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654章 可不能奪我摯愛

第654章 可不能奪我摯愛

  《渴望》到底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一時間在眾人當中引起熱議。

  

  有的支持前者,有的支持後者,也有的認為兩者兼有。

  艾部長敲了下桌面是,示意所有人安靜下來,然後把目光投向方言:

  「那你覺得是什麼呢?」

  「《渴望》自然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

  方言語氣認真道:「而這也正是電視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說話間,掃視了全場一圈,「劇中人大部分都懷著對真誠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較量中完善著自己,促使觀眾去思考、去認識現實生活,這是社會藝術層面的。」

  「此外,貼近群眾真實生活的寫照,能讓觀眾最大程度地接納,甚至是喜愛《渴望》。」

  「這個就是得益於現實生活層面!」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座談會的所有人細細地品味一番,都認為方言言之有理。

  「而且不只是《渴望》,之前我們和電視藝術中心合作的《我愛我家》也是同理。」

  方言一本正經,「雖然《渴望》和《我愛我家》的類型不一樣,《我愛我家》是情景喜劇,但是在風格上卻是如出一轍,都是社會寫實類電視劇,而這種電視劇一般要遵守三大基本原則。」

  包括艾部長在內,眾人無不好奇。

  畢竟,「新寫實主義」這個概念出自方言之手,而且成功地創作出《我愛我家》、《渴望》這兩部收視率和影響力爆表的經典大作,在「社會寫實電視劇」方面,具備著絕對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那便是『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現實』。」

  方言一一說出口。

  頃刻間,滿堂譁然,面面相覷。

  方言嘴角輕輕上揚,這三貼近的基本原則放在21世紀自然是司空見慣,但放在如今,無異於像「正能量」、「主旋律」、「八榮八恥」一樣,引發強烈的震撼,更何況是在創作領域。

  「嘶!」

  燕京台台長倒吸了口氣,接著大喜,急切地把這十二字方針抄在筆記本上。

  而像他這般有如此高覺悟的,並不在少數,廣電、宣傳、文化等部門的領導不僅記了下來,而且已經在腦海里開始思考,到底該在哪些場合、哪些地方恰當好處地用到這個「三貼近」。

  「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必然是符合這三個原則。」

  方言道:「大家要注意,我指的不單單是電視劇,還有電影、文學、話劇等文藝作品。」


  「言之有理。」

  艾部長滿意地點點頭,說透過《渴望》受全國廣大觀眾喜愛的現象,就可以看出人民群眾對《我愛我家》、《渴望》這一類社會寫實類電視劇的強烈需求,給今後的電視劇創作指出了一條道路。

  緊接著,其他部門的領導也開始評論起來:

  「我曾經講過,凡屬文藝作品,都必須有娛樂的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認識功能都寓於娛樂功能之中。

  如果打開電視機一看就不喜歡,啪的關掉了,你還能講什麼功能?如果他愛看,在潛移默化中就受了教育嘛!

  我說的這個意思,不是否認或忽視文藝的其他功能,而是強調文藝的特性。

  《渴望》就做的非常好……」

  當然,說《渴望》好的方面,就不可避免地有人吹毛求疵,批評起《渴望》的缺點。

  就像《戰狼2》,明明是一部非常不錯的軍事動作片,商業化、工業化和娛樂化的水準有目共睹,但仍然有人非要扛,「個人英雄主義不現實」、「一個人不可能打倒十幾個僱傭兵」……

  難道史泰龍一個人滅一個師,一支弓箭幹掉一架直升機,這種故事邏輯就很正常很合理嗎?

  只不過在坐的專家還是要臉的,評論並沒有多麼離譜,只是特別指出《渴望》最大的瑕疵就在於把一部小長篇按照大長篇作品來寫了,如果電視劇集數鎖定在30集就打住,收視效果會更好。

  鄭小龍、魯曉威等人一時無言,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目光齊刷刷地看向方言這個主心骨。

  方言咳嗽了聲,「從世界範圍上來看,既有中篇、短篇電視劇,又有長篇大型電視劇,甚至是系列連續劇,而眼下在國內,電視台播出的大多是以12集到30集左右的短中篇電視劇居多,甚至還有4集、8集這種迷你劇,但是在30集以上的大型連續劇上,一直都欠缺拍攝製作的經驗……」

  「沒錯沒錯!」

  鄭小龍一個激靈,立馬幫腔說,《渴望》之所以拍到50集,完全是在為國內大型電視連續劇的現代化、高效率生產摸出一條路子,當然也包括之前的《我愛我家》、《大宋提刑官》。

  「既然如此的話,那方老師什麼時候能給我們魯東台一個機會?」

  陳日辰作為魯東台的台長,目光炙熱道:「一個能夠摸索大型連續劇如何製作的機會!」

  此話一出,津門台、晉西台、豫南台、冀北台等多家代表也爭先恐後地要求和方言合作。

  畢竟,全國哪一家電視台不眼饞像《渴望》這樣的大型長篇連續劇!

  於是乎,各個嘴裡都嚷嚷著「俺也一樣」,同時圍繞著方言,爭鋒相對,誰也不肯讓誰。


  得虧有艾部長等領導坐鎮,這一場搶人的鬧劇最終沒有上演,只是成為了座談會的一個小插曲。

  但當會議結束以後,來自全國各地電視台的代表們一擁而上,將方言、余樺等人團團圍住。

  方言並沒有一口拒絕,這些可都是工作室將來的大客戶,在未來的90年代,乃至21世紀,只有持有電視劇製作許可證的單位才有資格拍電視劇,而且這些電視台也是未來採購電視劇的大買家。

  一直到網際網路視頻流量時代,優庫、愛奇亦、企鵝、楽視等視頻網站才成為採買的主力軍。

  所以輕易不會得罪,反倒是安排余樺、王碩、侶海晏等人接待,看看能不能給工作室接個單。

  然而這一切落在燕京台,以及旗下電視藝術中心的人眼裡,他們再也坐不住了。

  真的是好膽!

  竟敢當著自己的面,公然地爭搶方言、石鐵生等人,這可都是燕京台的摯愛啊!我跟你們拼了!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