人工費用提高了100倍。」
「對,就是這樣的。」韓明華說道,「電腦渲染1秒25圖的常規電視劇畫面,高畫質的話,大概需要25秒,一秒一幀精修處理。
而我們這鏡頭是1秒2500圖的基礎,那渲染1秒特效畫面就需要2500秒,40多分鐘。
這40多分鐘都是電腦在自動工作,跟技術人員無關,這技術人員在這時間內是無所事事的。
但是總不能把技術人員開除了吧,等到做下一秒畫面渲染前期工作的時候再把人招回來?
這就不現實,事情也不能這麼辦,所以即便在高耗時的特效製作中,技術人員會出現長時間的空檔,但工資也要照樣付,這也就等於是要多付100倍的人工費。
原本只要付25秒的工資,現在就要付2500秒的工資,大致就這麼回事。」
他的解釋詳細而透徹,讓大家對特效製作過程中的成本構成有了些了解。
「噴噴。」周曉文不禁感嘆道,「這才是100倍的精度,按最高檔次的1000倍,那這特效製作的成本就有點恐怖了,還有電腦的電費以及高速攝影機的耗能成本還沒算進來。」
電腦多出100倍的工作時間,那耗電量自然也要多100倍。
常規攝影機是25幀率的耗能功率,現在使用高速攝影機的2500幀率的功率,那電池耗能也會增加100倍。
無論是使用電腦的電費,還是攝影機的電池更換,這些都是特效製作成本中的一大部分。
而當把特效基礎精度提升到1000倍的時候,那所帶來的成本增加更是難以想像的。
故此,周曉文的話語中充滿了感嘆。
「1000倍特效精度,拍電影還差不多,電視劇完全沒必要。」鮑德熹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好萊塢電影或許達到了這一步,國內的話還是算了。」李子衡忍不住吐槽道,「讓國內那些資本搞1000倍的特效精度,花這錢還不如多玩幾個女人。」
他的話語直白而犀利,帶著濃濃的香江風格。
「噗。」韓明華正在喝水,聽到這話一口噴了出來,有被李子衡的吐槽逗到,差點嗆水。
周曉文、鮑德熹等幾個男人也都笑了起來,而安茜和周新霞兩個女人則帶著一絲沒好氣的淡笑。
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安茜又吸收到了些關於特效方面的知識和見解。
在這開拍特效戲的第一天,僅僅是開頭的這些交流,就已經讓她收穫頗豐、受益匪淺。
通過這些交流,她在思維上也有了新的衍生,對特效鏡頭的安排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看待綠布場景的整體感觀也發生了變化。
漸漸地,她心中有底、腦中有戲,對接下來的特效戲拍攝工作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