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有衝勁的安導
第359章 有衝勁的安導
華逸塵雖然支持安茜走這條職業路線,但也是說等以後數字電影的市場規模發展起來後再議。
安茜出門拍戲幾月,回來一趟對環境的變化有所感亦有所體會,思慮一番就堅定了內心,乾脆利落就做下了決定。
本章節來源於sto9.𝐜𝐨𝐦
若讓華逸塵知道,也只能感慨一聲自家女人的個性飛揚,自我主見之強,絲毫不優柔寡斷的諷爽之姿,愈發的有魅力。
而安茜獨自在公司吃了頓快餐後,就約好待在酒店的楊蜜出發北電,前往學校報導。
周新霞對於自己愛徒的到來,很是欣悅以待:「怎麼樣,經過幾月外景的拍攝,自己感覺有進步嗎?」
「有,能感受到。」安茜甜甜地道,「但具體的東西一時間又說不出來。」
周新霞微微頜首,習以為常地說道:「說明你的思路和新的藝術觀念還沒有徹底凝實,沒有牢固,這也很正常,多些經驗就好。」
「嗯。」安茜深以為然,接著邀請老師道,「過兩天棚里的特效戲開始拍了,老師有空來把把關嗎,跟《重見天日》有所不同,我這部劇對特效方面的考量更細緻。」
周新霞笑了笑,欣然答應道:「好啊,到時候我來看看。」
安茜稍彎眉眼,開心了臉色。
報導後,辦了個實習證明掛在青蔥歲月。
雖然這個證明對她沒用,都當大老闆的人了,哪還要實習證明,但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有了這個證明就相當於一個長期請假條,聊勝於無。
「安導。」楊蜜報導完畢,在教學樓下小跑過來,「畢業論文和畢業答辯我準備講你的理論,怎麼樣?」
「我的理論?」安茜懵了下,一時間不知自己哪有什麼理論。
「就是你在飛機上講的那個啊。」楊蜜迷妹般的模樣,興致勃勃地說道:「時代在進步,行業需創新,表演也需要有新的思想。
在大眾的熟知層面上挖掘共鳴的點來發展劇情,在小眾的創新方向上找到共情的情緒來塑造人物。
從而,讓劇情符合大眾審美的同時,又能讓人物得到創新的情緒來驚艷觀眾,兩者結合的表演就是這個時代演藝圈的新風向!」
安茜一愣一愣,旋即「噗」一笑。
她只覺這下好玩了,這楊蜜跟她混了幾年是徹底變了個人。
這番話說出來,跟上輩子輿論中那個「流量女王」完全就是兩個樣子。
此刻的楊蜜,竟然搞起學術來了。
這看起來就有點離譜,但又有跡可循。
畢竟是跟她混的人,心境、眼界、感觀若不變,那她上輩子也不會火那麼多年。
「安導,你不會告我侵權吧?」楊蜜對她的笑不以為意,只以為是一番樂趣。
「這有什麼侵權的,屬於是你自己的經歷,你既然認可我的理念,那我肯定支持呀,
放手去弄,爭取在明年的畢業演講上大放光彩,到時候我來給你加油。」安茜給楊蜜鼓勁,心裡頭卻趣味橫生。
「好噠!」楊蜜滿臉神采奕奕的模樣,揮舞了下拳頭。
藝術園區,偌大的攝影棚里,劇組人員來來往往地忙碌著。
安茜在公司、劇組所在酒店、「莉莉培訓」三點一式地休閒了幾天,等到在浙江收尾的製片組人員歸來後,便開啟了攝影棚的特效戲拍攝階段。
相較於整部劇的時長來說,特效鏡頭時長占比不多,也無需用道具搭建複雜的景,要留更多空白空間給綠布和藍布到後期製作的時候進行摳圖併合成特效畫面。
一切看起來都很輕鬆,但按照計劃和要求,拍攝起來又很有挑戰性。
《大唐仙俠傳》特效的合作方,依然是上海的星霓文化影視公司。
其老闆龍博海,既是青紅中天跟東方衛視戰略合作中的上海那邊的股東,屬於是合作夥伴,同時也是跟青蔥歲月在《重見天日》項目上的特效製作方面是合作夥伴關係。
基於這雙重關係在,安茜對特效方面也就給予了很大的信任,起碼不會被坑,也不擔心被濫等充數的搞五毛特效出來。
「這條不行。」
「停,休息下準備重拍。」
聽到特效指導韓明華的話,也是星霓文化視效部的總監。
安茜拿起對講機就把戲給咔掉了,雖然不知為什麼不行,但專業人干專業事,相信韓明華的判斷。
「韓老師,什麼情況?」
安茜放下對講機,跟來把關的周新霞,以及導演組周曉文等人看向韓明華,尋求一個解釋。
「演員劈那一劍的水花不夠,特效的成像就達不到質量,演員要再用點力。」
聽到韓明華的話,安茜微微起眉頭。
這一幕戲,是喬振宇飾演的李逍遙,一劍劈開女媧山上的天河,從而進入結界封天。
韓明華帶領的特效組,在來棚里拍攝之前,為這部劇量身定製了特效畫面的規劃。
這裡要展現一個效果:李逍遙劈開天河,天河炸裂出來的水花又在虛空流動,最後凝聚成一張太極圖水幕:
這張圓形的太極水幕範圍極大,遮天蔽日般以封天之勢,抵禦從蒼穹裂縫中襲來的穢之氣。
這是一個很宏大的特效場景,被韓明華說要用粒子特效的方式才能完成,
什麼粒子特效的她不懂,作為導演她只知道李逍遙過於用力劈劍的話,有違她想像和設計中的「劍仙」那仙氣飄飄的形象。
「水花不夠是什麼意思?」
聽周曉文疑惑發問,像是嘴替一樣,不懂的人紛紛好奇看向韓明華。
水花不夠,從字面意思理解那人人都懂,但這跟特效有什麼關係呢?
韓明華解釋道:「特效是否精緻看其精度,精度則在於組成特效的動態元素的變化多不多。
就這一幕特效,讓被一劍劈開的水花流動起來並凝聚成太極圖,首先這個水花作為基礎元素,越多動態就越好。
拿一萬名土兵舉例,正常特效的做法是複製粘貼,然後戰場上這一萬名土兵的所有動態都是一模一樣的,這就無比死板,給到近景鏡頭就會發現假得要死。
如果讓這一萬名士兵擁有一萬個動態,每一個特效人物都有不同的動作和表情,想像一下,這在近景鏡頭下就會真實且震撼。
同理,剛剛這個鏡頭中,被劍劈開的水花,我估摸著最多也就幾十個水粒灑出來,也就是幾十個動態。
那麼,我做後期處理的時候,就只能以這幾十個灑出來的水粒動態為基礎,去做後續的大特效。
幾十個水粒形成幾十條水流,然後匯聚成遮天蔽日的太極水幕,這就不夠宏大。
如果捕捉到上百水粒形成上百條水流的話,把基礎元素的精度提高,那這畫面將更加震撼。」
安茜和周曉文等人聽了,緩緩點著頭。
解釋得夠清楚了,雖不懂大特效的製作技術,但也知道了點原理。
周新霞雙手環抱,靠在椅子上說道:「做高精度的特效要拍實物。」
「當然!」韓明華理所當然道,「就像好萊塢,任何一個超高精度的特效場景,都是以實物拍攝為基礎元素來做後期的。
比如《鐵達尼號》的船模型,《變形金剛》的機器人模型,縱使他們的計算機特效技術牛逼,也要搞一個實物出來拍攝和製作,就是為了提高精度,更好的跟畫面結合。
我們這場戲也是一樣,喬振宇老師的劍是真實的,道具組倒水形成的瀑布模型是真實的水,然後喬振宇老師一劍劈開瀑布而炸出來的水花,同樣是真實的。
那麼,我們用高速攝影機把這一切真實的畫面捕捉到位,作為特效畫面的基礎。
那在後期處理的時候,就能保證所有特效動態都跟這一幕的畫質與清晰度等百分百契合。
而不是P上去的,因為我們有真實畫面作為底圖。
有了真實畫面作為底圖,就保證了特效最基本的融合性。
以此為基礎,才能讓特效更有視覺衝擊力。
而要讓特效有視覺衝擊力,那麼真實畫面這個底圖就要契合特效方案。」
安茜聽了,有所恍悟道:「我明白了!製作《重見天日》的時候,特效方案是跟著導演的鏡頭走。
導演拍出來的是什麼,特效就只能按導演拍攝的畫面製作,這就有一個視覺效果的上限。
而按韓老師的說法,這部劇在特效上,就跟製作《重見天日》特效部分的方式相反。
是特效方案是什麼,我的鏡頭就怎麼拍,那最終能夠呈現的視覺效果,只要特效方案宏大且能實現,那就是可以突破上限的。」
「對。」韓明華點頭,「這就是好萊塢大片的特效製作方式,和我們相反但卻效果非常好的原因。」
周新霞說道:「在我們國內一切都是按照導演來,阻礙了視覺效果上的發揮,因為大部分導演不具備大特效呈現的思維,真正懂的人是搞特效的技術人員。」
韓明華接話:「說是這麼說,但技術人員也不懂導演的運鏡思維,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和衝突點的唯一辦法,就是導演也精通特效鏡頭,也精通特效思維,知道該怎麼運鏡出什麼樣的畫面,才能讓特效的視覺效果最優化。」
周曉文接著說:「是的。有些運鏡角度不契合特效,有些光影的呈現會擾亂特效,有些演員的行動路徑也會干擾特效,所以要拍特效大片,首先這個導演要懂特效的製作和原理。」
眾人微微點頭,經過這麼一聊,不僅明晰了特效鏡頭的正確拍法,也懂了國內跟好萊塢在特效製作上的區別與方式。
安茜也因韓明華的一番話,給了她在已經決定走工業影視的導演路線中一個提醒,
在拍《重見天日》的時候,她沒去過於了解特效的製作與原理,也沒去過多了解的興致。
因為她是導演嘛,通通按她的鏡頭來處理就行了。
特效做得好,團隊牛逼。
特效做得不好,團隊垃圾。
現在她清楚了,特效做得不好,也可能是導演的問題。
就如韓明華剛剛所言的,拍攝到的底圖畫面精度不夠,那特效的上限就被固定了,技術再牛也無法提升,這就等於是基礎的不足限制了上層結構的發展。
安茜現在明悟了這點,不由說道:「拍完這部劇我就去學特效知識,爭取在下部作品的合作中,有專業能力跟韓老師共同制定特效鏡頭的方案。」
此言一出,眾人不禁微笑,亦有一份讚賞。
國內目前可沒有幾個導演玩特效,更沒幾個導演具備特效導演的思維。
周新霞感到很欣慰,安茜的身上總是散發著積極性,與很先鋒的一股子衝勁,讓她非常欣賞。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